苏大的行政法
❶ 苏州大学文科什么专业好
总体上看,由于就业环境较好,且比较有钱,苏州大学是一所处于上升阶段。这个很关键。曾经很牛的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就是典型的处于下降通道的高校。
苏州大学文科学院里头,最好的是商学院和法学院。这两个学院也是苏州大学的第一和第二大学院:有钱,考分高,就业好,而且这两个学院几乎包揽了学校所有比赛的第一、第二名。至于老师有多好,不敢说。呵呵。
专业里头,比较好的是行政法(这个有博士点,法学博士点国内凤毛鳞角,大名鼎鼎的华东政法在01、02年的时候还连一个博士点也没有),但行政法似乎不招本科生。至于法学、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律师专业,其实没什么差别,名字上的噱头罢了。法学院修的王健法学楼,奢侈。
商学院学科众多,值得学的是金融和会计。毕竟算是门手艺。所谓管理学,虽然就业不错(万金油啊,哪里都能抹抹),但内容实在是假大空。什么都学点,什么都不精。经济学专业,如果你不喜欢数学的话,千万不要学,你会很痛苦的。专业就不要学了,完全是“逗你玩”。
另外,新闻系也还可以,有体育新闻专业——很典型的噱头专业。如果你对这个有兴趣,不妨关注一下。
如果你觉得学什么专业都无所谓,将来要自己做或者考公务员,且出来混关键在个人的修行,那建议报考社会学专业,这个专业想不及格都很难。每年进到考季,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惶惶不可终日,独独社会学的学生优哉游哉。
外国语学院就无所谓好坏了,只是学习学习外国人说话和写作而已,谁能一定说苏大的英语口音就比北外的难听?呵呵。
中文、历史这些我就不说了吧?无论从哪发面看都很一般。
其实哪里都有牛人,牛不牛还是在个人的修为。
❷ 苏州大学第二学士学位有什么专业
苏大总共开设六门,大标题是专业,后面是各双学位专业主要课程
(一)法学
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法律英语、法律文书写作、民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婚姻家庭法学、刑法学、行政法学、经济法学、劳动法学、环境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字逻辑、数值分析、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设计、微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三)工商管理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效、经济法、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
(四)国际经济与贸易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
(五)行政管理
政治学原理、行政管理学、政府经济学、公共政策分析、城市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行政法、西方经济学、管理心理学、公共财务管理、应用文写作、社会调查方法、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训练、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地方政府、国家公务员制度、办公室管理
(六)新闻学
大众传播学、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编辑学、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广播电视学概论、广告学概论、新闻摄影与摄像(含实践)、新闻作品选读
❸ 苏州大学法学院在哪
苏州大学法学院
苏州大学前身是著名的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本世纪上半叶,她以法学教育享誉海内外,时有"南东吴、北朝阳"、"法官出朝阳,律师出东吴"之称。东吴大学特别是她的法学院,曾培养出一批杰出的政治、法律学者或知名人士,如费孝通、雷洁琼、孙起孟、董寅初、赵朴初、谈家侦、王宏惠、董康、杨铁梁、王绍堉、倪征×、梅汝璈、吴德熊、李浩培、吕光、桂裕、丘汉平、梁鋆立、张志让、查良鉴、查良镛(金庸)、盛振为、何世祯、马汉宝、姚淇清、陈霆悦等,堪称一时之盛。1952年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改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改名为苏州大学。1982年复设法律系,1986年扩建为法学院。
本院现设法律、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律师四系,并设比较法研究所和东吴律师事务所。现有宪法与行政法学博士点1个,法理学、行政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硕士点3个。行政法学专业为省级重点学科,受省政府专项经费资助。现有正副教授18人,讲师20作人,其中有硕士以上学历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者占近50%。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已列入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试办单位。现每年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00余人,专科生30-50人,并开设了法律专业大专函授班、专业证书班、本科进修班、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项目。自1982年以来,已为社会培养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等各类专门法律人才近5000人。
长期以来,本院教师兢兢业业、努力耕耘,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先后获国家级教学奖、科研奖等3人次,获省级教学奖、科研奖等12人次,获评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次,获评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次,7人被评为苏州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先后承担(主持)国家级社科研究项目5项,省级研究项目20余项,出版各类专著、教科书、译著等6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包括在海外学术刊物及国内权威刊物发表的论文50余篇)。
近年来,本院对外学术交流也有重大发展。先后有25人次赴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日本等地进修、讲学、参加学术会议、访问,邀请外籍及台港澳专家讲学70人次。行政法重点学科还与上海市人民政府行政法制研究所等实际部门开展了合作研究。
苏州大学已进入国家"211"工程,我院"现代政府法律管理"科研项目也已被列入"211"重点资助项目。本院师生员工将抓住机遇,同心同德,弘扬东吴法学传统,再创辉煌!
苏州大学专业列表
文学院
传播学 新闻学 汉语言文字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戏剧戏曲学 文艺学 课程与教学论
美学
商学院
企业管理 金融学 会计学 农业经济管理
区域经济学 财政学 世界经济 政治经济学
工商管理硕士
教育学院
应用心理学 教育经济与管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 课程与教学论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英语语言文学 俄语语言文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政治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
伦理学 课程与教学论 中国哲学 外国哲学
法学院
法律硕士 刑法学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诉讼法学
国际法学 法学理论 法律史
社会学院
社会保障 社会学 档案学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古代史 专门史 世界史
化学化工学院
应用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无机化学
物理化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课程与教学论
电子信息学院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中西医结合临床 内科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外科学
妇产科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肿瘤学 神经病学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麻醉学 急诊医学
数学科学学院
应用数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基础数学 计算数学
课程与教学论
药学院
药物化学
艺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 美术学
生命科学学院
细胞生物学 遗传学 课程与教学论 免疫学(理学)
水产养殖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凝聚态物理 光学 理论物理
课程与教学论 材料物理与化学
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卫生毒理学 放射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生物医学工程
机电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 运动人体科学
医学院基础医学系
药理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法医学 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免疫学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病原生物学
材料工程学院
服装 材料学 纺织工程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医学院临床医学儿科系
儿科学
信息光学工程、现代光学技术研究所
光学工程
苏州大学医学院的前身为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苏州医学院,至今已有90多年的办学历史。目前,学院设有基础医学系、临床医学一系(医学影像学系、护理学系)、临床医学二系、临床医学三系、临床医学四系、儿科学系等10个独立建制的教学实体系以及综合办公室、教学科研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医学院拥有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博士学位点35个,硕士学位点52个。
学校简介
苏 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古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江苏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其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苏州大学。经教育部和江苏省省政府批准,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学院、苏州医学院先后于1995年、1997年、2000年并入苏州大学。目前,苏州大学已发展为一所具有相当规模,基础较为雄厚,办学效益显著,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一 百年来,苏州大学先后向社会输送了15多万名大学生和研究生,其中许多人已成为科学、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中的著名学者和知名人士。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孙起孟、雷洁琼,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董寅初,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著名的法学专家倪征日(奥) 、著名蚕桑教育家郑辟疆、著名脑外科专家和医学教育家杜子威、香港知名人士杨铁(木梁)、查良镛(金庸)、现任江苏省副省长张卫国、省政协副主席陆军;江苏省委原副书记顾浩、副省长吴锡军、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童傅、周桑漪,以及谈家桢、刘建康、宋鸿钊等三十多位两院院士都是我校校友。
苏 州大学现有12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8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自设专业8个)、1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204个硕士点(含自设专业8个)以及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本科专业101个,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1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点、2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中心,2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1个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目前,拥有各类在校生约50000人(其中研究生12100多人、本科生21000多人,成人学历教育11200多人):教职工40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双聘院士4人,教授、副教授1300余人,一支力量比较雄厚,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已初步形成。
近 年来,苏州大学坚持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在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应用、重视实践的思想指导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面向地方经济主战场,加强了应用性、开发性研究,科研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先后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奖400多项。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苏州大学SCI索引名列全国高校第27位。
苏 州大学现有5个校区,占地面积2368亩,建筑面积近120万平方米。学校图书资料丰富,图书馆馆藏图书388万册,中外期刊2800余种;分析测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服装中心、网络中心等设备先进;拥有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苏州大学出版社。学校还编辑出版了多种学报、《国外丝绸》等刊物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交流。
我 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学校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开辟了广阔途径。苏州大学积极扩大开放,与日本、法国、韩国、新加坡、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100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每年接收外国留学生、进修生1600余人来校学习汉语语言文学和其他有关专业。
近 年来,苏州大学注重依托本省,特别是苏南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人文、地域条件,积极探索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有效途径,同时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坚持走后勤社会化道路,并以此作为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动力。目前,天堂学府——苏州大学正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胆识争创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以日新月异的姿态拥抱二十一世纪。
对,是渎墅湖那里!
❹ 苏州大学的法学专业怎么样
1、苏州大学的法学专业还不错,毕竟学校是211重点大学。
2、苏州大学法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专设置有:法理学属、中国法制史、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学(含总论、物权法、债权法、婚姻与继承法)、知识产权法学、商法学、刑法学(含刑法总论、刑法分论)、经济法学、环境法、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
3、苏州大学法学专业就业前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政法机关,律师事务所,银行、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单位等。
❺ 苏州大学的法律系完整介绍
苏州大学法学院座落在“人间天堂”苏州市,东眺金鸡湖、西依大运河,与“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一路之隔。是江苏省法律人才培养的首要基地。苏州大学法学院渊源于前东吴大学法学院。东吴大学法学院在中国法学教育史上声名显赫,素有“南东吴,北朝阳”之盛誉。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苏南文教学院和江南大学数理学院合并建立苏南师范学院(后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东吴大学余址办学。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为苏州大学,同时恢复法学教育,建立法律系。1986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法学院,成为当时全省唯一的法科学院。苏州大学法学院弘扬了东吴大学法学院办学传统,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获得了勃勃生机。1993年行政法学成为江苏省重点学科,1994年建成行政法学硕士点,1995年获法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被江苏省考试委员会审定为“省律师专业自学考试点”。1998年获国际经济法硕士点。并被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宪法与行政法学”博士点,成为华东地区高校中被批准的第三个法学博士点,江苏省内高校中第一个法学博士点,以及全国省属高校中第一个法学博士点。最近法学院又获准诉讼法学硕士点,成为本院的第四个硕士点。
经过16年的发展,法学院现有法律学、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和律师4个系,开设法律学、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律师4个专业及方向。有行政法学,法理学和国际经济法3个硕士点,和宪法与行政法学1个博士点。行政法学又为江苏省重点学科。面向“21世纪中国宪法与行政法的发展”已列入国家“211工程”标志性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宪法与行政法学基本理论、经济行政法(包括涉外经济行政法)、中外行政法制史比较研究,以及地方政府法制建设,显现出前瞻性、比较性和服务性的创新研究的鲜明特点。
全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00多人,其中研究生100多人。法学院拥有一支科研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有数名享誉全国的法学教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占总数的50%以上,还有一批海内外兼职教授经常活跃在教坛上。
十八年来,学院教学、科研的物资条件不断改善。现有容纳1000人上课和实验的教学大楼,面积4000多平方米。资料室藏书40000多册,中外文期刊500多种。并保存了一批完整的港台期刊和书籍,图书馆被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江苏省法学文献中心”,文献将向全省开放服务。法学院还有设备齐全的微机房,配置486-586计算机70多台,以及多功能的语音室和电化教室,为教学、科研和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法学院素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十分重视教学与科研工作。在1986年和1994年先后建立了东吴律师事务所和东吴比较法研究所,将教学、科研和司法实践融为一体。东吴律师事务所原有公正诚实、业务精湛的执业律师32人,其中高级职称律师16人,从国外及境外学成归来的律师6人。与国外及港澳地区十多家律师事务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根据国家规定,最近该所已与法学院在行政上脱钩,但仍为法学院师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便捷的基地与窗口。东吴比较法研究所从事中西法学的比较研究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对外的学术交流和国际协作,为法学院赢得了声誉。《东吴法学》是法学院出版的学术刊物,创刊以来得到了海内外学者的大力支持。
法学院在重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训练的同时,十分注重开展各类生动活泼的校园及社区活动。学生会定期编制《东吴法苑》、《独角兽》等法学刊物,开展社会法律咨询服务,深受各界欢迎。
十八年的幸勤耕耘,法学院已形成以本科与研究生教学为主,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相结合,校内办学与社会联合办学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办学体系,为省内外输送了各类法律专门人才4000多人。
2000年5月,苏州大学校庆100周年之际,入籍美国的东吴大学校友王健先生回访母校,其子王嘉廉先生为其父表示对母校的报答,决定捐款1000万美元为苏州大学法学院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作出贡献。5月18日举行了王健法学院新办公楼和行政楼奠基仪式,争取在两至三年内峻工。
目前,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凭借雄厚的基础,依托“211”工程的强大后盾,以及海内外友人的全力支援与帮助,在科研、教学、为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努力更上一层楼。展望未来,全院师生充满信心,决心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培养第一流的法学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的总目标是:“努力创建全国一流、国际有影响的法学院”。
❻ 报考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西南政法考宪法与行政法或刑法研究生,
要看你的初衷是什么,选学校还是选专业。吉大的法律专业正比比较好,南大经济法比较强版,苏大宪政专业权比较好,西政比较平均吧。个人以为还是选学校比较好,因为总体研究生都比较水,综合性的大学接触其他专业的机会比较大。
❼ 苏州大学文科哪些专业好
我是02年从苏州大学财经学院毕业的(现在改叫商学院了)。
总体上看,由于就业环境较好,且比较有钱,苏州大学是一所处于上升阶段。这个很关键。曾经很牛的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就是典型的处于下降通道的高校。
苏州大学文科学院里头,最好的是商学院和法学院。这两个学院也是苏州大学的第一和第二大学院:有钱,考分高,就业好,而且这两个学院几乎包揽了学校所有比赛的第一、第二名。至于老师有多好,不敢说。呵呵。
专业里头,比较好的是行政法(这个有博士点,法学博士点国内凤毛鳞角,大名鼎鼎的华东政法在01、02年的时候还连一个博士点也没有),但行政法似乎不招本科生。至于法学、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律师专业,其实没什么差别,名字上的噱头罢了。法学院修的王健法学楼,奢侈。
商学院学科众多,值得学的是金融和会计。毕竟算是门手艺。所谓管理学,虽然就业不错(万金油啊,哪里都能抹抹),但内容实在是假大空。什么都学点,什么都不精。经济学专业,如果你不喜欢数学的话,千万不要学,你会很痛苦的。专业就不要学了,完全是“逗你玩”。
另外,新闻系也还可以,有体育新闻专业——很典型的噱头专业。如果你对这个有兴趣,不妨关注一下。
如果你觉得学什么专业都无所谓,将来要自己做或者考公务员,且出来混关键在个人的修行,那建议报考社会学专业,这个专业想不及格都很难。每年进到考季,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惶惶不可终日,独独社会学的学生优哉游哉。
外国语学院就无所谓好坏了,只是学习学习外国人说话和写作而已,谁能一定说苏大的英语口音就比北外的难听?呵呵。
中文、历史这些我就不说了吧?无论从哪发面看都很一般。
其实哪里都有牛人,牛不牛还是在个人的修为。
❽ 学界,您好,我是13年苏大考苏大法硕的,应该能进复试,想请问学姐,行政法笔试应该看哪本教材不胜感激
苏大教授自己编写的行政法之类的本科教材应该就行-行政法可是苏大的品牌专业!
❾ 行政法哪个大学好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❿ 苏州大学法学专业怎么样
苏州大学前身是著名的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本世纪上半叶,她以法学教育享誉海内外,时有"南东吴、北朝阳"、"法官出朝阳,律师出东吴"之称。东吴大学特别是她的法学院,曾培养出一批杰出的政治、法律学者或知名人士,如费孝通、雷洁琼、孙起孟、董寅初、赵朴初、谈家侦、王宏惠、董康、杨铁梁、王绍堉、倪征×、梅汝璈、吴德熊、李浩培、吕光、桂裕、丘汉平、梁鋆立、张志让、查良鉴、查良镛(金庸)、盛振为、何世祯、马汉宝、姚淇清、陈霆悦等,堪称一时之盛。1952年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改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改名为苏州大学。1982年复设法律系,1986年扩建为法学院。
法学院分别于1992年和1998年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华东地区最早获得法学博士点的单位,学科建设起步较早。法学院现设有法学和知识产权两个本科专业,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及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目前在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十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八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招收博士研究生。学院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同时,王健法学院也是我国较早开展法律硕士教育的单位,招收全日制法律硕士(法学)、全日制法律硕士(非法学)及在职法律硕士等各种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学生,目前在校学生两千余人。
苏州大学法学学科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和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为江苏省重点学
科,“法理学”为国家精品课程,“法学理论”为省级优秀课程群,“公法研究中心”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并建有江苏省知识产权(苏州大学)培训基地,东吴公法与比较法研究所为苏州大学校级科研机构。学院内部还设有比较法研究所、英美法研究中心、人权研究中心、政府法制研究中心等十余个院级研究机构。法学院教师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积极为法治国家建设献计献策。新世纪以来,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60余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上千篇。根据中国法学创新网统计,王健法学院教师2011年度发表的法学类核心刊物(CSSLI)他发数数量位居全国法学类院(系、校)第12位。
现设法律、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律师四系,并设比较法研究所和东吴律师事务所。现有宪法与行政法学博士点1个,法理学、行政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硕士点3个。行政法学专业为省级重点学科,受省政府专项经费资助。现有正副教授18人,讲师20作人,其中有硕士以上学历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者占近50%。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已列入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试办单位。现每年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00余人,专科生30-50人,并开设了法律专业大专函授班、专业证书班、本科进修班、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项目。自1982年以来,已为社会培养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等各类专门法律人才近5000人。
长期以来,本院教师兢兢业业、努力耕耘,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先后获国家级教学奖、科研奖等3人次,获省级教学奖、科研奖等12人次,获评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次,获评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次,7人被评为苏州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先后承担(主持)国家级社科研究项目5项,省级研究项目20余项,出版各类专着、教科书、译着等6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包括在海外学术刊物及国内权威刊物发表的论文50余篇)。
近年来,本院对外学术交流也有重大发展。先后有25人次赴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日本等地进修、讲学、参加学术会议、访问,邀请外籍及台港澳专家讲学70人次。行政法重点学科还与上海市人民政府行政法制研究所等实际部门开展了合作研究。
苏州大学已进入国家"211"工程,我院"现代政府法律管理"科研项目也已被列入"211"重点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