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劳动法在线律师案例分析

劳动法在线律师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 2021-12-17 23:23:20

A. 劳动法案例分析

我是上海市劳动局的工作人员,回答你的问题:
1、你的案例出的不怎么的,但是其中有很多法律法规的规定,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首先企业处理不正确,按照国家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加班需要等到劳动者的认可,也就是说劳动者不同意就不用加班,单位不能以此说劳动者是矿工。
2、企业是否施行这一工作时间,这样的处理都是不合法的。因为如果是标准工作时间的话,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一周不超过40小时,一周休息一天,那么休息日加班需要得到劳动者认可。上述案例是实行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也就是按照月来计算工作时间,但是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也规定不管这周工作多少时间,也需要保证劳动者一天的休息,那么周日,本来就轮到她休息,那么同样不能强行要求她加班,所以单位的做法违法。
3、所以既然单位处罚不当,那么就不能扣除她的当日工资,也不能扣除期奖金。
PS:因为专业,所以信赖!

B. 最新劳动法案例分析

第一 【案例】小李托亲戚找朋友好不容易进了一家公司,当时没有签合同,进去后干的活很杂,工作岗位不固定,每个月领的工资也不一样。一年后,他多次与公司协商签订劳动合同,想把工作岗位、内容、工资等各方面固定下来,可公司总是以“我们需要的就是一个能干杂活的人”,“公司效益不固定工资也不能固定”,“如果不想干就另谋高就”等各种理由予以推托。结果,他干了一年多,合同也没签成。后来公司换了个老板,一上任就把他辞退了。
【解析】《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但未规定法律责任方面的保障条款。为此,《劳动合同法》在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因此,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小李的要求是合法合理的,而公司辞退他是违法的,因为公司实际上与他已经订立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般情况下劳动者跳槽无须支付违约金
第二 【案例】小刘是某建筑公司的农民工,与建筑公司签订了为期10年的合同,合同虽然仅几十条,却规定了10多项违约金条款,有一项是如果小刘跳槽,需一次性支付10万元违约金。工作半年后,小刘发现了另一家建筑公司招人,开出的条件和待遇都比现在的单位好很多。他想跳槽,但面对巨额违约金,又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
【解析】《劳动法》对于劳动合同违约金的问题基本上没有涉及,而是交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解决。为防止劳动者跳槽,不少用人单位都规定了高额违约金。为此,《劳动合同法》对违约金进行了规范,规定只有在两种情况下,用人单位才可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第一种情况是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后,如果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第二种情况是用人单位与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条款后,如果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由此可见,除上述两种情况外,其余一切情况包括劳动者跳槽都不再需要向用人单位支付高额违约金了。不过,劳动者跳槽仍需支付一定代价,因为《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此,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该建筑公司约定的高额跳槽违约金是无效的,小刘只要在赔偿对该公司造成的损失后就可跳槽去另一家建筑公司。
派遣服务时意外受伤,两家单位负连带责任
第三 【案例】苏阿姨是某家政公司的员工,受公司指派到某私营企业做保洁服务。在擦窗户玻璃时,她一不小心从办公室的窗台上跌倒在地板上,导致手部骨折。该企业老板及时将她送到医院治疗,但拒绝支付医疗费。苏阿姨找家政公司要医疗费,不料公司老板却说:“你是为那家企业打扫卫生时受的伤,可以找他们索赔。”而该企业老板却认为自己已经支付了保洁费,且已及时将苏阿姨送到了医院,“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两单位对于医疗费互相踢皮球,都表示不予支付。
【解析】在《劳动合同法》颁布以前,这种情况是这样处理的,根据《民法通则》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法人对他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苏阿姨是受家政公司的指派从事保洁工作的,是为家政公司履行义务。她受伤也是在为家政公司履行义务过程中发生的,因此责任应由家政公司来承担。
但是《劳动合同法》对此有了新规定,第九十二条规定,在劳务派遣单位派遣过程中,如果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因此,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苏阿姨的医疗费既可以向家政公司要,也可以向私营企业要,两家单位都有赔付的义务。

C. 劳动法 案例分析

我是上海市劳动局的工作人员,回答你的问题:
1、一般女职工在三期内“孕期,产期,哺乳期”内是,单位不能予她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但是自后张女士流产了,同样流产也有产假,同样不能解除劳动合同,但是流产要分是人工流产还是自动流产,人工流产只能享受病假和公假,没有产假待遇。
2、张女士的要求部分是有法律依据的,A: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正确。 B:病假工资也没问题,有法律依据。 C、产假工资,一般如果劳动者缴纳过生育保险的,产假待遇由社保支付,单位不承担产假工资和医药费。 D:要求经济补偿金,就不能恢复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按照其工作年限计算。
3、因为此案是2008年1月1日之前,不适用《劳动合同法》,只能用《劳动法》解释。那么仲裁会更具实际情况,如果恢复劳动关系,那么单位只要补全病假工资即可,如果结束劳动关系,那么就看仲裁是如何认定的,一种是认为单位医疗期满已不能胜任工作,辞退员工,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计5个月。同时按照地方政策支付医疗就业补助金。一种是以为此病影响工作,只判5个月经济补偿金。我认为仲裁采取第一种可能性比较大。
PS:因为专业,所以信赖!

D. 劳动法案例分析 请高手帮帮忙

案例一:
1、单位不能单方面调整员工的工资收入。从案例看李某是销售人员,那8000的收入是如何组成的呢,这是个关键问题。如果劳动合同中写明其月收入是8000元的,那就无话可说,用人单位就不能随意调整;如果合同上收入这么写的,基本工资2000,绩效工资2000,奖金2000,业务提成2000+实际比率,那么奖金首先可以不发,业务提成按照实际给予。反过来说,一个销售人员的基本工资如果为8000,那就说明这个公司的薪资结果存在问题(除非是垄断经营企业)。
2、集体合同生效,因为去劳动局只是去备案,就是告知一下劳动局,换句话说就不备案的集体合同也是合法的,或者说我们国家去劳动局备案就是走走形式。
3、没有不同,仲裁本来就可以提出若干赔偿要求,都可以在仲裁申请中提出。
4、用人单位就仲裁结果不服,可以在15天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上诉。
案例二:
1、试用期时间不当,《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两年的合同试用期最长为2个月。
2、合法与否要看劳动合同。
A: 如果劳动合同有此类话语“用人单位因业务调整可以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如果合同中有相似的条款的话,用人单位可以调整劳动者岗位,同理如果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中有明文规定“劳动者因不服从用人单位调岗要求,可是为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的”,如果有相似条款的话,并且此规章制度经过民主程序,员工在员工手册也有签字了,那单位辞退员工属于合法。
B:如果没有上述条款的话,用人单位就属于无理由非法解除劳动合同。
3、国家规定,由于劳动者的主管过失,致使用人单位经济产生损失的,劳动者应该赔偿。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但是最多每月扣除百分之20,且不能低于最低工资。
4、仲裁委员会受理此此仲裁,如果处理就看上述2用人单位提供的材料,如果是A项,则劳动者败诉,若B项者劳动者胜诉,仲裁违法解除双倍赔偿金支付给劳动者。

E. 劳动法案例分析~

我是上海市劳动局得工作人员,回答你得问题:
1、首先你得合同是到08年5月31日到期的,那么如果没有特别情况,到期后单位可以不续签,但是这时候你有孩子了,那么女职工在“三期内”,即孕期,产期,哺乳期内是不能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的,除非你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营私舞弊等等。
2、那么也就是说到08年5月31日,合同到期需要自动顺延,然后到你孩子一周岁,即哺乳期满为止合同方可终止。也就是起码要到09年5月2日才能结束劳动关系。
3、这一年里面,你可以向单位请哺乳假,如果单位愿意,那么就按月支付你工资(百分之80来计算),如果不愿意,你可以请受乳假,每天可以多休息一个小时,也就是有的单位是让员工晚来一个小时或者早走一个小时。
4、其他就没有了,如果单位一定要和你结束关系,那么你又要恢复关系,那么你只能去仲裁告单位了。而且我认为计算你这一年还是留在单位,那么哺乳期满了,单位同样可以和你结束关系,不要你的。所以我认为接受2万元也是不错的选择。
PS:因为专业,所以信赖!

F. 关于劳动法的案例分析

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中应规定劳动内容。对于劳动内容法律没有明确专规属定,但是单位根据员工工作能力有权调整工作岗位,这一点毋庸质疑。因此虽然公司具有侵犯劳动者权利的嫌疑,但劳动者举证相当困难。一般劳动仲裁首先调节,达到双反认可的程度,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确实适应这一岗位,劳动仲裁最终很可能驳回你的仲裁请求。

G. 劳动法案例分析,急!

1.只要有相关的证据,可以解除。07年6月《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还没被废止,具体可查该条例的第三章。关键是公司的规章制度要公示,程序上要按该条例的第十三条走。
2.不用支付经济补偿。当时还没有《劳动合同法》,关于经济补偿的主要依据是《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该办法没有任何条款规定员工违反制度被开除企业要支付经济补偿。

H. 法律基础知识关于劳动法的案例分析

1,否。
2,依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本案中,裁减人员已经超过20人,用人单位必须先对不合格人员先提出变更劳动合同,对于达不成协议的,应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方可裁员。

另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故对提出愿意调换岗位的5人应予以调动,如果仍不能胜任工作,方可辞退。

I. 劳动法,具体案例分析

【案例】
a先生在深圳市罗湖区的一家汽车维修服务公司从事油漆喷涂的工作,早在2000年就入职这家公司,a先生与公司签订的多份劳动合同中均确认:喷涂岗位工作可能产生空气污染等职业危害,并约定,从事喷涂岗位作业员工入职、离职必须体检,离职不体检者不予办理离职手续;双方签订的最后一期劳动合同的期限是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2009年11月30日,公司书面通知张先生,劳动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签。实际上,只差2个多月的时间,a先生在公司的连续工龄就满10年了,但是,公司既不想与张先生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不愿意支付其工龄补偿,a先生要求公司做离职前的职业健康检查,但被公司拒绝了。a先生遂委托本律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违法终止劳动合同的赔偿金165000元。
深圳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裁决:公司属于汽车维修行业,af先生在公司从事喷漆工作,具有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可能,双方在劳动合同中也确认a先生所从事的工作具有产生空气污染职业危害的可能,并对防止相关职业病危害方面作出了约定。公司未为张先生进行离职前职业健康检查,而终止了其与张先生之间的劳动合同,该行为违法。张先生请求公司支付违法终止劳动合同的赔偿金,本院予以支持,即公司应支付张先生违法终止劳动合同赔偿金165000元。
公司对劳动仲裁委 的裁决书不服,向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不予支付赔偿金,其理由为:张先生在工作期间,公司已为其做过体检,未发现有任何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公司是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终止双方的劳动合同关系的,而并非依据四十条和四十一条规定的解除合同的行为。经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审理,依法判决认定,公司终止与张先生之间劳动合同的行为违法,应支付张先生违法终止劳动合同赔偿金165000元。
【律师评点】
这是本律师代理的一起真实的案件,通过这个案例,相信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劳动合同法》中违法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责任的内涵。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五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有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
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实际上,《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就是用人单位不得违法终止劳动合同的条款,其中明确援引了第四十二条的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六种情形,显然,这六种情形也必然就是不得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况。第四十五条规定之所以没有重复罗列上述六种情形,我认为是立法者从立法技术的角度考虑,援引之前亦应列明的条款,使得法律条文不会过于重复和繁琐。
《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五条和《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二条的立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接触职业危害作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违法终止劳动合同,必然要受到严厉的制裁,付出严重的代价。

热点内容
建设单位有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5 06:58:31 浏览:941
法律咨询服务部设立的条件 发布:2025-09-15 06:45:03 浏览:193
经济法调整对象不包括 发布:2025-09-15 06:45:02 浏览:323
代运航空违禁品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5 06:41:27 浏览:86
少先队的各项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15 06:29:07 浏览:567
商法体系图 发布:2025-09-15 06:27:38 浏览:409
在民法典的平等与 发布:2025-09-15 06:22:09 浏览:482
一人不同职劳动法 发布:2025-09-15 06:18:13 浏览:578
平为民法院 发布:2025-09-15 06:06:12 浏览:357
电瓶车头盔立法 发布:2025-09-15 05:33:43 浏览: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