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国家意志执行说

行政法国家意志执行说

发布时间: 2021-12-18 15:46:51

❶ 行政处罚的决定依法作出后,为什么必须得到执行

实施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在代表国家进行行政管理活动中作出的,是一种国家意志的体现,而国家意志是具有强制性的,正是这种强制性维系着行政处罚这一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依法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有效性体现在它具有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因此,行政机关作出的处罚决定是代表国家作出的,具有国家意志性,国家意志高于任何个人的意志,公共利益高于任何个人的利益。所以,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必须得到执行,否则将会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影响行政执法的威严和行政机关的威信。

❷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一律不能停止执行

你想问什么?这句话是错的。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
(一)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二)原告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裁定停止执行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
行政复议法
第二十一条【执行停止事由】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
(一)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三)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
(四)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就是说,无论你是行政复议,还是行政诉讼,只要没有判决就不会停止执行。
在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可以停止执行如下所述,
一、《行政复议法》第21条: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
(一)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三)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
(四)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二、行政复议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是行政复议制度的一项原则。
这是基于行政机关依其职权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代表国家作出的,行政复议开始后,行政机关为实现行政目的,是否执行具体行政行为是属于行政机关的权限范围和职责范围。其强制力和执行力表现为,在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被撤销或变更以前,并不因管理相对人申请行政复议而影响其执行。因此,管理相对人在申请行政复议的同时,还要继续执行行政机关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只有基于国家机关的决定、或者说是国家意志的明确表示才能停止执行。这是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保障行政管理的效能、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利益、维护国家行政权应有的尊严所必需的。
从实际情况来看,有些具体行政行为所指向的客体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如果因管理相对人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便停止执行具体行政行为,就有可能对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造成更大的影响,无益于保护公共利益。例如,卫生防疫机关对某管理相对人经营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有权作出没收或者销毁的处理决定,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后,就停止执行有关的处理决定,那么可能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就会继续出售,继续危害社会。

❸ 行政诉讼的执行原则

行政诉讼但不停止执行

❹ 行政执行应遵循哪些原则

行政执行应遵循以下一般原则:

1、绩效原则

绩效原则是指行政执行的全过程,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监控阶段的所有行为都必须按照适用经济的原则进行,力求以最小的执行成本获得最佳的政策效果。

2、符合决策原则

符合决策原则指所有的行政执行计划、组织、指挥、沟通、协调的方向都必须符合所执行的政策和决策的精神,不能自行其是,甚至歪曲执行。

3、灵活变通原则

由于现实环境因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行政执行必须具有灵活变通的特性,适应执行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执行计划,以保证原有决策、政策的圆满实施。

4、民主集中制原则

行政执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搜集意见、不断调整执行方案的过程,因此,应该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既集思广益,又有适当的集中,保证执行过程有效开展。

(4)行政法国家意志执行说扩展阅读:

行政执行主要方法:

1、行政手段。指依靠行政机关内部层级节制的机制,通过命令、指挥、控制、规定、指令等实施政策执行的方法。行政手段的优点在于它具有强制性,并且能够依托行政体制内的各种行政资源,迅速有力地推动行政执行的实施。

2、法律手段。指行政机关通过制定行政法律、法规、法令,对行政执行的实施过程进行规范的方法。法律手段是行政执行中的外在约束因素,对行政执行的内外部关系均具有强制性、权威性和普遍性的规范作用。

3、经济手段。指行政机关运用包括税收、罚款、政府开支、政府合同、利息在内的各种经济杠杆,在尊重经济规律的前提下,通过调节经济变量的关系,达到行政执行的目的。

4、教育手段。指行政机关通过宣传、动员、感化、鼓舞等沟通方式,将政策理念输人到人们脑海之中,使之理解政策的内容和意义,自觉地为行政执行服务。

❺ 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可以停止执行为什么

根据《行政复议法》第21条的规定,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行政复议申请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原则,是基于行政机关依其职权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代表国家作出的,行政机关为实现行政目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该行为的强制力和执行力表现为:在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被撤销或变更以前,并不因管理相对人申请行政复议而影响其执行。因此,管理相对人在申请行政复议的同时,还要继续执行行政机关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但是该法同条还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1)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2)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3)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4)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❻ 作为国家意志国家命令的法必须执行两种职能分别是

国家命令的法是啥意思?这通顺吗?国家命令是啥。采纳了重新组织语言提问。

❼ 如何理解 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标准

政治行政二分法,这是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一书中》提出的观点,认为政治与行政是所有政府具有的两种基本功能。政治与政策和国家意志的表达相关,存在于政府表达国家意志所必需的活动中;行政则与这些政策的执行相关,存在于政府执行国家意志所必需的活动中。由于政府体制的不同,这两种功能的区分程度及其关系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别。一般而言,政府的民主程度越低,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与表达功能之间的区别也就越小。但是,即使在君主制政府中,分工的需要也都使区分这两种功能成为不可避免。自是以后,“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和“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就成为行政学中一种影响很广的观点。政治和行政分离的理论是对19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体制改革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❽ 作为国家意志,国家命令的法必须执行两种职能分别是

第一,法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个别统治者的任性,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第二,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而是其中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即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被奉为法律”的那部分统治阶级意志.
第三,法只能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可能体现被统治阶级的意志,这是阶级对立社会法的阶级性的集中体现.

❾ 现代行政具有哪些特征( ) A. 国家意志性 B. 执行性 C. 法律性 D. 强制性

现代行政具有特征为: A. 国家意志性 B. 执行性 C. 法律性 D. 强制性(全选ABCD)

热点内容
青岛司法局曹仁收 发布:2025-09-15 04:00:54 浏览:615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 发布:2025-09-15 03:59:52 浏览:849
法官铁窗泪 发布:2025-09-15 03:59:44 浏览:988
道德与法治美女老板 发布:2025-09-15 03:56:40 浏览:762
经济法概论平时作业综合题 发布:2025-09-15 03:52:32 浏览:430
劳动法如何规定月工资 发布:2025-09-15 03:49:36 浏览:710
2017注会经济法音频 发布:2025-09-15 03:38:42 浏览:247
违反义务必须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5 03:37:00 浏览:834
霸州法院法官曹 发布:2025-09-15 03:14:53 浏览:184
夫妻出轨要负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5 03:14:52 浏览: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