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判案不属于劳动法渊源

判案不属于劳动法渊源

发布时间: 2021-12-18 16:21:24

㈠ 不属于劳动法适用范围的有那些人员

据劳动法的规定,下列人员不适用《劳动法》:公务员;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农业劳动者;现役军人;家庭保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条 适用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1)判案不属于劳动法渊源扩展阅读:

一、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各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办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也依照本法执行。

二、劳动者在签定劳动合时要注意合同上的必备条款。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具备以下条款:

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人代表或者主要负责人。

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3、劳动合同期限。

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6、劳动报酬。

7、社会保险。

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三、劳动者在签定劳动合同后应当和用人单位各执一份劳动合同。现实生活中,一些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后不给职工一份,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后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四、劳动者在办理解除或终止合同手续时应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的应在办结工作交接时一次性支付,除此之外,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15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㈡ 结合我国劳动立法实践,阐述我国劳动法渊源

劳动法的渊源有抄两类:
一、规范性文件
1、宪法
2、法律,包括劳动法典、单项劳动法律和相关法律
3、行政法
4、部门规章
5、地方性法规和经济特区法规
6、地方规章
7、国际法律文件。
二、准规范性文件
1、劳动政策
2、劳动标准
3、抽象劳动行政行为
4、工会规章
5、规范性劳动法规解释
6、集体合同。

㈢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可否作为法官判案的依据

必须的,法官有法可依才能断案。希望您能满意。

㈣ 在浙江省的海宁市《劳动法》,劳动法实施条例什么用都没有,这里的法官老是判冤家错案怎么办

当然违法的。可以上诉的,或者向法院纪委监察局举报,要求查处啊,如果不处理的,可以向上级纪委举报的。

㈤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可作为法官判案依据吗

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来是指集中源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为调整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关系所应体现的总的指导思想和遵循的基本准则。
2.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概括为: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保护劳动者的原则。
3.法律规则内容明确具体,法律规则着眼于主体行为及各种条件的共性,目的是防止或削弱法律适用上的自由裁量。
法律原则着眼点不仅限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个别性,其要求比较笼统模糊,只对行为或裁判设定概括性要求或标准,为法官自由裁量留下了一定余地。
4.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可以作为法官的审理依据,判定法律事实。
法官裁判应以法律规则为依据。

法学家的论述可以作为判案依据吗

1、法学家的论述可以作为裁判依据
2、民法中,在没有条文明文规定的时候,法学家论述可以裁判规范的身份成为判案依据。刑法中,法学家论述可以裁判规范的身份成为有利于被告人判断的依据。
3、无论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法学家论述都可以作为解释法律的依据
4、当法学家论述作为裁判依据时,它们最重要的功能是解释法律,通过解释的方式决定案件事实是否适用该法律规范,且这种功能是不可或缺的
5、比如,刑法从来就没有明确规定四要件、三阶层等构成要件理论,但我们必须通过这样的理论才能判断犯罪是否成立,刑法也没有定义因果关系是什么,但必须通过因果关系理论才能肯定构成要件是否该当,刑法也没有定义什么叫“人”,但必须通过将人定义为他人的理论,才能判断出自杀不该当故意杀人罪……这些时候,法学家的论述都作为了判案依据。
6、我国长期以来由于僵化地认为法学家的理论没有法上的拘束力,导致裁判文书中很少见到法学家的观点,这就导致了裁判文书说理不明,缺乏说服力的情况发生,事实上,在境外,于裁判文书中直接大段引用法学家的论述是非常普遍的情况,台湾某法学教授听说大陆判决书几乎从不引用学者观点时,以十分怀疑的语气疑问道“难道裁判文书不需要阐述该案情为什么要适用该法律规定的理由吗”“难道下判决不需要理由吗”
7、近一两年来,这种现状已经开始改观

㈦ 哪些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受案范围

您好,
(一)属于劳动争议的范围:
1、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01〕14号)已于2001年3月2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65次会议通过,自2001年4月30日起施行。
第一条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下列纠纷,属于《劳动法》 第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
(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
(三)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费而发生的纠纷。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法释〔2006〕6号)于2006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93次会议通过,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四条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因劳动关系是否已经解除或者终止,以及应否支付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产生的争议,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后,当事人依法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五条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后,请求用人单位返还其收取的劳动合同定金、保证金、抵押金、抵押物产生的争议,或者办理劳动者的人事档案、社会保险关系等移转手续产生的争议,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后,当事人依法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六条 劳动者因为工伤、职业病,请求用人单位依法承担给予工伤保险待遇的争议,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后,当事人依法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法释〔2010〕12号)已于2010年7月1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89次会议通过,自2010年9月14日起施行。
第一条 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二条 因企业自主进行改制引发的争议,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三条 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付赔偿金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八条 企业停薪留职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内退人员、下岗待岗人员以及企业经营性停产放长假人员,因与新的用人单位发生用工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动关系处理。
(二)不属于劳动争议的范围: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法释〔2006〕6号)。
第七条 下列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
(一)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
(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产生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
(三)劳动者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或者对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职业病诊断鉴定结论的异议纠纷
(四)家庭或者个人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的纠纷
(五)个体工匠与帮工、学徒之间的纠纷
(六)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受雇人之间的纠纷。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法释〔2006〕6号)
第三条 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法释〔2010〕12号)已于2010年7月1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89次会议通过,自2010年9月14日起施行。
第七条 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

㈧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可否作为法官判案的依据

如果没有具体条款或司法解释可依据,如果与立法意图一致,如果有宪法相对应内,如果事实清楚容证据确凿,如果维护合法权益正当价值观,有利于社会公序良俗,经过正当的程序,为什么不可以考虑?
出发点,过程,落脚点都有良心衡量,法律本身也是在不断进步的,为公平正义!

㈨ 下列表现形式中,属于劳动法渊源的有

那些表现形式?发问题要好好发啊,尊重一下人嘛!

热点内容
青岛司法局曹仁收 发布:2025-09-15 04:00:54 浏览:615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 发布:2025-09-15 03:59:52 浏览:849
法官铁窗泪 发布:2025-09-15 03:59:44 浏览:988
道德与法治美女老板 发布:2025-09-15 03:56:40 浏览:762
经济法概论平时作业综合题 发布:2025-09-15 03:52:32 浏览:430
劳动法如何规定月工资 发布:2025-09-15 03:49:36 浏览:710
2017注会经济法音频 发布:2025-09-15 03:38:42 浏览:247
违反义务必须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5 03:37:00 浏览:834
霸州法院法官曹 发布:2025-09-15 03:14:53 浏览:184
夫妻出轨要负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5 03:14:52 浏览: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