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学研究会的有意义
❶ 中国法学会就是中国法学协会吗是属于中国科学院的下属单位吗
没有中国法学协会的说法也没有这个团体,只有中国法学会。
中国法学会不是任何机构部门的下属单位。它是在民政部依法登记注册的人民团体,是法学界、法律界的全国性群众团体和学术团体,同时也是全国性法学社团业务主管单位。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兵马司胡同63号
电话:010-66132315 010-66182129
另外说个事情:中国科学院是研究自然科学的,法学属于社会科学,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有个法学研究所。
❷ 行政法学心得体会
我粘贴给你参考下
文章作者 :文秘工作者 发布时间:2009-7
部分内容:
通过参加**县人大法律培训班学习,我对法律条文由表面理解到深层次内涵的深刻领悟,有了质的变化。对照所学的知识,结合本职工作,联系到执政为民、依法办事上,真正觉得法律对一个基层干部来说,既是护心镜,又是当家宝。
——领悟学法的重要性
普法教育已经开展了十几个年头,随着法律知识的不断普及,公民法律意识的明显增强,各级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自觉性不断提高,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联系自身工作经历,我认为,法律知识的匮乏,法律运用的不完善,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极大程度地阻碍着经济发展,引发着各种矛盾。无论在工作方式上,还是在决策领域上,总是习惯于运用行政手段去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而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虽然认识到学法的重要性,但知识准备不足;虽然对法的公正价值有了认识,但树立信心不足;虽然有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依法办事的能力低下。随着公民法制观念的普遍增强,领导干部的思想、言行,毫无掩饰地接受着群众的裁判。所以说,作为基层的一把手、大当家,不仅要自己学好、用好法律知识,还必须引导群众学好法律知识,运用法律去沟通思想、交融感情、理顺工作、维护正义、实现和谐、谋求发展。尤其是在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穷富悬殊的差异,急功近利的贪欲打破了心态平衡,盲目的发展,使土地、水资源、森林、能源等出现了严重的生态赤字,私欲的膨胀占据了法律的位置。当我面对愚昧的做法,面对贪婪的纠缠,面对苛刻的质疑,面对办一件事得不到理解,面对办一个企业是如此艰难时,深深感到:法律意识淡薄和执法的苍白,是那样毫不留情地阻碍着发展。因此,这一个多月的法律知识学习,对我是个很大的鞭策,更是一个很大的收获。我不仅一扫缺少法律知识带来的困惑和迷惘,更收获了增长法律知识带来的巨大财富。所以说,学法重要,用法必然,执法关键。
——坚持学法的自觉性
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在日常生活中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党委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形象的大事。我深深体会到,当人大代表要学好《代表法》;搞行政事务要学好《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抓生产要学好《农业法》、《土地法》;植树造林要学好《森林法》;项目引进要学好《环保法》;优生优育要学好《计生法》;调解纠纷、维护稳定要学好《民法》和《刑法》,如此等等,每一项工作都涉及到法律法规。要学深学透,靠上级安排不行,必须形成自觉的、有序的、重点的学习风气和习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不断领悟,依法履行职责的观念才能得到增强,自身法律素质才能明显提高。
——提升用法的技巧性
学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用法。通过从书本学到实践学,我深深感到,只有把学习法律知识与依法办事紧密结合,与管理工作紧密结合,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紧密结合,在涉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决策时,才能做到充分论证,依法决策,才能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去用法?我认为:
一是思想上绷紧“一根弦”。计划办什么事,首先要在思想上打问号,符合法律的就去预谋、策划;计划说什么话,先想想群众愿不愿听,听了是什么反映,会有什么效果和后果,用换位思路反复去想,自己先和自己过不去,直到说出来公平、公正、依法为止。
二是工作中穿好“二根线”。作为书记、镇长一肩挑,又是一名人大代表,必须扑下身子,深入基层,从群众的角度去审视问题,以发自内心的真情与群众沟通交流。在今年“七一”煤矿60万吨甲醇项目征地补偿的问题上,群众一时不能理解,我就坚持“换位思考”,除亲自接待来访群众外,多次走田间、进农户、坐坑头,讲《土地法》,讲国家征地补偿政策,一次讲不通多次讲,口头讲不清用书本,一条条打印出来,发到群众手中,经过反复宣传、讲解,群众解除了疑虑,最终达成了合法、合情、合理的占地补偿协议。通过这件事,我深深感到自己有法律知识还不够,还必须让群众有法律意识。群众和国家这二根线,针眼再小也得穿过去,并成一根线。
三是决策上把好“三道关”。我始终认为为民办事、办民谋利,必须依法执政、依法决策。面对虒亭“地大、物稀、财薄、民困”的现状,也曾想放“三把火”烧个通红,砍“三板斧”来个痛快,强建基础,调产增收,招商引资,开发旅游一步到位。想法是好的,但做起来不易。在不断的强化法律意识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符合实际,体现民意,只要是依法决策,再硬的石头也去啃。我体会到,要想办成一件大事,还必须把握好“三道关”。即:
——法律关。法律是准绳,法律至上、法律至尊、法律至贵;学法律充实自己心中有数,用法律保护群众深得民心,依法律办事得心应手。
——公开关。公开是依法行政的窗口。近年来,国家补偿政策多,农民实惠大,但要把握不好,就会造成不稳定因素和违法事件发生,把各项补偿政策、标准公布于众,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才能保一方稳定。
——行政关。依法行政是政府工作最有效的行为。干部在工作中的每个具体的行为都能反映政府的形象。在具体工作中,作为领导、班子,必须做学法榜样,当用法先锋,行法定职权。行政权的运用,最经常、最广泛、最密切地关系着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崇尚法制权威,是实现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克服以言代法、以权执法的有效途径。
❸ 沈开举的成就及荣誉
1984年以来,先后为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开设了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学、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国家赔偿法学、比较行政法学等多门法学课程。教学效果优良,先后获得郑州大学法学院中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一等奖、郑州大学中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一等奖和郑州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称号。
参与撰写学术著作近20部,其中主编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审定的高等学校统编法学教材《交通行政法》一部,个人专著《行政征收研究》一部,主编《国家赔偿法通论》、《行政处罚法通论》等著作五部。在《中国法学》、《宪政论丛》、《行政法学研究》、《人民日报》、《法制日报》等十几种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承担多项国家和省市的科研项目,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行政补偿研究》一项,参与中国法学会项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法律机制研究》一项。2002年参加由应松年教授主持的《国家赔偿法》修改建议稿起草工作,担任三个起草小组中河南组召集人。2003年参加国务院法制办委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承担的《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方案》的起草工作,并担任主要执笔人。承担河南省社科基金项目3项,其中主持《河南省实施〈行政处罚法〉状况及其对策研究》一项,参与2项。另外,还承担《司法腐败研究》、《行政责任研究》等郑州市和郑州大学项目各一项。
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1998年曾与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应松年会长、杨海坤教授组成中国行政法代表团赴韩国参加东亚行政法年会,并作了“中国行政诉讼现状及其问题”的学术报告。1999年和2001年两次参加大陆行政法代表团赴台湾进行学术交流,作了“行政强制执行与行政强制措施研究”等学术报告。近年来,多次应邀参加在北京、杭州、大连、海口等地举行的中美、中英、中德行政法学术研讨会。还多次应邀参加全国人大法工委举办的《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和《行政程序法》起草工作研讨会。
❹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释义的作者简介
莫于川(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行政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起草工作)
❺ 张树义的介绍
张树义,山西临县人,1953年6月出生,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国家计生委人口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专家咨询委员。
❻ 法学 怎么样才能把行政法学会啊,好辛苦,看了几遍书,题照样不会做,郁闷
这个问题嘛,还真不好回答,因为我也是学法学的,真的好难,不过我觉得在看书的时候,把书上的重点划下来,最好是做个笔记,俗活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
❼ 如何理解行政法学研究的社会环境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与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之年。党的十八届四中专全会通过属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重申了“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战略目标,并对法治建设作出新的部署。围绕国家法治建设所呈现出的新动向、新局面、新发展,2014年行政法学研究者们立足实际,不断开拓创新,形成了一批比较优秀的理论研究成果,推动行政法学研究持续健康发展。
❽ 胡建淼的获得荣誉
1991年被授予“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1995年被中国法学会授予首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同年,被国家教委、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1997年被列入浙江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和“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人选;
2007年被评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009年,当选第六届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现兼任教育部法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东亚行政法研究会理事,“五五”普法国家中高级干部学法讲师团成员,中国法制日报社法学专家顾问,第五届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浙江省法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泽大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浙江省人事仲裁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政协第八、九届委员、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❾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的介绍
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成立于1985年8月,是我国行政法学研究的核心和中坚力量,致力法治国家建设和学术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