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背诵表格
Ⅰ 想要学好行政法需要注意什么
学好行政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理解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和体系:行政法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其内容广泛且复杂。因此,首先要掌握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如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同时,要了解行政法的体系结构,包括总则、分则等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把握行政法的核心脉络:行政法的内部知识点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掌握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脉络性对于理解行政法至关重要。例如,行政主体对应到行政诉讼法部分就是被告,具体行政行为对应到行政诉讼法部分就是受案范围,行政相对人和相关人对应到行政诉讼法部分就是原告或者第三人。通过把握这些核心脉络,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行政法的内容。
理解带动记忆:行政法是理解性很强的一个学科,对于众多核心知识点,如具体行政行为、行政主体等,核心在于理解,而不在于死记硬背法条。一旦理解了就可以做到手中无剑,但心中有剑的境界。同时,要注意将理解的知识转化为记忆,因为任何知识都需要最终转化为记忆才行。
处理好听课、看书、背诵和做题的关系:学习行政法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听课可以帮助你快速掌握知识点;看书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背诵则是将知识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做题则可以检验你的学习成果并巩固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种学习方法都能得到充分的应用。
关注社会热点和案例:行政法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关注社会热点和案例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行政法的应用和意义。例如,可以关注近年来的行政机构改革、政府职能的转变、优化与调整等话题。此外,还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案例来提高自己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能力。
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行政法作为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社会、政府密切相关。学习行政法不仅要关注个人利益,还要关注公共利益的实现和社会整体的发展。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国家。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行政法的学习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积累。因此,建议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同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进度和方法,确保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学好行政法需要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和体系、理解核心脉络、理解带动记忆、处理好听课、看书、背诵和做题的关系、关注社会热点和案例、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等多个方面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掌握行政法的精髓并应用于实践中去。
Ⅱ 2022年法考主观题思维导图柏浪涛孟献贵李佳左宁戴鹏鄢梦萱杜洪波冲刺复习笔记背诵资料
2022年法考主观题思维导图及冲刺复习笔记背诵资料
一、资料概述
为了帮助考生高效备考2022年法考主观题,我们整理了包括柏浪涛、孟献贵、李佳、左宁、戴鹏、鄢梦萱、杜洪波等知名法考讲师的思维导图及冲刺复习笔记背诵资料。这些资料涵盖了刑法、民法、行政法、刑诉法、民诉法、商法和理论法等多个法考重要科目,旨在帮助考生构建知识体系,强化记忆,提升解题能力。
二、各科思维导图及背诵资料
柏浪涛刑法主观题思维导图(67页)
内容概览:该思维导图详细梳理了刑法主观题的重点考点,包括犯罪构成、刑事责任、刑罚适用等核心内容。通过图表形式,直观展示了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助于考生形成系统的刑法知识体系。
背诵建议:结合思维导图,重点记忆各章节的关键词和核心考点,注重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便在答题时能够迅速定位并准确作答。
孟献贵民法主观题思维导图(47页)
内容概览:该思维导图全面覆盖了民法主观题的主要考点,如物权、合同、侵权责任等。通过清晰的图表结构,帮助考生快速掌握民法知识体系,提高解题效率。
背诵建议:结合思维导图,重点记忆民法中的重要概念和原则,以及常见的案例分析思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解题能力。
希望以上资料能够帮助考生高效备考2022年法考主观题,取得优异成绩!
Ⅲ 2020法考背诵点【行政法】抽象行政行为概述和分类
一、抽象行政行为概述
(一)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
1、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制定法规、规章和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行政规则的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本身是一个相对于“具体行政行为”的理论概念。
2、抽象行政闹袭神行为的主要特点是:(针对不特定的对象、可反复适用)
(1)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行为。它不同于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制定的法律、军事法规和司法解释,也不同于非政府组织制定的内部规则。
(2)一种制定规则的行为。它不同于处理具体行政事务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抽象行政行为的分类
1.行政立法
经过了准立法程序,是行政机关的正式立法,是《立法法》明确规定的法的正式渊源,具体包括行政法规和液亏行政规章(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
2.一般规范性文件
也称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是《立法法》未作规定的法律规范,属于法的非正式渊源,具体包括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的其禅消他规范性文件,国务院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制定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被授权组织制定的其他规范性文件。
Ⅳ 2020法考背诵点【行政法】行政组织概念及行政主体
一、行政组织概念
1、行政组织,是指以实现国家行政职能为目的,以行政职位为基本构成单位的组织。具体包括行政机关、行政内部机构、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行政组织的最主要的形态是行政机关。
2、行政机关,是指依照宪法或者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国家机关,包括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应的职能部门。
二、行政主体
(一)概念
行政主体,是指拥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并能独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国家行政机关和社会组织。行政主体的概念是一个学理概念而非法定概念,类似于民法中的民事主体的概念。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就意味着拥有民法主体地位。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享有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承担民事责任的资格。而行政主体指的是享有行政法上的这种主体资格的行政组织。
【注意】能够独立承担责任是成为行政主体的核心条件。
(二)确定行政主体概念的意义
在行政法中,确定行政主体概念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确定解决行政争议的主体资格:明确了谁可以成为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以及行政诉讼的被告。
(2)确定行政赔偿救济的主体资格:确定行政主体,即明确了谁可以成为最终的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三)“权”“名”不一致时的行政主体
一般情况下,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过程中“权”“名”“责”三者是统一的。但是有些情况下,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之际,“权”“名”并不统一。
例如在下级机关经过上级机关批准后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中,下级机关有“名”无“权”,上级机关有“权”无“名”,此时“名”与“权”发生分离。
最终谁应当成为承担法律责任的行政主体,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并不一致。在行政复议中,应当以上级行政机关作为被申请人;而在行政诉讼中则应当以对外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上署名的机关为被告,采用“诉讼看名义,复议看职权”原则。
Ⅳ 行政法知识需背诵
一位学友总结的真好!
一、地方行政机关类型
1、条条管辖、垂直领导——政府、海关、金融、外汇、国安、税务——只有1个复议机关;
2、条块管辖、双重领导——公安、市场监督管理局等——2个复议机关(同级政府、上一级主管部门);
3、省以下垂直领导——自然资源——2个复议机关(管后不管前:即同级政府可以作为其复议机关,但是管不了该部门的人权物)
4、派出机关——行政公署——省、自治区政府在必要时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行政公署;
5、 派出机关——区公所——县、自治县政府在必要时经省级政府批准设立区公所;
6、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市辖区、不设区的市政府经上一级政府批准设立街道办事处;
7、派出机构——派出所——警告、500元以下罚款;
8、派出机构——工商所——处罚个体工商户,不包括吊销营业执照;
9、派出机构——税务所——2000以下罚款;
二、地方各级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
1、地方各级政府机构设置程序
类型一:新设
(1)方式:新设(上一级)
(2)针对事项:地方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
(3)具体程序:本级政府提出方案→上一级编办审核→报上一级政府批准,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行政机构还应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类型二:协商
(1)方式:协商(本级政府)
(2)针对事项:政府机构之间的职责异议
(3)具体程序:行政机构之间对职责划分有异议→主动协商解决→协商一致→报本级编办备案;协商不一致→提请本级编办提出协调意见→由本级编办报本级政府决定。
类型三:内设
(1)方式:内设(本级编办)
(2)针对事项:内设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
(3)具体程序:由该行政机构提出方案,报本级编办审批。
2、地方各级政府编制管理
(1)行政编制总额——地方政府的行政编制总额——由省级政府提出→国编办审核→报国务院批准。
(2)行政编制调整——地方各级政府有权在行政编制总额内调整本级政府部门的编制——同一个行政区域不同层级之间调配使用行政编制的,应当由省编办报中编办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