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诉讼法负责人

行政诉讼法负责人

发布时间: 2022-01-05 20:03:55

① 行政诉讼法案例

“北京市最大的建材综合市场”——上地建材城于去年七月被北京海淀城管大队以版违法建筑为由夷为权平地。四日,上地建材城的负责人郭俊琴以越权执法为由将海淀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告上法庭,索赔六亿元人民币,这也是北京市最大的一起行政诉讼案。

上地建材城,位于全国闻名的中关村上地信息产业基地,正常营业已六年。它汇集六百多家厂商,是北京市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建材批发市场。去年七月该建材城被海淀区城管大队斥为违法建筑,七天后,六万多平方米的建材城即被夷为平地。

郭俊琴诉称,城管大队没有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上地建材城符合“未经批准”、“搭建”以及“影响市容”三个条件。其次城管大队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仅赋予城管大队行政处罚权,而不是限制和强制拆除的权限。根据有关规定,海淀区城管大队只有权拆除十平方米以下的不符合市容标准的建筑物,拆除六万多平方米的建材城已经超越了它的权限。

海淀区城管大队称,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的通知规定,凡不符合市容市貌标准的,城管大队有权限期强制拆除。上地建材城侵占了市区规划的绿化隔离带,影响了市容市貌,属于违法建筑。

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② 新行政诉讼法是否必须要求被告法人出庭

新行政诉讼法的第三条中所说的负责人是指正职和副职的负责人,同时规定,如果出现特殊情况,正职和副职都不能到场,应当让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这一条款主要解决的是行政机关只委托律师,而不出庭应诉的问题。

③ 新的行政诉讼法第64条

2014年11月1日,十复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新法于2015年5月1日施行。
第六十四条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经审查认为本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不作为认定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并向制定机关提出处理建议。

④ 法定代表人行政诉讼是否一定要出庭

行政诉讼法定代表人不一定亲自出庭。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第三条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包括行政机关的正职和副职负责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可以另行委托一至二名诉讼代理人。

法定代表人一般是行政机关正职负责人。所以行政诉讼法定代表人不一定亲自出庭。

(4)行政诉讼法负责人扩展阅读:

法定代表人被告

行政诉讼的被告是指被原告起诉指控侵犯其行政法上的合法权益和与之发生行政争议,而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主体。

必须明确,行政诉讼的被告不是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而是行政机关本身。在行政诉讼中,行政主体始终作为被告,这是行政诉讼的一大特点。根据行政诉讼法和最高院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行政主体作被告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作被告主要有以下几类: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2)“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间内不作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原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当以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值得注意的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与非行政机关共同署名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以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为被告,非行政机关不能作被告。

⑤ 行政诉讼法修改后 "民告官"有哪些新变化

此次2014年大修行政诉讼法后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十大亮点

◆ 扩大受案范围

增加可提起诉讼的情形:对征收、征用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等。

◆ 行政机关不得干预、阻碍法院立案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 应当登记立案

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不能当场判定的,应接收起诉状,出具书面凭证,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 起诉期限延长到六个月

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涉及不动产的可延长至二十年。

◆ 增加调解制度

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合法原则。

◆ 完善审判监督

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案件的受理、审理、执行等问题要参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行政诉讼合同的监督,检察院适用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 行政首长应当出庭应诉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 可跨区域管辖

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若干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

◆ 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 可拘留拒不执行的行政机关直接责任人

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增加规定“社会影响恶劣的,可以对该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拘留”。

⑥ 行政诉讼法

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新证据,是指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的证据。具体情况,请当事人自行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核实确定。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一条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一)不予立案或者驳回起诉确有错误的; (二)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⑦ 行政诉讼法2015 行政机关负责人必须出庭吗

你好,中国快律为您解答。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专,应当委托行属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一般情况下,是应当出庭的,除非有特殊原因,但是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所以一般是必须出庭的。这是新《行政诉讼法》很大的一个修改。

⑧ 行政诉讼法关于被告负责人不出庭是否可拘传

行政诉讼法关于被告负责人不出庭不能拘传。
因为行政诉讼法没有对此作出规定,法院版不能违法办案。
《行政诉权讼法》第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起诉权利,对应当受理的行政案件依法受理。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⑨ 打行政官司,新行政诉讼法是否必须要求原告法人出庭,可否委托代理人

原告也就是行政相对人,行政诉讼法只是要求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出庭,并没有要求原专告的法人出庭,原告可以直接委属托自己的员工或律师参加诉讼。
参考法条:《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三款 被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不能出庭的,应当委托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出庭。
《行政诉讼法解释》第五条 行政诉讼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包括行政机关的正职和副职负责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可以另行委托一至二名诉讼代理人。

热点内容
三大诉讼法普通程序比较 发布:2025-09-11 11:50:59 浏览:972
民事诉讼法为什么要确立回避制度 发布:2025-09-11 11:50:21 浏览:172
沧州市政府法律顾问 发布:2025-09-11 11:50:14 浏览:811
司法部的网址 发布:2025-09-11 11:50:07 浏览:884
社会与法节目表2019 发布:2025-09-11 11:33:39 浏览:45
民事诉讼法一审事实不清 发布:2025-09-11 11:05:00 浏览:40
民事诉讼法第64和144条 发布:2025-09-11 11:03:44 浏览:885
劳动法规定加班时间不能多久 发布:2025-09-11 10:52:33 浏览:803
民事诉讼法法261 发布:2025-09-11 10:40:11 浏览:253
法律法规效力级别 发布:2025-09-11 10:34:38 浏览: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