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关于医疗纠纷举证倒置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关于医疗纠纷举证倒置的规定

发布时间: 2022-01-10 05:06:30

1. 民诉中“谁主张,谁举证”在何情况下,举证责任倒置

我国《民事诉讼法》未明确规定举证责任倒置。

一般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4条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就此做出了规定。

即:“在下列侵权诉讼中,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否认的,由被告负责举证:(1)因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2)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3)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4)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5)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6)有关法律规定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的”。

2. 民事诉讼法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形有哪些

八类举证倒置
(一)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版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权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责任;
(二)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三)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四)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对其无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五)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六)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产品的生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
(七)因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实施危险行为的人就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八)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3. 医疗纠纷的举证倒置有被取消吗

(1) 实行过错推定的侵权诉讼。如建筑物或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因医疗纠纷提起的诉讼。
(2) 实行因果关系推定的侵权诉讼。如环境污染致损害的侵权诉讼;产品质量不合格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
(3) 难以收集证据,难以举证的诉讼。如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
(4) 对方妨害举证的诉讼。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举证责任倒置不适用于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和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
1、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责任;
2、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3、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在·
4、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对其无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5、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6、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产品的生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
7、因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
8、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有关法律对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4. 什么是举证责任,医疗纠纷中举证责任倒置是什

举证责任倒置一般发生在侵权诉讼中比如:(1)《最高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4条所规定的六种情形,都是典型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倒置。(2)因医疗纠纷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的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3)再者就是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倒置,如《行政诉讼法》第32条规定:被告对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5. 民事诉讼法中医患纠纷的举证责任分配

2002年4月1日生效的最抄高人民法院《关袭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第2款第8项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这个规定与民事诉讼法中“谁主张谁举证”的方式正好相反。这意味着从2002年4月1日开始,在我国医疗侵权诉讼中,开始实行举证方式的改革,患者不再承担对“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及医疗过程无差错”的举证责任,上述两项责任由医疗机构来承担。

6. 侵权责任法出台后,医疗纠纷的举证责任倒置改变了么

您好,侵权责任法改变了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的举证规则。

《侵权责任法》实施后医疗侵权举证责任的分配

《侵权法》第七章对医疗损害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学界将本章规定的医疗侵权责任从理论上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即医疗技术损害侵权纠纷,医疗伦理损害侵权纠纷和医疗产品侵权纠纷。根据不同类型来确定医疗损害纠纷的举证分配规则,同时《侵权法》还从保障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角度明确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可以免责的范围与条件。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54条、第57条和第58条规定了医疗技术损害责任。医疗技术损害责任一般以过错责任为归责原则,特殊情况下采用过错推定原则,也可以看做附条件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侵权责任法》第55条、第62条规定了医疗伦理损害侵权纠纷,主要强调了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保密义务,这些主要是基于伦理方面的考虑。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是否履行了相应的义务以及未履行医疗伦理义务的行为与患者所受的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是构成该损害责任的关键,但《侵权责任法》中并未明确规定这些关键点由谁加以证明。

《侵权责任法》第59条规定了医疗产品损害侵权纠纷的举证责任,明确了医疗机构使用有缺陷的医疗产品的责任,此种责任属于无过错责任。《侵权法》第60条也从三个方面明确了医疗机构的免责事由。

《侵权责任法》关于医疗纠纷举证责任的分配,一改过去的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实施区分类型确定举证责任的制度,实行过错原则和附条件的推定过错,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医疗纠纷举证责任的分配制度,在平衡医患权益方面具有更好的作用。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7. 什么是举证责任倒置,适用于卫生领域的哪些方面

所谓举证责任倒置,指基于法律规定,将通常情形下本应由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一般是原告)就某种事由不负担举证责任,而由他方当事人(一般是被告)就某种事实存在或不存在承担举证责任,如果该方当事人不能就此举证证明,则推定原告的事实主张成立的一种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在传统的法庭证据规则当中,“谁主张谁举证”是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而举证责任的倒置则是这一原则的例外。

所谓举证责任,学者定义不一,被认为是民事诉讼领域最容易引起歧义的术语之一。海洋法系的学者把举证责任分为提供证据责任与说服责任;罗马法系学者将举证责任分为主观的举证责任(形式的举证责任)与客观的举证责任(实质的举证责任)。我国法律虽然属于罗马法体系,但是在法律理论界对此一项尚未达成统一。一些学者认为,举证责任倒置从表面上理解是原来由对方(或己方)举证,倒置由己方(或对方)举证,举证责任的主体发生了对换。从逻辑上讲,倒置必须以正置为前提,但什么是“正置”呢?因此仍然可以认为“倒置”正常的举证责任分配。

我国《民事诉讼法》在第六十四条明确确定了“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原则;同时,作为“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的例外,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2月6日制定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通过对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的解释确立了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第四条、第七条则作为例外规定了举证责任倒置的内容,这些都是针对一般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所设立的例外规定。另一方面,举证责任倒置的提法在我国司法理论界和实务界是一个约定俗成,已成通说,如果因为概念就贸然否定,则会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二、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

我国现代的举证责任制度就是从罗马法发展而来,也是民事证据规则的核心部分。而在民事责任特别是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一般包括造成损害的事实、发生的因果关系和过错的客观存在。这些要件事实的存在也构成了决定原告是否胜诉的关键。但在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况下,原告不必要就这些因素的存在与否都负担举证责任,而应当由被告就某种事实存在与否承担举证责任。举证责任倒置不仅仅是指证明责任依据法律的规定发生特定分配的现象,同时还意味着反对一方所证明的事由在法律上做出严格的限定,即在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况下,反对的一方究竟应该反证什么,必须要由法律规定。

三、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

在民事诉讼的整体框架下,我们来具体看待 医疗纠纷案件中的举证责任倒置。2002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第四条第八项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即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

但是,医学本身就是一门关系人体、不断发展的自然科学;最重要的事,医学的研究对象极大地不同于物理学、法学、土壤学、政治学等,属于精密的人体科学。世界各地区医学水平发展的不平衡,医疗资源在我国东部西部、城市乡村的分配也十分不均,致其自身仍然存在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情况(尤其是以中医为代表的一些经验性医学),加之患者自身客观或主观方面的诸多因素影响,在医疗纠纷诉讼中经常会出现举证不能的情况。如医疗意外,难以避免的各种并发症,猝死(不明原因的突然死亡)等。

虽然司法解释中明确规定了医疗纠纷“举证责任倒置”原则仅适用于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纠纷;如果医院与患者之间的纠纷不是因医疗行为引起的,则不适用关于医疗纠纷 “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应该按一般的民事侵权案件诉讼,适用民事诉讼法中“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据分配原则。但是,在科技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比如前文中提到的“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情况”),对于纠纷的起因究竟是医疗机构的失误还是患者自身的原因(比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实施抢救或者手术的过程中,由于极其特殊的体质等原因,导致了不可预见或极其难以预见的死亡等“不幸事件”的发生),或者根本就是其它的什么原因,在认定上存在一定难度。我们都知道,在司法实践当中,对于事实的认定直接关系到诉讼要件中的“因果关系”和“过错”这两响。举证责任倒置的一个潜在前提就是要求了对起因的认定必须相对(我们不好使用“绝对”这个词语)准确。而事实是,在新近被卫生部点名的“医闹”(事实上已经存在了较长的时间)等因素的推动下,这样一项关乎诉讼各方的认定工作,往往在执行的时候面临一些问题。

同样,“举证责任倒置”原则也不能被用作一个否定患者一方(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原告一方)所负有的举证责任。诉讼本身就是双方就同一侵权行为向法庭提请诉讼,并就此请求共同举证、质证,以证明事实存在的过程。即使举证责任倒置之后,原告仍然必须担负一定的举证责任,诸如就诊经过、之前的病史等等。如果为了获得经济补偿而向法庭刻意或者恶意地隐瞒对己不利的证据,则必须同样地承担败诉及由此产生的相关法律责任

四、对医疗机构的影响

医学科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许多看似简单的问题,在论证时也会相当困难。特别是在多因一果的情况下,即使再高明的医生,实力再雄厚的医院,在很多时候也很难把因果关系理个明白。理不明白自然无法举证,因为医学科学的局限性导致医疗机构举证不能,进而承担败诉的风险,似乎对法庭的公正性又产生了挑战。而法官作为司法工作者,对具体的医学知识必然存在“术业有专攻”带来的情况,亦不大可能对技术性问题进行深究。而如果因为纯技术性问题或者无法解释的技术性问题被追究法律责任,不免会使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削减。同样,“举证责任倒置”原则无疑减轻了原告在某些状况下所处的弱势地位问题。但是,我们也不应当忘记一句古老的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虽然这样的命题暗含了“人性本恶”这样一个哲学命题,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到处充斥的滥用诉讼权利权和恶意诉讼(比如“医闹”),以及由此形成的状告医院风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滥用诉讼权利导致的最终结果,不仅仅是作为被告的医疗机构被纠缠得烦不胜烦,还伴随着司法资源的浪费、社会道德体系的崩溃等一系列非常消极的社会后果。

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对于非医学出身的原告在大部分时候确实减轻了负担。可是,如果原告本人或者法律支持中有医生,这样的情况又当如何?因为具有了相同的专业背景,在诉讼过程中双方对于技术性问题以及资料的取得等并不是一个很容易分辨的“强势”与“弱势”的格局。此时,仍然适用“举证责任倒置”,似乎已经对法理中对于法律要求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五、结语

医疗行业是高风险的行业;同样,“时间就是生命”在这里也不仅仅是一个拿来喊一喊的口号而已。在急救重症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救命如救火”。而如果此时大家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去救人,而是先泡上一壶碧螺春,坐下来,慢条斯理地把“丑话说在前头”,进而避免以后可能“飞来”的那一张法院传单。恐怕,任谁躺在病床上,也要吐白沫了…………

无论是法律还是医学,都应当站在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立场上,确立一个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的平衡点。否则,不论出于多么良好的愿望,最终受害的仍然是医生与患者双方!

8. 医疗侵权纠纷在什么情况下举证责任倒置

民事诉讼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均未规定医疗事故纠纷的举证责任。《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第1款第8项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也就是说,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实行因果关系推定和过错推定。13一般认为,医疗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第一,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实施了医疗行为;第二,具有人身等损害后果;第三,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有因果关系;第四,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主观上有过错。因此,根据上述规定,在医疗侵权纠纷案件中,患者应首先就上述第一、二项内容举证,并非没有任何举证责任,如果患者不能证明医疗关系或医疗损害结果存在,法院应依法驳回起诉。而医疗机构如果认为自己的医疗行为与受害人的损害事实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或自己没有过错,应该举证证明自己的主张,推翻因果关系推定或过错推定,否则,因果关系推定或过错推定成立。实际上,医疗机构只要证明了一个推定不成立,即只要有一个侵权构成要件不成立,侵权责任就不能成立,就能够免除其全部赔偿责任。

9. 民事诉讼法中的举证责任倒置

举证责任倒置是举证责任分配的重要问题。我国民事诉讼法未明确规定举证责任倒置。一般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4条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就此做出了规定, 即“在下列侵权诉讼中,对原告提出的侵权事实,被告否认的,由被告负责举证:(1)因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2)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3)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4)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5)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6)有关法律规定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的。”上述规定对指导司法实践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由于该规定行文简练,就举证责任倒置的基本概念、具体倒置内容以及同《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款规定的“谁主张、谁举证”的关系等未做展开,实践中对该问题的认识和做法也不尽一致。并且,该规定将举证责任的适用范围基本限于民事实体法的规定,并明确限于法律的规定,而司法中的实际做法已超出了上述范围,这也提出了举证责任倒置的适用范围问题。特别是,在实践中,针对各类民事案件的实际情况,应否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往往成为难点和焦点,对案件的处理有重大影响。这些情况的存在,客观上要求对举证责任倒置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但理论上目前对于举证责任分配和举证责任倒置的研究较少且不够深入,正如学界所说:“我国理论界就何谓‘正置’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看法,‘倒置’就更难以讲清楚了。” 这种情况与举证责任的重要地位及实践需要不相称。有鉴于此,本文拟对民事举证责任倒置做一研究,为此并对“正置”兼做探讨,以资理论和实务上参考运用。

一、对主张的界定与确定

一般认为,举证责任倒置是指一方当事人提出的主张不由其提供证据加以证明,而是由对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通俗地说,也即谁主张,谁之对方承担举证责任。显然,举证责任倒置是相对“谁主张、谁举证”而言的。正是先有了“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正置”,才有了举证责任倒置。同时,作为举证责任分配的两种方式,举证责任“正置”与倒置是立足于特定主张而言的,无特定主张即无二者的区分。正因如此,笔者认为,准确地把握举证责任倒置,应立足于其同举证责任“正置”的对立关系,并先把握好举证责任“正置”;而要区分举证责任倒置与“正置”,则应首先明确何谓主张,如何确定主张。应当看到,关于主张问题在以往并未受到应有注意,由此产生的一个不良后果是实践中存在着将提出一个事实和单纯否定该事实均当作主张,而由当事人双方均承担举证责任的认识,这一认识并成为理论上有观点否定“谁主张、谁举证”是我国民事举证责任分担原则甚至主张删除《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1款规定的依据。

何谓主张?主张是诉讼上的范畴,可分为事实主张和权益主张。举证责任是关于证明案件事实的责任,因此与举证责任相联的主张实际上即事实主张。诉讼中,事实主张与实体权益争议及处理密切联系,当事人对特定事实的主张旨在通过司法裁判取得争议实体权益上的特定效果。可见,事实主张即当事人在诉讼中用以支持其对争议权益特定裁判效果追求的事实依据的声明。应当看到,这种效果既包括对特定权益的主张,也包括对特定权益请求的抗辩或否定。而举证责任是在事实主张之上产生的,其实质是结果责任,即特定事实处于真伪不明时不利诉讼后果的负担, 其正是要解决争议实体权益的最终归属,从另一个角度,也即在司法上明确支持当事人哪一方对于争议权益裁判效果的追求。由此可见,事实主张、对争议权益特定裁判效果的追求以及举证责任是环环相扣,一一对应的,相互间具有唯一性。“一项事实主张,只会产生一个结果责任” ,也只能由当事人一方来承担。这一方面决定了事实主张在诉讼与实体上的重大意义,即主张的确定直接关系到举证责任的确定,是探讨举证责任“正置”与倒置的前提,而对于主张的不明确或混淆也必然带来当事人双方举证责任的不明确或混淆;另一方面也决定了确定主张的依据,即当事人是否旨在并能够以此追求争议实体权益的特定裁判效果。

热点内容
南海区人民法院院长 发布:2025-09-07 21:49:36 浏览:252
二学历模拟题黑龙江劳动法 发布:2025-09-07 21:49:27 浏览:389
公司报销单有法律保护吗 发布:2025-09-07 21:36:22 浏览:691
实际谈谈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发布:2025-09-07 21:34:07 浏览:410
行政法上的派出机关的类型 发布:2025-09-07 21:22:48 浏览:68
徐州市鼓楼区法院 发布:2025-09-07 21:18:33 浏览:5
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名单 发布:2025-09-07 21:18:29 浏览:946
手机版法治 发布:2025-09-07 21:13:44 浏览:709
法治铅笔画 发布:2025-09-07 21:05:40 浏览:274
劳动法哺乳期调岗位 发布:2025-09-07 21:04:54 浏览: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