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用工劳动法的规定
⑴ 事业单位是否要执行劳动法
固定职员执行事业单位人事政策,没有规定的参照执行劳动法规;签订劳动合同的,执行劳动法规。
⑵ 劳动法对事业单位合同工的规定
事业单位合同工可以随时辞职吗
不可以随便辞职。事业单位的合同工可以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向用人单位提出辞职。即试用期内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试用期后的提前三十天通知用人单位,即可以合法解除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法》
第二条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事业单位是否适用劳动合同法
事业单位适用本法,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如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其录用工作人员是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不适用本法。
2、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这类事业单位与职工签订的是劳动合同,适用本条的规定。
3、事业单位如医院、学校、科研机构等,有的劳动者与单位签订的是劳动合同,签订劳动合同的,就要按照本条的规定执行;有的劳动者与单位签订的是聘用合同,签订聘用合同的,就要按照本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另有规定的,就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规定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没有特别规定的,也要按照本法执行。
事实上,正儿八经的可能是在私企工作的这些员工的工资收入都是比较高的,像是事业单位或者是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收入虽然说比较稳定,但跟现在的物价水平相比收入并不算高。可由于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是比较特殊的,所以,像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这些工作人员,都不能随意在外兼职。
⑶ 新劳动法有没有规定事业单位合同工工资会和在
同工抄同酬,但事实上事业单袭位合同制员工很难和在编职工的工资一样。
《劳动合同法》
第六十三条【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和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载明或者约定的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应当符合前款规定。
⑷ 事业单位的员工适用劳动法吗
看 哪种关系。。如果是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则适用《公务员法》;如果是聘用合同制则适用《劳动法》
⑸ 《劳动法》适用于事业单位吗
事业单位中的正式在编人员不适用《劳动法》,编外工作人员适用《劳动法》。
所以,事业单位只是劳务派遣工的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公司才是用人单位。
劳务派遣工和劳务派遣公司树立劳动合同关系、构成劳动关系,契合《劳动法》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则,二者之间适用《劳动法》。
能够看到,合同工和劳务派遣工是不一样的,一个是适用、一个是按照执行,一个的主体是事业单位,一个的主体是劳务派遣公司。
⑹ 新劳动法对事业单位聘用人员有什么规定吗
受《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和本单位的人事(或工作)管理制度调整。
⑺ 劳动法对工作在事业单位的临时工的有关规定!
【临时工 劳动合同制 工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破产企业一次性安置版人员再就业后工权龄计算问题的复函》劳社厅函(2002)179号规定:对按照有关规定招用的临时工,转为企业劳动合同制工人的,其最后一次在本企业从事临时工的工作时间与被招收为劳动合同制工人后的工作时间可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在当地实行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前的临时工期间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在当地实行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后的临时工期间的连续工龄,要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计算缴费年限,没有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不能计算视同缴费年或缴费年限。
⑻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适用劳动法吗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隶属组织部门,不适用劳动法。企业人员体力工作者适用劳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