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劳动法形成性考核册
Ⅰ 谁有电大:劳动法学形成性考核册的答案啊
第一部分 课堂讨论
P1 案例分析
1、是劳动关系,受劳动法的调整。
2、有效,但
无效。因为“若发生死伤事故,企业概不负责”内容,违背了宪法和劳动法关于对劳动者实行
的规定,违背了社会主义公德,因此无效。
3、可以向
申诉,本案张某如未能与印刷厂协商处理,可在60日内向仲裁委申请
,确定为工伤后,如印刷厂不服,可提起
和
程序。认定工伤后,双方如对伤残待遇赔偿未能协商一致,张某可在60日内再向
委申请仲裁,作出裁决后一方不服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部分小论文
P7 小论文三题任选一题(可以另附纸张):
(1)我国现有工伤
程序存在的问题及完善(1500字左右)
(2)如何理解和适用
和
的期间 (1500字左右)
(3)分析劳动关系与
的区别(1000字左右)
第三部分记分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国际劳工组织正式成立的时间是( C )。
A.1802年 B.1900年 C.1919年 D.1922年
2、1918年12月,苏维埃政权颁布另外第一部
的劳动法,这部法律的名称是( B )。
A.《劳动法典》 B.《苏俄劳动法典》 C.《劳动立法纲要》 D.《劳动法案》
3、《
》实施的时间是( C )。
A.1995年7月5日 B.1994年7月5日 C.1995年1月1日 D.1995年7月1日
4、
是指某一年龄段的劳动者,下列劳动者属于
的年龄段是( A )。
A.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B. 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C.满16周岁不满20周岁 D. 满18周岁不满20周岁
5、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除发给经济补偿金外,还须按该经济补偿金的一定比例发给额外的经济补偿金,这一比例是( C )。
A.20% B.25% C.50% D.100%
6、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给劳动者工资报酬的标准是( D )。
A.支付不低于本人日或小时工资100%的工资报酬B. 支付不低于本人日或小时工资150%的工资报酬C. 支付不低于本人日或小时工资200%的工资报酬D. 支付不低于本人日或小时工资300%的工资报酬
7、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以下关于劳动安全卫生制度表述错误的是( D )。
A.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
B.用人单位应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
C.对有
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D.对具有危害性职业的劳动者实行提前
8、根据《企业职业奖惩条例》规定,企业对职工的最高
是( D )。A.降级 B.撤职 C.留用查看 D.开除
9、《劳动法》规定,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的无效劳动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 D )。
A.
B.
C.刑事责任 D.赔偿责任
10、我国《劳动法》规定,因签订
发生的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 A )。
A.由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组织各方协调处理 B.调解解决
C.由
仲裁决 D.由人民法院作出判决或裁决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狭义的国际劳动立法,一般主要指( CDE )。
A. 联合国有关劳动立法的文件 B.有关双边或多边协议
C.国际劳工组织章程 D.国际劳工公约 E.国际劳工
2、以下社会关系属于劳动法调整的是( BCDE )。
A.
与其家庭成员共同劳动形成的共同劳动关系
B.电脑公司与该公司某程序员之间因
发生的关系
C.工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D.有关国家机关对执行劳动法进行监督检查而发生的关系
E.某位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兼职工作的
与兼职单位之间的关系
3、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以招用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的用人单位包括(ABDE)。
A.东方歌舞团 B.河北吴桥杂技团 C.北京某广告设计公司
D.天津泰达足球俱乐部 E.某特种工艺
4、以下劳动
中,属于可补充协商的有( CDE )。
A.工作单位 B.工作内容 C.试用期 D.保守用人单位
E.
5、以下不应包含在
中的是( CDE )。
A.特殊情况下的工资 B.企业发放的奖金
C.延长工时间的工资报酬 D.特殊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下的津贴
E.依法享有的劳动保险
6、女职工生育的下列费用,应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是( ABCE )。
A.检查费 B.接生费 C.手术费 D.
E.药费
7、目前,世界各国筹集失业保险所需资金的方式是( ABCDE )。
A.由雇主和雇员双方负担 B.由雇主和国家双方负担
C.由雇员和国家双方负担 D.由国家、雇员和雇主三方负担
E.全部由雇主负担
8、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 CDE )。
A. 我国工会具有
资格 B.我国工会具有
C. 我国工会具有
资格 D.我国工会具有阶级性
E.我国工会具有唯一性和独立性
9、违反《
》,使用童工的单位或个人,对患病或伤残的童工应当( ABCD )。
A.负责治疗 B.承担治疗期间的全部医疗费
C.对伤残的童工发给致残抚恤费 D.承担治疗期间的全部生活费
E. 承担童工
的生活费
10、
的组成人员有( BCD )。
A.职工代表 B.同级工会代表 C.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
D.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代表 E.用人单位
三、填空题
1、国际劳动立法思想开始于 19 世纪上半叶。
2、在我国,集体协商中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或出现了事先未预料到的问题时,经双方同意,可以暂时中止协商。但中止协商的期限最长不超过 60天。
3、职业介绍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从事 职业介绍服务工作的专门机构。
4、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5、根据有关规定,劳动安全卫生伤亡事故的处理应当在 90日内结束,因特殊原因不能如期完成的,在特殊情况下不得超过180日。
6、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
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可以加收滞纳金。
7、
的工作机构是企业的工会委员会。
8、在劳动监督体系中,群众监督是对
和工会监督的必要补充。
四、名词解释
1、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指调整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2、
:是指雇主与雇员通过合同约定,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和劳动关系解除后的一定期间内,雇员不得从事对雇主有竞争关系的工作。
3、职工培训:是指在职职工为了更新文化知识和提高劳动技能而接受的一种训练方式。
4、
:是指与父母或配偶分居两地的职工,在一定期限内所享受的一定期限的带薪假期。
5、
:是指劳动关系主体,主要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行政部门实施了劳动法律法规所禁止的行为,引起行政上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依法应当给予的行政制裁。
五、简答题
1、简述我国劳动
(1)宪法。(2)法律和
。(3)
和地方规章。(4)其他
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5)
和经济特区法规。(6)
律文件。(7)国际惯例。
2、简述社会保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1)基本保障性。(2)国家强制性。(3)互助互济性。(4)主体特定性。(5)待遇的差别性。(6)补偿性。(7)社会福利性。
六、论述题(10分)
试述劳动
的特征。
1、劳动
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
劳动
一方主体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在劳动法律关系建立之前,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平等的主体,双方是否建立劳动法律关系及建立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由其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依法确定。在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确立劳动法律关系之后,双方形成领导与被领导的
。
2、劳动法律关系具有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征。劳动法律关系是按照劳动
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形成的,即体现了国家意志,又体现了双方的当事人的共同意志。劳动法律关系体现的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并不是平等的,当事人的共同意志必须符合国家意志并以其为指导,国家意志居于主导地位。
3、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
劳动法律关系形成的现实基础是劳动关系。只有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提供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实现社会劳动过程,才能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因此说,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
七、案例分析题
1、谢河与宏达医药公司于2000年8月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从事药品销售工作。2001年1月,该公司对所有销售人员实行销售承包提成工资办法,销售人员每月必须向公司上缴销售利润4000元,作为承包基数,完成这个基数可以领取基本工资和按比例提取个人所得。如果没有完成承包基数,公司将不发包括基本工资之内所有的工资待遇。谢河从2001年至2001年6月均未完成承包基数,结果未领到一分工资。谢河要求公司支付其工资,遭到公司拒绝。谢河向
提出申诉。
试分析:
(1)医药公司不计发谢河的工资是否合法?为什么?
医药公司不计发谢河的工资不合法。《劳动法》第3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劳动法》第48条规定:国家实行
。劳动者付出劳动的,有权获得相应的报酬。谢河虽然没有能够完成承包任务,但享有获得报酬的权利。医药公司应按一定的
支付给谢河工资。
(2)应如何处理本案?
医药公司应补发谢河2月至6月欠发的工资,并纠正医药公司与职工的霸王
。
2、某乡镇服装厂聘用的职工中80%为女性,为了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1996年,经与部分职工协商,并征求了半数职工的意见,制定了该厂的有关劳动规章。该规章规定,本厂职工带薪
为60天,双胞胎假期延长十天。同年10月6日,女工周红产下一对双胞胎,国庆节开始一直休假。产后身体恢复较慢,到该厂规定的
期满也没有上班,为此,该厂从12月10日起停发了周红的工资。周某不服,向当地
委员会申请仲裁。
试分析:
(1)该厂规章是否合法?为什么?
该厂制定的劳动规章不合法。《劳动法》第62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
。”《女职工
》第8条规定:“女职工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企业劳动规章不得与法律法规和
相冲突,该企业制定的劳动规章中的特殊产假制度是不合理、不合法的。虽然该规章的制定征求了过半数职工的意见,但不能因此使企业规章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
。
(2)
应如何裁决?
的裁决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由该服装厂补发周红停发的工资;周红享有国家规定产假期限即90天。因周红生育双胞胎,产假应当增加15天。
P15 (1)不合法。宏达公司虽然有权确定本企业的工资分配形式,但同时必须遵守劳动法的
。劳动法第48条规定,国家实现
。
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
。医药公司的工资办法“如果没有完成承包基数,公司不发包括基本工资之内所有的工资待遇”。违反了
保障制度,规定无效。
(2)应裁决宏达医药公司按当地
支付谢河四个月工资以及25%的经济补偿金。
P16 (1)该厂的规章违法。劳动法第62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而该厂规章仅有60天。
(2)应裁决服装厂按原工资支付周红90天的产假期间工资,即从1996年10月6日至1997年1月6日期间的工资,以及支付拖欠的部分工资(从1996.12.10 — 1997.1.16)× 25%的经济补偿金。
Ⅱ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形成性考核册的答案!
2009开放英语1形成考核册
Units1-6第一部分 1 B 2A 3B 4B 5A第二部分6B 7A 8C 9C 10C 11B 12B 13C 14C 15C 16B 17A 18B 19B 20A 21B 22A 23C 24C 25A第三部分26 Is he a manager? 27 Does she usually go to work by bus? 28 Are there fifty students in the class?29 Have they a large house ?30 Is he currently working on TV advertisements?第四部分31B 32A 33A 34B 35B 36B 37B 38B 39A 40C第五部分41会议室在一楼。42他现在在跟客户谈话。43大卫经常在午餐时间在他的办公室吃三明治。44我预定了一件单人房。45我正在等我的老板在上海打来的重要电话。 Units7-12第一部分 1 A 2B 3B 4A 5A第二部分6B 7C 8B 9A 10C 11C 12A 13A 14A 15A 16B 17A 18B 19A 20A 21A 22C 23A 24B 25C第三部分26 You can’t smoke in the bedrooms.27 It dosen’t usually snow in winter in Ireland.28 Don’t put then on the desk.29 She hasn’t got brown wavy hair.30 Idon’t need to y any apples.第四部分31B 32A 33A 34A 35B 36C 37A 38A 39B 40A第五部分41这个起居室又大又舒服。42和看报纸相比我更喜欢看电视。43银行就在报刊经售点的对面。44他从我这借走了很多钱。45坐出租车从机场到市中心要40分钟。Units13-18第一部分 1 B 2B 3A 4A 5A第二部分6B 7B 8C 9A 10A 11B 12A 13C 14B 15A 16A 17B 18B 19A 20B 21C 22C 23B 24A 25A第三部分26 How does he go to work?27 When is she flying for Paris?28 Where is the bus stop?29 They will not go to the wedding reception.30 He was’t at the party last night.第四部分31B 32A 33B 34A 35A 36B 37C 38B 39A 40C第五部分41你需要降低你的温度。42对于下周的考试我感到担心43他比她更擅长于网站设计。44这份工作有四名求职者。45在9月30日之前我们将作出决定。期末自测第一部分 1 B 2B 3B 4A 5A第二部分6C 7B 8B 9B 10B 11B 12A 13A 14C 15C 16C 17C 18A 19A 20B 21C 22C 23A 24A 25A第三部分26 Does he always work on Tuesday?27 I don’t have to work every evening.28 My computer isn’t working.29 How long will the meal take?30 How much does the flat cost a month?第四部分31B 32A 33B 34B 35A 36B 37B 38B 39C 40A第五部分41我每周去游泳一次。42 你想去哪个博物馆?43他对电脑的兴趣比我少。44你能开那个瓶子吗?45 北京的天气和纽约的天气一样。
............................................................
《人体解剖生理学》作业1
【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考查学生对第一、二、三章内容的学习情况和目标达成情况。
【作业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一、名词解释
1.解剖学姿势
2.体循环
3.突触
4.上呼吸道
5.关节
6.纵隔
7.脑屏障
8.肾门
二、 问答题
1.在光镜和电镜下骨骼肌纤维与心肌纤维的结构有何异同?
2.试比较深感觉传导通路与浅感觉传导通路的异同。
3.列表说明心脏各个腔室的入口、入口处的瓣膜、出口、出口处的瓣膜及瓣膜的作用。
4.你在学习第一章~第三章的内容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你需要哪些帮助?
(说明:学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与辅导老师、主持老师、主讲老师取得联系,共同讨论和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互帮互助、教学相长。比如参加教学点面授,与辅导老师面对面交谈;再比如经过注册能够随时进入电大在线课程端的在线讨论,在那里与主持老师或主讲老师进行交流;另外还能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与老师取得联系。主持教师和主讲教师的联系电话及电子邮件地址在作业本的封底可查到。)
《人体解剖生理学》作业2
【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考查学生对第4、5、6章内容的学习情况和目标达成情况。
【作业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一、名词解释:
1.兴奋性
2.反射
3.受体
4.静息电位
5.血细胞比容
6.红细胞沉降率
7.纤维蛋白溶解
8.心动周期
9.血压
10.微循环
11.血-脑屏障
二、问答题:
1.细胞膜转运物质的形式有几种?每种形式请举一例说明。
2.比较教材104页图4-3动作电位的模式图和140页图6-3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模式图,写出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3.试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并说明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总是保持流体状态?
4.下面三题可任选一题完成
(1)分别测量25岁左右和65岁左右健康人的血压并给予分析(建议测量人数至少5人,并把结果以表格形式列出来)
(2)将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列表分析比较
(3)如果由蹲位突然变为直立位时,血压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人体解剖生理学》作业3
【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考查学生对第7章、第8章、第9章和第10章内容的学习情况和掌握情况。
【作业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一、名词解释
1.肺活量
2.时间肺活量(用力肺活量)
3.肺泡通气量
4.消化和吸收
5.胃的容受性舒张
6.胆盐的肠-肝循环
7.基础代谢率
8.肾小球滤过率
9.肾糖阈
10.渗透性利尿
二、问答题:
1.
2.简述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和作用?胃液和胰液中哪些成分本身并无活性?它们需要哪些物质的激活?
3.
《人体解剖生理学》作业4
【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考查学生对第11、12、13章内容的学习情况和目标达成情况。
【作业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一、填空题
1.人体的排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肾小管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物质。
3.抗利尿激素分泌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
4.中枢递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
6.小脑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胆碱能受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型。
8.神经系统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
9.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当环境温度高于30℃时,人体主要以_____________形式散热。
11.折光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12.视近物时晶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激素作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幼年甲状腺分泌不足引起_____________症。 幼年生长素分泌过多引起_____________症。
15.能引起血糖升高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6.按子宫内膜周期变化将月经周期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期。
二、A型题
1、直接影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激素是:
A、醛固酮 B、血管升压素 C、甲状旁腺素 D、心房钠尿肽
2、每昼夜代谢产物的排出至少需溶解于:
A、0.1L尿液 B、0.5L尿液 C、1.0L尿液 D、1.5L尿液
3、与大量饮水引起尿量增多的有关因素不包括:
A、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 B、醛固酮分泌减少
C、血浆渗透压降低 D、循环血量增多
4、神经冲动是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A、静息电位 B、动作电位 C、突触后电位 D、局部电位
5、有关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牵张反射可分为肌紧张和腱反射 B、感受器与效应器在同一快肌肉上
C、γ运动神经元的功能是调节肌梭的敏感性 D、正常肌紧张维持只决定于重力的作用
6、左侧中央前回受损,将导致:
A、左侧躯体运动障碍 B、右侧躯体运动障碍 C、左侧感觉障碍 D、右侧感觉障碍
7、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正确的是:
A、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B、胃肠平滑肌舒张
C、胰岛素分泌减少 D、心肌收缩力增强
8、组织细胞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A、葡萄糖 B、ATP C、氨基酸 D、磷酸肌酸
9、呼吸商的意义是:
A、通过耗氧量可求得食物卡价 B、根据耗氧量可知食物的氧热价
C、从CO2的产生量推算机体能量代谢强度 D、以其推算体内物质氧化的种类和比例
10、关于体温的生理变异,错误的是:
A、早晨2~6时最低,下午1~6时最高 B、女性月经期体温最高
C、幼儿体温高于成年 D、情绪激动、紧张、体温会增高
11、正常时,强光照射一侧瞳孔的反应是:
A、两侧瞳孔扩大 B、该侧瞳孔缩小
C、该侧瞳孔扩大 D、两侧瞳孔缩小
12、第1信使指的是:
A、受体 B、基因 C、激素 D、激素—受体复合物
13、肾上腺素的作用,错误的是:
A、使机体反应敏捷 B、迅速提高血糖
C、促使支气管、胃肠平滑肌收缩 D、使心跳加强加快
14、雌激素作用,错误的是:
A、 促进女性附性器官生长发育
B、 激发女性附性征出现并维持之
C、 促使子宫内膜血管、腺体增生,腺体分泌
D、促进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并合成大量糖原
三、名词解释:
1、瞳孔对光反射 2、肌紧张 3、第2信号系统 4、肾小球滤过滤 5、肾糖阈
6、渗透性利尿 7、基础代谢率 8、突触 9、神经递质 10、允许作用
四、问答题:
1、解释静脉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引起尿量增多的原因?
2、简述月经周期是怎样形成的?
3、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4、皮肤痛与内脏痛各有何特点?牵涉痛有何意义?
..............................................................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业1
(WINDOWS XP)
一、选择题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2、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当包括: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3、在计算机内部,数据是以二进制码形式加工处理和传送的,4、目前使用的防杀毒软件的作用是:检查计算机是否感染病毒,消除部分已感染病毒。5、操作系统的作用是: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的使用。6、在Windows XP操作系统出现之前,Windows 98是微软公司所提供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中最稳定的。7、Internet是广域网类型的网络。8、在以字符特征名为代表的IP地址中,第一级域名的cn代表中国。9、下列[email protected]是合法的电子邮件地址。10、下列在线聊天不属于Ootlook Express的功能。二、填空题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名为ENIAC。2、第二代计算机逻辑元件采用的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主机和外部设备。4、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交互性的技术。5、在系统软件中,必须首先配置操作系统。6、Windows XP进行系统还原时,是以还原点为基础的。7、对于网络系统而言,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信息的存储安全和传输安全。8、Http的中文意思是超文本传输技术。9、电子邮件是指由计算机编制而成并经网络传递、收发的信息文件。10、答复和转发邮件时,主题将自动打上Re和Fw标记。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业2
(WINDOWS XP)
一、选择题
1、在Word中编辑文本时,编辑区显示的“水线”在打印时不会出现在纸上。2、Word文档以文件形式存放于磁盘中,其默认的文件扩展名为.doc。3、Word文档转换成纯文本文件时,一般使用另存为项。4、在Word中,选定文档内容之后单击工具栏上的“复制”按钮,是将选定的内容复制到剪贴版。5、在Word中,系统默认的英文字体是Arial。6、在Word 97中,如果使用了项目符号或编号,则项目符号或编号在每次按回车键时会自动出现。7、Word中给选定的段落、表单元格、图文框添加的背景称为底纹。8、在Word 97表格中,拆分操作对行/列或单一单元格均有效。9、在Word 97表格中,表格内容的输入和编辑与文档的编辑完全一致。10、在Word 97中,按Ctrl+S键与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功能相同。二、填空题1、在Word中,标尺是作用是控制文档内容在页面中的位置。2、Word文档编辑区的右侧有一纵向滚动条,可对文档页面作上下方向的滚动。3、Word在正常启动之后会自动打开一个名为文档1的文档。4、文档窗口中的鼠标指针呈现为闪烁的“I”形状。5、在Word中,如果要对文档内容(包括图形)进行编辑操作,首先必须选定操作对象。6、在Word文档编辑过程中,如果先选定了文档内容,在按住Ctrl键并拖拽鼠标至另一位置,即可完成选定文档内容的复制操作。7、Word中,给选定的段落、表单元格、图文框及图形四周添加的线条称为边框。8、在Word表格的单元格内单击鼠标左钮,即可选定单元格。9、在Word表格中,一个表格单元可以拆分成多个单元格。10、在Word中保存一个新文档时,会出现另存为对话框。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业3
(EXCEL 2003部分)
一、选择题
1、输入分数时,最好以混合形式(# ?/?)方式输入,以免与日期格式相混。2、运算符的作用是用于指定对操作数或单元格引用数据执行何种运算。3、公式中,运算符用于指定对操作数或单元格引用数据执行何种运算。4、图表是工作表数据的图形表示。5、对某列作升序排序时,则该列上有完全相同项的行将保持原始次序。二、填空题1、在Word中我们处理的是文档,在Excel中我们直接处理的对象称为单元格。2、在Excel中,公式都是以=开始的,后面由函数或单元格和运算符构成。3、比较运算符可以比较两个数值并产生逻辑值TRUE或FALSE。4、文本选择运算符“&”可以将一个或多个文本连接为一个组合文本。5、一旦更新了工作表数据,图表也会发生相应变化。(POWERPOINT部分)
一、选择题
1、PowerPoint 2003具有普通、大纲、幻灯片浏览、幻灯片放映视图。2、编辑制作幻灯片时,应该在普通视图中进行。3、当希望幻灯片之间进行切换时,形成一种水平百叶窗的动态切换效果,可是实际演示时发现只是幻灯片中插入的图片显示百叶窗的效果,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应该在自定义动画任务窗格中设置。4、当你制作的幻灯片上的文本字体为“华文新魏”时,但在别的用户机器上却显示为宋体,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机器上没有安装相应的字库。5、PowerPoint处理的主要对象是幻灯片。二、填空题1、要利用模板创建一个名为“SOARING”演示文稿,其操作步骤是:在文件菜单中选择新建命令,再选择新建文档稿演示,然后在新建演示文稿对话框中选择设计模板选项卡中的SOARING模板,再单击确定按钮。2、如果将幻灯片中的一段文字(宋体、常规、12磅、黑色)更改为(幼圆、倾斜、24磅、绿色、阳文),其操作步骤是:在格式菜单中选择字体命令,在字体对话框中,在中文字体选择幼圆,在字型选择倾斜,在字号选择24磅,在颜色选择绿色,在西文字体选择阳文,在单击确定按钮。3、如果在幻灯片中插入一个彩色图片,需要将图片改变为黑白,并且形成添加边框的效果,应该在工具栏对话框中的图片选项卡与绘图选项卡内进行有关的设置。4、如果有一个具有8张幻灯片的演示文稿,需要循环地从第2张起播放到第6张,应该在设置放映方式对话框中的放映类型与幻灯片中进行设置。5、如果想让幻灯片中插入的图片在放映时具有百叶窗式的播放效果,应该在幻灯片放映菜单中选择自定义动画命令,然后在效果选择动画和声音中的百叶窗动作。(FRONTPAGE 2003部分)
一、选择题
1、FrontPage 2003具有网页、文件夹、远程网站、报表、导航、超链接、任务视图。2、编辑制作网页时,可以在网页视图设计、代码选项卡中进行。3、当在网页中插入一个计数器,在浏览时计数器插入的位置却显示出“计算器”字样,原因是服务器上没有安装FrontPage扩展软件。4、当你制作的网页上的文本字体为“文鼎粗黑”时,但在别的用户机器上却显示为宋体,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机器上没有安装相应的字库。5、如果你想让自己制作的网站使因特网上的网民都可以浏览,那么应该将网站发布到ISP提供的主页空间上。二、填空题1、要利用网页模板创建一个“书目”网页,其操作步骤是:在文件菜单中选择新建命令中的网页,然后在网页模板对话框中选择常规模板,再单击确定按钮。2、如果将网页中的一段文字(宋体、常规、12磅、黑色)更改为(幼圆、倾斜、24磅、绿色、上划线),其操作步骤是:打开字体属性对话框,在字体选择幼圆,在字型选择倾斜,在大小选择24磅,在颜色选择绿色,在效果选择上划线,再单击确定按钮。3、如果插入一个视频文件,需要达到当鼠标悬停在视频文件上时,才可以间隔10毫秒的时间开始播放,播放5遍就停止的效果,应该在图片属性对话框中的对话框选项卡内进行有关的设置。4、在网页中插入一个2×2的表格,如果学要分别给网页、表格、单元格添加不同的背景颜色,应该在表格属性对话框,单元格属性对话框,背景属性对话框中进行设置。5、利用FrontPage 2003发布网站,主要有FIP与Web两种形式来发布。
Ⅲ 电大对形成性考核是怎样规定的
电大形成性考核分为两种:
1、纸质的形成性考核册,要求14、15周左右交作业
2、网上作业:只有参加了网络课程改革的课程和班级才要上网做,网址http://xk.open.e.cn
无论是哪种,其分数都占最后总成绩的20%—40%,其中,如果是占30%以上的(不含30%)的,则要求作业和期末考试卷面两边都要合格才能合成总成绩。30%以下比例的,则如果作业分比较高,期末考试卷没超过60分也有可能因为作业分比较高而拉动总分合格而过关。
Ⅳ 电大形成性考核册哪里有卖的啊
书店或者网购~~吧
Ⅳ 电大刑法学(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刑法学(1)作业1
第一题:山本某某,女,42岁,日本国籍。马某某,男,35岁,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公民...
参考答案:参看教材有关刑法的效力范围即刑事管辖权问题。
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走私毒品的,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本案中的可卡因属于毒品的一种。山本某某违反我国的出入境管理制度,携带毒品进入我国境内,不向海关申报而选择绿色通道,意图逃避海关监管,其行为构成走私行为,构成走私毒品罪;马某某携款接货的行为属于走私行为,构成走私毒品罪。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处,都适用我国刑法;只要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犯罪。山本某某和马某某的走私行为开始于我国境外,但完成于我国境内,属于在我国境内犯罪。同时,山本某某虽然是外国国籍,但并非是享有外交特权和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而马某某虽然是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公民,但其行为并不是发生在香港区域内,因而二人的行为均不属于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形,因而适用我国刑法管辖。对山本某某和马某某的行为应适用我国刑法关于走私毒品罪的规定予以处罚,毒品的数量应以查证属实的数量计算,不进行纯度考虑。并以此作为刑事定罪量刑的依据。
第二题:王××(男,17岁)与被害人陈××(13岁)系邻居,平素关系甚好。一日,王××与其弟去河边洗澡...
参考答案:王某的行为与陈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王某的行为构成了不作为形式的过失杀人罪。从客观方面看,王某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王某负有实施保护陈某安全的特定义务,这种特定义务是由王某先行的行为使陈某处于危险状态所产生的。陈某是儿童,王某答应他将他带到离河岸七米多远处的深水处游泳,这无疑使陈某的生命处于危险状态,因而就产生了王某应当保护陈某的特定义务。王某有履行保护陈某的特定义务的可能而未能履行。王某的不作为行为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客体和对象,即陈某的生命权。并且,王某的不作为与陈某的溺水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所以,从客观方面看,李某的不作为行为构成犯罪。从主观方面看,王某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王某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预见到如果自己不陪同保护或把陈某带回到岸边。陈某很可能会发生溺水死亡的危险。然而他却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正是由于这种不负责任的疏忽大意导致了陈某溺水死亡结果的发生,所以,从主观方面看,王某的行为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刑法学(1)作业2
第一题:赵某,男,1989年3月生,某某学校初一学生...
参考答案:赵某焚烧他人房屋边的草堆,造成较大的财产损失,且对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形成了严重威胁,其行为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赵某实施放火行为时不满十四周岁,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符合犯罪主体的成立条件,其行为不构成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第二题案情:李某,男,45岁,农民。李×小,男,15岁,李某之子。某日,李某见一群农民在他家自留山坡上控树蔸作柴烧...
参考答案:李某行为时的心理态度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属于故意(间接故意)杀人的行为。犯罪的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李某明知山坡上有许多人,而与其子一道从山上向下滚石头,导致他人死亡。李某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采取放任的态度,属于故意(间接故意)杀人的行为。
刑法学(1)作业3
第一题:王某,女,33岁,经人介绍与汤某相识结婚而因家庭琐事毒杀案件...
参考答案:王某的行为属于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答题时要具体叙述犯罪中止的含义及具体描述)王某出于杀害汤某的目的,实施完成了投放毒药的故意杀人的行为,因而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但是其很快就基于自己的意志,将被害人送至医院抢救脱险,有效地阻止了既遂结果的发生,因而其行为符合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构成故意杀人罪的犯罪中止。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王某的故意杀人罪已经给被害人造成了相当程度的身体伤害。因此对王某的故意杀人罪的处罚原则是应当减轻处罚而不是免除处罚。
第二题:周某,女,17岁;甘某,女,16岁,李某,13岁,孔某,男,19岁,胡
某,男,18岁...
参考答案:周某、甘某、孔某、胡某四人均已年满16周岁,属于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应当对自已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周某、甘某(要具体描述犯罪情节)出于共同的故意,共同实施了猥亵、侮辱妇女罪的共同犯罪。周某属于强奸罪的教唆犯,孔某、胡某直接实施了强奸行为,因此属于强奸犯的实行犯。周某既有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又有强奸罪,就对其实行数罪并罚。根据刑法规定,满14不满18的人犯罪应当从轻减轻处罚,不满18的不适死刑。周某、甘某犯罪时均不满18,因此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且不适用死刑。
刑法学(1)作业4
分析案例(每小题50分)
第一题:案情:李某,男,36岁。1998年11月,李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
一年...
参考答案:李某不构成累犯。我国刑法典规定的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别累犯两种。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并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内在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本案中,被告人李某被判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在缓刑考验期满后,又犯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但他不构成累犯,因为缓刑是附条件的不执行刑罚,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了,而不是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因而不符合累犯的构成条件。对李某第二次犯故意伤害罪和盗窃罪应当数罪并罚。按照刑法第69条对判决宣告前一人所犯数罪应当首先分别定罪量
刑,然后根据数罪并罚的原则决定执行的刑罚。
第二题:案情:王某(男,26岁,无业)从吴某家盗窃...
参考答案:法院的判决有错误。应以抢劫罪判王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罚金若干元。我国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证据而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26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本案中,王某先在吴某家盗窃2000余元,构成盗窃罪;后为了抗拒抓捕而杀死了李某,构成了转化型抢劫罪的犯罪条件,所以对王某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刑法第57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所以应以抢劫罪判王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罚金若干元。
Ⅵ 想知道电大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社交礼仪》平时作业三
(第三章)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社交活动中,拜访他人可以预约也可以不预约。( × )
2.在观看演出时不要随意拨打或者接听电话。( √ )
3.邀请舞伴时,最好是邀请异性。通常是男士邀请女士,但女士可以拒绝。( √ )
4.参加舞会时不能穿民族服装。( × )
二、简答题
1、拜访为何必须有约在先?
答:有约在先,是做客礼仪之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它的基本含义是:拜访他人,一般均应提前有所约定。有约在先,既体现客人的个人教养,更是对主人的尊敬。并且要事情协商好约会时间;向对方通报到场的约会人数;约定拜会时间之后,必须认真加以遵守。
2、在舞会上如何邀请他人?
答:在舞会上,邀人共舞时,特别要关注一下几点:
1、 常规:请舞伴时,最好是邀请异性。通常讲究由男士去邀请女士。但女士可以拒绝。女士亦可邀请男士,然而男士确不能拒绝。
2、 方法:邀请他人,应力求文明、大方、自然,可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
3、 选择:在舞会自行选择伴舞时,亦有规则可循。
4、 顺序:与自己舞伴同跳开始曲、结束曲,还须按照既定的顺序去邀请其他一些舞伴。
三、论述题
论述发言人在发言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发言人是集会的重心和角色,必须在以下方面备加注意:
1、 仪表整洁:会先入为主地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其重点包括,仪容主要修饰重点在发型和面部;着装必须干净、整洁、端庄、大方;妆饰以庄重、保守为度。
2、 内容周全:务必要做好区分对象,了解听众其思想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特点与心理需要,然后因势利导;观点鲜明,做到观点明确、中心突出、态度清楚、主张合理;材料翔实,做到以理服人,以例服人;语言生动;感情真实,感染听众、争取听众、打动听众;结构合理,做到层次清晰、逻辑缜密;进行预演,以便做好心中有数。
3、 态度谦和:自谦自重;组中听众;宽待对手;适可而止,一般情况,正式发言不长于一刻钟,即席发言则以5分钟为限。
四、应用题
在社交场合,如果你去观看晚会演出,你觉得应该注意哪些礼仪规范?
答:观众所要遵守的礼仪规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前入场:一般情况,演出正式开演之前的一刻钟左右,观众即应进入演出场所,考虑到其一为观众自身着想,其二为了维护演出秩序。
2、按号入座:观众均应自觉配合组织者的工作,持票排队入场,并凭票按号入座。切记:自己观看节目的具体位置一经确定,便“一成不变”了。
3、专心观看:观看时,观众最佳表现是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具体表现为第一不交头接耳;第二不使用手机;第三不进食吸烟;第四不心不在焉;第五不随便走动;第六不影响他人。
4、支持演员:观众对演员表示尊重友好的最好方法,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支持演员、鼓励演员。
5、照顾同伴: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之中,对自己的同伴,尤其是长辈、女士、客人,需要主动加以照顾。
6、依次退场:在观看演出期间,一般不允许提前退场。当演出结束,观众退场时,应依次而行,井然有序。
除了以上六条观众礼仪外,有些晚会,尤其是涉外晚会,对观众的着装会有所限制。一般而言,不允许观众的穿着过分自由、随意、散漫,而要求其着装庄重、大方、时尚。
Ⅶ 电大法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的答案
电大2011法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法理学作业1
一.填空题
1、法律现象 2、具体 具体 一次性 3、某一类 某一类 重复性 4、自发 自觉 个别 一般
5、国家 6、国家强制力 7、法的阶级统治职能 法的社会公共职能 8、保护 9、经济基础 阶级意志 10、 历史传统 外部特征
二 、单项选择
1、B 2、B 3、D 4、C 5 、D 6、B 7、B 8、A 9 、D 10、A
三、多项选择
1、AB 2、BCD 3、BCD 4、ABCD 5 、A ? 6、AD 7、AD 8、ABCD 9 、BD 10、BCD
四 、名词解释
1、法学体系是由法学分支学科构成的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法学体系是一个由互不相同,但又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因而研究社会的各种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学所研究的范围也就十分广泛,从而形成若干分支学科。这些分支学科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知识系统就是法学体系。
2、法理学是在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它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
3、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收(即掌握国家政权的阶段)意志,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具有普通的约束力的规范体系。它具有规范性、国家强制性、阶级意志性和物质制约性。
4、法的价值,即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
五、小组讨论题:
习惯与法的区别与联系
小组讨论记录表
小组成员
张三 李四 王五 赵六 丁七 钱八 崔九 姜十
小组长
张三
讨论人员
张三 李四 王五 赵六 丁七 钱八 崔九 姜十
讨论时间
2008年11月8日下午 (南教学区教学楼301教室)
讨论主持人
李四
自我发言提纲
一.法与原始习惯的联系
法与习惯都是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法与原始习惯有着一定联系,法由原始习惯演变而来,是原始习惯的延续,法与原始习惯在内容上却存在着历史的连续性。
二.法与原始习惯的区别
法与原始习惯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一)两者产生的方式不同。(二)两者赖以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不同。(三)两者体现的意志不同。(四)两者适用的范围不同。(五)两者实施的方式不同。
其它人发言摘要
王五发言摘要:习惯是指人们在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种不易改变的思维倾向、行为模式和社会风尚。习惯和习惯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有得到国家认可的习惯才能成为习惯法。也就是说,我们一般所讲的习惯,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不是法的一种渊源。
赵六、丁七发言摘要:(1)原始社会的习惯和法所反映的社会关系不同。原始社会的习惯反映原始社会的平等、没有阶级的社会关系,因此,原始习惯不带有阶级性;法是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以后产生的社会规范,它恰恰反映了阶级社会的社会关系,法是具有阶级性的。(2)原始社会的习惯与 与法反映的意志不同。原始社会的习惯反映着氏族部落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和意志;而法则反映在政治、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志。(3)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所形成的方式不同。原始社会的习惯是由代表氏族或部落全体成员利益的自治组织,整个氏族社会以舆论或其他形式形成的;而法则是由国家这个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组织知道或认可的。(4)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所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原始社会的习惯是靠传统、习惯的力量和整个社会的影响来保证实施的;而法的实施则必须有国家强制力的保证。(5)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所生效的范围不同。原始社会的习惯限于在有血猿关系的本氏族、本部落内生效,而无论他们在哪个地区;而法则是在国家主权所及的领域内生效。这一点也反映出法与国家的内在联系,因为国家正是按照地域来划分居民的。
钱八、崔九发言摘要: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社会团体规范等。法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法是具有规范性、概括性和可预测性的社会规范
马克思指出,“法律是肯定的、明确的、普遍的规范”。 法具有规范性、概括性和可预测性的特点。规范性是指法规定了人们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或不应当做什么,也就是为人们的行为规定了模式、标准和方向。概括性是指法的对象是抽象的、一般的人和事,在同样的情况和条件下,法律可以反复使用。可预测性是指人们通过法有可能预见到国家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的态度和产生的法律后果,因为法律规定了人们的行为模式,从而成为评价人们行为合法不合法的标准。(2)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这是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点之一。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方式和途径。所谓“制定”,是指社会生活中原来没有某种行为规则,立法者根据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出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来体现这种行为规则。所谓“认可”,是指社会生活中原来已经存在着某种行为规则(如道德、习惯、宗教、礼仪等),国家以一定形式对其加以承认并且赋予其法律效力。无论是制定还是认可,都与国家权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都体现着国家的意志。(3)法是规定人们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法的核心内容在于规定人们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法律权利是指法律赋予人们的某种权能。法律义务是指法律规定人们必须履行的某种责任。法通过人们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任何社会规范的实施都需要某种力量作保证。但在所有的社会规范中,只有法是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统治阶级为了法的实施,依靠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器,迫使社会全体成员一体遵守。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因此,法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但是,法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是从法的“最后一道防线”意义上讲的,并不是说国家强制力是法得以实现的惟一途径。
姜十发言摘要:我完全赞同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
法理学作业2
一、名词解释
1、一国两制是我国为解决和平统一问题而实行的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2、法律调整是根据一定社会生活的需要,运用一系列法律手段对社会关系施加的有结果的、规范组织作用。
3、法制:法制是以法为核心的某国、某地区法律上层建筑的整个系统,包括现行法以及与现行法相适应的法律意识、法律实践。通常有两种意思,一种认为法制是指法律和制度;一种认为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而法律制度既可以指某国某地区法律、法规的总和;一是指某项具体的法律制度。
4、法治:是运用法律这样的实体工具来管理国家的原则,是主张严格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原则
5、民主:民主的含义则是指一种国家制度。是指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有事物的国家制度。民主的原意是一种与个别人专制独裁统治不同的,实行"多数人统治"的国家形式。"多数人的统治"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的多数人。教材上讲到的"民主",首先是指它的本意,即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通常又叫"民主制"。是一种与专制制度相对立的国家制度。
6、法律意识是社会意志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7、法律文化是法的制定、法的实施、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等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智慧和知识的总和。
二、问答题
1、一国两制的含义
一国两制是我国为解决和平统一问题而实行的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一国两制实行后,大陆的法仍然保持社会主义的本质不变,而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法的本质不变,而且社会主义性质的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主体.因此,当代中国的法就其本质来看,出现了一国两法的独特情况.但是一国两制条件下,一个国家两种法律制度的情况,不同于历史上存在过的一个国家两种法律制度的情况。我国现阶段一国两制条件下出现的本质不同的法律制度,不再是相互排斥对抗性的关系,而是长期并存,互利互惠,互相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关系。总之,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特别行政区的资本主义法的本质,不会改变中国法的主体部分的社会主义本质;当代中国法主体的社会主义本质,也不会改变特别行政区的资本主义的本质。
2、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
(1)法治原则即依法治国,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职人员和公民都必须严格守法的原则。我国宪法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这一原则反映了法作为以同一尺度衡量事实上不平等的人的调整器的特殊规律性。这一原则不仅指权利的平等,而且包括义务的平等。这一原则和公民权利义务是一致的,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一致性。这一原则既体现在法的创制过程中,也体现在法的实施过程中。
3、政策与法律的联系与区别
社会主义法律和党的政策的联系: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是社会主义法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法是贯彻党和国家政策的法律武器。
社会主义法律和党的政策的区别:(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政策是党组织制定的,不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并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策是通过思想工作、说服教育、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及党的纪律保证来实现,党的某些政策并非对每个公民都具有约束力。(3)法律是由宪法、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形式表现。政策 未被制定或认可为法律规范之前,是由决定、决议、纲领、宣言、通知、纪要等形式表现的。(4)法律规定的内容比较具体、明确和详尽,它不仅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和禁止做什么,而且还规定了违法所应承担的责任。政策一般比较原则和概括。(5)法律比较稳定。政策比较灵活,变化较快。
4、道德与法律的联系与区别
道德与法律是社会规范最主要的两种存在形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范畴。
道德与法律的的区别:(1)产生的条件不同。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只有道德规范或宗教禁忌,或者说氏族习惯。法律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与国家同时产生的。而道德的产生则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道德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没有道德规范,整个社会就会分崩离析。(2)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要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国家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等。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它一般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原则、抽象、模糊。(3)调整范围不尽相同。从深度上看,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而行为,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善。法律尽管也考虑人们的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即不存在“思想犯”;从广度上看,由法律调整的,一般也由道德调整。当然,也有些由法律调整的领域几乎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断,如专门的程序规则、票据的流通规则、政府的组织规则等。在这些领域,法律的指导观念是便利与效率,而非道德。(4)作用机制不同。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律来维持。(5)内容不同。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一般要求权利义务对等,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而道德一般只规定了义务,并不要求对等的权利。比如说,面对一个落水者,道德要求你有救人的义务,却未赋予你向其索要报酬的权利。向被救起的落水者索要报酬往往被视为不道德。
道德与法律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其关系具体表现在:(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5、法制与法治的联系与区别
法制和法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不容混淆。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而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制这种实际存在东西的完善和改造。(2)法制的产生和发展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在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的产生和发展却不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3)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项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严格依法办事,法律在各种社会调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权威性和强制性,不是当权者的任性。(4)实行法制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制度;而实行法治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的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包括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内,都严格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
二者的联系在于: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6、如何培养和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要增强公民法律意识,主要应在端正普法指导思想,深化普法教育,加强法律防范意识,加强政法干部队伍建设,从源头抓好普法工作,舆论宣传工作等六方面下功夫。(具体由自已适当展开阐述。)
法理学作业3
第三编 法的创制 第四编 法的实现
一、名词解释
1、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
2、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一种行为规则。
3、法的体系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系统的统一整体。
4、法的部门是指对一个现行法律规范,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类。
5、法的渊源(形式渊源)仅指法的法律效力的来源,即一个行为规则通过什么方式产生,有何种外部形式才被认为是法律规范,具有法律规范的效力,并成为国家机关审理案件或处理问题的规范性依据。
6、法的实现是指法律规范在人们的行为中的具体落实,权利被享用,义务被履行,禁令被遵守。
7、法的适用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和由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按照法律的规定运用国家权力调整和保护具体的社会关系的活动。
8、法律规范的效力是指法律规范的生效范围,即法律规范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对什么人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9、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10、法律监督是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对法的创制和法的实施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
二、问答题
1、我国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
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则是在法的制定的整个活动中贯彻始终的行为准则,它是指导思想的规范化和具体化,是指导思想体现的形式和落实的保证。
我国社会主义的立法,一般来说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2)合宪性和法制统一原则;(3)总结国内实践经验和借鉴外国经验相结合的原则;(4)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5)立足全局、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原则;(6)群众路线和专门机关工作相结合,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7)维护法的稳定性、连续性和严肃性与及时创、改、废相结合的原则。
2、法的制定程序
法律制定程序即立法程序,广义的立法程序是指享有立法权的主体在制定、修改、补充 、废止以及认可各种规范性文件和法律规范过程中的工作方法、步骤和次序。狭义的立法程序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国会)在制定、修改、补充、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过程中的工作方法、步骤和次序。我国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法律的程序是:
(1)法律案的提出这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程序的第一阶段。所谓提出法律案,就是根据有关规定,享有相应职权的国家机关或个人向全人大或常委会提出关于制定、修改、废止法律的议案。这里的“法律”是狭义上的,不包括宪法。因为,宪法的修改有特别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第64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议。”
(2)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审议是立法程序中关键性的阶段,也是立法程序的第二个阶段。审议法律案,就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就已经列入会议议程的法律案进行审查讨论。3.法律案的通过
(3)通过法律案,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表决来决定法律草案能否成为正式法律的活动。这是立法程序中的重要一环。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法律案都是采用表决通过的方式进行的。
(4)法律的公布公布法律,就是将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用一定方式和形式公之于众。宪法规定由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主席令载明该法律的制定机关、通过和施行日期。
3、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三个因素,假定,处理,制裁。(1)假定:法律规范中关于规范使用的条件的部分。(2)处理:法律规范中指明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部分。(3)制裁:法律规范中关于违反该规范后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的规范。
4、我国的主要法律部门
我国的法律部门主要包括:(1)宪法;(2)行政法;3.民法(民商);(4)刑法;(5)经济法与环境法;(6)诉讼法;(7)军事法;等等。这是对法律的一种分类,分类标准是法律的具体调整对象和调整机制。
5、我国法的渊源
我国法的渊源主要有以下几个:(1)宪法 在中国,全国人大监督宪法的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并监督宪法的实施,对违反宪法的行为予以追究。(2)法律法律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我们这里仅用狭义。在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法律的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基本法律,即由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的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另一类为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即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的规范性文件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也有权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在不同该法律基本原则相抵触的条件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具有规范性的决议、决定、规定、办法等,也属于“法律”类法的渊源。(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国务院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4)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是一定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依法制定的在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5)规章规章是行政性法律规范文件,从其制定机关而言可分为:一是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另一种是地方政府规章。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盛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6)特别行政区的法律特别行政法依法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除外交、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现行的法律基本不变,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七)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国际条约是指我国作为国际法主体同外国缔结的双边、多边协议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件。国际惯例是指以国际法院等各种国际裁决机构的判例所体现或确认的国际法规则和国际交往中形成的共同遵守的不成文的习惯。国际惯例是国际条约的补充。政策也是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之一。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完成一定时期任务而规定的活动准则。此外,在法学上一般也认为,习惯应视为我国法的非正式渊源。在当代中国,不采用判例法制度,判例不具有拘束力,不是法的正式渊源之一。但我国应当重视判例的作用。
6、法律关系的要素
法律关系的要素主要有:(1)法律关系的主体:自然人(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或法人(具有法律人格,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组织)(法律关系主体参加法律关系还有资格的限制,被称为权利能力或责任能力);(2)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共同所指的对象。与权利客体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一定利益的法律形式。客体主要类别: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3)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义务是法律调整的特有机制,是法律行为区别于道德行为最明显标志,也是法律和法律关系内容核心
法理学作业4
学习心得(严禁协雷同,不少于400字)
学习心得的答案,由于作业要求可以是学习法理学的方法技巧,可以是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也可以是对法理学课程的新认识。特别强调的是个人的观点,不得少于400字。其实只要做到两点就可以了,一要是自已的观点,不与别人雷同;二是确保字数四百以上。
请各位自已做一下,下面只是一例,仅供参考。
通过参加中央电大开放教育的法学专科《法理学》的学习,使我开始初步接触系统的法学知识,了解了许多法学基础知识,并为以后系统全面地深入学习法学专业课程奠定了基础。在这里我重点谈一下对“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法制的关系”的认识。
民主和法制是既平实又抽象的两个概念,我们几近耳熟能详,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无处不现。多少年来,为了民主和法制,多少人为之奋斗。然而,在生活中许多人对此却有所偏颇,要么认为想要怎么就怎么样,几近无法无天,要么是独裁统治,人们无任何自由与权利。这两种现象都将民主与法制的关系割裂开来了。通过《法理学》课程的学习,我懂得了,民主与法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民主是法制的基础。因为,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只有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由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掌握政权,才谈得上制定出体现自己意志的法制。现代意义上的法制,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反对超越法律的特权。这种法制只存在于民主政体中,决不能存在于专制政体中。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原则。法制的民主原则是指在立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等法制的种种环节上。都实行民主。坚持法制的民主原则是由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决定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力量源泉。充分发扬民主,使人民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方面都发挥作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就有成功的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不断完善、健全、发展。相应地,法制也必然随之发展、健全、完善。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社会主义法制确认社会主义民主。民主要得以存在、实现和发展.需要法制加以确认、肯定。社会主义法制规定社会主义民主的范围。社会主义法制规定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民主。一方面法制规定实现民主的程序和方法,为人民行使各项民主权利提供有效措施。同时也规定对行使民主权利的制约,保障人民能正确地行使民主权利。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危害民主的违法犯罪行为,这就需要用法来制裁这些行为,使民主得到切实保障。同时,法制也是同官僚主义进行斗争的武器,通过这种斗争,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当然社会主义法制是轨道,在此基础上要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下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由此可见,任何割裂两者都是错误的。
Ⅷ 中央电大2014年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实务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的答案
1,A 2,C 3,A 4,A 5,B 6,A
Ⅸ 电大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作业题
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刑名从商:指后世历朝历代的刑名皆沿袭商朝的,这说明商朝的刑罚种类繁多,而且残酷,主要是针对广大的奴隶和平民的。
2.九刑 :有两种说,一是指西周成文刑书,共分九篇;一是指西周里九种刑罚,即墨、劓、刖、宫、大辟、赎、鞭、流、扑。
3.质剂 :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内容相同,长短不一,双方各执一份。
4.田里不鬻:西周时期,周天子对土地和依附在土地上的奴隶有最高所有权,周天子有权把土地和奴隶封赏给诸侯和臣属。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有、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
5.六礼:指西周时期婚姻缔结的六道程序: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二、问答题
1.简述战国时期立法指导思想
a.刑无等级,即“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除国君之外,不论是谁,只要违法犯罪,都要按法律论罪处罚。这样开始打破刑不上大夫的壁垒。b.法布于从,即“法者,编著之图籍,设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制定了成文法,就要向百姓公布,使人人知法又有法可依。从而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c.重刑主义,即“行刑,重其轻者”。在定罪量刑的时候,加重对轻罪的刑罚,这样就可以使民众不敢轻易犯罪轻罪,重罪就更不用说了。这三个方面的立法指导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在这种立法思想的指导下,春秋时期我国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同时,各国纷纷变法,以确认新兴地方阶级的权利,取消没落奴隶贵族的特权,使得封建的法制有了一个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并促进了新兴封建经济的发展。
2.简述《法经》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法经》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比较完善的封建成文法典,它的内容包括盗、贼、囚、捕、杂、具六篇。盗法是针对危害财产安全的犯罪行为的法律;贼法是规定危害人身安全的犯罪行为的法律;囚法和捕法主要是规定抓捕、审判、囚禁犯罪人的法律;杂法是规定其他危害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六禁;具法是规定刑罚的加减方面的法律。
历史意义:a.《法经》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六篇的内容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包括总则性的规定和分则性的规定,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一些基本原则以及法典的体系,此后秦朝和汉朝等封建王朝的法律无不受其影响。所以《法经》是封建律典的蓝本。b.《法经》对当时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思考题
1.请分析奴隶制时期立法指导思想的演变
夏商时代的神权法思想,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和“亲亲、尊尊”立法指导思想,到春秋时期的“刑无等级、法布于从、重刑主义”思想。
2.结合法治建设,谈谈如何理解春秋公布成文法的历史意义
法治是一种依法治国的方略,法治建设要求有明确、公开的法律,公布成文法使得法律具有明确性和公开性,法律能够成为普遍的社会调规范。公布法律是一种初级形态的法治建设。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打破了奴隶制法秘密法的状态,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的局面,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也为封建法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也是战国法家形成“法治”思想的基础。
作业二
一、问答题
1.简述《宋刑统》和“编敕”
(1)《宋刑统》。全称是《宋建隆详定刑统》,是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该法典于963年撰成。编撰体例沿用《大周刑统》。它形成了律令合编的法典结构。
(2)编敕。敕,原为皇帝诏令一种,宋代的敕成为皇帝对特定人或事所做的随时决定,成为断案依据。编敕是将一个个单行的敕令整理成册,上升为一般法律形式的一种立法过程。其特点是:仁宗前,敕律并行;神宗时,敕的地位提高,达到了破律、代律的地位。
南宋在敕令、格、式并行和编敕基础上,将敕令格式以“事”分类加以编纂,形成《条法事类》,形成新的法典编纂体例。南宋时还有编例,即对皇帝与中央司法机关发布的单行条例或审判的典型判例加以汇编,以补充律敕。敕、例广泛应用是导致宋代法制混乱的重要原因,并影响至明、清。
2.唐律的主要内容
狭义的唐律是指《唐律疏议》,唐的主要内容,集中反映在《唐律疏议》上,《唐律疏议》共十二篇,500条,其篇目依次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篇目的排列有内在的规律,体现了立法者对各项内容及其关系的认识。
《唐律疏议》中,名例律例于全律之首,相当于现代刑法中的总则,是统率其他各篇的大纲、贯彻全律始终的核心,在十篇中居于首要地位。它集中规定了唐律的立法宗旨和五刑、十恶、八议等各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刑罚制度及适用于各分则的刑法原则等,是唐律基本精神、原则和特点的集中体现。其后九篇为分则,规定了各种具体的犯罪及其相应的刑罚。最后两篇规定有关追捕逃犯和审判、执行方面的内容,在现代法律中多属于程序法的范围。
十二篇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篇名例律57条"名者,五刑之罪名;例者,五刑之体例",规定了唐朝的刑法和刑罚原则,相当于现代刑法的总则部分,集中体现了唐律的立法精神和基本原则。具体包括:五刑、十恶、八议、请章、减章、赎章、官当、划分公罪与私罪、犯罪自首的要件、对老幼废疾者犯罪的减免等等。
第二篇 卫禁律33条是有关警卫宫殿和关津要塞的规定。
第三篇 职制律59条是关于惩治官吏违法失职的法律。唐
第四篇 户婚律46条"户口、婚姻"。唐朝的土地分配、赋税征收及徭役摊派,均以户籍为依据。
第五篇 厩库律28条是有关公私牧畜饲养、管理和官府仓库管理方面的规定。
第六篇 擅兴律24条,擅为擅发兵,兴为兴造。擅兴律是对违法兴造工程、差遣丁夫等行为进行处罚的规定。
第七篇 贼盗律54条是关于惩治侵犯封建政权和人身、财产等方面犯罪的法律规定。
第八篇 斗讼律60条,是关于殴斗伤人和控告申诉方面的法律。
第九篇 诈伪篇27条,伪即伪造,诈即诈骗,是关于惩治伪造和诈骗的法律。
第十篇 杂律62条杂律所包含的内容,涉及面较宽。主要包括涉及市场管理、债权债务、犯奸失火的以及其他一些轻微危害杜会秩序和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
第十一篇 捕亡律18条是有关捕捉逃亡罪犯和其他逃亡者的规定。
第十二篇 断狱律34条是关于司法审判和狱政方面的法律。包括审判原则、法官责任、拷讯囚犯、刑罚执行以及监狱管理等方面的确定。
3.中国封建司法机关的发展演变
提示:这道题要求把中国法制史上从秦朝开始一直到清朝,把司法机关的发展演变做一个说明。
秦朝:中央司法机关是廷尉,长官名称也是廷尉,是九卿之一。 是最高司法审判机关它的主要任务是:a负责皇帝诏令审理的案件,b审理地方送来的疑难案例以及重大案例的复审。这部分内容在教材的第110页。
汉朝:a.中央有廷尉,在东汉时曾改名为大理寺;职责:诏狱、上报的疑难案件。属官:廷尉正、左右监、左右平等;丞相有诛罚大权,尚书也在汉武帝之后有司法审判权。御史台是监察机关,职责是监察百官,参与重大案件的审判。b.地方:郡县两级,郡守、县令下也设有专职的司法官吏,如贼曹、辞曹等。乡有有秩、啬夫、游缴等,调解处理轻微刑民案件。这部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157到158页。
魏晋南北朝:中央仍为廷尉或大理寺,只有北周称为秋官大司寇。东汉以后中央三省制逐渐形成,尚书台成为是高行政机关,尚书台下属都设有掌管司法行政和兼理刑狱的机构,如三公曹、二千石曹。地方上,形成了州、郡、县三级,由县令、郡太守、州刺史掌握地方司法审判。这部分内容参见教材第180页。
隋唐:大理寺是最高的审判机关,刑部是中央司法行政机关,御史台是最高监察机关。注意说明这三大机关的各自的职责。地方上,形成州县两级,州设有司户参军事和司法参军事。参见教材第227页。
宋元:元朝,元初中央审判机关是大宗正府,后还权于刑部和地方政府。此外,内史府、枢密院、奥赛、宣政院等部门也有一定的司法审判权。地方上,有路、府、县的达鲁花赤掌握地方司法。还有监察机关,具体说明中央的御史台,地方的行御史台以及提刑按察使(肃政廉访司)。注意元朝司法机关的特点,这些在教材第 249页都有。
明清:中央司法机关: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注意大理寺和刑部之间职责的变化。地方上,县、州、府、省四级,有关审级的规定,会审制度也应该稍加说明。这些在教材的第276页。
清末:司法机关,刑部改为法部,专门负责司法行政;大理寺改大理院,是最高审判机关;设总检察厅。四级三审制。清末是司法机关近代化的时期,封建时代的司法机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应该说明的。参见教材第323页。
二、小论文
1.试述中国封建法律对贵族特权的规定
提示:这道题倒不用对有关贵族特权的规定的发展演变作出说明,但也要求总结出各个朝代的有关贵族特权的规定。这里重点要说明汉朝的先请、魏晋南北朝所形成和发展出来的八议(其实早在周朝就已有,只是到了这个时期才制度化了)、官当、杂抵、例减、赎等方面的规定。隋唐的议、减、赎、当制度。
首先,说明以上各种制度的含义。其次要说明它们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一些前后相沿的制度,比如晋朝的杂抵,其实是此后北魏和陈律里规定的官当的初形。赎刑的规定可以追溯到夏商(商朝的《吕刑》把赎刑制度化了)。最后还要说明它们的意义(当然主要就是要保护贵族官僚的特权)。
这些方面可以参见教材第132页、第157页(汉律里的官员有罪先请原则)、第168页(八议)、第170页(杂抵)、第175页(官当)、第187页(隋律里的议、减、赎、当)、第204页(唐律里的议、请、减、赎、官当、免官)、第268页(清朝的有关规定)。此外,还可以说明秦朝在官吏的选任上的任子制度(第92页)和汉朝的沿用(第129页)。这也是对贵族官员的特权规定。
还可以参考网站上有关的论述。
作业三
课堂发言
1.试比较《钦定宪法大纲》和《十九信条》
提示:A.从制定的背景和宗旨上来比较:前者在1908年制订和颁布,当时革命处于萌发时期,民权思想也不兴盛,所以它的宗旨是“君主专权,人民无权”;而后者是在辛亥革命之后,全国革命形势紧张,各地纷纷发电要求变革宪政,民权思想也十分兴盛,故它的宗旨是贬君权,伸民权。B.从内容和体例上来比较:前者基本上来自于1898年日本帝国宪法,包括正文和附录两部分,正文为君上大权,附录为臣民权利义务。后者在内容各体例上有所变化,一是采用英国式的虚君共和制,二是形式上限制了皇权,三是由资政院经过法定程序制定,属于临时宪法。C.从意义和性质上来比较,两者基本上维持了“大清帝国万世不易”“皇帝神圣不可侵犯”的基本精神。前者作为第一部近代意义的宪法性文件,客观上对当时人们的思想起了比较大的冲击作用,打破了传统中华法系的法律体系,结构也比较完整。后者则是为了缓和革命,属于临时宪法。
2.清末修订法律馆主持制定的法律有哪些,主要内容是什么
提示:A.《大清现行刑律》,作为过渡性的刑法典,P309。主要内容:改律名、取消六部名称的篇名,重回唐宋律的体例。改革刑罚制度、取消过时法条,增加新罪名。B.《大清新刑律》,主要内容:分总则、分则,仿资产阶级刑体例;罪刑法定原则;删去 “八议”、十恶之类的内容;P311。C.《大清商律草案》P305。《交易行律草案》、《破产律》。D.民律中的总则、债权、物权三编。具体内容教材 P319。E.刑事诉讼律草案、民事诉讼律草案,具体内容见教材P322。
3.清末司法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提示:主要是说明A.领事裁判权:凡是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其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和司法机关的管辖。他们如成为民、刑事诉讼的被告时,中国法庭无权审理,只能由各该国的领事按其本国的法律裁判。和B.会审公廨:在租界内设立的中外法官共同审案的法院。名义上是中国的司法机关,实际上完全被外国领事所把持。是帝国主义进一步干涉中国司法权的半殖民地化的司法制度。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始于1843年7月签定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领事裁判权的确立是清末司法制度半殖民地化的重要标志,领事裁判权是指外国在中国的侨民成为民刑被告时,如其本国与中国订有不平等条约,则中国法庭无权裁判,只能由其本国领事按其本国法律裁判。领事裁判权在中国持续了一百年,直到1943年才正式废除。1864年清政府与英、美、法三国驻上海的领事协议在租界内设立法院,从此公审会廨在上海组成,以后又扩大到厦门等地。会审公廨管理各国租界内各等案件。凡牵涉有约国洋人必须到案的洋华诉讼,无约国洋人与华人的互相诉讼及被外国人雇佣和延请的中国人的诉讼,外国领事均有权参加会审。会审公廨名义上是中国的司法机关,但实际上完全被外国领事所把持。这两个制度对清末司法权的侵犯,清廷也从国内立法上对之确认,同时,司法权也保留了封建的传统,说明了司法权的半殖民地化半封建化。领事裁判权的确立是清末司法制度半殖民地化的重要标志。它和会审公廨是此时期司法制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主要表现。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提示:《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共7章56条。包括:《总纲》、《人民》、《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国务员》、《法院》、《附则》。它以孙中山民权主义为理论基础,吸收西方资产阶级国家“三国分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平等自由”等宪法原则而制定,集体中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精神。主要内容包括:
1、确认中华民国是民主共和国
2、仿效欧美建立“三权分立”政治制度
3、具体规定了人民权利义务和保有财产及营业的自由
5.国民党政府的司法机构:参见教材P387。
6.六法全书
参见教材P375。
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参见教材P397。
8.试述《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参见教材P427。
作业四
一、名词解释
1.刖刑 :商朝的一种肉刑,具体见教材P28。2.非所宜言罪:秦朝的一个罪名,P101。 3.劓殄:商朝的一种死刑方法,P28。 4.官当:《北魏律》和南陈律里规定的贵族官僚的特权,见P175。
二、简答题
1.简述《法经》在中国法制发展史上的主要意义:P74。
2.简述唐朝的法律形式:P195。
3.简述太平天国处决死刑的主要方法:P341。
4.元律如何严禁臣下结党和内外官交接的:应该是明律规定的内容,这里元律是错的。P260。
5.国民党的特种刑事法庭:P388。
三、论述题
1.八议
提示:论述题应该先说明八议的概念,八议的起源和发展(从周礼到三国时魏入律),具体内容以及它的意义和性质。
2.十恶:同上题也应该说明十恶的概念,起源和发展(北齐律中重罪十条,经隋唐发展而成为十恶),具体内容以及意义和性质。
3.试述《中国土地法大纲》:它的制定、主要内容和意义都应该说明。P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