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诉讼法实施情况和问题

行政诉讼法实施情况和问题

发布时间: 2022-01-11 12:57:44

『壹』 行政诉讼法问题

我认为规划局没有强制执行权。
规划局下发的《通知书》是行政强制吧。

『贰』 行政诉讼法中履行判决在实务中存在着哪些问题

1、行政诉讼立案难,收案数少。

我国《行政诉讼法》颁布初期,行政诉讼案件逐年增加,然而仅过了两年,当事人对行政诉讼的热情就骤然下降,行政诉讼案件日渐萎缩。1990年是行政诉讼法实施的第一年,全国各级法院一审行政案件为13006起,1991年为25667起,上升率为92.35%行政诉讼收案数实现了井喷,但自1992年起增幅开始下降,1992、1993年全国各级法院的一审行政案件数量分别仅比上年增5.68%和2.9%。虽然近两年来,行政诉讼案件又有回升的趋势,但每个法院平均受理的案件数量还是偏低。

据统计,从1990年至2001年,全国法院受理行政案件总共70余万件,平均每个法院每年受理的行政案件不到20件,2000年最多,也只有33件,实际上,全国还有不少基层法院全年未曾受理1件行政案件。[2]以笔者所在江西某中级法院法院为例,所下辖的一个基层法院连续三年只收了一个案件。据邓月云的论文指出,湖南某市下辖9县3区,某市九县三区均设有行政审判庭,加上中级法院审判庭共13个行政审判庭,行政审判人员80人。该市的行政审判工作曾在全省处于前茅,多次受到表彰。1998年全市共受理行政案件1784件,达到了顶峰,但随后逐年大幅减少,2002年下降到216件,个别审判庭竟出现了受案数为零的现象。该年度全市行政庭平均受案为16、6件,人平受案为2、7件。2003年和2004年该市中级法院分别给各行政审判庭下达了年受案50至100件的指标,但受案数并无大的变化,一直在200件上下波动。[3]

2、行政诉讼审判难,撤诉率高。

在我国行政审判实践中,撤诉率一直居高不下,撤诉成为行政案件结案的主要方式。如1999年以撤诉方式结案的有44442件,占已审结行政案件的比例为45%;2000年有31794件,占37、8%,2001年有31042件,占33、3%。行政审判中出现的撤诉,有一部分是被告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或者是原告明知自己理亏而撤诉,但更多的属于非正常撤诉。所谓非正常撤诉是指在行政审判中,原告在自己的合法权益未能充分得到保护的情况下,因受到外界的影响或不当干预,被迫放弃自己的诉讼权利而撤回起诉。[4]

3、行政诉讼执行难,效果欠佳。

行政审判中的执行难主要集中在被告行政机关败诉的行政案件中。虽然《行政诉讼法》第65条明确规定,在行政机关不履行判决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强制措施,但是实际上,法院往往难以或不敢采取强制措施,即使采取强制措施也收效甚微或适得其反。有的行政机关,本来完全有能力履行,但横行跋扈,肆无忌惮,根本不把法院放在眼里“,你判你的,我干我的”,常常以法院判决影响当地“经济发展”为名,拒绝履行法院判决。

『叁』 行政诉讼法的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

1、实习期上高速,并且被追尾,交通事故是追尾方的责任的,但是实习期上高速,要被罚款的。
2、《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六十五条:驾驶人在实习期内驾驶机动车上高速公路行驶,应当由持相应或者更高准驾车型驾驶证三年以上的驾驶人陪同。其中,驾驶残疾人专用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的,可以由持有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以上准驾车型驾驶证的驾驶人陪同。在增加准驾车型后的实习期内,驾驶原准驾车型的机动车时不受上述限制。

违反该规定的处罚,可以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肆』 行政诉讼法是什么时间开始实施的

一九八九年四月四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自一九九O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法实行以前法律未规定由法院受理的案件应如何处理问题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内)第33条(1991年6月11日)容:
法律、法规没有规定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当事人对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法实施前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是,当事人在行政诉讼法实施后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受理。

不过这个司法解释已经被2000年新司法解释取代了,但是应当还是可以参照适用的。

到现在为止,除了涉及不动产的行政行为之外其他行政行为已经过了诉讼时效了。

『陆』 我想知道,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有没有哪一条具体法规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跪求帮助。。。。

行政诉讼法在实施之后,存在许多问题,不一而足。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版新闻发布会明权确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对行政诉讼法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修订。
比较典型的条款,关于行政诉讼被告身份的确认上,就非常明显。行政诉讼法第四章二十五条: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这一条规定是很多行政复议机关不做为的重要原因,毕竟积极作为,履行复议机关职能,很可能会带来被告应诉的风险。
希望以上回答能帮到你。

『柒』 现行行政诉讼法实施过程中影响原告提起行政诉讼的因素有哪些

我国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三款规定: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股东可以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条款把派生诉讼的被告范围扩展到公司以外的领域,但这里的他人具体指的是什么人?如何界定其范围?在当前大部分关于公司派生诉讼主体的研究中,一般都是从民法和商法的视角,把在市场中与公司同为市场主体的市场竞争对手作为公司外对公司权益造成侵害的主体,忽视了作为市场管理者的行政机关也是可能对公司权益造成侵害的主要对象,作为行使市场管理职能的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作为被管理者的公司的利益发生碰撞,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这种碰撞对公司利益的影响是很大的,比如行政处罚行为和行政许可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作为法人的公司放弃诉权,其结果不仅是公司的利益受损,同时也必然会波及作为公司利益最终承受者的股东的利益,这种情形与行政诉讼法关于原告资格的规定是相符的,或者说在这种情形下的公司股东符合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条件。笔者在此略抒己见。

『捌』 新行政诉讼法实施后,提起行政诉讼还有限制吗

新《行政诉讼法》实施后,提起行政诉讼也有限制,人民法院对下列起诉不予登记立案:
1.违法起诉或者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2.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3.危害国家安全的;
4.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
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的;
6.所诉事项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
【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玖』 《行政诉讼法》实施对依法行政有什么影响

从《行政诉讼法》的目的来看,一、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回政案件;二、解决行答政争议;三、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四、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就是说行政诉讼法实施是为了解决行政诉讼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一方面对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监督,督促其不断依法依规办事,另一方面强化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保障,在行政机关违法执法的情况下能有渠道及时维权。通过行政相对人的及时维权又再强化行政机关的法制意识,在行政执法中更加注重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

热点内容
民法典金 发布:2025-09-06 17:41:31 浏览:717
天稳律师法官之家北京 发布:2025-09-06 17:41:19 浏览:337
民事诉讼法什么时候实施 发布:2025-09-06 17:32:01 浏览:197
法治与爱护 发布:2025-09-06 17:15:15 浏览:940
立法解释的溯及力 发布:2025-09-06 16:47:28 浏览:824
跨考翻译硕士法律硕士 发布:2025-09-06 16:46:43 浏览:516
2016最新司法解释刑九 发布:2025-09-06 16:35:57 浏览:485
溧阳法院拍卖信息 发布:2025-09-06 16:24:54 浏览:255
预防接种相关法律知识 发布:2025-09-06 16:23:28 浏览:1
国际经济法贸易 发布:2025-09-06 16:22:00 浏览: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