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规是什么签署
1. 行政法规,做到什么
我国行政法规的法律效力低于法律,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一般是由国务院制定的。
根据我国《立法法》中第三章 行政法规的内容:
第六十五条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
(二)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事项,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规,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第六十六条国务院法制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总体工作部署拟订国务院年度立法计划,报国务院审批。国务院年度立法计划中的法律项目应当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相衔接。国务院法制机构应当及时跟踪了解国务院各部门落实立法计划的情况,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
国务院有关部门认为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应当向国务院报请立项。
第六十七条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国务院法制机构具体负责起草,重要行政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草案由国务院法制机构组织起草。行政法规在起草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
行政法规草案应当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但是经国务院决定不公布的除外。
第六十八条行政法规起草工作完成后,起草单位应当将草案及其说明、各方面对草案主要问题的不同意见和其他有关资料送国务院法制机构进行审查。
国务院法制机构应当向国务院提出审查报告和草案修改稿,审查报告应当对草案主要问题作出说明。
第六十九条 行政法规的决定程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七十条 行政法规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
有关国防建设的行政法规,可以由国务院总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共同签署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令公布。
第七十一条 行政法规签署公布后,及时在国务院公报和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以及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载。
在国务院公报上刊登的行政法规文本为标准文本。
2. 行政法规的发布方式
以往行政法规多用“通知”发布,以文件的形式上传下达。根据国办发〔1988〕25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进行政法规发布工作的通知》的精神,行政法规都用“命令(令)”发布,而且经国务院总理签署公开发布的行政法规均由新华社发稿,《国务院公报》、《人民日报》全文刊载。这样,就提高了行政法规的权威性,使行政法规及时被社会和公众知晓,便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全体公民执行和遵守。
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的区别
行政规章与行政法规同属于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但是:
①行政法规调整的对象一般是行政管理领域带有普遍性、全局性、原则性以及意义重大的问题。行政规章的调整对象则限定在行政管理领域中某些特殊的、局部的、具体的问题。
②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中国的中央政府,而行政规章的制定主体或是中央政府的组成部分,或是地方政府。因而,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行政规章。
③行政法规可以直接依据宪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尤其是其中的行政法律),对一般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行政管理领域的权利义务作出具体规定;对于各种行政违法行为的处罚,可以在符合宪法、法律的前提下,作出带有创制性的规定;并且可以在不违背宪法、法律的情况下,对某些尚未受到法律调整的社会生活作出行政法调整。行政规章中,对一般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行政管理领域的权利义务所作的规定,则不仅要符合宪法法律的精神原则,同时,还必须以某个具体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直接依据,或者有其通过条文内容的明确授权。而对于有关罚则条款的规定,则只能严格囿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所规定的种类、方式、幅度。不可以作出创设性规定。
④依照全国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所作出的,有关授权国务院的《决定》等,行政法规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等问题上,可以体现某些立法上的“超前性”“实验性”,行政规章则不可以具有 “超前性”“实验性”。
⑤依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法规是人民法院进行行政审判的重要依据,这肯定了行政法规对于行政审判活动的绝对约束力。行政规章对于行政审判活动则不具有绝对的约束力,只是人民法院在行政审判活动中的一种参照。
3. 行政法规是什么制定的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主要是依据宪法和法律起草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十七条中规定: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国务院法制机构具体负责起草,重要行政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草案由国务院法制机构组织起草。行政法规在起草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行政法规草案应当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但是经国务院决定不公布的除外。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用“根据”原则对行政机关的立法权限作了基本的界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用“不抵触”原则界定了地方的立法权限。
有一句话叫“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最多的问题是,自己地方性的规定与大的法律法规不一致。比如说一般公司都会有相关的规章制度,会规定你迟到多少分钟就扣多少钱。然而在我国的劳动法中却没有这一项规定,那么这时候我们应该听谁的呢?答案是我们应该听劳动法的。
虽然公司有制定行政规章制度的权利,但是任何规定都不能与法律法规想违背,公司必须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去制定自己公司的规章制度。比如说这个迟到扣罚款的问题,其实它是违法的。因为劳动法中规定,公司不得以任何理由去克扣员工工资。如果这个规定是违法的,那么它就是无效的,员工自然也不必遵守。
4. 行政法规由哪一主体签署公布
1、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总理以国务院令形式签署公布。
2、相关规定:《行政法规制回定程序条例》
答第二十七条 国务院法制机构应当根据国务院对行政法规草案的审议意见,对行政法规草案进行修改,形成草案修改稿,报请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施行。
签署公布行政法规的国务院令载明该行政法规的施行日期。
5. 行政法规是谁制定的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并且按照《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而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行政法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具有法的效力。行政法规一般以条例、办法、实施细则、规定等形式组成。发布行政法规需要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行政法规的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高于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
(5)行政法规是什么签署扩展阅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九条 第一款明确规定: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可以“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因此,制定行政法规是宪法赋予国务院的一项重要职权,也是国务院推进改革开放,组织经济建设,实现国家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
2.《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九条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
3.第五十六条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
(二)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事项,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规,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第五十七条行政法规由国务院组织起草。国务院有关部门认为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应当向国务院报请立项。
第五十八条行政法规在起草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
第五十九条行政法规起草工作完成后,起草单位应当将草案及其说明、各方面对草案主要问题的不同意见和其他有关资料送国务院法制机构进行审查。国务院法制机构应当向国务院提出审查报告和草案修改稿,审查报告应当对草案主要问题作出说明。
第六十条行政法规的决定程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十一条行政法规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
第六十二条行政法规签署公布后,及时在国务院公报和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登。在国务院公报上刊登的行政法规文本为标准文本。
行政法规的具体名称有条例、规定和办法
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称“条例”;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的规定,称“规定”;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的规定,称“办法”。
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在范围上,条例、规定适用于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办法仅用于某一项行政工作;在内容上,条例比较全面、系统,规定则集中于某个部分,办法比条例、规定要具体得多;在名称使用上,条例仅用于法规,规定和办法在规章中也常用到。
6. 我国行政法规的发布形式是什么
以往行政法规多用“通知”发布,以文件的形式上传下达。根据国办发〔1988〕25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进行政法规发布工作的通知》的精神,行政法规现在都用“命令(令)”发布,而且经国务院总理签署公开发布的行政法规均由新华社发稿,《国务院公报》、《人民日报》全文刊载。这样,就提高了行政法规的权威性,使行政法规及时被社会和公众知晓,便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全体公民执行和遵守。
7. 行政法与行政法规是一个概念吗
行政来法与行政法规非一回源事。行政法是一个法律部门,不是具体的法典,由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一般称某某法,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等,而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其效力低于行政法,一般称某某条例!
行政法与行政法规因制定的主体不同,所以无权直接修改不属于自己制定的法规,只能撤销与其相抵触的法规!
8. 行政法规由什么签署
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国务院审批。
9. 什么叫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 是国家有关行政管理活动的各种法规的总
称。有广狭两义:①广义的行政法规内容包括调整国
家行政机关活动的一切方面,它既包括国家权力机关根
据宪法制定的关于国家行政管理的各种法律、法令,也包
括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宪法、法律、法令,在其职权范围内
制定的关于国家行政管理的各种法规。②狭义的行政法
规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在自己的职
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发布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我国
1982年宪法将行政法规的含义限于国务院制定发布的具
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因此,在我国法制中,行政法
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而制定的法
规的总称。其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国务院领导和管理的经
济工作和城乡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计划生
育、民政、公安、司法行政、监察、对外事务、国防建设、民
族事务、华侨事务、行政区划、劳动人事以及各级行政机
关内部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行政工作。行政法规的名称有
条例、规定、办法等。行政法规的制定和发布,有国务院制
定并发布和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主管部门发布两种方
式。行政法规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根据宪法、法律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
会的有关授权决定制定的,又是制定国家行政机关规章
的依据。其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高于地方性法规和规
章。它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体现了人
民的意志和利益,是我国各项行政工作的准则和规范。
行政法规具有以下特征:(一)所规范的内容是国家
单方面意志的表示,而不以相对一方是否同意为先决条
件。(二)具有强制性。在全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全国一
切地区和一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都应当执行,全
国所有公民都应当遵守;由国家行政强制力保证其实施,
违反了它,就要受到行政处分或处罚;司法机关审理案
件,也要以行政法规为重要依据。(三)种类繁多,内容复
杂,数量大,范围广,并且不断变化。但其内容必须是针对
某一类抽象的事件,而不是某个具体的事件和具体问题;
在形式上必须有比较正规的法规条文形式和结构;在时
效上有相对的稳定性;制定必须经过法定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