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上的竞合
『壹』 关于法律责任竞合
本来案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自,这种情况显然是要适用《产品质量法》。一是《产品质量法》法律效力高于《认证认可条例》;二是本案同一种行为触犯二种法律,适用吸收原则,选择较重的违法行为从重处罚;三是根据本案案情看,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财产安全的灭火器产品必须要没收,如适用《认证认可条例》只能责令其改正并处5-20万罚款,对产品无权没收,这显然有悖于行政法的精神。
『贰』 行政法法条竞合如何处理
受家长委托,带我班7个学生在生活园吃饭和学习,学生年龄6到7岁,中午10点40时到下午放学一切由老师照顾,每个学生400元交150生活费剩下做两位老师的辛苦费,该受到何种处分
『叁』 行政法是调整什么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专法是调整行政关系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或者说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其职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这个定义有两层含义:
第一,行政法是国家一类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第二,这一系列法律规范和原则调整的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而不是别的社会关系。所谓调整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就是规定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3)行政法上的竞合扩展阅读:
通常讲行政法渊源是指形式渊源,即行政法律规范的载体。凡载有行政法规范的各种法律文件或其他行政法的形式均为行政法的法源。就整个行政法的法源结构而言,包括成文法源与不成文法源两大部分。
由于行政权力客观上存在易腐性、扩张性以及与个人权利的不对等性,因而必须对其加以监督和制约。在各类监督方式中,最有效、最直接的监督就是行政法监督。行属政法通过规定行政权力的范围、行使方式及法律责任等方式,可以达到有效监督行政主体、防止行政权力违法或滥用的目的。
『肆』 何谓行政法理论上的竞争中立原则
没听过行政法中有这种原则,只知道在公务员法里有政治中立原则。
按照你的补充,这种说法大概也只是某位学者自己提出来的,根据字面推测其意思,即在市场经济领域,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不应当干预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而必须保持一种中立立场,即行政机关的行为必须是促进与维护市场主体之间自由竞争的,而不是相反。如果行政机关做出某一行政行为是为了打压或者帮助某一市场主体在竞争中的地位,那么就是违反了竞争中立原则。
『伍』 “疑似”法条竞合如何处理
某药监部门在对辖区一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该医疗机构未按照规定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在对上述违法行为进行处理时,执法人员产生了争议。一种意见认为,应当按照《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41条规定处理,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通报批评。 第二种意见认为,该省出台了《药品使用条例》,对“未建立真实完整药品购进记录”的违法行为,规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因此,应该按该《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种意见认为,由于上述两部规章及地方法规对未建立真实完整药品购进记录的行为所设定的法律责任不同,属于立法上的冲突,应根据《立法法》第86条第一款第三项“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就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报国务院裁决”。 【分析】 法条竞合原则 “法条竞合”是刑法上的概念。参照刑法有关规定,对行政法上的法条竞合可作如下定义:是指一个行政违法行为同时违反数个具有包容关系的行政法律法规条文,依法只能适用一个法条规定予以处罚的情况。法条竞合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不同法律法规之间的法条竞合;二是同一法律法规之中的法条竞合。 对于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主要有两项:一是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即一个违法行为同时违反了不同的法律规定,既符合特别法规定的违法行为构成,又符合普通法规定的违法行为构成,适用法律时按特别法规定处理。二是特别条款优于普通条款,即一个违法行为同时违反了同一法律的不同条款,适用法条时按特别条款规定处理。 此外,结合行政法的实际情况,在处理法条竞合时还应按照“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后法优于前法”等规则来选择适用法律法规。还需注意的是,由于行政法与刑法打击或规范的对象不同,刑法中适用原则中“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不适用于解决行政法中的法条竞合问题。 “疑似”法条竞合 本案属于“疑似”法条竞合,而非实际法条竞合。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8条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同时,该法第12条规定,国家部、委制定的规章只可以设定警告和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 而《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41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和“给予通报批评”并不是《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而属于行政措施。与之不同的是,该省《药品使用条例》规定的“警告”、“罚款”则属于法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因此,《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与该省《药品使用条例》对于医疗机构未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违法行为,前者设定的是行政措施,后者设定的是行政处罚,二者的规定不属于“对同一事项规定不一致”,不属于法条竞合。 综上,药监部门发现医疗机构未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行为,应对医疗机构给予警告并责令改正。如发现其属于情节严重的,则可以依照该省《药品使用条例》规定,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
『陆』 行政法中有吸收犯的概念吗
吸收犯,因为在司法中没有确定,每个执法部门不一,没有具体参照标准,可以在同一行为触犯2条法规,是可以多罪并罚,但是必须是各自定罪。
例如你说的情况,是既定无证运输也会定异地贩卖烟草。但是处罚或定刑是可以多罪并罚。
再比如,某人进行抢j、强j、杀H,最后在定罪的时候是需要依次定罪,也是最终多罪并罚或单罪定刑,均可。
『柒』 行政法的原理里有具体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即具有法律效力,求法律依据在那
依据?!具体行为国家做出的,一定具有法律效力《行政诉讼法》 法律是要有内法学强大的理论来支持的,容在法理学的角度,具体行为一经做出就产生一个约束力,这个力是形式上推定的效力,所以才需要进行争议 争议后的具体行政行为才具有确定力,这个是实质上的效力。 所以说你说一经做出就产生法律效力,这句话经不起推敲,因为具体行为明显重大违法时候自视不发生任何效力,可获得国家赔偿。
『捌』 行政法上关于联合执法的选择题,很急,有心人帮忙选一下。。。
参考答案:B
联合执法中三个部门都是独立的行政主体,其对共同作出的行政行为共同承担法律责任。
《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三款明确规定: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玖』 违法行为同时触犯了行政法和刑法的规定如何处理
行为人的一个行为既违反行政法中某个法条的规定同时又触犯刑法的某个法条规定,从而构成行政违法行为与犯罪的竞合。在实践中,一行为同时触犯了行政法和刑法的情况大量存在,如偷漏税、走私、破坏公共秩序等行政违法行为等,在行为构成犯罪的同时还触犯有关行政法的规定。发生行政违法行为和犯罪竞合的实施处罚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单处刑罚。即对一行政违法行为己构成犯罪的,只由司法机关给以刑事处罚,行政机关不得就同一事实重复处罚。这实际上也是“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具体体现。对于给予刑罚就足以达到惩处和预防行政犯罪的目的的,就没有必要再由行政机关予以有关行政处罚。如:对于结伙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等流氓活动,我国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都作了处罚规定。刑法规定,聚众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破坏公共秩序,情节恶劣的,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结伙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在处理这类违法行为时,对于违法者违法行为情节恶劣的,应当由司法机关给予刑事处罚,行政机关原则上就不应再对其适用行政处罚了。这是因为司法机关对违法行为人已经作出了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而且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处罚其制裁程度已远远超过了行政处罚对其的制裁,因此行政机关再对其适用拘留等行政处罚已没有必要,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只要适用刑罚后,便不得再适用行政处罚。
2.刑罚与行政处罚双重适用。即对行为人除由司法机关予以刑罚处罚外,有关行政机关还应予以行政处罚。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行政犯罪具有触犯刑法和行政法的双重性,行为人也就应当相应承担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另一方面,刑罚与行政处罚的种类及功能的差异决定了在适用刑罚的同时还必须适用行政处罚以弥补刑罚的不足。刑法规定的主刑和附加刑的种类和范围相对比较狭窄,主要是人身罚和财产罚。仅适用刑法规定的刑罚在有些情况下不足以消除违法行为人犯罪的全部危害后果,也不足以彻底纠正行政违法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适用刑罚的同时并处一定的行政处罚有利于更好地打击犯罪,纠正行政违法行为,因此是十分必要的,在实践中也切实可行。如:对于偷税。抗税的违法行为,刑法只规定“违反税收法规,偷税、抗税情节严重的,除按照税收法规补税并且可以罚款外,对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依照有关税务法规的规定,对于有偷税、抗税行为的人,行政机关还可以吊销其营业执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对违法者处以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还不足以挽回其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因而可以并处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以解决刑罚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于刑罚和行政处罚并处的问题,有些是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如:刑法规定,违反海关法规,进行走私,情节严重的,除按照海关法规没收走私物品并且可以罚款 外.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更多的情况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是单处还是并处,这就需要执法人员在司法实践中灵活掌握。如产品质量法规定,销售失效、变质产品的,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销售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依据这一规定,对于销售失效、变质产品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行为,应给以刑事处罚,同时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给予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当然这一行政处罚必须是为了解决刑事处罚所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作出的。也就是说一行政违法行为触犯了刑律,如果刑罚已对违法者作出了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关于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就应当免除;如果刑罚已对违法者作出了财产方面的处罚,如罚金,关于财产方面的行政处罚,如罚款就应当免除。
『拾』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所调整和规定得的,具有行政法上的什么和什么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所调整和规定得的,具有行政法上的权利和义务回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答。
行政法律关系的一方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或受其委托和授权的机关、团体或个人,即必须有代表国家从事行政管理的当事人。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法人与其他社会团体之间不可能产生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行政机关与外有关机关之间可以依法产生行政法律关系。
(10)行政法上的竞合扩展阅读:
行政法律关系不同于行政关系。行政关系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
行政关系构成了行政法的调整对象,主要包括四类:第一类是行政管理关系;第二类是行政法制监督关系;第三类是行政救济关系;第四类是内部行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