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环境诉讼法是民事主体法吗

环境诉讼法是民事主体法吗

发布时间: 2022-02-04 20:46:42

㈠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和民事诉法主体有什么不同。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民事诉讼权利的享有者和民事诉讼义务的承担者,包括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和人民检察院等。
诉讼主体是指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中能够引起诉讼程序发生、发展和终结的人。
诉讼主体具有两个不同于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基本特征:一是诉讼主体在民事诉讼中居于重要的诉讼地位,没有诉讼主体参加诉讼,诉讼将无法进行或失去进行诉讼的意义。二是诉讼主体是诉讼活动的主要主体,其诉讼行为对诉讼的发生、变更和终结起着决定性作用

㈡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诉讼主体

因为诉讼权是一项公民的基本权利,保护环境公益的诉讼权利应当得到环境内基本法的肯定。根据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的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这条规定中的“控告权”不仅仅是一种宣告的权利,还是一种直接的诉权,是赋予国家机关、有关组织、公民个人均有环境公益诉权。而且,既然是为保护国家环境权益和社会公共环境权益而设置的程序制度,就应当体现其社会性、公共性,允许更广泛的更能代表不同层次利益的法律主体进行公益诉讼,不应有所限制。(3)可喜的是我国已经意识到扩大诉讼主体资格的必要性,2004年6月,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世界环境名人聚会北京探讨科学发展观”大会上提出,公众应该成为环境污染事件中的诉讼主体,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让任何公民、团体和国家机关都能与污染环境者在法庭上一论高低。

㈢ 环境保护法属于社会法还是行政法

行政法吧。

㈣ 环境侵权诉讼是环境诉讼的范围还是民事诉讼的范围

环境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对平等主体之间有关环境权利义务的争议,依照民内事诉讼程序进容行审理和裁判的活动。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民事诉讼制度的原告必须是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主体。这种诉讼本质上属于私益诉讼。把这种规定适用于环境民事案件是不合适的。因为环境要素之间的关联性,环境问题往往不是与某个人有直接利害关系,而是影响到公众的利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国家规定了公益诉讼制度,在环境诉讼中对起诉人的资格作出了相对宽松的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共同诉讼”和“代表人诉讼”制度,对于污染和破坏范围较大、受害人数较多的环境案件是适合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起诉人的范围,但其本质仍然属于私益诉讼。

㈤ 环境民事诉讼

环境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对平等主体之间有关环境权利义务的争议,依照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和裁判的活动。
依据环境民事纠纷性质的不同,环境民事诉讼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停止侵害之诉
停止侵害之诉是指要求正在进行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行为人停止其行为的民事诉讼。这是一种积极的诉讼,有利于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进一步扩大,增加受害人的损害。停止侵害之诉在环境民事诉讼中比较常见。
2.排除妨碍之诉
排除妨碍之诉是指由财产权或环境权受到他人利用环境资源活动的不利影响的当事人提起的,向人民法院要求排除他人的不利影响的民事诉讼。
3.消除危险之诉
消除危险之诉是指当事人的环境民事权益受到现实的危险而向人民法院请求消除这种危险的民事诉讼。消除危险之诉中环境侵害行为尚未现实发生,因此,该诉可以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发生。与停止侵害之诉相同,消除危险之诉也是一种积极的诉讼。
4.恢复原状之诉
恢复环境原状之诉是指环境侵权行为已造成了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在被污染的环境或破坏的生态能够恢复的前提下,受害人向人民法院要求加害人恢复环境原状的民事诉讼。恢复原状之诉在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同时也是一种积极的诉讼。
5.损害赔偿之诉
损害赔偿之诉是指在环境侵权行为对受害人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害的前提下,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要求加害人予以赔偿损失的民事诉讼。赔偿之诉是一种消极的诉讼,同时也是环境民事诉讼中出现的最为频繁的诉讼。
司法实践中,当事人可以提起前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环境民事诉讼。
环境民事诉讼的管辖、提起、当事人、执行等适用民事诉讼法的一般规定,与普通民事诉讼不存在差异。

㈥ 关于环境公益诉讼法的司法解释

新的《民事诉讼法》、《环境保护法》及其司法解释的实施,推动了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立案数量的增长和裁判结果的公正。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在司法界得到确定,适格原告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再不会以“主体不适格”这种理由被驳回。但是,我们在看到法律进步的同时,也不能盲目的乐观,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限制依旧存在。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环境保护法》。

㈦ 最新民诉司法解释对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作了哪些规定

环保法第五十八条
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版社会组权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符合前款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
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㈧ 我国环境诉讼法律对主体资格是如何确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五十八条 对污染环境、破专坏生态属,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符合前款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分析:首先是社会组织(主体的性质);其次应当是依法设区的市级以上政府部门登记过的社会组织(登记的要求);再者应当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此为专门性、时间要求、合法记录等要求)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㈨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环境行政诉讼的区别

1、主体不同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对侵害环境的民事主体提起诉讼,而环境行政诉讼是在环境保护方面疏于职守的行政机关提起的诉讼。

2、具体规定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法律上没有规定,环境行政诉讼是有具体规定的。由于诉讼主体的不同,导致的诉讼方式、救济方式、诉讼费用等都有差别。

(9)环境诉讼法是民事主体法吗扩展阅读

不论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还是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行政机关是否履行职能成为环境公共利益救济的核心。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是公益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行政机关怠于对应当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案件行使诉权,检察院可以针对行政机关此种不作为情形发出检察建议,或者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以督促其履行职责。

㈩ 环境保护法属于什么法

环境保护法来应该是属于社会法。源
就其重要程度来说,并不是很重要。
我国地位最高的法律是宪法。
用得最多的是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每个法律的地位,是由法律的制定主体,法律调整的对象、法律内容等决定的。

热点内容
股权司法冻结什么意思 发布:2025-08-23 01:58:16 浏览:26
乡村振兴和法治 发布:2025-08-23 01:53:11 浏览:595
2013年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 发布:2025-08-23 01:49:44 浏览:1
龙文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8-23 01:37:43 浏览:768
中山劳动法最低工资标准2015年 发布:2025-08-23 01:36:15 浏览:441
装卸工及司机的管理规章制度 发布:2025-08-23 01:32:30 浏览:736
婚姻法注释版和实用版区别 发布:2025-08-23 01:32:28 浏览:231
公民的法律责任分类 发布:2025-08-23 01:12:51 浏览:762
红色律师 发布:2025-08-23 01:09:49 浏览:216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收入 发布:2025-08-23 00:49:04 浏览: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