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劳动法角度分析董事与公司的法律关系
Ⅰ 某公司董事长与公司之间的聘用合同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吗
不属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法调整的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而董事长是公司的法人代表,也就是用人单位的代表,只能代表公司与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形成劳动关系来管理公司,两者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故董事长与公司之间的聘用合同不能适用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
法律分析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有:(一)劳动关系①作为劳动法调整对象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力所有者(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一方提供劳动力,另一方提供劳动报酬的社会关系。②劳动关系的特点:a.人身性与财产性的兼容:形式上的财产性,实质上的人身属性。b.从属性与平等性的兼容:形式上的平等性,实质上的从属性。③劳动关系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关系:债权、债务关系,物权关系,人身权关系。(二)与劳动关系密切相关的其他社会关系①劳动行政关系,是指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为履行行政职能而与劳动者、用人单位以及其他劳动关系相关人发生的社会关系。②社会保险关系,一是基于劳动合同的约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就社会保险的办理和费用的缴纳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二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因为社会保险费的缴纳、社会保险待遇的给付等行为而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发生的社会关系。③劳动市场服务关系,是指劳动市场服务机构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由于为劳动关系的运行提供社会服务而发生社会关系。④劳动团体关系,是指工会组织或雇主团体组织与其成员之间,以及相互之间由于协调劳动关系和维护各自所代表的劳动关系当事人的利益而发生的社会关系。⑤劳动争议处理关系,是指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与劳动争议参加人(包括当事人、代理人、代表人、以及第三人)之间就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一般来说,公司法定代表人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任,并依法登记。法定代表人一般不与公司建立劳动关系,另外担任具体职务的除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Ⅱ CEO是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吗
首先你需要抄知道CEO是指啥袭,CEO是Chief Executive Officer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首席执行官,因此CEO并不是一个法律概念。其次按照实际的情况,担任企业CEO的,可以是董事长或副董事长,也可以是总经理。那么从公司法的角度出发,董事长或者副董事长是由公司章程规定,由股东大会选举和更换,因此他们与公司之间不是劳动关系,而是委任关系,属于民事法律范畴。而如果是总经理,则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属于劳动关系,因此由劳动法调整。因此要分每个公司的具体情况而定。
Ⅲ 公司董事、经理是否属于劳动者
? □郑谷晨 前段时间,几位同门聚在一起讨论一位师兄的有关公司经理法律制度的博士论文。在讨论过程中,我们提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公司董事、经理是否属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者”?这一问题的意义在于,它构成了回答一系列其他问题的基础,例如,公司董事、经理是否完全适用《劳动法》规定的休息休假制度?也是否完全适用其中的工资制度?公司董事、经理能否加入工会?公司董事会与公司经理签订的聘用合同是否属于劳动合同?公司经理被解聘之后,能否依照《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向公司主张经济补偿?等等。 对“劳动者”这一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劳动法》、《劳动合同法》都没有给出具体的解释或说明。《劳动法》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劳动合同法》对前述规定略作补充、调整,其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从这两部法律的适用范围来看,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人员一般都可称其为劳动者。那么,公司董事、经理与其所在公司之间的关系是否是一种劳动关系呢? 在公司法的分析框架内,公司董事、经理属于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易于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公司董事、经理在劳动、身份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双重性。就劳动而言,一方面,公司董事、经理也如同公司其他雇员一样为公司服务;但另一方面,公司董事、经理在劳动关系中对公司其他雇员又具有一定的支配性。就身份而言,在公司看来,公司董事、经理不过是一类特殊的雇员;而以公司其他雇员的视角观之,公司董事、经理又具有较为浓烈的雇主的色彩或印象(甚至可以等同于作为用人单位的公司本身)。所以,在这种意义上,公司董事、经理与其所在公司之间的关系并不能轻易地认定为纯粹的劳动关系——至少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所指向的劳动关系。 因此,公司董事、经理的权利义务关系原则上不受《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而主要适用《公司法》、《合同法》的有关规定。那么,这种理解是否存在例外的情形呢?这个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思考与论证。 以上认识非常粗浅,希望广大网友指正。
Ⅳ 违反《劳动法》的有限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怎么处理
对于违法行为的处理,在劳动法第七章中有相应的规定。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条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十一条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八十三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八十四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第八十六条劳动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八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二)违章指挥或者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三)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劳动者的;
(四)劳动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给劳动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
第八十九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十条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十一条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九十二条劳务派遣单位违反本法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以每人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九十三条对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劳动者已经付出劳动的,该单位或者其出资人应当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赔偿金;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十四条个人承包经营违反本法规定招用劳动者,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发包的组织与个人承包经营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九十五条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违法行使职权,给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Ⅳ 结合《公司法》和《劳动法》从企业角度谈如何遵守法律
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除需依据《劳动合同法》之外,还需遵守证券交易所的相... 《公司法》;免职后,劳动关系的处理适用《劳动法》等法律法规。
Ⅵ 董事长与公司之间的聘用合同适用劳动法么
董事长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选举的,不是聘用的,他的权限职责等应适用《公司法》。
Ⅶ 企业的董事长是法律上是属于劳动者吗
1、按照劳动法规定,董事长等在某种意义上不属于劳动者,往往是企业的股权拥有者
2、一般单位的业务员都符合劳动关系
Ⅷ 关于公司法规定的保密义务和劳动法规定的保密义务区别
公司法第一百来四十九条源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第(七)擅自披露公司秘密;
可以看出公司法上的保密义务针对的是董事、高管的行为。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可以看出,劳动法规定的保密义务针对的是普通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