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法规定的制定主体是
1. 规章的制定主体有哪些
什么是行政法规?它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行政法规具有的特征是:
1、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
2、行政法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
3、行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
4、行政法规具有法的效力。
制定行政法规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根据宪法、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2、不得与宪法、法律相抵触。
什么是行政规章?行政规章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行政规章的基本特点有:
1、行政规章的制定主体是特定的行政机关,即有权制定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的机关;
2、行政规章的制定根据是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决定、命令的授权;
3、行政规章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制定;
4、行政规章具有法的属性。
行政规章是国务院各部、委和有权的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的规定、实施细则、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在内容上,是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延伸和细化,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层次。根据宪法和法律,有权制定行政规章的行政机关有:(1)国务院各部、委;(2)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3)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4)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行政规章是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参照依据。
2. 我国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条 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3. 我国行政法体系都包括哪些具体法律
行政法部门的来法律主要有自:《行政许可罚》、《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
所谓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一般行政法:指具有以下内容的法律法规:规定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方针、政策;国家机关及其负责人的地位、职权和职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任免、考核、奖惩;有关行政体制改革和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等等。
特别行政法:指规范各专门行政职能部门如教育、民政、卫生、统计、邮政、财政、海关、人事、土地、交通等方面的管理活动的法律、法规。
4. 下列哪些不属于我国行政法的法源 A、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B、国际条约
a
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我国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根本原则,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作为行政法规范的宪法规定,又是行政法的立法依据和一切行政活动的指导原则.
2.法律.法律作为行政法的渊源有两种情况,一是其全部法律规范都属于行政法规范,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一是部分法律规范属于行政法规范,如<担保法>中关于办理抵押登记的部门的规定.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制定的法律规范性文件的总称,行政法规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行政法渊源.
4.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的空间效力限于制定主体所辖区域,其中的行政法规范是该区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从事行政管理的法律依据之一.因此,当地方性法规规定有行政法规范时,该法规就成为行政法的渊源.
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在不违背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前提下,可根据当地民族的特点,在法定的范围之内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的规定.因而是我国行政法的渊源之一.
6.规章.规章制定权是行政机关行政权的一个方面,其内容自然要涉及行政管理事项,而且由于我国有规章制定权的行政机关层次较多,因而规章也就成为我国重要的行政法渊源.
除了以上6种之外,我过参加或批准的国际条约,协定以及法律解释,只要涉及到有关行政管理的内容,也都属于我过行政法的渊源.
5. 行政立法主体是指依法取得行政立法权,可以制定行政法或行政规章的是
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行政法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行回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答序制定、行政法规具有法的效力。行政法规一般以条例、办法、实施细则、规定等形式作成。发布行政法规需要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它的效力次于法律、高于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
6. 行政法规定是由什么制定的
一不是根据行政法规定,是根据国家《立法法》的规定,因为只有《立法法》才是讲这个方面的法律。
二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没有制定部门规章。依据是根据2000年国家《立法法》第七一条规定,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限范围内,制定规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是卫生部的内设机构,没有这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00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修正同日公布施行)第六十七条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国务院法制机构具体负责起草,重要行政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草案由国务院法制机构组织起草。行政法规在起草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听取意民主法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所谓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这是因为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才能使人民群众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才能促进党和人民群众以及执政党和参政党、中央和地方、各阶层之间、各民族之间等方面关系的和谐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行政法规草案应当向社会公布,征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