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行政法一审增加诉讼请求

行政法一审增加诉讼请求

发布时间: 2022-02-06 21:06:18

❶ 行政诉讼法 可以增加诉讼请求吗

诉讼请求可以变更,但增加诉讼请求可另行起诉。

❷ 行政诉讼中原告可否增加诉讼请求

行政诉讼案件中并没有专门规定能否增加诉讼请求的问题,但是根据行政诉讼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规定,当事人是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是可以增加诉讼请求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九十七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本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

《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
第34条第3款规定“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这个回答你满意吗?

❸ 关于行政诉讼增加和变更诉讼请求的法律条款有哪些

原告行政诉讼中变更诉讼请求,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要求新增诉回讼请求的:
最高人民法答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法释〔2018〕1号
第七十条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后,原告提出新的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但有正当理由的除外。
2、在诉讼起诉时已明确的几项诉讼请求中,进行撤回某项,保留某项的变更诉讼请求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章 附 则
第一百零一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关于期间、送达、财产保全、开庭审理、调解、中止诉讼、终结诉讼、简易程序、执行等,以及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案件受理、审理、裁判、执行的监督,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❹ 经行政复议后能增加诉讼请求吗

要看具体情形,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性质完全不同,行政诉讼不受行政复议的影响;对于在涉及行政许可、登记、征收、征用和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所作的裁决的行政诉讼中,当事人申请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人民法院一并审理相关民事争议,适用民事法律规范的相关规定,而民事诉讼法允许公民在法庭辩论终结前增加诉讼请求。


一、《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

在涉及行政许可、登记、征收、征用和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所作的裁决的行政诉讼中,当事人申请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

二、最高法关于适用 《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七条第一款: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请求一并审理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规定的相关民事争议,应当在第一审开庭审理前提出;有正当理由的,也可以在法庭调查中提出。

三、最高法关于适用 《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九条第一款:

人民法院一并审理相关民事争议,适用民事法律规范的相关规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四、最高法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百三十二条

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结束前,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

❺ 行政诉讼中原告可否增加诉讼请求 详细

行政诉讼、又称“民告官”的诉讼,是法院应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请求,通过审查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方式,解决特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原告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都有权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启动诉讼程序,如果原告起诉之初,仅提出了要求法院解决行政争议,可否在法庭辨论终结前,一并要求解决与之相关的民事争议、增加诉讼请求呢?现在从《行政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还有《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诉讼证据若干规定》中都没有相关的明确规定,审判实践中,一般都予驳回,不予审理,告之申诉。 笔者认为,在行政诉讼中,如果原告起初并未一并主张侵权赔偿请求,这应当就是行政附带民事的诉讼,法院应当审理。 第一,增加诉讼请求,符合行政诉讼法立法的最主要目的。 最主要目的,就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即是为遭受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侵害的当事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供救济途径,通过诉讼方式保护公民、法人组织或其他组织。在《行政诉讼法》第二章受案范围第十一条中用肯定列举的方式确定了立案标准,这八类可诉具体行政行为,基本上均可涉及原告的民事利益,只有第十一条第一款第四项行政许可案件与侵权赔偿无关。除此之外,行政侵权发生后,必然有损原告的民事权益,如果原告起诉时仅要求法院作出撤销、变更、确认的判决,而当时未主张侵权赔偿,但在庭审辨论之前又提出了,法院不予审理该部分请求,岂不与立法本意相悖,救济又怎能真正落到实处呢?本身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行政诉讼中处于优势,原告处于劣势、弱者的地位。原告启动国家公权力,即审判权,就是想通过国家公权力审查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而承担因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失,最终实现合法权益的目的。 第二、增加诉讼请求有《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二条为依据。 该条款规定,原告的合法权益受到被告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造成损害的,有权请求赔偿。如单独主张赔偿请求,应先向行政机关解决,否则法院是不予受理的。从本条的立法本意看,行政诉讼体现的是一种经济原则,便于当事人双方解决争议,也可以避免出现一事多判。当然,这里就存在一个选择权,如当事人选择在行政诉讼中一并主张,那么法院合并审理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如果当事人选择单独解决,法院只审行政部分。在第五十二条中,原告有权请求赔偿,应当理解是一种广义的整个法院诉讼程序,而不能单单理解为法院的立案阶段。既然法律未明文规定当事人不能在行政诉讼中增加诉讼请求,当事人依此规定,就有权行使诉权。部分法院以原告没有在立案时一起主张,一般不予审理,而是告知当事人只能单独向行政机关去主张,实质上是一种违反本条立法原意,也是违反了节约诉讼成本的行为。 第三、法院审理行政争议案件时,可参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采用民事诉讼规则进行。 在《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原告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在《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34 条第3 款规定“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但在《行政诉讼法》及《行政诉讼证据若干规定》对原告可否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没有作出规定。当然,行政诉讼的特点决定了举证主要针对被告的。但对于原告这一权利的默视,还是尽快完善才能更好的体现行政诉讼立法的本意。好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十七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本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这为原告的增加诉讼请求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依据。 第四、增加诉讼请求并没有改变行政诉讼的内涵,仅是诉讼请求个数的变化,是一个量上的增加。 在行政诉讼中,如原告变更诉讼请求, 主张法定机关履行法院行为,现更改为撤销违法具体行政行为,这时的变更,通常意味着要求被告承担责任形式的变更,是当事人要用新的实体权利主张代替原来的实体权利主张的一种诉请行为,作为法院,对这种变更,笔者认为不应支持,按其原主张审理为妥。但原告如果起初即行政争议又侵犯民事权益,后增加赔偿的民事请求,这一增加实质上并没有改变行政诉讼的原始内涵,仅诉讼请求个数的增加。 因此,笔者赞同行政诉讼中,原告可以在起诉后,庭审中增加诉讼请求这一观点。

❻ 行政诉讼 二审 增加诉讼请求的 怎么处理

你好。
1.上诉是当事人不服尚未生效的第一审判决或裁定,提请上一级法院重新审判的过程。一般上诉法院只对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认定事实是否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证据是否充分确凿、程序是否正当等内容进行审查,即对原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及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进行审查。
由于我国实行二审终审制,如果允许二审时上诉人增加诉讼请求,等于剥夺了被上诉人针对新诉讼请求判决或裁定的上诉权,因此二审法院不受理上诉人新增加的诉讼请求,但被二审法院发回原审法院重审的案件应当允许增加诉讼请求;
2.如果在一审法院宣判后发现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还存在侵犯相对人其他合法权益的,可以另行向一审法院提起诉讼。

❼ 行政诉讼可否增加诉讼请求

法律分析:行政诉讼案件中并没有专门规定能否增加诉讼请求的问题,但是根据行政诉讼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规定,当事人是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是可以增加诉讼请求的。

法律依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九十七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本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

❽ 行政诉讼中原告可否增加诉讼请求

行政诉讼案件中并没有专门规定能否增加诉讼请求的问题,但是根据行政诉讼可以参照民回事诉讼的规定,当事人答是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是可以增加诉讼请求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十七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本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

《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34条第3款规定: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❾ 行政诉讼中如何增加诉讼请求

法律分析:当事人是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是可以增加诉讼请求的。需要向法庭写增加证据申请书的。载明有新的证据等提供。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九十七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本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

热点内容
运动会法学院口号 发布:2025-08-22 16:44:38 浏览:767
践行井冈山精神谱写法律服务 发布:2025-08-22 16:44:29 浏览:9
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条例 发布:2025-08-22 16:44:28 浏览:493
上饶市物业管理条例 发布:2025-08-22 16:31:06 浏览:292
擎雨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8-22 16:19:49 浏览:444
地方规章的上位法 发布:2025-08-22 16:12:32 浏览:241
论平台在行政法上的主体地位 发布:2025-08-22 16:12:29 浏览:853
公民法律知识体系简读 发布:2025-08-22 15:54:37 浏览:579
律师分几种类型 发布:2025-08-22 15:54:17 浏览:667
银川律师事务所咨询电话 发布:2025-08-22 15:51:55 浏览: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