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律关系特点
1.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1)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2)行政法律关系具有非对等性版。 (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权的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 (4)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 (5)大多数的行政法律关系争议由行政机关或行政裁判机构依照行政程序或准司法程序加以解决,只有在法律有规定的情况下,才由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解决。
2. 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行政法抄律关系的特征主要有:
(1)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2)行政法律关系具有非对等性。
(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
(4)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
(5)大多数的行政法律关系争议由行政机关或行政裁判机构依照行政程序或准司法程序加以解决,只有在法律有规定的情况下,才由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解决。
3.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1)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内中必有一方主体容是行政主体,不以行政主体为一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不可能是行政法律关系
(2)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不能由另一方当事人代替,各自的地位和法律角色是确定的。在我国的行政诉讼关系中,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对人,被告只能是行政主体,他们也不能互为原被告。 2、具有不对等性
3、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是法定的。
4、所引起的争议在解决方式及程序上具有特殊性。
4. 如何论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你好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包括以下内容
1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内主体。
2行政法律关系具容有非对等性。
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
4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
5大多数的行政法律关系争议由行政机关或行政裁判机构依照行政程序或准司法程序加以解决,只有在法律有规定的情况下,才由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解决。
5. 怎样理解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一)、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一方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或国家机关授权的组织
(二)、行政主体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三)、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对等
(四)、行政法律关系具有强制性
(五)、行政法律关系的程序性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活动(权利活动和非权利活动)而形成或产生(引发)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这种关系既应包括在行政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应包括因行政活动产生或引发的救济或监督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概念可以从如下方面解释和理解:
1.行政法律关系是受法律调整或约束的一种社会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是因行政活动产生或引发的各种社会关系。
3.行政法律关系是一种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6. 简述行政法的法律关系有哪些特征
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1)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中必专有一方主体属是行政主体,不以行政主体为一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不可能是行政法律关系
(2)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不能由另一方当事人代替,各自的地位和法律角色是确定的。在我国的行政诉讼关系中,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对人,被告只能是行政主体,他们也不能互为原被告。
2、具有不对等性
3、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是法定的。
4、所引起的争议在解决方式及程序上具有特殊性。
7.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法律分析: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第一,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第二,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地位的不对等性;
第三,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国家权力具有法定性和不可处分性。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条 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8.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及其内容
一、行抄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有袭如下的特征
1)行政法律关系内容设定单方面性
2)行政法律关系内容的法定性
3)行政主体权利处分的有限性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以相应的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条件,以一定的法律事实的出现为直接原因。
(1)法律事实法律事实通常可以分为法律事件(洪水、地震)和法律行为两类
(2)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
(3)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
(4)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
9.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1、主体的恒定性与不可转化性:
(1)行政法律关系双方中必有一方版主体是权行政主体,不以行政主体为一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不可能是行政法律关系
(2)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不能由另一方当事人代替,各自的地位和法律角色是确定的。在我国的行政诉讼关系中,原告只能是行政相对人,被告只能是行政主体,他们也不能互为原被告。
2、主体资格的受限制性: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无论是行政主体还是行政相对人都要受到一定资格和条件的限制。
3、主体地位“平等下的不对等性”
具体表现为:
(1)主体双方各自权利义务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2)主体双方各自权利义务的数量不能相等,且一方所具有的权利义务是另一方不具有的。
10. 行政法律关系有哪些特征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有:
1.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其中一方必然是行政主体;
2.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地位不对等;
3.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国家权力具有法定性和不可处分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四条
行政复议机关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有错必纠,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第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是法律规定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