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政诉讼法的外文文献
⑴ 急需关于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案例
[案情]
2000年元月27日19时许,原告驾驶自己的机动三轮车 载着煤球沿刘(堤圈)——白(庙)公路由北向南行驶,当行驶至24KM+600M处时,其三轮车因轮锅损坏停在路西,这时本县桑固乡郭套楼村刁庄西组村民刁参军驾驶着无牌号“飞彩”牌机动三轮车由南向北驶至上述地点发生车祸,刁被摔伤,随即向被告夏邑县公安交通警察大队报警。被告的工作人员在勘查现场后让在场围观的刁庄村的群众刁启强等人帮助将车送到桑固派出所。后因故刁启强等人没能将车放到派出所,而是将车放到了刁参军的父亲刁世兰家门口。后来被告单位工作人员胡建华到刁庄村安排刁参军家人把车看管好。2000年2月11日,被告作出《道路交通事故不能确认事故责任通知书》,后刁参军向本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本案原告赔偿其医疗费用,在该案处理过程中,原告的三轮车被送至法院,2000年5月27日,原告从法院将车领走。
[审判]
夏邑县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作为享有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行政执法主体,在执行职务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职权,并且没有向法庭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依据,导致其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同时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赔偿责任,故此,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七条第二款第(二)项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二十八条第(四)项、第(七)项作出判决:确认被告对原告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违法。被告赔偿原告煤球损失175元,交通费200元,共计375元,至迟于本判决生效后五日内付清。
[评析]
本案是一起因车祸而引发的不服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诉讼案件,双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问题是被告所实施的行为是否违法、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原告认为,既然被告让刁启强等人将车送往派出所,就说明被告是对该车采取了扣押措施,只是让刁启强等人协助实施这一行为,并且这一行为再一次被夏邑县人民法院(2003)夏民再字第6号民事判决所认定,因此被告诉讼主体资格成立。被告将其车辆交与他人扣押的行为违法,由此造成的损失应由被告承担,而被告则认为“送”与“扣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让刁启强等人送往派出所是事实,但并没让其扣押,他们扣押之后也没给被告报告,因此原告不应以夏邑县公安交通警察大队为被告。被告认为刁启强等人没有按照被告的,要求去做,其行为属于超越委托权的行为,被告并没有扣押原告的车辆,并且原告已于2000年5月份将车从法院领走。因此,这起扣车行为不是被告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诉讼主体错误。据此,被告认为应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不予赔偿。那么,哪一种观点正确呢?
首先,根据本案的事实,被告作为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其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成立,其工作人员在处理事故过程中让他人对涉嫌肇事车辆送往公安派出所属对相关车辆暂时扣押的一种处置行为,其本质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因此,夏邑县公安交通警察大队是本案适格被告。在庭审中,被告没向法庭提供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有关证据和依据,因此应当认定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和依据,并且被告没有严格地按照法定程序办事,没有严格履行相关手续,只是草率地让他人将车送至公安派出所,事后也没进一步落实,更没进行有效监管,导致其程序违法,也导致后来发生一系列问题,因此被告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其次,由于被告行为违法,就要依法承担与其过错程度相适应的行政赔偿责任。再次,由于原告没有提供其从法院领回车辆时车辆。是否毁损、毁损程度、毁损原因、随车物品是否丢失以及毁损、丢失物品的价值等方面的证据,因此此项请求不予支持。关于煤球损失问题,由于被告的行政强制措施违法,导致原告煤球灭失,被告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其赔偿数额根据被告无异议的证据、生活经验及原告的请求可认定为175元。关于原告为找回其车辆所支出的租车费用(交通费)问题,考虑到原告为此奔波所可能发生的实际支出,此项费用定为200元应视为合理费用,该项费用因为被告行为不规范而发生,应有被告承担。关于原告要求的其他赔偿费用,由于原告没能说出具体的赔偿项目及赔偿理由,本院不予支持。故此,本院认定被告在执行职务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职权,并且没有向法庭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依据,导致其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同时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赔偿责任。
⑵ 关于行政诉讼法的案例
行政复议法:第十五抄条 对本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以外的其他行政机关、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按照下列规定申请行政复议:
(一)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二)对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或者该部门的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三)对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分别向直接管理该组织的地方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或者国务院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四)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五)对被撤销的行政机关在撤销前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的,申请人也可以向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由接受申请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办理。
由此,C 跟A
⑶ 2008年颁布的关于行政诉讼法的司法解释
行政诉讼法解释2000年,2015年各有一版。2008年只有关于行政诉讼案件撤诉的规定
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法实行以前法律未规定由法院受理的案件应如何处理问题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内)第33条(1991年6月11日)容:
法律、法规没有规定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当事人对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法实施前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是,当事人在行政诉讼法实施后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受理。
不过这个司法解释已经被2000年新司法解释取代了,但是应当还是可以参照适用的。
到现在为止,除了涉及不动产的行政行为之外其他行政行为已经过了诉讼时效了。
⑸ 请问有木有关于行政诉讼法的英文论文(最好能和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有关),不过只要是行政诉讼就好了,谢谢
你直接上谷歌学术搜索吧,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没有找到的话,我再帮你找找。
⑹ 行政诉讼法的条文
行政诉讼法中并没有针对这一问题的专门的条文,因为行政诉讼法是部老法内了,而且马上就面容临修改了。在实践中,往往是参照民事诉讼以及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来进行的。
也就是说根据《刑诉法解释》第53条第1款:收集、调取的书证应当是原件。只有在取得原件确有困难时,才可以是副本或者复印件。
第3款:书证的副本、复制件、物证的照片、录像,只有经与原件、原物核实无误或者经鉴定证明真实的,才具有与原件、原物同等的证明力。
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9条第1款第4项规定: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复制品,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⑺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修订历史
1989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89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6号公布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2014年1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修订 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⑻ 关于行政诉讼法律规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是B,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不同,行政诉讼主要解决的是对于行政机关的行内政行为撤销,因容此,不适用调解;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是倒置的,由行政机关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详细法律规定见于《行政诉讼法》。
⑼ 行政诉讼法的适用
你好:
法律的制定主体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制定依据是《宪法》、《立法法》,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行为,其颁布一般由国家主席以主席令的形式颂行。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其制定程序依《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进行,是最高国家执行机关的行政行为,由国务院总理发布,还未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主体不能以法律论。
在无特别注明的时候,法律仅指狭义的法律,不能作广义理解任意扩大其适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