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税收法律和税收行政法规关系

税收法律和税收行政法规关系

发布时间: 2022-02-09 22:08:55

Ⅰ 税收规章和税收行政法规各有哪些

税收行政法来规是指源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一种调整税收关系的规范性文件。其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它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税法法源。我国税收实体法除个人和外资所得税制定为法律外,均为税收行政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等均属行政法规。
税收规章是有权的国家税收行政管理机关为执行税收法律和法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税法的具体化,其作用在于使税法具有可操作性。税收规章的法律效力低于税收法律和法规,但也是广义上税法的组成部分。在我国,有权制定税收规章的部门包括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及地方政府。

Ⅱ 我国税收法律关系的不同形式

1.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
税收法律关系是由税收法律规范确认和调整的,国家和纳税人之间发生的具有权利和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税收法律关系的一方主体始终是国家,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具有单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内容,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以纳税人发生了税法规定的行为或者事实为根据。
编辑本段2.税收法律关系的要素
税收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
(1)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也称为税法主体。是指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主要包括国家、征税机关、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2)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主要包括纳税人的权利义务和征税机关的权利义务。
(3)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货币、实物和行为。
在区别国家和国家的代表前提下,考察税收活动而引发的法律关系,我们可以发现税收法律关系具有多重性,有以下税收法律关系:

1、税收宪法法律关系。税收宪法法律关系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税收法律关系。在该种法律关系主要体现在国家宪法规定本国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例如,我国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这里规定的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抽象的税收法律关系,税务职能机关不可能以此作为依据向纳税人征税。另一个部分是国家与国家的代表之间的税收法律关系,规定作为国家的代表的各国家机关的权限。] 按照我国宪法规定,税收的立法权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税法的执行权由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行使。在执行税法的过程中,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可以行使税收行政立法权、税收行政管理权和税收行政复议权,但不能直接行使税收征收权。税收征收权只能由各级财政机关、税务机关和海关行使。税收刑事侦察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税收刑事起诉权只能由检察机关行使。税收争议的认定权根据不同性质由不同的机关行驶:如果是税收宪事争议应由宪法授权的机关行使 ;如果是税收行政争议,可以由行政复议法授权的行政机关行使或由行政诉讼法授权的法院行使;如果是税收民事争议和刑事争议则只能由法院行使。

2、税收经济法法律关系。税收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双方是国家和纳税人,不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各级政府和税收税务职能机关,也不包括扣缴义务人和税务代理人。税收经济法律关系的形成依据是税收实体法律规范。在实行宪政的法治国家,税收实体法律规范只能由民选的立法机关来制定,我国《立法法》第8条也规定涉及税收的基本制度只能制定法律。税收实体法规范的是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的具体税收权利义务关系,是一种具体的税收法律关系,税务职能机关只能以此作为依据向负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征税,而不能向所有的居民和企业征税。例如,根据全国人大常委新修订而从2006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当国内居民个人的月薪少于1600元人民币时,税务机关就不能对其征税。需要注意的是税收实体法规范的不是各级政府和税务职能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如果纳税人对税收实体法的规定有异议时,不可能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获得解决,而只能通过提起宪政诉讼,要求确认税收实体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而无效,纳税人才可能被免除纳税义务。

3、税收行政法律关系。税收行政法律关系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内部税收行政法律关系,另一个部分是外部税收行政法律关系。内部税收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各级政府之间、各级政府与税务职能机关之间和税务职能机关之间的法律关系。外部税收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税务职能机关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税收代理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各级政府不可能成为外部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需要指出的是外部税收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双方在征税过程中产生的争议只能是税收行政争议,只能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解决,双方只能争议以下问题:(1)居民和企业是否发生了纳税义务,成为了纳税人;(2)征税机关是否是合法的征税主体,有权征税;(3)征税机关要求纳税人交纳的税额是否符合税法的规定;(4)纳税义务人、扣缴义务人和税收代理人是否实施了违反税法的行为,征税机关的税收处罚及其它税收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合理。但双方不可能讨论以下问题:税收实体法是否符合宪法的规定,纳税人是否有权不交纳税款。

4、税收刑事法律关系。税收刑事法律关系是国家和违反税收征管秩序的行为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违反税收征管秩序的行为人既包括纳税人,也包括非纳税人。非纳税人既包括扣缴义务人、税务代理人、税收职能机关和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也包括一般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分则第3章第6节危害税收征管罪集中规定了涉及税收的犯罪行为。第201条到第205条规定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是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第206条到第210条规定的犯罪主体是普通主体,既可以是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也可以是一般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关于税收职能机关和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涉及税收犯罪的规定被包括在分则第8章贪污贿赂罪和第9章渎职罪里面。

5、税收民事法律关系。税收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税务代理人和之间的法律关系。税务代理人是在法定的代理范围内接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委托,代为办理税务事宜的专门人员及其工作机构。税务代理是一种税务代理人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提供社会中介服务的民事代理行为,所以,税务代理关系的产生必须以委托与受托双方自愿为前提,这样税务代理当事人双方之间是通过双向选择形成的民事合同关系。

6、税收救济法律关系。税收救济法律关系分为四种。(1)是就税收经济法法律关系发生争议而引发的税收宪政诉讼法律关系;(2)是就税收行政法律关系发生争议而引发的税收行政诉讼法律关系;(3)是就税收刑事法律关系发生争议而引发的税收刑事诉讼法律关系;(4)是就税收民事法律关系发生争议而引发的税收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Ⅲ 税收法规的效力低于税收法律高于税收行政规章

中国法律效力等级:
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内地方性法容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2、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3、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4、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5、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
6、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的效力没有具体规定。当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属于税收法律还是税收行政法规,怎么区分

看制定的机关,如果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是法律,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制定的只能是法规

Ⅳ 有权根据税收法律制定税收行政法规的是那个机关

税收行政抄法规是指国袭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一种调整税收关系的规范性文件。因此有权根据税收法律制定税收行政法规的机关是国务院。
税收行政法规其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它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税法法源。我国税收实体法除个人和外资所得税制定为法律外,均为税收行政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等均属行政法规。
一、税收法律中授权,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均授权国务院制定实施条例。
二、在没有相关的税收法律情况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授权国务院制定税收暂行条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税收立法方面向国务院做过两次重要的授权。

Ⅵ 如何区分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税收规章和税收规范性文件

法律是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起草并由国家主席签发主席令后颁布实行;而行政法规是专由国务院依照有关属程序制定发布的各类法规的总称;部门规章是国务院各部委或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而有普遍拘束力的决定和命令的制定和发布机构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所以你所说的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税收规章及其他税收规范性文件都属于我国税收法律制度,但他们的效力范围不一样.大致来说是税收法律的效力>税收行政法规>税收规章>其他税收规范性文件.

Ⅶ 现行税法中属于法律的有哪几部属于行政法规的有哪几部

现行税法中属于法律的有9部。分别是: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吨税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叶税法》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

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

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适用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收暂行条例的决定》

现行税法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有28部,分别是: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8修订)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2017修订)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2017修订)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2016修订)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2013修订)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实施条例

八、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2011修订)

九、外国公司船舶运输收入征税办法(2011修订)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2011修订)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2011修订)

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2011修订)

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2011修订)

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2011修订)

十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船舶吨税暂行办法(2011修订)

十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2008修订)

十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十八、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2007)

十九、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实施办法(2007修订)

二十、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

二十一、外国在华常住人员携带进境物品进口税收暂行规定

二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

二十三、残疾人专用品免征进口税收暂行规定

二十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收政策的规定

二十五、关于对进出口产品征、退产品税或增值税的规定

二十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征收进口税办法

二十七、国务院关于现役革命军人在征收农业税时如何计算农业人口的规定

二十八、财政部关于税收管理体制的规定

(7)税收法律和税收行政法规关系扩展阅读

税法是各种税收法规的总称。是税收机关征税和纳税人据以纳税的法律依据。税法包括税收法令、条例、税则、施行细则、征收办法及其他有关税收的规定。税法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颁布,或由国家立法机关授权国家机关制定公布。

税法体系中按税法的功能作用、权限划分、法律级次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的税法。

一、按照税法的职能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税收实体法主要是指确定税种立法,具体规定各税种的征收对象、征收范围、税目、税率、纳税地点等。税收程序法是指税务管理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税收管理法、纳税程序法、发票管理法、税务机关组织法、税务争议处理法等。

二、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的不同,可分为国内税法、国际税法、外国税法等。

三、按照税收立法权限或者法律效力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税收规章和税收规范性文件等。

参考资料国家税务总局-税收政策

参考资料网络-税法

Ⅷ 请问怎么区分税收行政法规和税收规章和税收规范性文件

税收行来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在自法律形式中低于宪法和税收法律(这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而税收规章是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比如说财政部、国税总局和海关总署。在法律形式中低于税收行政法规。税收规范性文件一般指指县以上(含本级,最高到省级)税务机关制定的地方性税收适用性文件,法律形式最低。

Ⅸ 求税收行政法规 包括哪些法规, 不下于5个.最经常用的税收法规

A 属于税收法律,不属于税收法规
B 由国务院颁布,属于税收法规
C 由属于部门规章,不属于税收法规
D 由国家税务总局颁布,属于规范性文件,不属于税收法规。

Ⅹ 请问税收地方性法规和税收行政法规有什么主要区别

1,答案:
A建造合同
B政府补助
C每股收益
D租赁
因为: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一般业务准则主要规范各类企业普遍适用的一般经济业务的确认和计量要求,包括存货、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建造合同、所得税、固定资产、租赁、收入、职工薪酬、股份支付、政府补助、外币折算、借款费用、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年金基金、每股收益、无形资产、资产减值、或有事项、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等准则项目。

2,王某在A地临时从事收购废品的业务,税务机关对其应采取的税款征收方式应当是( )。
A.代扣代缴 B. 查定征收
C. 代收代缴 D. 核定征收

答案: D 核定征收
解析:核定征收是按其他征收方法难以合理准确地征收税款时采取的一种征税方法.另:对于一般从事废品收购业务的,适用代扣代缴方式征税。

3,
会计法律:《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
会计行政法规:《总会计师条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会计规章:《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代理记账管理办法》、《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支付结算办法》
地方性会计法规:《XX省会计条例》
会计规范性文件:《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指国家权利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会计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会计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发布或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制定依据是《会计法》;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财政部作为主管会计工作的行政部门,对付计工作制定发布的,其依据是会计法律和会计行政法规;地方性会计法规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同宪法和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发布的会计法规性文件。

热点内容
刑法口诀背诵 发布:2025-08-22 03:43:10 浏览:74
行政法视角下的秋菊打官司 发布:2025-08-22 03:43:07 浏览:347
企业询证函不回有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8-22 03:41:43 浏览:441
新婚姻法离婚准备什么材料 发布:2025-08-22 03:33:56 浏览:616
美国最高法院判例 发布:2025-08-22 03:29:02 浏览:414
道德现象是由 发布:2025-08-22 02:50:52 浏览:776
有关道德的语句 发布:2025-08-22 02:46:43 浏览:752
海口司法拍卖 发布:2025-08-22 02:35:31 浏览:3
淘宝卖家条例 发布:2025-08-22 02:35:30 浏览:493
成都婚姻法律援助中心 发布:2025-08-22 02:35:29 浏览: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