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合一
1. 被告能否向法院申请追加第三人
从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来看,追加当事人是指人民法院发现对诉讼标的具有共同权利或义务的当事人未参加诉讼时,依照职权追加其为案件的原告或被告的诉讼行为。此项工作并非每一案件在审理前的准备过程中都必须经过的程序,追加当事人只存在于必要的共同诉讼中,普通的共同诉讼不会发生追加当事人的问题。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以共同诉讼人之间对诉讼标的的关系,可分为必要的共同诉讼和普通的共同诉讼。若争议的诉讼标的是同一的共同诉讼,是必要的共同诉讼;争议的诉讼标的是同种类的共同诉讼,则是普通的共同诉讼。所谓必要的共同诉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为两人以上。这是共同诉讼的本质特征,也是区分共同诉讼与单独诉讼的标准。诉讼主体为二人以上的多数当事人这一特征,给共同诉讼带来了一系列独特的问题,如共同诉讼人中一人来参加诉讼当事人是否适格,多数当事人诉讼行为的关系如何等。
二、诉讼标的是共同的。只要多数当事人在同一诉讼程序中进行诉讼,就能够构成共同诉讼,即使多数当事人在同一诉讼程序中相互独立地各实施各的诉讼行为,也不妨碍成立共同诉讼。
例如,合伙关系中基于合伙财产的诉讼,共同继承人基于被继承财产的诉讼。在实体法律关系中,当事人存在共同的利害关系,享有共同的权利或者承担共同的义务,这体现在诉讼法律关系中即诉讼标的是共同的,它要求共同诉讼人必须一同起诉或应诉;未一同起诉或应诉的,应予以追加。对于必要的共同诉讼,法院应当合并审理,且作出合一判决,避免因分别审理和判决导致分割实体权利义务的内在联系,造成相互矛盾的判决。
所谓普通的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两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的,法院将其合并审理的诉讼。诉讼标的是同种类的,是指各个共同诉讼人与对方当事人争议的法律关系的性质相同,即他们各自享有的权利或承担的义务属于同一类型。例如,加害人对数人实施了加害行为,数个受害人作为共同诉讼人分别向加害人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在普通的共同诉讼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都是各自独立的,只是因为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或者在性质上是同一类型的,基于审判上的便利,法院予以合并审理。普通的共同诉讼中,当事人之间没有共同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是必须共同参加诉讼,因此,不会产生追加当事人问题,人民法院也不得擅自追加。
2. 怎么注销一个公司,要具体每个流程的操作
首先:去北京工商局注销公司的国、地税登记证:先到国税部门拿表格,按照上面的要求填写,签字,盖章,缴纳发票,补税,等到收回国税税务证,你会接收一张国税注销税务登记通知书;其次拿着通知书,到地税去填写表格,补税后同样会有通知书给到你,如果公司有税务问题,需要提供所有的报表凭证账本以及银行对账单。
公司注销流程
下面是北京公司注销需要准备的材料:
一、到公司主管工商局办理公司注销备案:
1、营业执照复印件;
2、股东大会决议;
3、公司原始档案;
4、去工商局领取表格。
二、登报报告:
1、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公司股东会决议复印件;
2、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
3、公告内容(注销前成立的清算组,准备注销请各债权债务人自见报45日内到我公司清算小组办理债权债务事宜);
三、登报报告在45个工作日后,再次到工商局办理注销申请:
1、公司营业执照原件(正副本);
2、税务注销证明文件;
3、公司股东会决议;
4、公司清算报告;
5、工商局领取的表格;
6、公司原始档案;
四、到质监局注销代码证:
1、营业执照注销证明文件
2、代码证原件(正副本)
以上就是北京公司注销的步骤以及准备的资料。
3. 破产法是集实体与程序内容合一的综合性法律吗
破产法既涉及实体法律,如破产中的合同的处理,合同法,劳动人事关系处理,劳版动法,劳动合同法,破产权犯罪,刑法等,有涉及程序问题,破产程序,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冻结和扣押等等。
破产法包含广泛,是集实体与程序内容合一的综合性法律
4. 谁能找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法 两者合一的中英文对照。。万分感谢
海商法有中英对照版的实体书,网上找估计很难,有版权问题。
海事诉讼法的话嘛……中国没有海事诉讼法法典,海事诉讼相关规定散见于民诉法、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海商法及相关司法解释。
5. 案子在检察院:检查院要公诉到法院时候才会签认罪并认罚吗
为推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全面有效落实,近日,我院牵头与阆中市人民法院、公安局、司法局会签《关于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细则》共29条,从五个方面对该类案件办理中的具体要求进行了细化规范。
NO1
明确了认罪认罚从宽案件的适用条件。 《细则》按照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明确了认罪认罚从宽案件的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并明确了应当慎重适用的侵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犯罪性质恶劣、主观恶性大、惯犯累犯等情形。
NO2
明确了从宽幅度标准和量刑幅度范围。 《细则》明确,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越早自愿认罪认罚的,应当给予越大的从宽幅度,《细则》要求,对于被告人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检察机关提出的量刑建议幅度应当不超过6个月,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确定刑期的量刑建议;对于被告人可能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量刑建议幅度应当提出不超过二年。
NO3
明确了权利告知及程序启动、回转等机制。 在权利告知方面,《细则》明确,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均应当进行认罪认罚从宽的权利告知;人民检察院将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委托辩护人告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告知法律文书“三书合一”。在程序启动方面,《细则》规定,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认罪认罚的,公安机关应在起诉意见书中载明;在审查起诉阶段认罪认罚的,检察机关应立即启动相关程序;在审判阶段认罪认罚的,人民法院应告知人民检察院,由人民检察院审查后提出量刑建议、签署具结书,再移送人民法院按认罪认罚案件程序办理。在程序回转方面,《细则》分别对审查起诉阶段、起诉后法院开庭审理前、庭审过程中人民检察院终止认罪认罚程序的情形进行了细化规定。
NO4
明确了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速裁程序的适用。 《细则》规定,对适用速裁的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人民检察院一般在受理后10日内提起公诉,对可能判处一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罚的案件可延长至15日;人民法院一般应当在10日内审结,对可能判处一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罚的案件可延长至15日;速裁程序庭审不进行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当庭宣判,但应当当庭核实被告人认罪认罚及适用速裁程序的意见,在宣判前听取被告人最后陈述;速裁程序庭审可以采取多案集中开庭,集中核实被告人身份,分别听取被告人最后陈述,集中宣判的方式。
NO5
明确了认罪认罚从宽案件的审判监督及风险防控机制。 《细则》要求,在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未采纳其指控罪名和量刑建议确有错误的,应当区别情况提出纠正意见或者抗诉。对被告人仅以量刑问题为由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及时向被告人进行说明并建议其撤诉,经说明被告人仍坚持上诉的,人民检察院应依法提出抗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应当建立健全认罪认罚案件风险防控机制,将自愿性审查、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作为重点,坚决杜绝刑讯逼供、暴力取证或者权钱交易、放纵犯罪等情形。
此外,《细则》还就认罪认罚从宽案件的法律援助、社区矫正调查评估、文书制作以及公、检、法、司之间的协调配合等进行了详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