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法中全民是什么意思
Ⅰ 社保里面的全民是什么意思
社保里面的全民是原来人们常说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国有企业”。
Ⅱ 新劳动法中对于大集体和全民有明确规定么
1、95年实施的是《劳动法》,08年实施的是《劳动合同法》,两者不存在“新”与“旧”的不同(即不存在“新劳动法”)。
2、“大集体”和“全民”等称谓是95年劳动法实施之前我国计划经济时期使用频率较高的词,但95年劳动法实施后,企业大量开始实施改制(涉及劳动者的就是身份的转变),相应劳动者与企业间间也相应实施合同制。因此上述等称谓也越来越仅具有“历史意义”。
3、现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一般为劳动合同关系,区别与“大集体”“全民”等,现在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4、关于不同劳动者之间如存在不平等待遇现象,如果有违同工同酬的可以向劳动部门投诉要求解决。
注:
a、《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同一工种已不再有大集体与全民、农民工与正式工的差别,在同一企业工作的劳动者应当同工同酬。
b、同工同酬作为一项分配原则也有相对性,即使相同岗位的劳动者之间也有资历、能力、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劳动报酬只要大体相同就不违反同工同酬的原则。
c、同工同酬的权利是劳动者的宪法权利。
5、劳动合同法中的集体合同不是指大集体。
注:
a、集体合同是工会(或职工代表)代表职工与企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经协商谈判订立的书面协议。
b、集体合同制度的主要意义在于:
第一、由工会代表全体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同用人单位相抗衡,争取到公平合理的劳动条件(集体劳动条件是本单位内的最低个人劳动条件)。
第二、劳动关系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个人劳动合同只需就特殊情况作出规定即可,简化了劳动合同的内容,降低签订劳动合同的成本。
http://hi..com/lawyer0796/blog/item/df574b358d954949251f148b.html/cmtid/37863cd28f65680a3af3cfd4#37863cd28f65680a3af3cfd4
Ⅲ 劳动法是全民通用吗
不是的,首先在年龄方面,劳动法规定了年龄段,只有在16-50(女性)60(男性)的劳动者才受到劳动法的保护。
其次,只有劳动者与劳动法规定的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才受到劳动法的保护。如,私人之间的雇佣就不能适用劳动法。
还有许多……不能详尽……
Ⅳ 什么是全民所有制职工身份
全民所有制职工是指在实行劳动合同制前就在该全民企业工作的员工,当时也叫做“正式工”与之相对的是“临时工”。可是,自从1995年实行《劳动法》以后,就不存在这一差别了,统一都叫做“劳动合同制用工”了。
全民所有制企业是指企业财产属于全民所有的,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全民所有制企业又称为国有企业,但广义的国有企业还包括国家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全民所有制企业只是国有企业的一种。
自从1995年实行《劳动法》以后,全民所有制企业也依法实行了劳动合同制用工制度,即国有企业与劳动者之间也是劳动合同关系,适用《劳动法》调整,所以,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员工工资报酬也是以劳动合同的方式确定的,在重新签订合同时或合同期间内由企业与员工协商一致,也是可以调整的。
(4)在劳动法中全民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同工业、交通运输业中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相适应的。
它的特点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全体劳动者在生产资料所有关系上是平等的,这不仅排除利用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来剥削别人,而且排除了由于生产资料占有上的不平等而引起的生活富裕程度的过份悬殊,并为在全社会范围内有计划地组织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提供了可能。
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相对于共产主义阶段的全社会所有制来说,还是一种不成熟的全社会所有制。这是因为国营企业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单位,还有自己的局部利益。
因此,企业经营好坏还同企业的局部利益和职工个人利益紧密联系。只有到了共产主义阶段,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才完全成熟为全社会所有制。
参考资料:全民所有制-网络
Ⅳ 事业单位的合同制工人和全民工人的定义和区别
都是属于工人,事业单位现在就是在编和非在编的区别,工作一般属于编制外,单位外聘的工作人员,都是没有编制的。
劳动法中没有“全民工人”这种用工方式。 合同制”即现行的劳动合同制度。但这一制度不仅是国企实行,其他各类企业也是实行劳动合同制的。
Ⅵ 最新劳动法是否规定全民合同制是正式的职工吗
一,《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没有做出正式或非正式的规定。
二,对于全民(央企,国企),外资,私营,个体都是属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
Ⅶ 新劳动法规定全民合同制了吗
可以这么说,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非全日制用工除外
Ⅷ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有什么区别
在生活中因为劳动的关系,我们经常听到《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这两种法律,
一、《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概念上的区别:
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相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劳动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独立部门。
劳动合同法,是指关于劳动合同的法律,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劳动合同法一般是指所有关于劳动合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上的劳动合同法就是指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劳动法》是劳动保障立法体系中的基准法,是《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根据。可以说是《劳动合同法》的母法。
二、《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的总体区别
(一)、《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名称不同
前者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后者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在立法层次上,同为法律,在企业和劳动者中容易把劳动法称为劳动法,把劳动合同法称为新劳动法。
从立法历程上对比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八号公布;
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至今没有作出任何的修改。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
2007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五号公布;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二)、从立法内容上作出对比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立法内容
劳动合同法共分13章107条,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促进就业
第三章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四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五章工资
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
第七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第八章职业培训
第九章社会保险和福利
第十章劳动争议
第十一章监督检查
第十二章法律责任
第十三章附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内容
劳动合同法被俗称为新“劳动法”。新“劳动法”对劳动合同制度做了进一步完善。
劳动合同法共分8章98条,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五章特别规定
第一节集体合同
第二节劳务派遣
第三节非全日制用工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总体上来说:《劳动法》是劳动保障立法体系中的基准法,是《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根据。可以说是《劳动合同法》的母法。在实际应用中两者还是存在希望为的差别的
Ⅸ 社保的全民、劳务工、合同工什么意思
1、全民:社保里面的全民是原来人们常说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国有企业”。
2、合同工:工人直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直接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关系;所有的福利待遇均在你单位享受,所有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的义务都由你单位来承担。
3、劳务工:工人与劳务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签订上岗协议,与用人单位不产生直接的劳动关系;福利待遇由你单位与该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派遣单位共同承担。
(9)在劳动法中全民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1、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2、办理社保中"职工性质"为劳务工和合同工的差别是合同工是与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单位要交社保,今后遇到问题适用劳动合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