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员工偷窃资料劳动法怎么处罚

员工偷窃资料劳动法怎么处罚

发布时间: 2022-04-04 09:07:46

⑴ 职工盗窃公司财物,发现后交还回来了.按劳动法怎么处理

职工盗窃公私财物,虽然交还出来,但也形成了盗窃罪,根据劳动法第三十九条规定:
一是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二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三是依法被追究法律责任的等等,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对违法者可以依法处理。

⑵ 对于员工的偷窃行为该怎样处罚呢

员工盗窃情节如果较轻,可以进行批评教育,按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处罚。如果情节严重应当报警,交给警方来处理。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2)员工偷窃资料劳动法怎么处罚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用户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用户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⑶ 员工偷窃公司重要资料及合同,如何处理

要及时的拨打110报警的,根据实际情况,情节的严重程度来进行处理的,然后会判刑

⑷ 员工偷拿公司5元钱,按劳动法规定怎么处罚。结束

劳动法没具体规定
看单位规章怎么规定,是按普通违反纪律给处罚,还是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开除
劳动合同法规定: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⑸ 员工偷东西怎么处理

员工盗窃情节如果较轻,可以进行批评教育,按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处罚。如果情节严重应当报警,交给警方来处理。

法律依据: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2、《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盗窃罪

根据刑法第264条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罪是最古老的侵犯财产犯罪,几乎与私有制的历史一样久远。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侵犯的对象,是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一般是指动产而言,但不动产上之附着物,可与不动产分离的,例如,田地上的农作物,山上的树木、建筑物上之门窗等,也可以成为本罪的对象。另外,能源如电力、煤气也可成为本罪的对象。

对于你提出的“员工偷盗行为怎么处理”问题,员工在公司有偷盗行为的,还是要看看员工平时的表现,如果说一直都是很好的,又老实的先问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先进行批评教育,如果员工的认错态度很好,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

(5)员工偷窃资料劳动法怎么处罚扩展阅读:

商场偷盗行为该如何追究责任

一、偷盗行为的认定

一般而言对于偷盗行为,如果要认定为刑法上的盗窃罪,也要到达刑法上对于盗窃罪数额的标准以及构成盗窃罪的构成要件;但有些时候对于没有达到数额而且没有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的可不会被人为是盗窃罪,只能被人为是一般的偷盗行为,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不会受到刑法的处罚,一般只会受到行政处罚。

二、责任的认定

(一)偷盗者

一般而言主要责任就在于偷盗者,在抓住偷盗者的情况下,被盗者可以向偷盗者要回原物,在原物损失的情况下要求其赔偿相应的损失,如果对被盗者造成一定损失的还需要赔偿一定的损失;除了承担民事责任而外还承担刑事或行政责任。

(二)第三方

这一对象主要是针对第三方有安全义务责任的一方而言。就例如在商场上被偷而言,商场作为第三方,它其实是具有一定的安全保护责任的。如果被盗者被盗的原因是因为商场没有采取一定的安保措施,没有尽到安保义务,那么被盗者是可以向商场方主张一定的损害赔偿。但如果商场尽到了安保义务,被盗者被盗是因为其自身原因的情况下,商场是可以免责的。

参考资料来源:华律网-盗窃罪

⑹ 关于新劳动法对员工的偷盗行为的处理

他偷盗资料一事,你可报案!你让人家签三年不做同行业有点黑心,她肯定不能签。其实你们签合同时就双方知道她两年内不能做同行业的事。

⑺ 员工偷窃公司重要资料及合同,如何处理

可能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劳动部门开庭见到可以打110但应不影响仲裁的正常进行。

⑻ 员工窃取公司内部资料需要负什么法律责任

根据窃取的内部资料的具体情况,涉及商业机密,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侵犯商业秘密罪: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

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论。本条所称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本条所称权利人,是指商业秘密的所有人和经商业秘密所有人许可的商业秘密使用人。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8)员工偷窃资料劳动法怎么处罚扩展阅读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二条,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五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⑼ 职工盗窃公司财物,发现后交还回来了.按劳动法怎么处理

职工盗窃公司财物,劳动法没有具体规定,如果数额较小,应当按照公司规章制度进行处理;如果超过3000元以上,涉嫌盗窃罪,应当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法院判刑,按照劳动合同法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热点内容
今起十部法规 发布:2025-07-18 14:57:57 浏览:849
2015年二建法规 发布:2025-07-18 14:56:48 浏览:721
臻顾法律咨询 发布:2025-07-18 14:49:00 浏览:792
全国道德模范及事迹 发布:2025-07-18 14:45:03 浏览:85
2017新婚姻法首付 发布:2025-07-18 14:37:57 浏览:16
行政诉讼法七日 发布:2025-07-18 14:36:42 浏览:218
胃炎三联疗法治多久 发布:2025-07-18 14:31:03 浏览:698
劳动法最新人事 发布:2025-07-18 14:13:17 浏览:460
法院辅助人员工作 发布:2025-07-18 13:55:39 浏览:206
如何介绍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18 13:53:26 浏览: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