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条款大全 » 民事诉讼法简易程序转普通程序审限计算

民事诉讼法简易程序转普通程序审限计算

发布时间: 2022-04-11 12:22:47

『壹』 法院要我们的官司由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需要多少时

民事诉讼的一审审限一般6个月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版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一权审民事案件的审限为6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法院批准。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审限为3个月,不能延长,若3个月内不能审结,转为普通程序继续审理。

二审审限一般3个月。人民法院审理二审民事案件一律适用普通程序,针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审限为3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针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审限为30天,不能延长。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案件的审限依据适用的程序确定,按照一审程序再审的适用一审普通程序的审限,按照二审程序再审的适用二审程序的审限。

如果转为普通程序,很可能就不能在一个半月审结,要转为民事诉讼程序。

『贰』 官司由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需要长时间

民事诉讼的一审审限一般6个月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一审民事案件的审限为6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法院批准。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审限为3个月,不能延长,若3个月内不能审结,转为普通程序继续审理。

二审审限一般3个月。人民法院审理二审民事案件一律适用普通程序,针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审限为3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针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审限为30天,不能延长。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案件的审限依据适用的程序确定,按照一审程序再审的适用一审普通程序的审限,按照二审程序再审的适用二审程序的审限。

如果转为普通程序,很可能就不能在一个半月审结,要转为民事诉讼程序。

『叁』 民事案件简易程序什么情况下可以转变成普通程序

简单程序具有法定适用范围。按照法律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在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争议较小的简单民事案件时,适用简易程序,但下列情况之一的情况除外:
(一)起诉时被告下落不明;
二发回重审的;
(三)共同诉讼中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人数过多的;
(四)法律规定应适用特别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以及企业法人破产偿还程序;
(五)人民法院认为不适合采用简易程序审理。
实际上,简易程序有扩大适用的趋势,例如,有关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审理民商事案件,一般适用简易程序,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参照法条:《最高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若干规定》第一条
第一条关于适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诉讼简易程序审理民商事案件的意见
案件适用简易程序,但当事人不同意应如何处理
按照有关司法解释,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对简易程序适用提出异议,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审查,并按下列情况分别处理:(一)异议成立的,应当将案件转至普通程序审理,并将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及有关事项以书面形式通知双方当事人;(二)异议不成立的,应口头告知双方当事人,并将上述内容记入记录。从人民法院立案之日起,转入普通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
参照法条:《最高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若干规定》第十三条
三、法庭要花多长时间
如采用普通程序审理,审理期限为6个月;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同意,可延长6个月。如需延期,须报请上一级法院批准,可再延长3个月。因此,适用普通程序的初审案件的审理期限不得超过15个月。
参照法条:《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五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第二条

『肆』 从简易程序变更为普通程序,审限重新计算吗

部重新计算,从立案的次日起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70、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审理期限不得延长。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情复杂,需要转为普通程序审理的,可以转为普通程序,由合议庭进行审理,并及时通知双方当事人。审理期限从立案的次日起计算。

『伍』 案件开始简易程序审理后面转了普通程序审理,现已过六个月期限,下去法院还可延长谢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组织形式有简易程序(独任审理)和普通程序(合议庭审理)两种。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期限为三个月,不得延长。审理中,发现案情复杂,需要转为普通程序审理的,可以转为普通程序,由合议庭进行审理,并及时通知双方当事人。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六个月之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法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

『陆』 民事案件简易转普通程序规定

法律分析
简易程序一般指当场处罚程序。 是指基层人民法院审理某些事实清楚、情节简单、犯罪轻微的刑事案件所适用的,比普通程序相对简化的第一审程序。简易程序转普通程序:1、转换条件: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情复杂,需要转为普通程序审理。2、发现方式:当事人就适用简易程序提出异议,人民法院认为异议成立的;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3、审限计算:从立案的次日起计算,而不是从程序转化时计算。已经按照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在审理过程中无论是否发生了情况变化,都不得改用简易程序审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九条 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不宜适用小额诉讼的程序的,应当适用简易程序的其他规定审理或者裁定转为普通程序。当事人认为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的程序审理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异议。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应当适用简易程序的其他规定审理或者裁定转为普通程序;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柒』 民事诉讼中普通程序与简易程序审判期限各是怎样规定的

1、简易程序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2、普通程序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第二条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期限为六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延长的,报请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再延长三个月。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期限为三个月。

(7)民事诉讼法简易程序转普通程序审限计算扩展阅读:

民事诉讼中下列期间不计入审理期限:

1、因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法院决定延期审理一个月之内的期间;

2、民事案件公告、鉴定的期间;

3、审理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和处理法院之间的管辖争议的期间;

4、民事案件由有关专业机构进行审计、评估、资产清理的期间;

5、中止诉讼(审理)或执行至恢复诉讼(审理)或执行的期间;

『捌』 请问一下立案简易程序是转普通程序判决时间是多少

简易程序转普通程序的,审理期限从立案次日计算,六个月内审结。你的案件什么时间立案就从什么时间计算,不是从转变审理程序起计算。

《民诉意见》第170条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审理期限不得延长。在审理程序过程中,发现案情复杂,需要转为普通程序审理的,可以转为普通程序,由合议庭进行审理,并及时通知双方当事人。审理期限从立案的次日起计算。”
《民事诉讼法》第135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所以,你的案件转为普通程序审理后,审理期限是否延长以及延长的规定适用上述规定。

『玖』 如何计算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的审限

我们在进行案件管理中,对如何计算简易程序的审限有不同的认识。一种意见认为,简易程序的审限是从立案之日开始到结案之日,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超过3个月应当转入普通程序审理。另一种意见认为,审限是指实际审理的期限,因法定事由(如鉴定、审计、管辖权异议等)扣除的时间不计算在内,只要扣除后实际审理时间不超过3个月的,即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请问哪种意见正确?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 基层人民法院 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这规定,所谓简单民事案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事实清楚。是指当事人双方对争议的事实陈述基本一致,并能提供可靠的证据,无须 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 即可判明事实、分清是非;二是权利义务关系明确。是指谁是责任的承担者、谁是权利的享有者,关系明确;三是争议不大。是指当事人对案件的是非、责任及诉讼标的争执无原则性分歧。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审理期限不得延长。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情复杂,需要转为普通程序审理的,可以转为普通程序。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71条规定:已经按照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在审理过程中无论是否发生了情况变化,都不得改用简易程序审理。 因此,是否适用简易程序,应判断案件是否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的条件,而不是依据案件审理所需的期限来确定。

『拾』 民事诉讼由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的审限如何计算审理期限从立案的次日起计算是什么意思

民事简易程序转化为普通程序,审限从该案立案的次日起计算(即简易程序审理所花费时间包括在转化为普通程序后的审限内),然后即可按照普通程序的审限计算,到裁判宣告之日或调解书送达之日为止,期限的一般长度为六个月,可延长的次数是两次,延长的理由是特殊情况的存在,初次延长的批准主体是本院院长,再次延长的批准主体是上级法院,初次可延长的时间是六个月,再次可延长的时间为三个月。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都是在简易程序无法按期审理完毕时,法官们为达到超期审理,规避审限所最常采用的一种手段。

请注意和刑事诉讼的简易程序转化相区别!

热点内容
奉化人民法院官网 发布:2025-07-15 02:49:03 浏览:136
古代刑法有什么 发布:2025-07-15 02:45:45 浏览:982
请律师要多少钱啊 发布:2025-07-15 02:09:50 浏览:744
民法典远性 发布:2025-07-15 02:00:03 浏览:350
投诉法官去哪投诉 发布:2025-07-15 01:52:05 浏览:440
征信业管理条例主要内容 发布:2025-07-15 01:35:50 浏览:644
下沙免费律师 发布:2025-07-15 01:23:44 浏览:579
电子商务交易的法律责任教案 发布:2025-07-15 01:19:14 浏览:101
律师印章 发布:2025-07-15 01:16:00 浏览:250
夫妻一方重病劳动法怎么规定 发布:2025-07-15 01:12:19 浏览: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