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连续工作24小时工资计算
❶ 每天工作24小时,上2天休1天及上1天休1天,合法吗工资应该怎么算
每天工作24小时,上2天休1天及上1天休1天,不合法。
对于超出法定工作时间的部分,在工作日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题中劳动者如果离职,可以索取十一个月的工资和相应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1)劳动法连续工作24小时工资计算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❷ 3个人倒班,上24小时休48小时,加班费如何计算
在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员工的正常工作时间是每周44小时。超出这个时间的工作则被视为加班。
计算加班费时,首先需要确定员工一个月的总工资。然后,将这个总工资除以21.5天(这是法定的工作日天数),再除以8小时(一天的标准工作小时数),就能得出每小时的工资。这样,就能计算出每小时的加班费。
假设一名员工一个月的基本工资为5000元,那么,其每小时的工资为:5000元 ÷ 21.5天 ÷ 8小时 = 约30.34元/小时。
若该员工在一个周期内工作了24小时,那么其加班费为:30.34元/小时 × 24小时 = 728.16元。
需要注意的是,员工的休息时间同样重要。按照规定,员工每周至少应享有2天的休息时间,即每月至少享有48小时的休息时间。对于倒班制员工而言,24小时的工作周期后应享有48小时的休息时间。
对于三班倒的员工,每班工作24小时,休息48小时,这样的工作安排符合劳动法的规定,但员工的休息权仍然需要得到充分保障。在计算加班费时,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
值得注意的是,加班费的计算还应考虑到加班期间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性质等因素。在特殊情况下,如节假日加班,加班费计算标准可能有所不同。
总之,对于三班倒工作的员工,加班费的计算需严格按照劳动法进行,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❸ 单位要员工连续24小时上班工资应该怎么算
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
(1)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
(2)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
(3)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以外被延长的工作时间,是加班费的计算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均对加班时间的有明确的规定。
加班时间是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或其他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安排劳动者在法定的工作时间以外的被延长的工作时间。
(3)劳动法连续工作24小时工资计算扩展阅读
计算方法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执行:
法定公休日加班工资=日工资×200%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一天加班工资为:2000÷21.75×2=18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