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法律援助故事读后感

法律援助故事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1-11-16 19:44:20

㈠ 弱女子急求法律援助

首先要向交警事故事处理部门询问处理结果,你上面只提到了交警部门事故处理上责任的划分.交警部门在划分责任的同时会根据事故责任连同事故损失及医疗费用等问题进行调解,就是事故当事人对事故损失及医疗费用等进行商量,如果调解结果不能使当事人各当达成一致,那么交警事故处理部门会对所有费用的承提问题进行裁定,对此裁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警部门申请一次复议.如果对复议结果仍不服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和行政诉讼.

从你介绍的情况分析,B医院在救治过程序当中也有过错,有可能是医院延误治疗时机,导到最后的患者病情加重.但B医院的过错并不是本次事故的主要环节,可先不予追究.仅对医疗费用及后期治疗问题,先向交警部门询问处理结果即可.

㈡ 请求法律援助

可以给cctv12 打法律援助热线,会帮助你的。CCTV-12的中国法制 联系方式 电话:010-68166385 010-68130550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北京海淀区复兴路11号

㈢ 法律电影观后感800字

从《秋菊打官司》看中国的法律建设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西北地区的一个小山村。秋菊的丈夫万庆来因为要修辣椒楼而与村长王善堂发生了争执,因为骂了村长而被被村长踢中要害。秋菊怀着身孕去找村长说理,村长不肯认错。秋菊又到乡政府告状,在乡政府的调解下村长答应赔偿秋菊家的经济损失,但是实际上并不服气的村长把钱扔在地上,感到受到侮辱的秋菊没有捡钱,因为秋菊本就不是要村长赔偿经济损失,她要的只是村长的一句道歉,她觉得村长打她丈夫打得太狠了。于是,没有得到村长道歉的她去了县里、市里去讨说法。在这过程中她受到了几次欺骗,但同时也有好心人的帮助,小旅馆的老板、市公安局局长等等都给了她很大的帮助。不过,最终通过行政手段秋菊还是没有讨到她想要的说法。于是,在好心的局长的帮助下她又来到了法院,想要要通过诉讼讨个说法。在第一次上诉失败后,她再次提起了上诉,在判决结果还未出来的除夕之夜,秋菊难产,村长摒弃前嫌组织村民连夜把秋菊送到医院,使秋菊顺利生产,保住了母子性命。秋菊感激万分,官司也不再提。可正当秋菊家庆贺孩子满月时,传来法院判决,村长因伤害罪被刑事拘留十五天。望着远处警车扬起的烟尘,秋菊感到深深的茫然和失落……
从影片中可以看出秋菊是很希望通过诉讼来获得正义的,并且在我们看来她也确实获得了正义。但实际上最后她获得的正义并非她想要的正义,也许这对于秋菊来说更是一场“人道主义灾难”,她获得的大概也只是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将村长送入监狱将使得秋菊在村民中的形象大减,人们会认为她不通情达理,不就是两个人打了一下嘛,至于把人送进监狱吗?但实际上秋菊上诉的目的并不是想要把村长送进监狱,她只是想让村长承认自己错了,甚至她都没有想要村长赔偿自己家的经济损失,她只是觉得村长打人打的太狠了,这时不应该的。于是,虽然最后她赢了官司,但她并不开心,尤其是在自己难产是人家村长还不计前嫌帮助自己。把村长送入监狱也许会成为秋菊心中永远的遗憾……
但是不想把村长送进监狱的秋菊最终还是把村长送进了监狱,尽管这并不是她的本意……也许这就是法律与传统的道德观念的冲突,这更是法治的无奈。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也只是社会规范的一种,法律既不是全部社会规范,也不能代替其他社会规范。而就道德来说,它是一个基本的社会准则,它不仅关乎人的行为,而且连接人的内心。法治要想离开道德而独自存在,那只是一种空想。法治不仅不会排斥道德,而且还是以道德的存在与作用的发挥作为社会基础的。法治如果超出自己的范围而要将其他社会规范所取代,那就只能是空想,就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可以说秋菊打官司的结局就是法治的无奈,而法治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法治的无情使人望而生畏,避而远之。法治的终极价值目标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法治是工具,人是目的,法治必须以人为本,人性化的法治才更有威信。但在法庭庭审中法官也只能就事论事,根据当时人的诉讼请求来依法作出判决,一旦法官在判决中作出一些人性化的判决内容(比如按照传统的道德观,顺从秋菊以及大部分人的想法,只判决该村长向秋菊道歉并赔偿损失而不追究其他责任),其马上就有可能被怀疑是否有受贿的嫌疑,而且社会也有可能会因此而乱了套。所以也只能把这归咎为法治的无奈,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理论的发展人们慢慢的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对我国的法律制度现状,我要说的是,各项法律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确实对我国人民的和谐生活功不可没,也为我国的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在新颁布的众多法律中,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援助制度在我们国家虽然说起步比较晚,94年开始全面建立,但是我们国家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应该说是比较快的。国务院已经颁布了《法律援助条例》,而且在全国法律援助机构普遍上都建立了,据了解,每年实施的法律援助案件有几十万件,应该说帮助那些社会弱势群体维护了权利、讨回了公道。但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的是,国家在通过法律实现其权威时,如何在个人愿望、社会效果和刚性的法律之间实现一种平衡,不再让秋菊那样虽然讨得了说法,却陷于茫然失落之中。
就目前我国公民法律素质状况来看,应该说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举个例子说吧,现在大部分人遇到了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在这里面应当有什么权利,应当怎么保护自己的权利,这些权利观念就能看出来老百姓的法律意识确实是提高了。再一个,大家遇到了纠纷,想到的都是通过法律途径来讨回公道,这也表明大家法律意识提高了。当然,我们国家由于幅员辽阔,各地发展还不平衡,有的地方城市里面的市民法律意识高一点,偏远地区的人受法律宣传教育条件的限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偏远地区的法律知识宣传,就像在影片中如果村长知道那是违法的事情我想他也许就会在打人之前考虑一下了。那样也就不会出现后来的一系列事情了。但是,虽然部分偏远地区人民的法律意识还比较单薄,法律素质相对而言还比较差,总体来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完善,我国公民的法律素质在逐渐提高,这对于我国法制建设的进一步进行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总而言之,我觉得,在逐步完善我国法制环境和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同时,如果能够实现个人愿望、社会效果和法律之间的平衡的话,我国的和谐社会的目标的达到指日可待。
http://wenku..com/view/7696cd0c52ea551810a6878e.html

㈣ 请求法律援助~ 倾尽所有积分了 谢谢您

估计找不回来了
都已经5年了
房子都拆了
最好去专业的律师行去咨询,主要是要知道为什么房产证上为什么只有60平
到底是自己扩建的还是房产证有误问问你家的老人
在这估计问不出个所以然来~~!

怎么现在才想起来哦!~

---------
我也没什么能帮你的了
因为我也不是专业的
所以你最好去个律师事务所咨询下费用也不是很贵的

㈤ *请求法律援助~ 倾尽所有积分了 谢谢您

满难的,你们有没有什么证据留着能证明以前有那么多面积呢。

㈥ 请求法律援助.帮帮这个可怜的女孩!

小雨可以小孩抚养权为理由起诉,因为以“非法同居关系”起诉法院是不会受理的。具体他可以在当地咨询律师如何起诉。反过来说:是“非法同居”是不存在婚姻关系的,可以重新选择理想人建立新家庭。但对孩子要承担以当地生活水平1/2的抚养费直至小孩18周岁。

㈦ 精神卫生法读后感想

对精神障碍患《精神卫生法》就精神障碍的非自愿治疗的程序进行了规范,其中亮点之一是将强制“住院治疗”治疗的范围限定于 两种情况:即(一)已经发生伤害自身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的危险的;(二)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
对于第一项情形的,该法还规定经其监护人同意,医疗机构应当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监护人不同意的,医疗机构不得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监护人应当对在家居住的患者做好看护管理。
对于第二种情形,患者或者其监护人对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结论有异议,不同意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的,可以要求再次诊断和鉴定。承担再次诊断的医疗机构应当指派二名初次诊断医师以外的精神科执业医师进行再次诊断,并及时出具再次诊断结论。对再次诊断结论有异议的,可以自主委托依法取得执业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精神障碍医学鉴定。
对精神障碍患者权利的保障,不仅是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的具体化,也是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宪法性权利的具体化,更重要的是,《精神卫生法》的颁布结束了我国在精神障碍患者强制治疗方面长期以来的“违法收治”历史,将《立法法》规定的“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这一立法保留事项重新收归立法权限范围,其法治意义极其重大。
具体而言,《精神卫生法》确立了精神卫生工作“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家庭和单位尽力尽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机制”,首次以权威立法的方式明确了政府在精神卫生工作方面负有的领导责任。
疑点:
自愿会不会导致“该收治不收治”?

精神卫生法中“自愿治疗”原则得到了业内人士极大推崇,但也引发了一种疑问,这会不会造成“该收治不收治”问题?
其实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另有数据显示,我国重性精神病患者数量已超过1600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精神病发病率已占我国全部疾病发病率总数的20%,而全世界的平均水平为10%。此外,世卫组织还预测,未来20年中国的这一比例将增长至25%。与高发病率和庞大的患者人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家经费投入过少。
据了解,国外精神卫生投入占卫生总投入的比例约为20%,而我国仅有1%。
“在众多疾病中,治疗精神病的花费最多。”聊城市心理医院宣传科科长翟晖在接受聊城晚报记者时表示,由于精神疾病患者需要终身吃药维持,许多患者家庭难以承受长期的高昂医疗费用。虽然目前患者在市精神卫生中心治疗,相关费用可以按比例报销。
记者了解到,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若持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或者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均可按照相应比例对费用进行报销,若持有新农合,则可按照县级医疗机构报销的比例进行报销,报销比例可达70%-80%。不过,由于精神疾病复发率高,精神疾病患者需要终生服药,报销后的自付部分仍然让众多家庭吃不消。 “很多精神疾病患者家庭因病致贫或者因病返贫。他们的贫穷程度让人吃惊。”翟晖如是说。
从近年来发生的精神病人涉案也能看出这样一种趋势:很多精神病人肇事惹祸之前没有得到家属或专门机构的监管,也没有得到相关救治。一旦肇事惹祸,经公安部门鉴定为精神病人后,才进行保安性强制性入院。
冯玉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精神卫生法提出精神障碍患者自愿接受治疗,但在有效供给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该收治不收治”问题就出现了。事实上这种情况并不陌生,比如许多应当被收治的患者由于无力支付医疗费,得不到治疗,或被家人长期禁锢,或流落街头,成为散落在社会中的“不定时炸弹”,威胁公共安全。
他认为这是“发展中的问题”,只能依靠社会发展来解决。
可喜的是《精神卫生法》明确了政府在精神卫生工作方面的领导责任,并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制定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并组织实施的职责。
“我们期待各级政府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能加大投入,这不仅是公民获得物质帮助权这一宪法性权利的具体要求,更是政府履行其服务社会公共职能的必然要求。”冯玉厅说。
另外,《精神卫生法》第二十六条授权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定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降低治疗成本,规范治疗流程是现行的较为可行、务实的办法。
难点
“疑似精神障碍患者”表达意愿权利和能力咋确定?

在非自愿治疗中,如何断定“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的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能力,成为整部法律最具争议性的问题。
冯玉厅认为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到底是按照法律标准,还是从医学标准上,判断一个疑似精神障碍患者表达的意愿。
其实这个问题并非很难回答,“法律标准以医学标准为依据,医学判断必须上升为法律判断才能产生法律效力。”这就是冯玉厅认为的答案。
冯玉厅进而解释,我国《民法通则》对于公民民事行为能力判断标准的基本假定是:达到法定年龄的公民均具备民事行为能力,除非依照法定程序认定该公民为精神病人。我国《民事诉讼法》还专门规定了“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程序。
就精神障碍的非自愿治疗而言,如果“疑似精神障碍患者”为未成年人,其监护人代替其“同意”医疗机构的强制治疗行为,在法律上并无不妥。
如果“疑似精神障碍患者”为成年人,如果其没有经过法定的程序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其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基本假定仍然有效,其他任何人代替其“同意”医疗机构的强制治疗行为均为无效。
所以,法律在具体执行中,“疑似精神障碍患者”是否具有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能力将成为一大难点。
观点
“强制代理制度”为“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维权
如何切实保证“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不被侵犯?在冯玉厅看来,尽管《精神卫生法》设计了“诊断-再次诊断-鉴定”的程序,但是,一方面该程序没有排除“再次诊断”中利害关系的影响,另一方面该程序面临着成本高昂的难题,即鉴定费用的负担问题。
就医学判断如何上升为法律判断的问题,《精神卫生法》第八十二条赋予精神障碍患者或者其监护人、近亲属寻求司法救济的权利,在各方意见分歧的情况下,由居于中立地位的第三方——法院裁判。
冯玉厅说,该程序的适用具有被动性,仅在各方意见冲突的情况下发生作用,对“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保障不利,更违反正当程序原则。
故此,即使是有“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及其近亲属的同意,医疗机构在实施非自愿治疗行为前,应当依据《民事诉讼法》“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程序的规定,首先申请认定“疑似精神障碍患者”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并由法院为“疑似精神障碍患者”指定监护人,并取得监护人的同意,这样医疗机构与“疑似精神障碍患者”近亲属签订的协议才是有效的。
也唯有此才可以避免二难境地:不经“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同意违法,经“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同意无效!
另外,在申请认定“疑似精神障碍患者”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程序中,应当建立“强制代理制度,由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疑似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法律帮助。

㈧ “北大副校长:‘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

= =楼上好愤青。。。
大概就是北大学生在面对扶不扶的问题的时候还是要遵从自己的良心和道德吧,即使遇到了被讹诈的情况学校也会还学生一个公道,所以大家就没有后顾之忧的去热心助人呗。。。

㈨ 法律援助(我可怜朋友的父母)

1、如果另2个人被判了刑,当时被你朋友他们三人打的人肯定是已经构成了轻伤以上,根据主犯判13年的情况,很可能是打成了重伤。

2、“到现在可能都有5、6年了。结果在前几天。被刑警带走了。听说要带回以前犯案的地方审判”:这没有过什么不合法的情形:
(1)虽然已经过了“5、6年”,但因为当时的案件已经被公检法部门立案追查,你朋友的事就不受刑事追究诉期限的限制了:不管过多少年,只有找到你朋友,都可以追究他的刑事责任。
(2)刑事案件一般会在犯罪行为发生地审理,将他“带回以前犯案的地方审判”也符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3、“不知道法律怎么给我朋友量刑?是以当时的年龄还是怎么?```这么多年过去了,是逃逸还是怎么`?”:
(1)量刑时:是以他当时犯罪的年龄为准,而且是以周岁为准。但他当时已经17岁,应负全部刑事责任,但因为不满18周岁,应当比照法定刑从轻或减轻处罚。
(2)交通肇事罪中有逃逸的说法,一般刑事犯罪是逃避刑事处罚的概念。逃避处罚可能作为一个酌定量刑的情节。

4、不管他是被仇人告发而逮捕、还是因为其他原因被逮捕,对判刑没有多大的影响,当然,如果是他自己自首的会更好。

5、想帮你朋友,只能为他请个好律师,尽量找到他有悔罪表现、只是初犯等到能够从轻处罚的证据吧。

㈩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的法律援助中心在哪里谢谢。

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

热点内容
道德与法治两个女人 发布:2025-05-26 05:13:06 浏览:456
法官翻唱 发布:2025-05-26 05:00:58 浏览:5
皮城执法官技能加点s5 发布:2025-05-26 04:54:00 浏览:321
岳阳律师协会 发布:2025-05-26 04:53:05 浏览:455
按劳动法没满半年有陪偿吗 发布:2025-05-26 04:50:50 浏览:634
法治检察院 发布:2025-05-26 04:46:41 浏览:962
企业道德缺失 发布:2025-05-26 04:26:47 浏览:753
2015经济法考试 发布:2025-05-26 04:04:00 浏览:145
成立合资公司的法律条款 发布:2025-05-26 04:03:55 浏览:28
深圳市劳动合同法2018全文 发布:2025-05-26 04:03:52 浏览: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