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泽律师网
⑴ 周泽的介绍
周泽,男,1969年生于贵州开阳,北京泽博律师事务所律师,原法制日报记者、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2006年,其被《南风窗》评选为“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法院网、央视国际四大门户网站联合评选为年度“十大法制人物”,被《中国青年报》评选为“推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另被《经济观察报》、《新世纪周刊》等多家媒体评选为“年度人物”,入评《南方人物周刊》“我们时代的青年领袖”、“2014中国魅力榜”,入评《时代周报》2010年“时代100人”。
⑵ 关于传播网络谣言如何处罚的规定
网络谣言“四宗罪”待法律解释
专家认为打击网络犯罪需“有法可依”,提醒防止相应罪名被滥用
公安部门集中公布的5起典型网络谣言案件,主要涉及4个罪名: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诽谤罪和非法经营罪。这些罪名在1997年刑法修改时被确定,在现实生活中被经常提及,如今被用在网络中,也引发网络空间是否适用现实空间、网络是否公共场所等相应讨论。
专家认为,在打击网络谣言、诽谤等方面,还存在立法空白,可以考虑出台司法解释弥补这些空白,使网络犯罪的打击有法可依。
网上造谣是否是“寻衅滋事”
这个罪名的前身是流氓罪,流氓罪是个公认的“口袋罪”。
按照1979年的刑法规定,公然藐视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聚众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破坏公共秩序以及其他情节恶劣的行为,都可以定流氓罪。学界认为,这个罪名的量刑幅度过宽,定罪的随意性很大。
1997年刑法大修,流氓罪被分解为多个罪名,其中一个就是寻衅滋事罪。这个罪名主要针对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场合无故挑衅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行为。
有很多学者认为,寻衅滋事罪,依然是个“口袋罪”,很多行为都可以被“装进去”。
当寻衅滋事罪被用在网络上,一些争议随之而来:网络是不是公共场所,在网上造谣,算不算寻衅滋事。北京市问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泽认为,网络只是传播工具,网上发言不构成寻衅滋事。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谣言谎言在网络流传,引发社会关注。从“女干部携巨款潜逃加拿大”,到“艾滋病患者滴血传播艾滋病”,再到“女大学生求职被割肾”,这些信息耸人听闻,最后都被证明是不折不扣的谣言。
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新闻宣传局了解到,近期网上流传的所谓“新疆籍艾滋病人通过滴血食物传播病毒”等信息,已经有关部门查明均属谣言,多名捏造事实、编造和传播谣言者已被公安部门依法予以治安拘留处罚。 最近有人通过微博、QQ群及手机短信等形式传播不少有关“新疆籍艾滋病人通过滴血食物传播病毒”的信息,挑拨民族矛盾,煽动公众情绪,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经有关部门查明,此信息是河南省洛阳市一李姓男子故意编造并通过手机短信散布传播的,郑州市某公司女职员戚某将收到的手机短信谣言转发到QQ群后在互联网上扩散,李某和戚某及其他编造和传播谣言者现已被公安部门依法予以治安拘留处罚。公安部门还侦查发现,11月11日至16日,新疆石河子木某、乌鲁木齐刘某、伊犁州张某、巴音郭楞州甘某等4人分别通过手机短信、微博、QQ群大量转发该谣言信息,公安部门已分别依法对这4人予以治安处罚。近一段时间网上流传的所谓“武汉大三女生求职时被割肾”、“玉溪将发生8.6级大地震”、“黔西部分乡镇儿童被抢劫盗肾”、“海南支教女学生被灌醉轮奸”等信息,经查证也均属编造,有关部门正在追查编造谣言者的责任,并将依法予以惩处。
北京市公安机关对在网上编造谣言者依法予以拘留,对在网上传播相关谣言的其他人员进行了教育训诫;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一批传播谣言的互联网站依法进行了查处。这再次证明编造传播谣言必将受到法律的惩处,再次显示了法治对维护互联网健康环境的重要作用。
网络是虚拟社会,但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密不可分,直接关系现实社会的和谐稳定。网络谣言把谎言包装成“事实”,将猜测翻转成“存在”,在网上兴风作浪,扰乱人心。如果任其横行,将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危害社会诚信。
我们的社会是法治社会,现实社会需要法治,快速发展的网络也需要法治。维护网络的法治就是维护基本的社会秩序,维护人民的基本权益。我国有一系列关于互联网的法律法规,这是维护互联网健康环境的基本遵循,所有互联网站和网民都必须遵守。编造传播谣言者触犯了法律,就要受到法律惩处。这也再次警醒我们,无论互联网站还是网民,都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共同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
⑶ 广东保健食品经营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
广东省食药局发放“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证”惹争议韩怀忠据媒体报道,今年11月以来,广东省一些市地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相继出台文件,要求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办理“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证”,对无证经营此类商品的将予以重罚。这种行为对于广东省所有销售功能性饮品和生产保健食品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其合法性也受到广泛质疑。12月3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北京市展达律师事务所周泽律师等组成的律师团,已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律师函,代表这些企业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讨要公道,吁请该局纠正广东省地方食药局的行为,否则将诉诸法律。现将有关媒体的相关报道和律师团的核心观点综述如下。一、食药局自行设立行政许可涉嫌违法据了解,今年11月份以来,广东顺德、东莞等地经营保健食品的商户收到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通知或告知书,称“不办理‘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证’则不允许经营保健食品,否则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并进行罚款”。接着,红牛饮料、王老吉、椰岛鹿龟酒、鱼翅燕窝等企业的产品在广东一些超市被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勒令下架。相关通知称商家“属无证经营保健食品,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27条、第40条”。 (一)设立卫生行政许可的主体是卫生行政部门我国《行政许可法》规定“一个许可应由一个行政机关行使”。全国人大1995年颁布的《食品卫生法》,已设定了食品卫生行政许可,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需要取得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许可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求办理的《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证》与《食品卫生法》要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办理的《卫生许可证》虽然名称不同,但性质完全一样,实质上是同一种行政许可行为。《食品卫生法》第27条的规定是:“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食品摊贩,必须先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第四十条则是对违反第二十七条的相关罚则。显然,《食品卫生法》所指的卫生许可证当由卫生行政部门颁发,《食品卫生法》的执法主体是卫生行政部门。 而广东省一些地方药监部门设立的所谓《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证》属于违反行政许可法,自行设立的行政许可,其从内容到形式都与卫生部门对销售食品的经营者实施的卫生许可相重叠,是二次重复卫生许可行为,应予撤销。(二)设立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证的法律依据不足行政许可法规定,“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在一些地方药监部门要求保健食品零售企业办理《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证》的依据,竟然是卫生部制订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和卫生部根据《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制定的《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例如,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北京市保健食品监督管理办法(修订稿)》的通知竟赫然写道:“根据卫生部《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我局对《北京市保健食品监督管理办法(暂行)》进行了修订,现予以发布。”在《北京市保健食品监督管理办法(暂行)》的第一条也写着:为加强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保证保健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下简称《食品卫生法》)、《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大家知道,卫生部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和《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仅仅是部门规章,其本身只是为了实施食品卫生法而设定的食品卫生许可的规范性文件,不能作为药监部门设定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的依据,药监部门以不是自己的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规章为依据设定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让人感到多少有些荒唐。2004年《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中,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无食品卫生许可项目,更无独立的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项目。而且,从《中编办关于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监督部门职责分工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已明确:“卫生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和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的卫生许可和卫生监管,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许可,卫生许可的主要内容是场所的卫生条件、卫生防护和从业人员健康卫生状况的评价与审核,要严厉查处上述范围内的违法行为,并将卫生许可证的发放、吊销、注销等情况及时通报质检和工商部门”的规定来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保健食品的职责没有涉及经营许可范围。正因为如此,才引来了众多商户对广东省食药局的做法的纷纷质疑:卖保健食品为何要办两个许可证?二、部门利益驱动是自行设立许可的原动力长期以来,保健食品多在超市、便利店或药店保健食品专柜等场所销售,这些场所一般都有卫生部门的卫生许可证。如今再由药监部门办理一个《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证》实属多余。正如周泽律师所说:保健食品经营当然应包含在经营食品的卫生许可之内。即使卫生行政部门的经营食品的卫生许可不包含保健食品卫生许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定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要求这些超市、便利店《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证》也是根本不必要的。虽然行政许可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只要广东省政府报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决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使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许可权。但同时行政许可法还明确规定,“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的事项,可以不设定行政许可,已经设定的行政许可,“应当对设定该行政许可的规定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既然销售者一直就没有《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证》,销售保健食品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而且在保健食品的生产环节也有严格把关的情况下,销售保健食品实际上也不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就算可能出现问题,各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对有关经营者的例行检查等方式予解决,因而完全没有必要设定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虽然食品卫生许可是按经营项目分类的许可,但是将不同项目的许可权分离,将保健食品经营的卫生许可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势必会增加监管环节和行政成本,加重企业负担。有业内人士称,食品药品监督部门之所以要求已经有食品卫生许可证的经营者另行办理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目的在于部门揽权,谋取利益,表面上是抬高行政许可门槛,实际上是越权执法,严重增加企业负担、扰乱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不仅如此,其滥许可、乱收费行为还催生出一个数亿元的办证市场。据了解,在广东,卫生部门依据《食品卫生法》颁发给食品零售商卫生许可证的综合成本一般为每证200元,而食药局同样发一个从内容到形式完全一样的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证,收费却远远高于卫生部门的《卫生许可证》。以广州市为例,办理一个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证的综合成本最低为每证1000多元,这里面包括办证费200~400元,培训费300~800元,办理健康证费150元。有人算了一笔账,“力保健”、“王老吉”、“红牛”等功能性保健食品在广东地区有30万个销售终端,若均办理此证的话,重复办证费用将达到3亿元。这也就难怪广东省药监部门为了部门利益,不惜铤而走险,违法设立行政许可了。由于没有《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证》就不准经销,一时间,广东各地药监部门办证窗口门庭若市,保健食品经销商纷纷跑来办证,因为手续繁琐,办证缓慢,一些商家急于想拿到证件,不惜花高价买证,而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广东省,随着对保健食品重复设立行政许可行为的实施,一些专门办这类证的地下中介公司应运而生。有媒体记者曾以经销商的名义与这些地下中介公司联系,其工作人员表示,办理一个证需要4000元,可以不参加业务培训,同时该价格还可商量,而且保证他们办理的许可证是真实有效的。另外已有商家与这类的中介公司达成协议,委托其办理保健食品卫生经营许可证,总金额为人民币2000元,先期预付人民币400元,余额在双方到职能部门领取卫生许可证后付清。三、国家食药局的答复避重就轻转移话题,一些被扣压的保健品已解封据递交律师函的周泽律师介绍,在他询问国家食药局律师函事宜时,接待他的信访办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律师函已收到并转给了政策法规司。该工作人员还告诉他,这些事情是地方食药局做的,目前还在了解情况,但国家食药局并没有制发过相关的文件。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他们已将这件事情的回应于12月5日提交给了国家食药局。针对律师函所指的“药品监管部门涉嫌违法设立行政许可,而且与卫生部门对销售食品的经营者实施的卫生许可相重叠,应予撤销”一事,广东省食药局的工作人员明确表示,广东各地要求当地零售商必须取得《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证》是因为当前保健食品市场混乱,冒牌产品、虚假宣传的产品层出不穷,此举在于规范市场,统一管理,并不违法,而且是有文件可查。笔者不知道他所说的这些文件的制定依据是不是卫生部制定的《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和《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如果是的话,执行一个本不是其上级的部门制定的规章,无论从形式上还是程序上都让人感到别扭和不严肃,甚至有些滑稽可笑。 12月7日,据《新京报》报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给该报记者发来的书面文字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3年机构改革后,依法承担原由卫生部承担的保健食品注册职能,即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对申请注册的保健食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内容进行评价、审查,并决定是否准许其注册。”还称:“2003年机构改革时,由省级人民政府对保健食品监管职能调整作出规定,各地情况不一。就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放保健食品卫生许可证一事,经向广东省局了解,该项行政许可是2003年机构改革时广东省人民政府核定的。”对此,周泽表示,律师团并没有否定药监部门拥有保健食品“注册权”,律师函指出的是地方政府要求必须办理《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证》一事是“涉嫌滥施收费”,国家药监局显然“转移了话题”。 周泽强调,广东省政府虽然有将“保健食品卫生许可”实施权力由广东药监部门行使的文件,但这并不意味着药监局对销售保健食品的商家推行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证是合法的。食品卫生许可涉及生产许可和经营许可,许可权的法定主体都是卫生行政部门,同时销售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商家在已获得卫生部门食品经营卫生许可的情况下,对其再实施保健食品经营卫生许可,缺乏合理性。因此,药监部门推行《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证》很明显“不合法”。 近日,有消息称,湛江市的徐闻县食药局已将其先期扣压零售商的保健食品予以解封。之所以这么做,据说是缘于湛江市食药局有指令,而湛江市食药局是否又是执行广东省食药局的指令,其行为与律师函有没有关系,尚不得而知。但不管怎么说,解封,对经营者来说,总是一件好事。 有关此事的走向我们将继续予以关注。
⑷ 北京周泽律师怎么样
应该挺好的。
⑸ 深夜书屋周泽林晚秋在一起了吗
《深夜书屋》中的周泽和林晚秋最后没有在一起。周泽最后是和白莺莺在一起了。
《深夜书屋》是由网络作家纯洁滴小龙创作的恐怖灵异类的网络小说,首发于起点中文网,同步更新于创世中文网。本书讲述了医生周泽从地狱回来后,开了间深夜书屋,当鬼差抓鬼的故事。
第四届橙瓜网络文学奖年度百强作品。该作品简体版已出版,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介绍
纯洁滴小龙,腾讯旗下起点中文网的网络作家。作品有《无限之强化》(已完结)、《杀戮沸腾》(已完结)、《恐怖网文》(已完结)、《恐怖广播》(已完结)、《他从地狱来》(已被封)、《深夜书屋》(已完结)、《魔临》(已完结)、《明克街13号》(连载中)。
人物介绍
周泽本书男主角,孤儿,原先是一名出色的医生,死后因某种原因其灵魂附身刚刚死亡的徐乐的肉身上,之后得知自己的死亡实则是徐乐所为。现为阴司鬼差,正在为升职而艰难奋斗着。性格咸鱼,平时最好晒太阳。爱财,被林可认为是见到好处就想上的男人。
早期被认为是赢勾所衍生出来的分神意识,并且不断的与赢勾的交易中,学会赢勾的部分能力,例如指甲的多种运用。最后结局证实,周泽才是赢勾本体,之前别人一直以为的赢勾只是本体为了能够欺瞒天地感应并最终夺取轩辕剑的控制权所留下的诱饵。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深夜书屋
⑹ 律师周泽是哪个律师事务所
周泽,贵州人,北京市问天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副教授、回研究生导答师。他的名片上大字号写着“为权利而斗争”,一个典型的法律人标识。
2006年,他被《南风窗》评选为“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法院网、央视国际四大门户网站联合评选为年度“十大法制人物”,被《中国青年报》评选为“推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因在公民维权方面的贡献,2008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选为“青年领袖”。
⑺ 律师周泽是哪家律师事务所,电话号码是
去好律师网查询
祝你好运
⑻ 周泽优这个名字怎么样
姓名: 周 泽 优
繁体: 周 泽 优
拼音: zhou ze you
笔划: 8 17 17
五行: 金 水 土
吉凶: 吉 吉 吉
周泽优的姓名评分为:78分,你的名字还算可以。虽然人生路途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只要努力,还是会有很多收获的。
⑼ 李金星律师与周泽律师哪个厉害
两位都不认识。律师在个案上的专业体现在材料分析准备,方案确定和法律研究上,没有可比性
⑽ 男子疑遇微信医托事情始末真相是什么
7月26日,在昆明工作的武洪向澎湃质量报告投诉平反映,今年5月,一位自称在昆明军都339医院工作的女子“刘婷”,通过微信“附近的人”主动加他好友,随后以可以“交往”为名,让武洪先去昆明军都339医院体检,以保证“交往”前身体健康。
武洪告诉,6月14日至7月6日,他在“刘婷”陪同下,在昆明军都339医院进行了体检治疗,先后接受了一次包皮手术和十多次排毒治疗,总花费2.3万余元。
“6月28日,我发现不对劲,觉得她是医托,骗我去医院。”武洪称,整个治疗过程中,他曾多次约“刘婷”吃饭,均被拒绝,未与“刘婷”正式交往约会过;之后,“刘婷”从昆明军都339医院消失,武洪也无法再与“刘婷”取得联系。
7月30日,多次拨打昆明军都339医院负责人电话,接电话人员拒绝了采访:“我们现在在走医调委,具体的我们会走司法程序”。
昆明市盘龙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一名工作人员向表示,目前,昆明军都339医院已经派人办理了调解申请受理手续,但医调委尚未接触医患双方,具体情况尚不方便透露。
专注于医疗领域案件的律师刘晔则认为,该事已经涉嫌诈骗,构成犯罪,并且不排除是“刘婷”与医院合谋的犯罪。
武洪说,当“刘婷”让他去医院做体检时,他并没有怀疑“刘婷”是“医托”;直到6月28日,治疗费用越来越多,“刘婷”又屡次拒绝自己的吃饭、约会邀请,这让他开始怀疑,自己可能被骗了。
武洪称,每次在昆明军都339医院见到“刘婷”,“她都说忙,说想见她,来医院看她就行”;“6月25日前后,我有些怀疑,直接打电话给‘刘婷’,质疑她是不是医托,‘刘婷’说‘你要是这样说,我的工作就没法干了’”;遂交谈作罢。
6月28日,武洪前往昆明军都339医院进行治疗,最后一次在医院看见“刘婷”。7月2日,武洪再次前往昆明军都339医院接受理疗时,就再未见过“刘婷”;至7月9日,武洪被医院相关人士告知,“刘婷”已辞职。
而此间,武洪依然可以通过微信与“刘婷”联系,但对方似乎并不愿意再与武洪过多交谈。武洪称,7月12日,“刘婷”给他发了个“湖南省人民医院”的定位,称已回老家湖南长沙,随后便不再回复信息。
尝试给“刘婷”拨打电话,但对方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据武洪提供的两个“刘婷”的微信账号,其中一个账号显示“账号异常”;另一个账号正常状态,但添加好友后未获通过。
7月29日,武洪再次通过微信与“刘婷”联系,试图获得“刘婷”目前使用的联系电话,但被“刘婷”以涉及隐私拒绝提供;武洪尝试劝导“刘婷”前往公安部门自首,“你这样涉嫌网络医托诈骗了”,但“刘婷”一直未予回复,还微信“拉黑”武洪。
武洪粗略算了下,他与刘婷一共只见过3、4次面,都是在昆明军都339医院里。武洪称,7月初,两名自称在昆明军都339医院工作的女性,以“刘婷”同样的方式主动添加他为好友。
其中一位自称是昆明军都339医院护士“韩梦露”,相聊几句后,也提出见面要求,亦表示要让他去其工作的医院做个体检。武洪提及“刘婷”时,“韩梦露”称与之认识。
27日,当时为武洪诊断治疗的昆明军都339医院吴蒋向表示,“刘婷”确实曾在其医院工作,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现在已经离开。作为武洪后期的主治医生,吴蒋称,对武洪的所有治疗措施都是必要的,并不存在过度治疗的问题;至于每日1700元费用的计算,可以查询清单明细得知。
吴蒋还称,由于武洪多次给他打电话,要求帮忙调解与“刘婷”的感情问题,他觉得这些问题超出了作为医生的义务和解决范围,因此将事情报告给了上级领导。
公开资料显示,昆明军都339医院是一家民营的二级综合医院,成立于2012年10月19日,主要经营范围为内科等,法定代表人为吴必益,股东为自然人股东吴金金(出资25万)和企业法人昆明光达实业有限公司(出资475万),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
第4页 /(共4页)今年5月7日,昆明军都339医院曾因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被昆明市卫计委处罚。据昆明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6月8日发布的行政处罚公示显示,此次处罚内容为警告、罚款。
据武洪讲,7月19日,昆明军都339医院一名唐姓院长和一名吴姓院长曾出面与他进行谈判,表示可以退还部分医药费。但武洪要求对方要给予赔偿,并对“假治疗”给出一个说法。
之后,武洪曾就其遭遇向辖区派出所报警,但未获立案;武洪遂又向昆明市盘龙区医调委进行投诉。
7月27日,拨打昆明市盘龙区医调委电话,一名工作人员称,昆明军都339医院已派人办理了调解申请受理手续,但医调委尚未接触医患双方,所以不便透露详情。
29日,先后就此事致电前述昆明军都339医院负责人,接电话人员表示,这就是医疗纠纷,“我们现在在走医调委,具体的我们会走司法程序”。
对提出“网络医托”、“刘婷和韩梦露是否为医院职工”等质疑时,该人员表示,不接受电话采访。
法学专家、律师一致认为,武洪的遭遇已不是一起简单的医疗纠纷。
7月29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司法学院教授阮齐林告诉,过去的医托,多是把患者从一家医院介绍到另一家医院,而不是无中生有地让人看病。如果是把像武洪一样的、没有求医必要的人,找来看病、治病,其中便存在编造的环节。
“如果是编造的话,我认为应该可以算是诈骗。”阮齐林表示。
专注于医疗领域案件的律师刘晔也认为,这件事已经涉嫌诈骗犯罪,并且不排除是“刘婷”与医院合谋的犯罪。
刘晔告诉,武洪在认识“刘婷”之前,并没有男性专科方面的就诊需求;“刘婷”作为一个陌生人,主动通过微信认识到武洪,打着交往的名义使武洪相信自己,最终导致武洪财产上的损失,且数额较大。“可见其目的很可能从一开始就不单纯,这样看来,该事件已不仅是医疗纠纷或民事欺诈,而是刑事诈骗”。
刘晔补充说,现在武洪也可以再到其他医院去检查,对比军都339医院的检验报告和新的检验报告,请医学专家评判所接受的治疗是真的有效,是否从一开始就把没病当成有病治。
与此同时,阮齐林认为,如何证明当事人体检结果的真实性,以及是否需要治疗是值得商榷的地方。
著名律师周泽也向表示,不排除此事有涉嫌诈骗的可能性,但能否证明院方与“刘婷”存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行为,是判断诈骗与否的关键所在。
刘晔提到,由于此事不仅是医疗纠纷,因此已经超过医调委的处理范围。武洪应该选择报警维权,看公安部门能否立案。
周泽建议,即使不构成诈骗犯罪,武洪也可以以民事欺诈提起诉讼,要求院方退还医药费。
据刘晔律师介绍,如果构成诈骗,那么指使“刘婷”的人,以及“刘婷”本人都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当事人的主治医生也要视其知情程度量刑。
29日,武洪向透露,7月28日下午,前述唐院长和吴院长等一行人来到他工作地点,继续提出可以到医院内私了,并退还其所有医药费。武洪称,他拒绝了院方提议,坚持要走医调委安排的调解流程。
调解工作将于7月31日在盘龙区医调委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