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行政诉讼法
行政法在司法考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考生来说常常具有挑战性。每年的考试中,这个科目的分数通常在50-60分之间,有时还会更高。具体到2008年的司法考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分数分布如下:单选题部分占据了12分,涵盖了第39题到第50题;多选题部分则分配了22分,包括了第80题到第90题的题目;而在不定项选择题部分,有6分的分值,即第98题到第100题。令人关注的是,第四卷的第六题更是占了20分的比重。总体来看,行政法部分的总分值为60分,与历年考试保持相对稳定。
这个科目的考察内容广泛,不仅考验考生对行政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要求他们具备对案例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因此,备考行政法时,考生需要对行政法规、行政行为、行政诉讼等核心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并且熟练掌握各类题型的答题技巧。只有全面准备,才能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1)98年行政诉讼法扩展阅读
所谓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某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B.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其中的“知道或应该知道”法律上有什么具体解释
“诉讼时效期间”才能进行诉讼是为了督促当事人及时的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也是为了防止时间太久造成双方举证困难,诉讼时效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的3年诉讼时效,一种是20年的长期的诉讼时效。
一、普通诉讼时效与长期诉讼时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
第一百九十二条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例如:甲要求乙还钱,乙说现在过了诉讼时效,这钱我不还了,乙的做法在法律上是成立的,法官是会支持乙的主张,这就是上述条款中的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又例如:甲要求乙还钱,实际上过了诉讼时效,但乙仍然同意履行义务,也就是答应还钱,然后乙就不能再以已过了诉讼时效为由反悔这个承诺;或者甲没要求乙还钱,但乙主动把钱还了,此时乙就不能以自己还钱时超过诉讼时效为由要求甲再把这笔钱还回来。
C. 请问《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经济法、劳动法、婚姻法》之间的关系。及各种法律的通俗解释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国家内部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的变化对宪法的发展变化起着直接作用,同时国际关系也对宪法发展趋势有所影响。
制订刑法、民法、诉讼法、经济法、劳动法、婚姻法等法律都不能违反宪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极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广义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刑法仅指刑法典。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与广义刑法、狭义刑法相联系的,刑法还可区分为普通刑法和与特别刑法。普通刑法指具有普遍使用效力的刑法,实际上即指刑法典。特别刑法指仅使用于特定的人、时、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国,也就是指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民法(Civil law),是规定并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间、法人间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包括单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规中的民事法律规范。
诉讼法部门指规范诉讼活动的法律。主要包括有《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另外,诉讼法部门还包括《仲裁法》、《监狱法》以及《律师法》等等。
诉讼法指的是规定诉讼程序的法律的总称,是打官司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诉讼法是典型的法律程序法。在中国有三大诉讼法,分别是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在法治比较发达的国家,除了以上三大诉讼法外,一般还有宪法诉讼。(中国目前还没有宪法诉讼,因此没有规范违宪案件审理的程序法)
经济法是国家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的概念是经济法学研究的首要问题,也是经济法立法,司法等活动的基础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经济法现象在世界各国大量出现,经济法概念问题也成为经济法学界争执最多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合同法共分8章98条,包括:总则、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特别规定、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和附则。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属于社会法。
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全文分为8章,包括原则、结婚、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父母子女间的关系、离婚、离婚后子女的抚养和教育、离婚后的财产和生活及附则,共27条。内容以调整婚姻关系为主,同时涉及家庭关系方面的各种重要问题。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原婚姻法自新法施行之日起废止。2011年8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婚姻法最新司法解释。
D. 以案释法:带你详细了解行政处罚中有关一事不再罚原则的规定——山东省高院判例(2019)鲁行再66号
法理学上有个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指对违法行为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行为和同一法律依据,给予两次或者两次以上的处罚。一事不再罚作为行政处罚的原则,目的在于防止重复处罚,体现过罚相当的法律原则,以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这么说有点学术,以案释法可以给我们更直观地感受。
山东省高院(2019)鲁行再66号的这个案例有点长,需要你耐心看完。如果你实在没耐心,那么我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事不再罚原则的适用应基于同一事实和同一理由。也就是说对一个违法行为的处罚基于同一个事实+同一个理由(两个要件缺一不可,都要具备),只能处罚一次。
一、裁判要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该条是对行政处罚有关一事不再罚原则的规定。一事不再罚是行政处罚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指对当事人的同时一个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理旦悔余由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模滚政处罚。同一事实和同一理由是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共同要件,二者缺一不可。同一事实是指同一个违法行为,即从其构成要件上,符合一个违法行为的特征。同一理由是指同一法律依据。
二、裁判文书: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行 政 判 决 书
(2019)鲁行再66号
再审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住所地济南市经十西路29851号。
法定代表人朱玉明,区长。
委托代理人冯艳,律师。
再审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济南市槐荫区应急管理局(原济南前灶市槐荫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住所地济南市经十西路29851号。
法定代表人卢浩,局长。
委托代理人周云泽,山东华梦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邵炫,山东华梦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
被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被上诉人)济南联华恒基经贸有限公司,住所地济南市历下区和平路50号西楼303室。
法定代表人王某某,总经理。
再审申请人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槐荫区政府)、济南市槐荫区应急管理局(原济南市槐荫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槐荫安监局)因与被申请人济南联华恒基经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华恒基公司)安监行政处罚纠纷一案,不服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2018)鲁01行终792号行政判决,向本院申请再审。本院于2019年10月8日作出(2019)鲁行申758号行政裁定,裁定本案由本院进行提审。本院依法组成由审判员侯勇、审判员李拙、审判员李莉军参加的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审查,现已审查终结。
原一审法院查明:自2013年3月6日,联华恒基公司负责人王某某租赁济南市槐荫区范家庄范庄南路14号院用于生产混凝土减水剂,并雇佣高某某对该公司生产进行全面管理。王某某、高某某刻意隐瞒在生产原料中使用丙酮、甲醛等危险化学品进行生产的事实,未按法规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安全管理混乱。生产期间,王某某采购未经检测的设备,生产装置未经有关资质单位设计、建设和安装,未按要求完善安全生产条件。2016年11月29日9时27分,在联华恒基公司院内,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起火,爆炸物坠落至京沪高铁线路上,造成京沪高铁线供电设备损坏跳闸停电,G176次列车车厢外体多处划伤,部分供电设备损坏,京沪高铁双线行车中断2小时34分,造成德州东至济南西G107、G55等26趟次高铁列车站停3455分钟,造成上海虹桥至北京南间G122、北京南至合肥南间G267等61趟次高铁列车停运,大量旅客滞留。事故发生后,由济南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牵头成立联华恒基公司“11.29”一般爆炸事故调查组,并形成《济南联华恒基经贸有限公司“11.29”一般爆炸事故调查报告》(以下简称《事故调查报告》),认定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949.8万元。后济南市人民政府作出济政字[2016]75号《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济南联华恒基经贸有限公司“11.29”一般爆炸事故调查报告的批复》(以下简称《市政府批复》),同意《事故调查报告》对事故的分析定性及防范整改意见及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和单位的处理建议。槐荫安监局就案涉生产事故作出过行政处罚决定书,后被槐荫区政府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予以撤销。槐荫安监局于2017年6月19日重新立案,并于当日向联华恒基公司送达行政处罚告知书与听证告知书,于2017年8月9日向联华恒基公司告知听证事宜,于2017年8月16日举行听证,于2017年8月18日第二次送达行政处罚告知书,于2017年8月23日作出(槐)安监管罚[2017]0619号行政处罚决定(以下简称0619号行政处罚决定)并送达。
联华恒基公司不服槐荫安监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于2017年10月23日向槐荫区政府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槐荫区政府于2017年10月23日收到联华恒基公司的行政复议申请,于10月26月作出补正行政复议申请通知,于11月2日受理,并于同日向槐荫安监局发送提出答复通知书,于12月27日作出延期审理通知,并于2018年1月24日作出济槐政复决字[2017]172号行政复议决定(以下简称172号复议决定)。联华恒基公司对该行政复议决定不服,遂提起行政诉讼。
另查明:2017年2月21日,沪铁监管局针对联华恒基公司的生产事故作出铁行罚字[2016]第55号铁路行政处罚决定(以下简称55号铁路处罚决定),主要内容为,2016年11月29日,你单位在济南市槐荫区生产厂房内3#反应釜(搅拌罐)发生爆炸。因你单位未做好安全防范措施,致使爆炸产生的反应釜搅拌齿等设备部件残片坠落至京沪高铁400公里50米处,侵入铁路建筑限界,撞击铁路牵引供电网、刮碰撞击G176次高铁烈车造成牵引供电、高铁列车、线路等设备设施损坏,中断京沪高铁双线行车2小时34分钟。上述行为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之规定。根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九十条《违反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三)项,决定给予责令改正,罚款19.9万元的处罚。
再查明: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检察院以济槐荫检刑诉[2017]324号起诉书指控王某某、高某某犯重大责任事故罪,于2017年9月22日向槐荫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在诉讼过程中,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经审理后,槐荫区人民法院于2018年3月28日作出(2017)鲁0104刑初328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查明了案涉生产事故的过程、原因、后果,认定案涉生产事故直接损失为394798元,判决王某某、高某某犯重大责任事故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共同赔偿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的经济损失333054元,联华恒基公司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一审法院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条规定:“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493号)第三十二条规定:“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做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有关机关应当按照人民政府的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本案中,联华恒基公司发生的案涉生产事故,发生地为槐荫区,槐荫安监局作为槐荫区行政区域内对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的部门,具备作出本案被诉行政处罚决定的主体资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第四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第一百零九条第一款规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对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除要求其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等责任外,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第一款规定:“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本案中,联华恒基公司发生的案涉生产事故,部分原因是该公司未按法规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安全管理混乱。槐荫安监局在其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认定联华恒基公司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和四十一条规定,符合上述法律的规定。该生产事故已经由槐荫区人民法院(2017)鲁0104刑初328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认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394798元,联华恒基公司应当按照上述第一百零九条第一款规定接受罚款的行政处罚。但是,在槐荫安监局作出被诉行政处罚决定书之前,沪铁监管局针对联华恒基公司同一生产事故,已经于2017年2月21日作出55号铁路处罚决定,决定给予责令改正及罚款19.9万元的处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的规定,联华恒基公司发生的案涉生产事故只能被给予一次罚款的行政处罚。槐荫安监局明知沪铁监管局已经作出上述行政处罚决定书给予联华恒基公司罚款处罚的情形,未对该行政处罚的情况包括该处罚所针对的违法行为和后果及处罚结果等进行审查和确认,并再次作出罚款的案涉行政处罚决定,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属于违反法定程序,适用法律错误。同时,槐荫安监局作出的被诉行政处罚决定,以《事故调查报告》认定的经济损失数额949.8万元作为基本事实依据,但未提供其他证据支持该认定结果,且与槐荫区人民法院(2017)鲁0104刑初328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认定的直接损失394798元差额巨大,故槐荫安监局作出被诉行政处罚决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处罚明显不当。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十二条规定:“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本案中,联华恒基公司对槐荫安监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而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槐荫区政府作为槐荫安监局的本级人民政府,具备作出172号复议决定的行政主体资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提出意见,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同意或者集体讨论通过后,按照下列规定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三)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决定撤销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1.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2.适用依据错误的;3.违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5.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本案中,槐荫安监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违反法定程序、处罚结果明显不当,槐荫区政府在受理联华恒基公司的行政复议申请并进行审查后,应当按照上述法律规定撤销行政处罚决定。但槐荫区政府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未审查联华恒基公司提出审查的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检察院以济槐荫检刑诉[2017]324号起诉书认定的损失数额及沪铁监管局作出罚款处罚的事实,认为槐荫安监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程序合法、并无不当,并决定维持槐荫安监局的行政处罚决定,认定事实的证据不足,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依法应予以撤销。
综上,槐荫安监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违反法定程序、处罚明显不当,槐荫区政府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依法均应予以撤销。联华恒基公司请求撤销行政复议决定和行政处罚决定,符合法律规定,应予以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七十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第(六)项的规定,判决如下:一、撤销被告槐荫安监局于2017年8月23日作出的0619号行政处罚决定;二、撤销被告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于2018年1月24日作出的172号复议决定。
槐荫安监局、槐荫区政府不服一审法院判决提起上诉。
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本案中,上海铁路监督管理局于2017年2月21日作出55号铁路处罚决定,载明:“现查明2016年11月29日,你单位在济南市槐荫区生产厂房内3#反应釜(搅拌罐)发生爆炸。因你单位未做好安全防范措施,致使爆炸产生的反应釜搅拌齿等设备部件残片坠落至京沪高铁400公里50米处,侵入铁路限界,撞击铁路牵引供电网、刮碰撞击G176次高铁列车,造成牵引供电、高铁列车、线路等设备设施损坏,中断京沪高铁双线行车2小时34分钟。......根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九十条、《违反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三)项,决定给予责令改正,罚款19.9万元的处罚。......。”2017年8月23日,槐荫安监局作出0619号处罚决定,载明:“......2016年11月29日9时30分左右,你单位在我区发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京沪高铁停运2小时30多分钟,直接经济损失949.8万元的一般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社会影响较大。......以上事实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九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决定给予罚款人民币四十五万元整的行政处罚。”从上述行政处罚决定载明的内容可知,虽然该两份行政处罚决定在违法事实的表述及适用的法律法规等方面并非完全相同,但两份处罚中所认定的违法事实均基于“11.29”爆炸事故及其产生的危害后果所作出,且两份决定均采取了罚款的处罚方式。上诉人槐荫安监局主张其是基于被上诉人联华恒基公司“未按照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导致安全生产事故”这一理由进行处罚,但其并未在0619号行政处罚决定中对其主张的被上诉人联华恒基公司存在上述违法事实作出认定,因此对上诉人槐荫安监局的该项主张,原审法院不予认可。据此,上海铁路监督管理局于2017年2月21日针对被上诉人联华恒基公司造成的“11.29”爆炸事故这一违法行为已经作出了罚款19.9万元的行政处罚,上诉人槐荫安监局于2017年8月23日又就同一违法行为作出罚款45万元的行政处罚,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不符合行政处罚“一事不再罚”的原则,原一审法院认定上诉人槐荫安监局作出的0619号处罚决定程序严重违法,应予撤销,并无不当。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一款“人民法院对原行政行为作出判决的同时,应当对复议决定一并作出判决”的规定,上诉人槐荫区政府作出的维持上诉人槐荫安监局0619号处罚决定的172号复议决定,应当一并撤销。综上,原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予维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六条、第八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槐荫区政府、槐荫安监局不服原审法院判决,向本院申请再审称:原审判决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现有证据无法证明直接经济损失394798元,应按照《事故调查报告》认定的直接经济损失949.8万元,并以此作为行政处罚的标准。原审法院适用法律错误,联华恒基公司在本案中存在两个违法行为,涉案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上海铁路监督管理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不是针对同一违法行为,处罚的依据也不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九十一条第(三)项、第(四)项的规定,请求撤销原审判决,依法改判。
本院认为:本案争议的焦点问题是涉案行政处罚决定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是否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该条是对行政处罚有关一事不再罚原则的规定。一事不再罚是行政处罚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指对当事人的同时一个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理由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同一事实和同一理由是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共同要件,二者缺一不可。同一事实是指同一个违法行为,即从其构成要件上,符合一个违法行为的特征。同一理由是指同一法律依据。具体到本案中,上海铁路监督管理局因联华恒基公司的行为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之规定,依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九十条、《违反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三)项作出55号铁路处罚决定。槐荫安监局因联华恒基公司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九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作出了0619号处罚决定。55号铁路处罚决定系针对联华恒基公司违反了“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及其邻近区域建造或者设置的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不得进入国家规定的铁路建筑限界”的规定,而0619号处罚决定系针对联华恒基公司违反了“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和“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来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的规定,二者系针对不同的违法行为,处罚的法律依据亦有所不同,因此并不违反上述法律的规定。原审法院认定涉案处罚决定违反了“一事不再罚”的原则,属于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应予纠正。
涉案事故发生后,由济南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牵头成立联华恒基公司“11.29”一般爆炸事故调查组,并形成《事故调查报告》,认定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949.8万元。后济南市人民政府作出《市政府批复》,同意《事故调查报告》对事故的分析定性、防范整改意见及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和单位的处理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九条第一款规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对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除要求其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等责任外,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一)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第一款规定,“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故槐荫安监局认定联华恒基公司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九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作出涉案0619号处罚决定,对联华恒基公司处以45万元罚款符合法律规定。联华恒基公司的诉讼请求无事实和法律依据,不应予以支持。槐荫区政府依照法律规定作出涉案172号复议决定维持0619号行政处罚决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亦应予以维持。原审法院撤销172号复议决定亦属不当,应一并予以纠正。再审申请人申请再审的理由成立,应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一百二十二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撤销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2018)鲁01行终792号行政判决;
二、撤销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法院(2018)鲁0104行初24号行政判决;
三、驳回济南联华恒基经贸有限公司的诉讼请求。
原一、二审案件受理费人民币各50元,均由济南联华恒基经贸有限公司负担。
E. 2020法考每日一练【行政法】- 不定项选择题【11.5】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是:(2015/二/98)
A.方某在妻子失踪后向公安局报案要求立案侦查,遭拒绝后向法院起诉确认公安局的行为违法
B.区房管局以王某不履行双方签订的房屋征收补偿协议为由向法院起诉
C.某企业以工商局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为由向法院起诉
D.黄某不服市政府发布的征收土地补偿费标准直接向法院起诉
参考答案
1.【考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答案】C。解析:根据《行政诉讼法解释》第一条第(一)项相关规定,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本题中,方某妻子失踪后向公安局报案要求立案侦查,立案侦查属于刑事诉讼法授权的司法行为,不是行政行为。当然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A项错误,不当选。
行政诉讼的特征之一就是,被告恒定即为行政机关(包括被授权的组织),只能“民告官”不能“官告民”。选项中行政相对人不履行协议,行政机关应通过其他途径解决纠纷,不能提起行政诉讼,因被告不适格。B项错误,不当选。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八)项相关规定,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C项正确,当选。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相关规定,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规章或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D项错误,不当选。
故本题选C。
F. ISO14001标准中涉及法律法规的条款有那些
1。《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2、《北京市节能监察办法》
3、《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
4、《节能监测技术通则》
5、《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
6、《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二批)
7、《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三批)
8、《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法律法规文件目录
序号 文件名称 页数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 1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59
4 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 77
5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119
6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183
7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188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190
9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199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二次修正) 219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235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45
13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255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61
15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79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95
17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312
法律法规文件目录
序号 文件名称 页数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322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346
20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359
21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361
22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363
23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390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414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426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441
27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450
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 16153-1996) 462
29 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 465
30 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 503
31 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剂卫生标准 511
32 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消毒剂卫生标准 514
33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523
3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532
法律法规文件目录
序号 文件名称 页数
35 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 559
36 火灾事故调查规定 580
37 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 588
38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597
39 北京市消防条例 614
40 北京市消防安全责任监督管理办法 628
41 北京市展览、展销活动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635
42 北京市室内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638
43 机关团体企业等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643
44 消防监督检查规定 659
45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670
46 北京市机动车和机动车停车场停车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定 674
47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677
48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 689
49 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 696
50 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 699
51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 704
列表:
文件文号 文件名称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1 国际公约 1969年国际干预公海油污事故公约 1969-11-29 1976-05-06
2 国际公约 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 1969-11-29 1975-06-19
3 国际公约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1985-03-22
4 国际公约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72-11-23 1986-03-12
5 国际公约 北京宣言 1991-06-19 1991-06-19
6 国际公约 对公海上发生油污事故进行干涉的国际公约 1969-11-29 1969-11-29
7 国际公约 二十一世纪议程(摘录) 1992-04-03
8 国际公约 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2001-05-23 2001-05-23
9 国际公约 关于服务贸易与环境的决定 1993-12-15
10 国际公约 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 1991-06-23 1991-06-23
11 国际公约 关于贸易与环境的决定 1994-04-15
12 国际公约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1982-03-12 1992-07-31
13 国际公约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1987-09-16 1992-08-20
14 国际公约 关于自然资源永久主权的决议 1962-12-14 1962-12-14
15 国际公约 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 1954-05-21 1954-05-21
16 国际公约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 1989-03-22
17 国际公约 联合国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1992-06-14
18 国际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全体委员提出的决定草案 1997-12-10
19 国际公约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20 国际公约 内罗毕宣言 1982-05-18
21 国际公约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972-05-09
22 国际公约 设立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公约 1971-12-18 1978-10-16
23 国际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里约宣言)
24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02-06-29 2002-11-01
25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1988-12-29 1989-04-01
26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修订) 2002-12-31 2003-3-1
27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1993-02-22 1993-09-01
28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990-04-01
29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04-29 2000-09-01
30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1996-05-12 1994-07-01
31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1998-01-01
32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2001-8-31 2002-1-1
33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1997-12-29 1998-03-01
34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2003-06-28 2003-10-01
35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1999年修正)
36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4-12-29 2005-04-01
37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1995-1-1
38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6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2001-10-27 2002-01-01
39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12-26 1989-12-26
40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10-28 2003-09-01
41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6-10-29 1997-03-01
42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1999-10-31 2000-07-01
43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1986-07-01
44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1997-12-29 1998-05-01
45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1997-11-01 1998-03-01
46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1977-11-01 1998-01-01
47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2002-06-29 2002-06-29
48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1996-08-29
49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994-07-05 1995-01-01
50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1996-08-29 1996-10-01
51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2-06-29 2003-01-01
52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修正) 1984-09-20 1985-01-01
53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1994-08-31 1995-01-01
54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1995-10-30 1995-10-30
55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1988-01-21 1988-07-01
56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991-06-29 1991-06-29
57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996年5月15日修订 1984-05-11 1984-11-01
58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1983-12-08 1984-01-01
59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二次修正) 2004-08-28 2004-08-28
60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修正 1982-12-04 1982-12-04
61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 1996-10-29 1997-01-01
62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1998-04-29 1998-09-01
63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摘录) 1997-03-14 1997-10-01
64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1996-03-17 1996-10-01
65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1999-04-29 1999-10-1
66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1989-4-4 1990-10-1
67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2003-12-03 2004-07-01
68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修正) 2004-08-28 2004-08-28
69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修正) 2000-10-31 2000-10-31
70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001-10-27 2002-05-01
71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 1998-06-26 1998-06-26
72 国家法规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局部修订条文及其条文说明
73 国家法规 安全使用石棉公约 1989-06-16
74 国家法规 包装资源回收利用暂行管理办法 1999-01-01
75 国家法规 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 1987-09-10 1987-09-10
76 国家法规 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 1990-04-10 1990-04-10
77 国家法规 草浆造纸工业废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1999-05-28
78 国家法规 柴油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2003-01-13
79 国家法规 城市车辆清洗管理规定 1995-08-07 1995-09-01
80 国家法规 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 1987-07-16 1987-07-16
81 国家法规 城市供水条例 1994-07-19 1994-10-01
82 国家法规 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2000-09-01
83 国家法规 1998年1月30日国务院国函[1998]137号 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 1988-12-20 1989-01-01
84 国家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00号 城市绿化条例 1992-06-22 1992-08-01
85 国家法规 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 1994-05-20 1994-05-20
86 国家法规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2000-05-29
87 国家法规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 1993-08-10 1993-09-01
88 国家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01号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1992-06-28 1992-08-01
89 国家法规 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200-07-13
90 国家法规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备案管理办法 2004-11-11 2004-11-15
91 国家法规 地方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审批办法 2001-02-22 2001-02-22
92 国家法规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1997-03-01
93 国家法规 调整超标污水和统一超标噪声排污费征收标准 1991-06-24 1991-06-24
94 国家法规 国务院令235号 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 1997-11-17 1998-01-01
95 国家法规 防止船舶垃圾和沿岸固体废物污染长江水域管理规定 1997-12-24 1998-03-01
96 国家法规 防止含多氯联苯电力装置及其废物污染环境的规定 1991-01-23 1991-03-01
97 国家法规 放射环境管理办法 1990-05-28 1990-05-28
98 国家法规 国务院令44号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1989-10-24 1989-10-24
99 国家法规 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2003-10-09
100 国家法规 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 1996-03-01 1996-04-01
101 国家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39号 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罚规定 1994-11-14 1995-01-01
102 国家法规 国家质检总局令19号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 2002-03-27 2002-06-01
103 国家法规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 1999-12-24
104 国家法规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规定 1997-01-01
105 国家法规 关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六十五条“没收违法所得”适用问题的复函 2000-08-01
106 国家法规 关于发布《环境监测仪器发展指南》的通知 2000-12-08
107 国家法规 关于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1999-7-12修订 1996-07-26 1996-08-01
108 国家法规 关于划分高污染燃料的规定 2001-03-30
109 国家法规 关于环境保护资金渠道的规定的通知 1984-06-10 1984-06-10
110 国家法规 国家计委 国家环保总局1999年10月8日发布 计价格[1999]1556号 关于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收费的通知 1999-10-08 1999-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