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峰律师
① 高晓松曾因酒驾坐牢半年,4段感情为何都没有终成正果呢
网络上曝光了一张高晓松的最新动态,首先最醒目的一句话就是"2020虽然很难,但还是有很多小感动"这句话无形之中是不是感动了许多人。
而具体内容是高晓松为了帮助在疫情期间受影响的饭馆老板从而一顿饭花一万元的事件,他提到当天是他一个人在上海虹桥机场附近觅食,后来找到了一个东北小馆子。
进去饭店只有他一个人,于是就和老板聊了几句,了解到老板是吉林人一家几口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可是因为疫情的原因生意不景气,如今恐怕是坚持不下去了。
浪漫的人是多情的也是伤感的,无论做什么,直觉和情感只会给你一部分参考,理性和判断力才是走下去的利器,不过好在这个世界还是充满温暖的,就好像他给餐馆老板的那一万块钱!
② 高晓松醉驾案为什么辩护人会被评审员打断
高晓松自己打断了辩护人的辩护!
一、当时庭审时,高晓松十分平静。
他的辩护人在庭上说,虽然法律上的惩罚还未到来,但实际上高晓松已自己惩罚了自己,实现了“自我良知的审判”。
二、辩护人还曾试图进一步为高晓松做罪轻辩护,可被高晓松礼貌地打断了。
在庭审过程中,高晓松交代了醉驾始末,他称当时找过代驾,但等了很久,代驾也没来,一冲动就自己开车走了。高晓松坦承说,“第一,我完全认罪。第二,我相信法律公正。第三,我相信法律也会维护一个犯罪人的其他权利。我希望传达给公众的就是,酒令智昏,以我为戒。
高晓松当庭表示,他愿意接受法律的惩戒,为自己的行为忏悔,也警示更多的人不要酒驾。
三、在开庭前,律师试图做无罪辩护,高晓松谢绝了律师的“好意”。
高晓松律师提供三份证据:1、同桌喝酒的吴波证明高曾叫代驾;2、同事朋友张亚东小珂说他喝酒平时都找别人找代驾;3、出示受害人的求情谅解信和赔偿书,希望判处时能多参考。
有了上述三份证据,律师跟高晓松商量,可以做“无罪辩护”,有这样一个机会存在。但是高晓松谢绝了,反而劝说律师,放弃这样的想法,他说一切事实都存在,他不想回避什么,即使是有这种可能,也不要这么做。
高晓松表示:我在明知自己酒醉而且明知代驾在路上的情况下,自己驾车就是对自己的生命和对他人生命及其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自我膨胀的表现。我感谢司法部门和大家对我的教育,我会吸取教训,我愿意以最大的程度赔偿这次事故造成的损失,我愿意做任何的义工工作,我希望我的事能警示所有喝酒的朋友,对我的家人以及社会致以我最诚挚的歉意。
——高晓松确实做了错事,但敢作敢当,知错即改,真正的男人!
③ 高晓松为什么被全网封
高晓松经常用自己的想法来肆意改动真实的历史事件,而高晓松的行为也让很多不了解实情的年轻人产生了很大的误导,也正是因为这样高晓松被全网封。
2011年5月9日晚,高晓松因酒后驾驶,造成四车追尾。10日下午4时15分,高晓松因涉嫌危险驾驶罪被刑事拘留。有网友将醉驾者高晓松的成名作《同桌的你》进行了改编,新版名为“酒驾的你”,以此来调侃酒驾入刑后第一个被抓的名人。这就是高晓松醉驾案。
2011年5月17日下午,高晓松醉驾案在北京市东城区法院开庭审理。最终,高晓松以“危险驾驶罪”被判拘役6个月,罚款4000人民币。在庭审过程中,高晓松态度较好,完全认罪,他还称“酒令智昏以我为戒”。
高晓松律师提供三份证据,一是同桌喝酒的吴波证明高曾叫代驾,二是同事朋友张亚东小珂说他喝酒平时都找别人找代驾,三是出示受害人的求情谅解信和赔偿书,希望判处时能多参考。
同时,律师表示高晓松放弃做“无罪辩护”。“我们是有可能是对被告人做无罪辩护的,由于证据的不合法,但是昨天下午我们在会见被告人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机会,但是被告人劝说我说让我放弃这样的想法,他说一切事实都存在,我不想回避什么,即使是有这种可能,也不要这么做。”
④ 高晓松辩护人辩护词
辩护词
审判长、审判员:
陕西克利律师事务所接受被告人药家鑫父母的委托,并征得被告人本人的同意,依法指派本所路刚、杨建花两位律师继续担任被告人药家鑫二审诉讼阶段的辩护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律师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在一审诉讼程序中,辩护律师依法提出了被告人具有自首、初犯、偶犯、认罪、悔罪态度较好,以及其犯罪意图是瞬间产生,没有预谋、没有计划,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较小、人身危险性较小——属于“激情犯罪”等辩护意见。一审判决未依据法律规定对被告人从轻或减轻处罚,以“主观恶性极深、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罪行极其严重、人身危险性极大”为由,判决被告人死刑,与法相悖。
辩护人经过二审法庭调查,坚持认为一审判决的认定不能客观、公正的反映被告人药家鑫的犯罪动机和犯罪情节,本案被告人应当不属于法律必须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一审判决显系“事实不清,量刑不当”。现具体发表如下辩护意见:
一、一审判决关于激情杀人概念的认定没有法律依据。
一审判决经审查认为,激情杀人一般是指由于被害人的不当言行引起被告人的激愤而实施杀害被害人的行为。这一认定没有法律依据。
辩护人认为激情犯罪是指由于被告人本身的心理问题等因素,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环境下,精神上受到某种刺激,从而引发的犯罪。这种刺激有可能是被害人的过错,也有可能是基于义愤引发或者具有一时情绪失控等突发性因素。在激情犯罪中,犯罪人心理状态急剧变化,理智和意志在短时间内会不同程度地减弱或丧失,往往出现意识模糊、狭窄等现象,即认识范围缩小、自我控制能力减弱、甚至会做出一些冲动鲁莽的行为或动作,从而产生过激行为。
就本案而言,被告人药家鑫与被害人张妙素不相识,所谓是“往日无仇,近日无怨”,没有任何利害关系。杀人犯意的起因仅仅是一起意外的交通事故,交通事故的发生大都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事前被告人是无法预知的,也是没有准备的。故本案属于典型的因交通事故引起的突发性案件。根据一审法院调查的事实,被告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处于极度恐慌、害怕的心理状态。虽然,被害人在本案中没有过错,但被告人受到的刺激是因突发性交通事故引起的,这应当没有异议,仍然属于激情犯罪的范畴。
此节,辩护人着重在于说明被告人的犯罪动机和主观恶性两方面的重要事实。而一审判决却将这一学理解释引申确立成为一个法律概念,并错误的列举出了这一概念所适用的条件。这无疑加重了被告人的罪行,明显与事实不符,与法无据。
二、虽然被告人药家鑫的犯罪结果客观上造成了被害人的死亡,但并不能以此就作出“主观恶性极深、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罪行极其严重、人身危险性极大”的定性。
1、被告人年仅21周岁,至案发前一直处于校园生活之中、处于众所周知的且更具典型的一个被教育逼迫、家长望子成龙重负之下的梓梓学子。长期以来都高负荷的生活在考试、升学、夜以继日的钢琴训练、考级等等枯燥简单的环境中,加之其性格内向,与社会接触甚少。因为学习、就业等压力问题,及其对未来的彷徨和忧虑,被告人心理上承受着负担,长期处于紧张、压抑、抑郁的状况,不良情绪郁结,存在明显的心理缺陷,使其心理承受能力弱于常人。像我们大多数孩子们一样,他无力抗争,更无处诉说。虽然这些情况近年来已经引起了国家和全社会乃至家长们的高度重视,可现实又是怎样的呢?
这一切决不是他今天犯下如此严重罪行的理由,但这一切的一切,难道只是他一个人的不幸,难道不能够引起我们的警醒,不能让我们怜悯、同情、关心、挽救并宽恕他吗?我们要挽救的其实是这一代人呀!
同时,被告人仅于2010年7月领取驾驶执照,平时没有时间驾车,欠缺驾驶经验,没有处理过交通事故,不具备处理应急事务的能力。突遇事故,在惊慌失措之中,产生各种复杂念头,引发出恶性杀人案件。
客观事实表明,被告人在本案中没有预谋、没有计划,甚至没有明确的结果。我们知道,任何犯罪必定要追求一个必然的结果,也必然会有一定的预谋。而本案被告人的“杀人灭口”行为,无异于飞蛾扑火,结果不言自明。这不仅仅是令人难以理解,无法容忍!同时也表明他所追求的这个结果,不仅荒唐,显然也是没有明确目的的。这一认识,也与辩护人以下所述被告人的犯罪情节是相符合的。
交通事故的意外发生对被告人脆弱的心理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刺激。被告人是在极度恐惧、惊慌的情况下瞬间产生了犯罪故意。被告人没有预谋、没有计划,其主观恶性与预谋犯罪、图财害命、报复社会、危害公共安全等案件的主观恶性具有本质区别。案件发生后,被告人主动投案自首、坦白犯罪事实,当庭认罪,都能够说明被告人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识到自己给被害人造成的伤害,具有明显的悔罪表现。被告人主观恶性没有达到所谓“极深”的程度。
2、在一审法庭调查中,被告人对于对被害人实施的伤害行为无法做出准确的描述,对于刺了几刀、刺在什么部位、刺的顺序等均无法说清。这些情况完全符合被告人当时的心理状态,即被告人当时确实处于惊慌、害怕,精神失控的状态,因此在一时糊涂情急之下实施了犯罪行为。根据法医鉴定报告,从被害人的伤情分析推断,被告人刺了六刀,但致命伤只有一处,且被害人并不是一刀致命,而是因失血过多导致死亡。被告人犯罪手段极为简单,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3、本案是个体犯罪,不是团伙犯罪,其犯罪的影响、犯罪的危害并非极大。案发时间为晚上23时左右,恰逢冬天没有日照,路灯昏暗;案发地点位于长安区大学城和西安市区之间的郊区,该环境行人稀少,并非人员聚集等公共场合。
4、被告人在案发前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心智并不成熟。从被告人的成长经历来看,案发前在学校、家庭、社会上一贯表现良好,从未受到过刑事处分,甚至没有犯过大的错误,从未与人发生争执。被告人一心扑在学习和练琴上,并曾取得各项奖励十余项,大学期间还取得过奖学金。案发后,被告人不但自动投案,归案后以及在庭审中,都主动、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并明确表示愿意认罪。在本案侦查过程中,被告人主动积极的配合公安机关的侦查,带领侦查人员寻回刀具,使本案得以顺利告破。通过庭审时的表现也可明显感觉到被告人积极配合审判机关对其的审判。被告人对认罪表现出了积极主动的态度。且在羁押期间被告人无比悔恨,主动向检察机关递交了两份悔过书,对受害人亲属诚恳的道歉,具有强烈的悔罪表现,而且能够遵守监所的各项纪律,参与各项活动,争取积极改造。被告人已不再具有人身危险性。
因此,被告人虽然实施了犯罪行为,给社会造成了危害,造成被害人死亡的恶劣后果,应当受到法律的审判和惩罚,但一审判决给被告人冠以“主观恶性极深、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罪行极其严重、人身危险性极大”这种带有极端主观色彩的言语,不仅没有客观的反映被告人的犯罪情节,也无法体现法律的公平、公正,失去了法律的严肃性。
三、一审判决对于被告人具有的法定、酌定从轻、减轻情节未予认定,未能从宽处理,适用法律不当。
1、被告人系初犯、偶犯,法律没有对初犯、偶犯的适用范围进行区分,也没有对故意杀人案不适用初犯、偶犯的从轻情节有任何规定。一审判决书认为初犯、偶犯只适用于未成年犯罪明显是错误的。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四条规定,被告人已经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23、被告人案发后对被害人积极进行赔偿,并认罪、悔罪的,依法可以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本案中被告人家属已明确表示愿意积极赔偿,并已实际支付丧葬费一万五千元。虽然原审刑事附带民事原告人不接受赔偿,但被告人及其父母已做好充分的赔偿准备,筹措的赔偿金三十万元现金并连同汽车已经远远高于法律规定,且多次希望通过一审法院进行赔偿,转交被害人家属。后因为被害人拒绝接受而导致调解失败。另,被告方亲属所凑赔偿金额虽然没有达到被害方原来所要求的54万元,但也算是倾其所有的赔偿,期间也想过通过变卖仅有的一套房屋而赔偿,后来由于没有房产证而无法出售,但是对被告方亲属积极赔偿的态度和行为法庭应当给以肯定。人民法院应当将此情况作为从轻、减轻的情节予以考虑。
3、被告人药家鑫作案后具有自首情节并当庭认罪,应当对被告人予以从轻、减轻,从宽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均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4、被告人认罪、悔罪,从宽处罚更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依法可以从宽处理。17、对于自首的被告人,除了罪行极其严重、主观恶性极深、人身危险性极大,或者恶意地利用自首规避法律制裁者以外,一般均应当依法从宽处罚。26、在对严重刑事犯罪依法从严惩处的同时,对被告人具有自首、立功、从犯等法定或酌定从宽处罚情节的,还要注意宽严相济,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依法应当或可以从宽的,都应当在量刑上予以充分考虑。
自首制度在中国的立法设置和司法适用中源远流长,对于司法机关分化、瓦解犯罪分子、鼓励犯罪分子悔过自新,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公民的合法利益等方面意义重大。自首可以减轻乃至消除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险性;减少司法机关追诉的负担和司法成本;促使犯罪分子悔罪向善。本案中,被告人父母在得知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后,立即陪同被告人到公安机关自首,其初衷就是相信法律会给药家鑫一个改过自新、重新作人的机会。然而,一审判决虽然认定被告人具有自首情节,却不予从轻、减轻,违背了法律的规定,而且判决的价值取向与我国制定自首制度的司法理念和精神背道而驰,不利于预防犯罪、减少犯罪。
因此,一审判决已明确认定被告人具有自首及其它从轻、减轻情节,却只单方面违心地强调被告人的犯罪情节,明显带有强烈的主观因素,未能对被告人从宽处罚,与法不符。
四、依据我国刑事审判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对本案应当适用“宽严相济”的司法理念,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1、《刑法》第五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具体来说,对于被告人判处什么样的刑罚,应当以犯罪的类型、社会危害性、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等作为量刑的主要依据,同时,应当充分考察被告人是否具有自首、立功,是否具有犯罪未遂或中止等法定量刑情节,重点考察被告人是否系初犯、偶犯,是否具有认罪、悔罪表现,是否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以及再犯罪的可能性等酌定量刑情节,在法定刑的框架内选择恰当的刑罚进行适用。
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和我国司法实践,辩护人认为被告人药家鑫不具备被判处死刑的条件。《若干意见》29、对于死刑的适用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即要准确理解和严格执行“保留死刑,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的政策。要依法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统一死刑案件的裁判标准,确保死刑只适用于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拟判处死刑的具体案件定罪或者量刑的证据必须确实、充分,得出唯一结论。对于罪行极其严重,但只要是依法可不立即执行的,就不应当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根据《若干意见》的规定,被判处死刑的是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同时《若干意见》也明确了要依法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统一死刑案件的裁判标准。而我国并非对所有故意杀人案都判处死刑。
“宽严相济”司法理念以人本主义作为主导思想,充分重视民主和人权,现阶段刑罚的作用已从惩罚、报复转变为教育、感化。因此,“宽严相济”的司法理念既保护了被害人的利益,也保障了被告人的权益,通过平衡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和谐。本案中被告人药家鑫具有多项从轻、减轻情节,且被告人无论在“主观恶性”、“手段残忍”、“情节恶劣”、“后果严重”、“人身危险性”等方面均不符合被判处死刑的条件,未达到必须判处死刑的标准,一审判决将被告人判处死刑,显系量刑畸重,没有体现“宽严相济”的司法理念。辩护人认为对被告人药家鑫从宽处罚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更能够体现“宽严相济”的司法理念,更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五、本案诉讼程序一直受到法律外相关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导致对被告人药家鑫的审判处于极不公正的状况,已经影响到了案件的公正审理。
本案原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其出奇的行为引发了社会的关注,无疑也成为了新闻的热点。人们关于道德方面的考量显然大于法律的裁判。为一起简单的交通事故而将被害人手刃,置其于死,听来的确令人难以置信!以人之常情,使人难以释怀!
但是,“人性、理性、平等、正义、自由和秩序,正义是法的重要价值之一,但对法治的追求如果偏离了法治理性,法治正义也就难以实现”。同时,现代社会已经不是一个“同态复仇”的社会,强调的恰是一个和谐的社会;现在的法律也不是一个“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法律,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乃是法律正义的基本诉求。无疑,任何一个被告只有经过符合法律的审判方可确定其有罪、无罪或罪轻罪重,再施以刑罚。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本案经过媒体的大量报道后,突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庭审前后,个别人出于某种目的,利用媒体、网络大肆歪曲事实,人为的将一个普通的家庭、大学生描绘成所谓的“富二代”、“官二代”、“军二代”,更将本案形容成所谓的“富人与穷人的战争”。从一审开始就在网络上散布所谓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贪污腐败,影射主办法官有意偏袒本案;将法院公开开庭,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高校师生参加旁听,进行法制教育的活动丑化为法院为从轻处理药家鑫而有意安排的秀场。将西安市中级法院陷入如果不判药家鑫死刑本案就肯定存在黑幕的境地。此后更是直指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是袒护药案的罪魁祸首,指名道姓指责法院主要领导。在一审宣判后,又将矛头针对西安市公安局长安分局的办案干警,认为案件中还存在所谓的补充侦查,并在网络上发出《药家鑫案的寻人启示》,企图将本案复杂化、妖魔化,将严肃的审判活动庸俗化。把审判活动引向不正确的轨道。
二审上诉期间,又在网络上发表文章提出所谓的揭露省法院袒护药家鑫等等观点,甚至提出“我们认可中院的结论,网民也是认可的,就看陕西高院的态度,我在等待中”。个别人的种种言论和行为,使省高院尚未开庭,就被蛊惑而不明真相的群众无端指责、怀疑,明显是在对二审法院施加压力。试想,如果省高院对药家鑫一案做出任何不符合其个人心意的判决,必将被抹黑,必然遭受肆意污蔑。在其极力唆使下,自案发至今,长达半年仍拒不安葬被害人,目的就是怂恿被害人的家人以被害人的尸体要挟法院,以达到干扰法庭公正审理的目的。
应当说,这种现象是极不正常的,辩护人此前鲜有所见。但不能不注意这一奇怪的状况。前述民事赔偿问题,被害人的父亲一直都有谅解的意愿,但惮于其干涉,民事调解无法实现。事实上其控制了被害人的亲属。司法程序受到了严重干扰。
综上,辩护人对于张妙女土的不幸表示同情和惋惜;对其亲属表示抚慰和理解;对其父母表现出来的极大的仁慈与善良表示敬重。在此,也代表被告人与其父母向被害人的亲属再次表示诚恳的悔恨和谦意。
被告人药家鑫的犯罪无疑是让人痛心的,给被害人及其亲属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同时也摧垮了自己的家庭、毁了自己的一生。但他毕竟已经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的犯罪行为有着深刻的原因,失于一时糊涂。案情有自首,认罪态度较好,有悔罪表现。
就前述情节和相关法律规定,辩护人认为,应当予以从轻处罚。对被告人的量刑,不仅要彰显出国家法律的正义,同时体现出国家法律宽严相济,教育、感化等原则。使本案的判决结果符合当前司法理念的进程;符合当前国家对死刑“少杀、慎杀”的政策要求;使本案的判决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我们依然希望能全力对被害人亲属进行赔偿,希望法庭排除干扰,严肃执法。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本案作出公正的判决。
以上辩护意见请纳。
辩护人:陕西克利律师事务所 路刚 杨建花 律师
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⑤ 仅谈论法律,高晓松告韩寒这事会不会胜诉还是败诉
高晓松不可能告赢
就此事,北京嘉佑律师事务所的梁固本律师认为:这根本不能构成侵权,即使告了也不会赢。
梁律师说:“歌曲一旦公开发表,别人就有传唱、引用的权利,甚至都不用通知作者,只要付给合适的费用就行。另外,即使在小说中全文引用了一首歌的歌词,也不可能构成小说的主题,因为一本小说不会仅仅把一首歌作为中心,围绕它来写。所以这根本就不能构成侵权。”
⑥ 最近韩寒和白烨,陆川,高晓松等人的纠纷是怎样的始末
著名音乐人高晓松昨天在新浪博客上发表声明,称韩寒在其小说《三重门》里未经授权引用了《青春无悔》的歌词,涉嫌侵犯其著作权。他已委托律师向韩寒发去了律师函。高晓松称此举缘于韩寒和他的粉丝对陆川疯狂漫骂,陆川是自己的哥儿们。对此,韩寒也立即予以回应,称高晓松起诉有理,并以一贯的幽默
高晓松
为哥儿们陆川义不容辞
高晓松在博客里写到,自己之所以要起诉韩寒,“就是看你(指韩寒)骂人看不过去了,找你的茬———不过这个茬有点大———你在《三重门》里全文引用了我的《青春无悔》,未获我同意。现在我依法依情依理明白告诉你:我不同意!请依法把你与此有关的各种单行本、选集、文集从书架上拿下来,把我写的文字全部删掉,再放上去卖。”
高晓松在字里行间明显表现出对韩寒某些言行的不满。“我不要钱,也不需要你的道歉声明。你的文章写得太好,名声太大,骂人都能捧红人(你自己说的),我怕你一篇道歉文捧红了我,让我不安。”他说自己没权力和资格教育韩寒什么,也不关心什么“文坛之争”。“但你和你的追随者们疯狂骂了我哥儿们陆川和他的父亲陆天明,你的追随者们更是连别人的亲娘祖奶奶也一并捎上了……我义不容辞,一定要来捅捅这个马蜂窝,大不了陪哥儿们父子一起挨骂呗。”
3月23日,记者与高晓松取得联系,他说自己想说的话都放在博客里了。他已委托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李达律师向韩寒发去了律师函,声明只能在获得高晓松许可或在有关侵权作品除去《青春无悔》的内容后才能继续销售,并要求韩寒尽快与该律师联系。
韩 寒
对手占理自己服从判决
其实韩寒不止一次在文章中表达过对高晓松、老狼等人的赞赏,没想到自己曾经的偶像会来找自己“算账”。
针对高晓松的举动,韩寒昨天迅速在自己的博客里做出回应。“白烨是学术造假和私圈文坛,陆天明、陆川是不明事理瞎跳出来,都不占理。终于这次对手占理了,我在17岁写《三重门》时确实没有得到高晓松的同意,引用了他的一段歌词……这事儿听从法院判决,我会在新版里将这段删除,好在对书的质量没有影响。”
韩寒还以一贯的幽默感建议,高晓松应该联合陆川、白烨、罗大佑等群诉他。“我在反驳陆川的时候,引用了大段陆川的原文,建议陆川同时起诉我未得到他同意就引用。哥儿们嘛,步调要一致。我在反驳白烨的时候也引用了白烨的话……我在《一座城池》的结尾引用了罗大佑的一段《明天会更好》的歌词,建议罗大佑也起诉我。”
但他在“韩白之争”的立场依然没有改变。“说句正经话,以我为戒,引用的时候不光要标明出处,哪怕是出于欣赏和替人传播,最好能得到本人同意。我也服从法院的一切判决。但由于你(指高晓松)的哥儿们不占理,所以该批评的还是批评。你占理,我表扬你。”
背 景
日前,评论家白烨在博客上发表了旧作《80后的现状与未来》,称“80后”作者和他们的作品进入了市场,尚未进入文坛,“80后”写作从整体上说只能算是“票友”写作。对此,韩寒在博客上做了回应,并转载了《南方都市报》《中国青年报》关于白烨曾参与制造“百万美元购版权”谎言、评价实际并不存在的“作家蔡小飞”等新闻报道,矛头直指白烨的职业操守问题。他的众多粉丝则跑到白烨的博客上发表攻击性的言论,随后白烨关闭了自己的博客。
白烨不接受采访以后,作家陆天明对“韩白之争”发表了看法,韩寒予以回应。随后,陆天明的儿子、导演陆川站出来批评韩寒。韩寒再度予以回应。在此过程中,韩寒数量众多的粉丝维护其偶像,对一系列争议表现出比韩寒更为鲜明犀利的态度。
3月23日,高晓松称要起诉韩寒侵犯其著作权,起因是韩寒和他的追随者们骂了陆川。
你可以去新浪他们的博客看看:http://blog.sina.com.cn/main/
⑦ 高晓松为什么坐牢
2011年5月9日晚,高晓松因酒后驾驶,造成四车追尾。10日下午4时15分,高晓松因涉嫌危险驾驶罪被刑事拘留。
2011年5月17日下午高晓松醉驾案在北京市东城区法院开庭审理。最终高晓松以“危险驾驶罪”被判拘役6个月,罚款4000人民币。2011年11月8日因醉驾被判六个月拘役的高晓松从北京东城区看守所获释。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交通肇事罪;危险驾驶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7)高晓峰律师扩展阅读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⑧ 高晓松酒驾为什么判半年 高晓松酒驾车祸事件全程回顾
高晓松醉驾案
2011年5月9日晚,高晓松因酒后驾驶,造成四车追尾。10日下午4时15分,高晓松因涉嫌危险驾驶罪被刑事拘留。有网友将醉驾者高晓松的成名作《同桌的你》进行了改编,新版名为“酒驾的你”,以此来调侃酒驾入刑后第一个被抓的名人。这就是高晓松醉驾案。
高晓松醉驾案的辩护律师,在事后将工作过程做出介绍:虽然从律师的角度看,签署血样传递过程中因存在程序瑕疵,律师认为可提出证据采用方面的辩护,但高晓松本人放弃了诉讼,判决结果也是“顶格量刑”。侦查起诉乃至审判,完全是按照“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若干意见”的规定进行的。[1]
案件审理 听语音
2011年(5月17日)下午高晓松醉驾案在北京市东城区法院开庭审理。最终,高晓松以“危险驾驶罪”被判拘役6个月,罚款4000人民币。在庭审过程中,高晓松态度较好,完全认罪,他还称“酒令智昏以我为戒”。
三份证据 听语音
高晓松律师提供三份证据,一,同桌喝酒的吴波证明高曾叫代驾,二,同事朋友张亚东小珂说他喝酒平时都找别人找代驾,三,出示受害人的求情谅解信和赔偿书,希望判处时能多参考。同时,律师表示高晓松放弃做“无罪辩护”。“我们是有可能是对被告人做无罪辩护的,由于证据的不合法,但是昨天下午我们在会见被告人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机会,但是被告人劝说我说让我放弃这样的想法,他说一切事实都存在,我不想回避什么,即使是有这种可能,也不要这么做。”
醉驾始末 听语音
在庭审过程中,高晓松交代了醉驾始末,他称当时找过代驾,但等了很久,代驾也没来,一冲动就自己开车走了。高晓松坦承说,“第一,我完全认罪。第二,我相信法律公正。第三,我相信法律也会维护一个犯罪人的其他权利。我希望传达给公众的就是,酒令智昏,以我为戒。”
⑨ 高晓松怎么坐牢了
2011年5月9日晚10时50分,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在东城区驾车与前车追尾,造成四车连撞,4人轻伤。警方的血检结果显示,高晓松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43.04mg/100ml。因涉嫌酒后驾车,高晓松已被警方带走。(按目前血液中酒精含量80mg/100ml作为饮酒和醉酒的分届线计算,已达醉驾标准三倍。)
交管部门表示,根据高晓松的酒精检测结果,其已经构成醉驾行为,将面临1-6个月的拘役处罚,同时会被处以吊销驾照的行政处罚。交通民警已经向他下达了交通违法行政处罚通知书,如果3天内高晓松对吊销驾照的处罚不提出听证申请,3天后交管部门将对其进行吊销驾照,且5年内不得重新获得驾照的处罚。
5月10日下午4时左右,高晓松离开北京东城区交通支队,被警车移送东城区公安分局看守所,高晓松以“涉嫌危险驾驶罪”被正式批捕。
2011年5月17日下午高晓松酒驾案在北京市东城区法院开庭审理。
在庭审过程中,高晓松律师提交了三份对高晓松有益的证据,
一、同时喝酒的朋友吴波证明高晓松曾叫代驾。
二、朋友张亚东等人说他喝酒平时都找别人代驾开车。
三、出示了受害人的求情谅解信和赔偿书,希望判处时能多多参考。
但是高晓松本人表示说一切事实都存在,我不想回避什么。态度较好,完全认罪,还称“酒令智昏以我为戒”。最终,高晓松以“危险驾驶罪”被判拘役6个月,罚款4000人民币。
(9)高晓峰律师扩展阅读:
高晓松酒驾被捕后,称自己会接受教训,“愿意以最大的程度赔偿这次事故造成的损失”,他说:“我没有任何想为自己辩护的,我有的全部都是忏悔。我以前一直以为喝酒能给人自由,最后因为喝酒失去了自由,我在明知自己酒醉而且明知代驾在路上的情况下,自己驾车就是对自己的生命和对他人生命及其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自我膨胀的表现。
我感谢司法部门和大家对我的教育,我会吸取教训,我愿意以最大的程度赔偿这次事故造成的损失,我愿意做任何的义工工作,我希望我的事能警示所有喝酒的朋友,对我的家人以及社会致以我最诚挚的歉意。”
⑩ 高晓松事件是怎么回事
高晓松事件指的是高晓松醉驾案。
2011年5月9日晚,高晓松因酒后驾驶,造成四车追尾。10日下午4时15分,高晓松因涉嫌危险驾驶罪被刑事拘留。有网友将醉驾者高晓松的成名作《同桌的你》进行了改编,新版名为“酒驾的你”,以此来调侃酒驾入刑后第一个被抓的名人。这就是高晓松醉驾案。
2011年5月17日下午,高晓松醉驾案在北京市东城区法院开庭审理。最终,高晓松以“危险驾驶罪”被判拘役6个月,罚款4000人民币。在庭审过程中,高晓松态度较好,完全认罪,他还称“酒令智昏以我为戒”。
三份证据:
高晓松律师提供三份证据,一是同桌喝酒的吴波证明高曾叫代驾,二是同事朋友张亚东小珂说他喝酒平时都找别人找代驾,三是出示受害人的求情谅解信和赔偿书,希望判处时能多参考。
同时,律师表示高晓松放弃做“无罪辩护”。“我们是有可能是对被告人做无罪辩护的,由于证据的不合法,但是昨天下午我们在会见被告人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机会,但是被告人劝说我说让我放弃这样的想法,他说一切事实都存在,我不想回避什么,即使是有这种可能,也不要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