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司法与人情

司法与人情

发布时间: 2025-05-25 14:09:19

Ⅰ 西方司法制度如何避免“人情关系”

现在的社会,人与人的人情关系是一件十分难以琢磨的事情,人情关系是为了维持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生存关系而产生的,主要表现为,逢年过节互相送礼、婚丧嫁娶随份子,以野腔维护这种人情关系。扩大到社会交往,就是一种扩展人脉和讨好上级的手段,容易滋生腐败。分析当今社会的颂桥衫"人情"消费,不能不追溯到传统儒家所倡导的人情主义。人情主义是中国儒家"尚情"伦理文化中土生土长的特定道德哲学范畴,是体现儒家和中国伦理文化的一种重要的、处理各种伦理关系的方法原则。儒家人情主义以血缘亲情为根基,并普遍适用于社会关系领域,而中国近二千年封闭的农耕经济为人情主义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土壤,不断积累沉淀,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人情"文化。这种人情理念蔓延到权力领域,就有了"碍于情面"之说,难免为以权谋私掩上了一块遮羞布。为了搭建起与资源支配者的人情关系,必然千方百计寻找可以"连线"的中介人,然后请客吃饭送礼,"外人"自然就变成了"自己人",既然是"自己人",那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有了感情的托辞,资源支配者"做人情"或"回馈人情"时,难免大开方便之门,将其所掌握的资源作有利于"自己人"的分配,违法乱纪甚至陷入犯罪深渊。虽然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人情关系是无法避免的,消芦但是要对人情关系进行合理的有限的运用万不能过度。

Ⅱ 法律和人情是否相悖

法律和人情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人认为法律是无情的,就没有人情,那么这种认为太绝对了。


法律与人情不是完全相悖的关系,也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

法律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不规矩的人和事情,需要有东西能够制约,这便形成了法律。

也有人说法律不外乎人情。法律是规范后的人情,是为了维护社会稳步发展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人情。

法律是有情的,在社会发展中,法律维护更多的公平与正义,可以说法律才是最大的人情。

法律是人情社会发展的产物,但是法律一旦形成,就不能因为人情而随意变化,它已经变成一个制度,一个规则,一个规范,所有人都得遵守,不可以以人情来逾越。

另一方面在遵从法律的同时,我们也是要尊重人情,这样才使得社会处处有温度。

因此,法律和人情不是相悖的关系,也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都有它特定的形态和存在的价值。

Ⅲ 司法的认定可以外乎人情也可以不外乎人情

再次被刷屏了。山东聊城,源大工贸,一位母亲被索债者当众凌辱,几近极致,儿子情急之下拿起水果刀捅伤四人,其中一人死亡。

事情的始末仿佛用一句话就能够概括,法官的一纸判决书让背后舆论持续发酵。

一审判决法官认为,虽然当时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也遭到了侮辱,但对方未有人使用工具,在派出所已出警的情况下,不存在防卫的紧迫性。

于是,白纸黑字,红色印章。罪名故意伤害罪,无期徒刑的封印将一个22岁的生命永恒地定格在方寸之间的监狱里。可是,真的不存在防卫的紧迫性吗?伤害真的是故意的吗?

显然,这样的说辞很难得到大众的认同。

首先,我们来看下正当防卫的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仍然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其与紧急避险、自助行为皆为权利的自力救济方式。

到这里想必大家对正当防卫这四个字在刑法中的释义已经了然于心,正当防卫它要符合四个条件:

1、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

2、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中;

3、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人;

4、正当防卫不能超越一定的限度;

其次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详细案情,南方周末披露:

苏银霞开办的公司资金周转遇困,不得已向吴学占借款共计135万元,约定月利息10%(远超法律规定的36%年利息上限)。

在苏银霞共还款184万元,并将一套140平米价值70万的房子抵债后,“还剩最后17万欠款,公司实在还不起了”。

结果,就遭到涉黑势力的恐怖逼债。

案发前一天,事情已经不妙——

吴学占让手下拉屎,并将苏银霞按进马桶里,要求还钱。

案发当天,苏银霞和于欢母子被关在了一起——

“什么话难听他骂什么,没有钱你去卖,一次一百,我给你八十。学着唤狗的样子喊小孩,让孩子喊他爹。”

杜志浩脱下于欢的鞋子,捂在苏银霞的嘴上。

杜志浩脱下裤子,一只脚踩在沙发上,用极端手段污辱苏银霞。

案发前苏银霞曾四次拨打110和市长热线,民警几次三番前来,只留下一句话:“要账可以,但是不能动手打人。”随即离开。

试问,此时此刻,对于任何一个正常子女,如果你的母亲受到这般凌辱,你还会存在理性吗?一个小时后,于欢失控,抄起水果刀疯狂捅向逼债者,结果四人中刀,其中杜志浩失血过多死亡。

法官认为,未有人实用工具,不存在防卫的紧迫感?人身受限制,对方无尽的侮辱和辱骂,过激的行为难道不是工具?生命健康权难道仅限于肉体之上?对于精神上的伤害可以置之不理?这不正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中?人格上的侮辱算不算是另一种的强奸和绑架?

再回到案件本身,苏氏母子是欠钱,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前面有共还款184万,另有70万房子抵押,月利息10%,远超法律规定的36%年利息上限······可见她们不是不想还钱,当下是实在没钱可还,在已得本金的前提之下,难道非要弄出人命才肯善罢甘休,况且你限制了她们的自由,去哪儿给你弄钱去?

也许这也是吴在社会谋生的另一种手段。既然放高利贷,想必就应该知道其中的风险机制。杜作为讨债者,从事的也是高危行业,况且在中刀之后,自己开车去的医院,死亡的原因是失血性休克死亡,显然,吴并没有为他的这部分员工做好实时的护驾救急准备,或许多这么一道措施,虽然杜不是什么好人,但也不至于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止血还拼命开车去医院救治而丢了性命。

如果侵害上升到精神层面,于欢即便防卫过当,也不存在刑事责任。

此时此刻,于法律是非而言,我们平常人似乎只能做个吃瓜群众。但当一个人或其近亲正在遭受难以忍受的凌辱时,是没有理性可言的,至于奋起反抗造成的一定后果,司法的认定可以外乎人情也可以不外乎人情。

到这里,几乎是我对于欢案件关于正当防卫方面的大致辩解。当然,我不是殷清利律师,只是就事论事,想必他的辩词会比我精彩十倍百倍。敢于免费接下这起案件的律师,本身就是存在大爱的。

Ⅳ 情理法三者关系的感悟

情理法三者关系的感悟心理学近年来,随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越来越高,任何一起看似很普通寻常的司法个案都有可能被媒体舆论所聚焦,甚至引发成众口熏天的舆情事件。应当认为,社会对司法活动越关注,越有利于推动国家法治的发展和进步,也越有利于促进司法机关忠实履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职责使命,不断改进和完善司法领域的人权保障,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主动适应舆论、理性甄别舆论、积极应对舆论、正确运用舆论,是新媒体环境下人民法院无法回避的课题。面对公众舆论的关切乃至质疑,我们一方面要保持严谨、理性、平和的心态,正确认识建设性舆论监督和依法独立审判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善于认真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诉求,主动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期待,自觉接受媒体舆论的监督评判,以积极的姿态努力形成司法与舆论之间的双向良性互动,从而引导公众舆论将内心疑虑转换成司法展望,尊重、理解和支持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另一方面要站稳司法立场,切实遵循“法理情”这一法治社会的逻辑规则,坚持用说理式审判输出公平正义,力求司法审判在适度开放性与有节制自主性之间达成均衡,确保司法审判充分体现法的尺度、理的适度和情的温度,努力使人民群众从内心认可并支持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裁判。法治即规则之治,法律的权威来自严格的执行。毫无疑问,“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要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不容置喙的司法底线,“法”始终是排序于“法理情”逻辑规则第一位的判断标准。当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后,法官就应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审理,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裁判,确保司法审判既符合程序正义要求,又契合实体正义价值。当今社会已处于思想多元、价值多元的时代,这就要求法官必须坚守公正司法的内心定力,秉持法治思维的理性逻辑,坚持以法律为辨析是非、判断曲直的第一标准,不盲目迎合喧嚣舆情,不随意偏离法律尺度,切实防止司法裁判与法治的价值、精神、原则背道而驰。尤其是,不同的案件有其发生的特定原因,还可能存在纷乱复杂的情理纠缠,甚至触及道德伦理并引发公众舆论的道德评判。但是,“理”和“情”毕竟属于主观判断标准,情理不是法律,情理不能替代法律。因此,面对以舆论形式表达出来的情理争辩和道德评判,法官应在虚心倾听被社会主流人群屏蔽了的声音和异己观点的同时,善于甄别究竟是理性辩论还是情感宣泄,不偏听偏信,不跟风盲从。
热点内容
劳动法调休2016 发布:2025-08-15 22:34:15 浏览:365
投资协议书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15 22:34:09 浏览:752
萨嘎法院 发布:2025-08-15 22:29:38 浏览:595
公司法表决权 发布:2025-08-15 22:20:08 浏览:158
借条由谁写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8-15 22:14:31 浏览:225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排名 发布:2025-08-15 22:04:30 浏览:747
新郑律师咨询 发布:2025-08-15 21:54:22 浏览:44
民主法治建设与经济建设 发布:2025-08-15 21:24:03 浏览:742
骂法官咒警察 发布:2025-08-15 21:05:04 浏览:450
什么是交通法规 发布:2025-08-15 20:52:35 浏览: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