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诉讼法律服务

诉讼法律服务

发布时间: 2020-12-20 17:05:35

① 什么是诉讼业务和非诉讼业务

1、诉讼业务是律师的一项传统的业务,诉讼业务的法律内容包括法律事实的确定和内法律适用两个容部分;律师依据基本的诉讼思维框架确定具体的诉讼方案达到获得委托人认可的诉讼结果的法律活动过程。

2、非诉讼业务,与诉讼业务相对应,是指律师接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委托,在其职权范围内为当事人处理不与法院、仲裁委员会发生关联的法律事务。 非诉讼业务主要由咨询、代书服务、专项法律服务法律顾问服务及其他服务组成。

② 根据三大诉讼法的规定:法律服务所的基层法律工作者有无诉讼代理资格

1、根据《乡镇法律服务业务工作细则》第二十四条第四项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位于本辖区内,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代理民事、经济、行政案件应当具备的条件之一。因此,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不能代理当事人任何一方均不在本辖区内的民事、经济、行政诉讼案件。
2、在刑事诉讼中非被告人的监护人或亲友不能担任辨护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法》
第三十二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托为辩护人:
(一)律师;
(二)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
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法】的解释》
第三十五条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应当充分保障被告人依法享有的辩护权利。
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辩护人辩护。下列人员不得担任辩护人:
(一)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处于缓刑、假释考验期间的人;
(二)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
(三)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
(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的现职人员;
(五)人民陪审员;
(六)与本案审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
(七)外国人或者无国籍人。
前款第四项至第七项规定的人员,如果是被告人的监护人、近亲属,由被告人委托担任辩护人的,可以准许。
第三十六条 审判人员和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二年内,不得以律师身份担任辩护人。
审判人员和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不得担任原任职法院所审理案件的辩护人,但作为被告人的监护人、近亲属进行辩护的除外。
审判人员和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的配偶、子女或者父母不得担任其任职法院所审理案件的辩护人,但作为被告人的监护人、近亲属进行辩护的除外。

③ 诉讼律师和事务律师有什么区别

简单来说复,事务律制师与讼务律师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资格代表当事人在法庭发表代理或辩护意见。在实行这种律师分工的国家,一般是由当事人直接找到事务律师,然后由事务律师聘请讼务律师代表当事人出庭进行诉讼。
事务律师(英语:solicitor)是按照普通法的传统对于不出庭的主要从事非诉讼业务的律师的称呼,也被称为律师,以区别于大律师(英语:barrister)(即讼务律师)。
事务律师,在英美律师制度中是指专门从事非诉讼业务或部分诉讼业务,但在诉讼中,其出庭时的发言权受到限制。事务律师主要从事民商事等非诉讼法律服务和在低级法院如区域法院、裁判法院等出庭辩护、代理大律师与当事人洽谈、接收案件、会晤证人、调查取证等。

司法所要是代理诉讼,承担法律服务的话,应该准备些什么文件呢

按规定司法所是不能代理诉讼的,基层法律服务所才能承担法律服务。但是由于我国多年以来司法所和法律服务所业务混同交差,一部分司法助理员也在承担一些法律服务工作。但是都是以个人名义代理,不能以司法所名义代理。

⑤ 民事诉讼法规定应有几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案件调查取证

民事诉讼法没有具体规定有几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案件调查取证,但是在询问的时内候最好容有2人,一人询问、一人记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该法第六十一条规定:代理诉讼的律师和其他诉讼代理人有权调查收集证据。这里的其它诉讼代理人就包括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这一规定赋予了法律服务工作者接受当事人的委托代理当事人进行诉讼时,享有调查取证的权利。

⑥ 诉讼和非诉讼的区别。

诉讼和非诉讼的区别:

一、含义不同

诉讼:诉讼,指纠纷当事人通过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另一方当事人解决纠纷的形式。是一种法律行动,分为民事和刑事两类,前者原诉人是受害者当事人,因为有未可解决的争议,所以诉诸法律。后者涉及刑事犯罪,由政府当局控告疑犯。

非诉讼:非诉讼就是法律事务。法律事务,就广义而言,非诉讼法律事务是诉讼法律事务的对称。从其性质和办理方式理解,非诉讼法律事务具有两种含义:

二、特征不同

诉讼:中国大陆的诉讼程序一般实行两审终审制度(注意用词变化,两审不等于二审),分为一审和二审,但部分案件实行一审终审。

非诉讼:非诉讼必须是能够产生民事法律后果的法律事实;必须是不通过诉讼方式办理的法律事实。

三、使用情况不同

诉讼:诉讼是在自身受到侵害或者权利受到侵犯时使用,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诉讼”一词是由“诉”和“讼”两字组成的。“诉”为叙说、告诉、告发、控告之意,“讼”为争辨是非、曲直之意。两个字连用即为向法庭告诉,在法庭上辩冤、争辩是非曲直。

非诉讼:非诉讼适用于不具备诉讼要件的法律事务,即无争议的法律事务。通过非诉讼方式办理法
律事务,必须包括三点含义:

(一)必须是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务;

(二)通过非诉讼方式进行;

(三)由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向律师提出请求或委托。

(6)诉讼法律服务扩展阅读:

非诉讼就是法律事务。

法律事务,就广义而言,非诉讼法律事务是诉讼法律事务的对称。从其性质和办理方式理解,非诉讼法律事务具有两种含义:

一是不具备诉讼要件的法律事务,即无争议的法律事务;

二是虽具备诉讼要件,亦即虽有争议但不通过诉讼方式办理的法律事务。

诉讼,指纠纷当事人通过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另一方当事人解决纠纷的形式。是一种法律行动,分为民事和刑事两类,前者原诉人是受害者当事人,因为有未可解决的争议,所以诉诸法律。后者涉及刑事犯罪,由政府当局控告疑犯。

中国大陆的诉讼程序一般实行两审终审制度(注意用词变化,两审不等于二审),分为一审和二审,但部分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如新《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

诉讼在西方人的观念中,是指法庭处理案件与纠纷的活动过程或程序;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诉讼”一词是由“诉”和“讼”两字组成的。“诉”为叙说、告诉、告发、控告之意,“讼”为争辨是非、曲直之意。

两个字连用即为向法庭告诉,在法庭上辩冤、争辩是非曲直。如果就“诉讼”一词从法律角度下定义,可以简要地概括为:诉讼就是国家专门机关在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解决具体案件的活动。

热点内容
劳动法之农民工工资多少 发布:2025-05-10 21:49:22 浏览:367
刑事诉讼法二百一九 发布:2025-05-10 21:46:40 浏览:855
古代刑法老鼠钻洞视频 发布:2025-05-10 21:46:31 浏览:892
周口沈丘法院 发布:2025-05-10 21:38:14 浏览:991
合同法司法解释三解读 发布:2025-05-10 21:35:58 浏览:169
广西民族大学法律硕士调剂 发布:2025-05-10 21:25:16 浏览:336
余凌云行政法讲义下载 发布:2025-05-10 21:10:07 浏览:382
法律讲堂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5-10 21:04:59 浏览:498
证券法和经济法基础 发布:2025-05-10 20:59:08 浏览:632
业务员飞单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0 20:59:03 浏览: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