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法律服务承诺

法律服务承诺

发布时间: 2020-12-20 20:59:07

⑴ 在法律上,承诺和保证有什么区别

承诺书和保证书都属于合同一种,具有的法律效力
在法律上他们都是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都可以在法院起诉时,做原告或被告和第三人使用

⑵ 承诺的构成要件有哪些,承诺生效有哪些法律效果

一、承诺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一项承诺,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产生合同成立的法律后果。依合同法的一般理论,承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要约和承诺都是相对人的行为,要约只对要约人和受要约人有拘束力,因此,只有受要约人才有承诺的能力。受要约人的承诺,可以由其本人或其代理人作出,无行为能力人由其监护人作出。其他人作出的承诺的意思表示,不产生合同成立的法律效果,但可以视为一项要约。

(2)承诺必须向要约人作出。承诺是对要约的同意,只对要约人和受要约人有拘束力。对要约人以外的人作出的承诺,合同不能成立。向要约人的代理人进行承诺,与向要约人本人承诺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3)承诺的内容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承诺是受要约人愿意按照要约的全部内容与要约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所以,承诺欲取得成立合同的法律效果,就必须在内容上与要约的内容一致,舍此便不能成立合同。如果受要约人在承诺中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变更的,便不构成承诺,而应视为对原要约的拒绝而作出的一项新的要约,或称反要约。

(4)承诺应在要约有效期内作出。承诺的这一要件,依要约是否定有承诺期限分为两种情况:定有承诺期限的要约,承诺须于期限内作出方为有效承诺;未定有承诺期限的要约,如属口头要约,承诺须由受要约人立即作出才为有效,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如是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则应由受要约人在合理期限内作出承诺。有效期间经过后作出的承诺,称为迟到承诺,不能发生承诺的效力,应视为新要约。但受要约人在要约有效期间内所作承诺,依通常情形可于有效期内到达要约人而迟到者,称为未迟发而迟到的承诺。对这种承诺,要约人应负对承诺人发迟到通知的义务。

二、承诺生效有哪些法律效果

1 、交叉要约。交叉要约是指合同当事人采取非直接对话的方式,作出了为订立同一内容合同的要约。如甲对乙作出为订立合同的要约,而乙对甲也作出了同样内容的要约。此时双方的意思表示的内容完全一致,而且双方均有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并且发出要约的时间也几乎在同时。既然双方有相同的意思表示,法律即可推定其必互有承诺的结果,所以认定合同成立。合同成立的时间以后一个要约到达对方当事人时为准。

2、同时表示。同时表示与交叉要约本质上相同,交叉要约是在非直接对话的方式的情况下发生的,而同时表示是在对话方式的情况下发生的。

⑶ 承诺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承诺书实际上是合同的一种,当然具有法律效力。

有效的承诺书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是当事人真实意愿的反映。承诺书的内容应当是当事人内心真实意思的表达,不能被强迫或威胁或利诱、欺骗等。

2.没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承诺书的内容必须合乎法律的规定,不能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否则可能导致承诺书无效。

3.没有侵犯他人利益。承诺人只能基于自己有权处分的物进行处分,而不能因此侵犯到了他人的合法利益。

拓展资料:

承诺书是 承诺人对要约人的要约完全同意的意思,表示以书面形式。通常是要求以书面订立的合同,其承诺也必须采取书面形式。

如《美国统一商法典》第二篇第2-201条规定,凡价金超过5000美元的货物买卖合同,除该法典另有规定外,均须以书面方式作成,否则不能要求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在诉讼中对这种合同原则上不接受口头证据。

⑷ 承诺,需要负法律责任

承诺书实际上是合同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有效的承诺书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内个条件:1.是当事人真容实意愿的反映。2.没有违反相关法律规定;3.没有侵犯他人利益。那么违反承诺保证会有什么法律后果?中国《合同法》共规定了五大类违约责任形式:1.继续履行,又称强制履行,指在违约方不履行合同时,由法院强制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债务的违约责任方式。2.采取补救措施:受损害方根据标的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等。3.赔偿损失,即债务人不履行合同债务时依法赔偿债权人所受损失的责任。4.定金责任:《合同法》第115条规定: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5.违约金责任,又称违约罚款,是由当事人约定的或法律直接规定的,在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时向另一方当事人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也可以表现为一定价值的财物。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⑸ 书面承诺有没有法律效应

当然有啊,甚至沉默都可以作为承诺的。
合同实际上只是双方的合意。也版就是双方达成权一致的东西。我们平时见到合同书只是合同的文字体现,并非合同本身。
所以口头承诺当然有效。如去饭店点菜,也是一个服务协议,你点菜就是承诺,由此服务合同成立。
生活中大部分合同都是口头承诺甚至默认的。如上街买一斤苹果。
只是口头承诺涉及到证明的问题。所以在可能引起争议或者履行其较长的合同一般建议将合同书写在书面上。

⑹ 承诺具有法律效力吗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54条、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法人为了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所实施的合法行为。
56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它形式。法律规定使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其规定。
57条、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之日起具备法律效力,行为人除非依照法律规定或对方当事人同意,不得随意变更或解除。
综上所述,口头承诺系公民、法人为了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所实施的合法行为的一种。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它形式。
因此,可以认定口头承诺具有法律效力,其效力自承诺开始,也就是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生效。承诺之人受承诺的约束,除非依照法律规定或对方当事人同意,口头承诺之人不得对自己的承诺随意变更或解除。
这亦符合民事法律行为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的司法精神之体现。法律的渊源来自于一个国家的社会道德,我国自古就有“人无信而不立”。这亦体现了,社会道德与法律对于信守承诺的看重!
然而,客观事实与你能够证明的客观事实未必一致!接受承诺一方,如果不能证明口头承诺的客观存在,恐怕维权方面讲面临巨大障碍。
所以,很多时候,无论是在实践之中还是法律方面,都尽量主张将相关承诺落实与纸面上。
关于民事法律行为,包括口头承诺,只要在其行为实施之时,不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显失公平、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等符合无效或可撤销、可变更的情形下
该民事法律行为依法成立,依法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包括口头承诺)自成立之日具有法律约束力

⑺ 承诺书在法律上能作为证据吗

承诺书应当及时收回啊,就还款承诺书能作为证据到法院起诉。债务人要承担举证责任。

热点内容
蚌埠哪个律师事务所好 发布:2025-09-30 05:46:50 浏览:111
内乡出名律师 发布:2025-09-30 05:46:43 浏览:380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 发布:2025-09-30 05:33:20 浏览:131
与质量相关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9-30 05:27:44 浏览:619
劳动法的损害赔偿权和侵权责任法 发布:2025-09-30 05:27:43 浏览:225
我国行政法理念与实践脱节 发布:2025-09-30 05:23:33 浏览:699
道德经素材 发布:2025-09-30 05:13:28 浏览:964
徐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9-30 04:54:16 浏览:84
法律硕士文史哲专业 发布:2025-09-30 04:48:44 浏览:675
法律的责任是指什么 发布:2025-09-30 04:48:44 浏览: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