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未成年法律援助

未成年法律援助

发布时间: 2020-12-22 20:45:02

『壹』 法律援助的未成年有哪些帮助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抄权益袭是法律援助工作的一个重点,中国的法律援助机构一项重视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工作,把未成年人作为优先提供法律援助的对象。为此,司法部与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做好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4条专门规定了被告人是未成年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为其指定法律援助律师。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人民法院发出制定辩护通知,法律援助机构就会为其提供法律援助。除此之外,法律虽未做出明确规定,但只要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需要法律帮助,而其监护人为其聘请律师的,就可以优先获得法律援助。

『贰』 法律援助未成年人从什么时间介入

法律援助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审判阶段开始介入。

法律援助是版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权构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提出申请,如侵权人是法定代理人的,由与该争议事项无利害关系的其他法定代理人代为提出申请。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

《刑事诉讼法》虽然明确了律师办理刑事辩护案件的提前介入问题,但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援助案件的提前介入并未予以规定,这就导致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工作协调等各方面因素,未成年人的指定辩护权仅仅局限在了审判阶段,使得许多指定辩护留于形式。有些时候为了在表面上迎合法律的规定,法院往往匆忙的在开庭前一两天给未成年被告人指定辩护律师,不少指定辩护律师基于时间原因,没有做到委托辩护中阅卷、会见被告人,仅凭起诉书和平常的办案经验出庭辩护,应付指定辩护工作。

『叁』 未成年的青少年涉嫌犯罪,能申请法律援助

可以申请
法律援助条例
第十三条 盲、聋、哑等残疾人和未成年人为刑事被告人或回犯罪嫌疑人而答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应当获得法律援助。

可能被判处死刑的刑事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的刑事被告人提出上诉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应当获得法律援助。

『肆』 未成年人可否申请法律援助

你现在若没有工作,那么,你如果要提起诉讼的话,须由你的父母作为监护专人来代理,而不属能自己来提起。
如果你家属于《法律援助条例》里规定的援助对象,则可以向当地的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申请。
《法律援助条例》网址:http://www.dffy.com/faguixiazai/xzf/200407/20040714203305.htm

『伍』 犯罪时是未成年人,到案后是成年人,是否需要提供法律援助

如果到案后已经是成年人,法院无义务为其提供法律援助。
法律依据:内
《刑事诉讼法》第容34条规定,被告人是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四百七十二条审判时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陆』 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指定律师有用吗

对于涉嫌犯罪但没有聘请律师的未成年人,为保护其合法权益,刑诉法要求法院专为属其指定法律援助律师。法律援助由当地司法局的法律援助中心律师或指定律师事务所律师承办,司法局法律援助主管科室会对律师的办案工作进行监督,当事人亲属如认为援助律师未认真履行职责,可向司法局进行投诉。所以,你不用担心。

『柒』 新刑事诉讼法中未成年人还属于法律援助的对象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八条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专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属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第二百七十九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根据情况可以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等情况进行调查。

第二百八十条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和人民法院决定逮捕,应当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

(7)未成年法律援助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一条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讯问和审判的时候,应当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

无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也可以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并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到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行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

『捌』 如何做好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

法律援助是一项扶贫助弱,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公益事业,旨在通过法律手段救助社会弱势群体,使公民享有平等的法律保护权,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我国在保护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积极开展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因为具有现实的法律依据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而显得尤为重要,它彰显了法律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和对实质正义的不懈追求。本文就如何更好地开展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刑事法律援助提前介入难。关于律师办理刑事辩护案件的提前介入问题,《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实践中,许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由于种种原因,获得指定辩护的权利仅仅局限在审判阶段。部分法院甚至在开庭前一两天才给未成年被告人指定辩护律师,导致不少指定辩护律师由于时间仓促,无法深入了解案情,只能凭起诉书和办案经验出庭辩护,影响了辩护效果。
2.办案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心理上还不成熟,部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甚至还存在人格缺陷,如个性相对比较孤僻,不轻易敞开心扉等,但同时他们又具有主观恶性小、可塑性强等特点。这就要求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还要熟悉掌握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热心于教育、挽救失足未成年人,但是,目前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还缺少统一指导和培训,使得有些律师仅满足于完成辩护任务,在办案过程中缺少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沟通,对于其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成长经历以及实施被指控犯罪前后的表现等情况掌握不够全面,导致表达辩护意见不够充分,难以提出合理量刑建议,不能真正达到教育、挽救未成年人的目的。
3.刑事法律援助后续效果不好。在接受援助过程中,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有认罪、悔罪甚至立功表现,然而由于受援未成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使其对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缺乏正确的认识,加上原有生活环境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改善,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也需要假以时日,因此极易重蹈覆辙,重新犯罪。有的受援人初次犯罪,因为年龄较小,未被判处实刑或刑期较短,刑满后,由于缺少家庭关爱或管教缺位,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很快又走上了犯罪道路,再次成为被援助对象,这显然背离了法律援助的初衷。
二、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建议
1.建立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提前介入机制,全程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作为刑事法律援助的特殊群体,失足未成年人理应有别于一般犯罪嫌疑人,并在刑事法律援助中得到特别保护。自侦查阶段起对经济困难或因其他原因没有委托律师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予以法律援助,让援助律师提前参与刑事诉讼全过程,不仅可以有效帮助未成年人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也有利于协助司法机关查明案件事实,保障刑事诉讼程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因此,有必要建立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提前介入机制,规定在侦查、起诉阶段,相应的办案机关应在第一次讯问时即告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法律援助,并记入笔录,经查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确实无法为其聘请律师的,办案机关应及时通知相应的援助机构,由援助机构指定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和权利保护,以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法律援助的根本目的。
2.组建专业团队,充分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要在现有律师中挑选一批业务精通,工作细心,责任心强,熟悉未成年人特点,善于做未成年人思想工作的律师,作为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骨干,并经常组织学习培训,要求办案律师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除了做好阅卷和会见等常规工作外,还应当以高度的责任感,深入到学校、社区等场所去调取有利于受援人的证据,全面了解受援人的个人情况和案件情况,审查其作案时的年龄,有无免除处罚或不认为是犯罪的情形以及是否具备适用缓刑的条件,并及时就案件及受援人情况与有关机关沟通,同时,要积极帮助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甚至检举立功。在法庭上,要根据案件的情节和自己所掌握的未成年被告人的个人资料,争取让未成年被告人得到最大限度的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充分维护其合法权益。
3.坚持保护与教育相结合,有效巩固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效果。帮教失足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就法律援助而言,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时,除了要求承办律师熟悉掌握相关法律,认真做好案件办理工作外,还需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未成年人的关爱之心,在为未成年人依法辩护的同时,根据其犯罪的主客观原因,找准感化点,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做好法制教育工作,帮助失足未成年人充分认识自己行为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同时,要积极鼓励失足未成年人,使其能够知错改错,从犯罪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走好今后的人生道路。从长远来看,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应当作为一项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开展,在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机构与公安、检察、法院合作的同时,还应加强社会联动,动员社会各部门加入教育、挽救未成年受援人的行列,并与受援人家庭、学校建立长期联系,形成教育、感化失足未成年人的有利环境,实现对失足未成年人的全方位动态援助,帮助其认罪伏法,真诚悔改,减少对社会、对法制的逆反心理,达到重塑未成年人健康向上的人格,预防和遏制其重新犯罪的目的,真正实现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的宗旨。

『玖』 未成年人可不可以独自申请法律援助

不可以,法律援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申请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回力人的(就答包括了未成年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提出申请。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与其法定代理人之间发生诉讼或者因其他利益纠纷需要法律援助的,由与该争议事项无利害关系的其他法定代理人代为提出申请。
再说,即使申请成功,未成年人也不能参加诉讼,因为主体不适格。

『拾』 在什么情况下,未成年人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指国家为经济困通信班的公民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减费或免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制度。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师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及实践,目前我国的法律援助主要体现在律师对特定当事人免费或减费提供法律帮助。可以获得法律援助的人及条件如下:
一、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具备法定条件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这些法定条件是:(1)申请法律援助的事项是法律应予保护的权利或法律允许行使的权利;(2)为主张、确认、维护、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而需要法律援助;(3)因经济困难确无能力或无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
法律援助的申请,应向其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所属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说明请求法律援助的目的和主要事实,并提交身份证,户口簿或暂住证和主自己经济困难、无力支付代理或法律服务费的证明文件及其他主明案件的材料。法律援助机构收到当事人的申请后,经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及时批准,发给当事人《准予法律援助通知书》。不符合条件的,应给当事人不予法律援助通知书。
获准法律援助的当事人,应持《准予法律援助通知书》到指定的律师事务所办理签订协议、填写委托书等手续。最后由承担法律义务的律师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
二、符合法律明文规定的法事人,即可经过法院指定获得法律援助。例如,《刑事诉讼法》第34条规定:盲聋哑等残疾人、未成年人、可能被判处死刑的被告人,在刑事审判中如果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应当为其指定辩护律师提供法律援助。
三、可以获得法律援助的安案件包括以下范围:
(1)刑事案件。包括被告人历经济困通信班或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可能被判处列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2)请求给付赡养费、抚育费、扶养费的事项。
(3)除责任事故外,因公受伤请求赔偿的事项。
(4)盲、聋、哑等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追索.侵权赔偿的事项。
(5)请求国家赔偿的诉讼案件。
(6)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事项。
(7)以法人为援助对象的经济案件。
(8)需要予以公证的与公民个人人身、财产密切相关的法律事实或法律关系。
(9)其他需要法律援助的事项。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未成年人作为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及民事案件的当事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权向法律援助机构或律师事务所申请法律援助,请求律师免费或减费为自己作刑事案件的辩护人或民事案件的代理人;基刑事案件中,人民法院也会视情况为基人指定律师提供法律援助。未成年人应当充分行使这一权利,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通过法律援助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热点内容
婚姻法实行一妻二夫制 发布:2025-05-15 02:17:57 浏览:456
法院辞旧迎新 发布:2025-05-15 02:17:07 浏览:596
法官劝人撤诉 发布:2025-05-15 02:07:54 浏览:940
法规教育科 发布:2025-05-15 01:59:55 浏览:158
瑞达民法真题几年 发布:2025-05-15 01:58:28 浏览:696
下载cctv12社会与法一线 发布:2025-05-15 01:58:27 浏览:698
民事诉讼法解释57条 发布:2025-05-15 01:48:31 浏览:748
法院擦边球 发布:2025-05-15 01:44:13 浏览:95
1992年婚姻法年龄 发布:2025-05-15 01:35:03 浏览:267
民法典解读2 发布:2025-05-15 01:30:00 浏览: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