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参与调解
民事赔偿是可以和解的,即使有生效判决,在执行时一样可以和解。
Ⅱ 如何发挥律师在民事案件调解中的作用
法院调解在民事诉讼中具有什么作用: 1、有利于迅速彻底解决纠纷,提高办案效率版。以调解方式解决民权事纠纷,使当事人在自愿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因而有助于当事人自动履行协议规定的义务,彻底解决纠纷;减少了诉讼程序,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提高了人民法院的办案效率。
2、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社会和谐,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建设。民事纠纷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当事人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但是,如果纠纷发生后不及时加以解决,也可能使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社会和谐,经济建设就无法发展。通过法院调解,摆事实,讲道理,促使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消除隔阂,化解矛盾。从而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社会和谐,使人们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生产和工作中去,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
3、有利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纠纷。调解的过程,也是向当事人和人民群众宣传国家法律、政策的过程,使广大群众知法、守法,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从而做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达到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的目的。
Ⅲ 法院引入第三方律师调解有什么弊端
律师调解涉及到律师的工作经验和立场等问题,是否真正做到客观调解是弊端。
最高法、司法部联合出台《关于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在北京、上海、广东等11省市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工作。律师调解是由律师、依法成立的律师调解工作室或者律师调解中心作为中立第三方主持调解,协助纠纷各方当事人通过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争议。经调解达成协议当事人可向法院申请确认效力。
《意见》规定了律师调解的四种工作模式:一是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诉调对接中心或具备条件的法庭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配备必要的工作设施和工作场所;二是在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设立专门的律师调解工作室,由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指派律师调解员提供公益性调解服务;三是在律师协会设立律师调解中心,在律师协会的指导下,组织律师作为调解员,接受当事人申请或法院移送,参与矛盾化解和纠纷调解;四是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律师事务所设立调解工作室,可以将接受当事人申请调解作为一项律师业务开展,同时可以承接法院、行政机关移送的调解案件。
按照规定,律师调解可以受理各类民商事纠纷,包括刑事附带民事纠纷的民事部分,但是婚姻关系、身份关系确认案件以及其他依案件性质不能进行调解的除外。对于调节和诉讼如何对接的问题,《意见》提到,调解协议中具有金钱或者有价证券给付内容的,债权人可以依法申请法院签发支付令。经律师调解工作室或律师调解中心调解达成的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的协议,当事人可向律师调解工作室或律师调解中心所在地基层法院或者法庭申请确认其效力,法院应当依法确认。
Ⅳ 民事纠纷,可以请律师来调解吗
可以。律师可以接收当事人委托,处理争议和纠纷,与对方当事人进行调节,必要时也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Ⅳ 律师参与当事人事先调解可否能出庭代理
只要当事人委托,律师可以代为出庭。
Ⅵ 律师组织调解有什么技巧
一般民事调解的技巧
民事诉讼调解的各种方法都离不开语言的运用。“言为心声”,庄重、严谨、热情、幽默的言语能够使当事人产生尊敬和信赖,拉近与当事人的心理距离。使当事人愿意接受其观点和建议,从而达到案件最佳的调解效果。因此语言的运用技巧在调解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法官的语言应体现对当事人的尊重。法官在语言态度上要平等对待当事人,不歧视任何当事人,交谈时平易近人,让当事人感到温暖和亲切。同时做到沉着冷静,不与当事人争高低,避免或减少自己的情绪波动,营造相互接纳的关系,从而博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
2、法官的语言应通俗易懂,观点明确。基层法院大多解决的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交往中发生的各种矛盾,这就要求法官在调解类似的案件时,应当考虑当事人本身的生活环境,并结合其文化水平、宗教信仰,使用通俗语言,将法律术语转化为生活语言,避免使用脱离老百姓生活实际的理论化的、空洞的、华而不实的书面用语。同时,调解法官应尊重当事人的爱好和习惯,适当时可以运用当事人熟知的比喻和民间俗语、谚语,使当事人容易理解和接受法官所讲的道理。另外法官的语言应力求简短、明确,突出重点,使当事人一听就懂,避免产生误解。
3、法官的语言应灵活多变。法官所面对的当事人形形色色,各行各业、各个社会阶层的当事人因文化素养、认知水平、社会经历的不同,对问题往往有着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根据调解对象和纠纷内容的特点,法官调解语言要适合各类当事人不同的心理特点。例如在调解活动中有时为了打破某些僵持的局面,缓和当事人之间的心理冲突,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幽默性的用语。对于胡搅蛮缠、拒不履行民事义务的当事人,有时要使用一些较严厉的、具有震慑性的用语,给予一定的心理压力,使其在趋利避害心理的支配下履行民事义务。对某些表示出后悔、自责的当事人可以予以安慰、鼓励,表示期待其能改正错误,与对方当事人主动化解矛盾,往往收到较好的调解效果。
4、法官的语言应结合“副语言”的运用。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使用不同的音量、速度、节奏、语调这些“副语言”,不仅能辅助语言交往,有助于传递交往的内容,同时在表达感情方面往往超过语言本身的内容。所以在语言运用的技巧中,“副语言”的运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在运用明确性、含蓄性、幽默性、震慑性和期待、鼓励性语言中,所使用的音量、速度、节奏和语调都有所不同,起到了强化运用这些技巧效果的作用。
5、法官的语言应辅以“非语言技巧”。在法官与当事人的交往中,除了语言技巧的运用外,伴随着语言沟通时的目光、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非语言技巧的运用,在交往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在运用各种语言技巧对当事人进行调解时,伴随着法官的不同目光、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可以起到强化交流信息的内容,表达法官的情感,有助于对当事人施加积极的心理影响。比如在运用期待、鼓励性语言时,法官以语重心长的语调、期待的目光与和蔼的面部表情来表达,当事人就容易受到感化而接受法官的规劝,努力表现出法官所期待的行为;在运用震慑性语言时,法官应辅以严肃的面容,果断的手势更容易达到预期效果。
Ⅶ 离婚诉讼必须调解吗,律师如何参与离婚调解
《婚姻法》第32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应当进行调解。专据此,调解是审理离属婚案件的必经程序。即使起诉前已经婚姻登记机关、街道组织调解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仍应进行调解。在进行调解时,审判人员必须根据查明的事实,依法对双方进行说服教育工作,宣传法律、政策和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对有过错的一方进行批评,对无过错的一方进行疏导。调解开始后,应首先做好调和工作。感情尚未破裂,但双方不能达成调解协议的,应及时判决不准离婚;双方感情确己破裂,没有和好可能的,则应做好调解离婚的工作,当事人不能达成调解协议的,应及时判决准予离婚。调解是审理离婚案件的必经程序,并不是指当事人非接受调解不可。对离婚当事人进行调解,也必须坚持自愿和合法的原则。一方面,必须双方当事人自愿接受调解,而不能强迫当事人接受调解;另一方面,所达成的协议内容必须是经说服教育并由当事人民主协商的结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应当进行调解。
Ⅷ 法院开庭调解,调解书对方律师签字有效吗
被告律师是被告代理人,关键看是否特别授权(即全权委托),如果是特别授权则被专告律师签属字就代表被告签字了,调解书有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规定:
第一百四十七条人民法院调解案件时,当事人不能出庭的,经其特别授权,可由其委托代理人参加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可由委托代理人签名。
离婚案件当事人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参加调解的,除本人不能表达意志的以外,应当出具书面意见。
(8)律师参与调解扩展阅读:
调解书内容,主要由下列三部分组成:
一、首部,依次写明下列事项:
(一)标题和编号,标题写明“调解书”,并在其右下方写明文书的编号。
(二)申请人栏内写明申请人的名称、姓名和地址;有代理人的写明代理人的姓名、单位和地址等。
(三)在被申请人栏内,写明被申请人名称、姓名和地址;有代理人的,写明代理人的姓名、单位和地址等。
Ⅸ 律师如何参与调解以及具体工作
一、充分了解案抄情,掌握事实真相;
二、掌握法律政策规定,以便有针对性地适用法律;
三、选择好调解的时间:诉讼前、诉讼中、开庭后。
四、选择合适的调解地点;
可以在法院、律师事务所,也可以在当事人所在地或者纠纷发生地。
五、抓住当事人的主要目的,帮助当事人剔除由于情绪造成的不明目的;
正确分析当事人的心理,掌握争议的焦点,矫正当事人过高的期待。
六、确立调解思路,制定调解方案。
Ⅹ 律师调解需要怎么落地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决定在北京、黑龙江、上海等11个省市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工作。公众普遍认为,这是我国诉讼制度和律师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有利于降低司法负荷、化解社会矛盾、提升律师作用。
当然了,律师主持和参与调解工作要想真正发挥实效,还需要更深入的机制改革和更有力的制度配套。
首先,要赋予和强化律师的调查取证权。打官司就是打证据,主持调解同样离不开最基本的证据支持和事实判断。目前我国律师的调查取证能力几乎为零,收集证据几乎全部依靠公检法或者行政部门。
民事诉讼中,法官常常因为工作强度太大而不愿再去调取证据,当事人又常常因为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和提供相关证据,导致很多案件因为证据问题偏离实体公正。甚至某些情况下,酿成重大的极端事件。律师在调查取证方面的现状不改变,律师调解工作很可能无法行稳致远,矛盾最终还是会绕过调解涌向法院。
其次,律师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对律师的角色定位要摒弃工具主义思维。律师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方面具有独特的专业优势、职业优势和实践优势。但律师必须保持民间力量的属性,避免在调解过程中失去主体性,甚至成为司法或者行政机关的替身。只有信任律师群体的职能作用,真正保障律师的执业权利,提高律师的社会地位,才能夯实律师主持和参与民事调解活动的社会基础。
律师调解还是非常有必要实施落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