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
㈠ 12348法律咨询热线是免费的吗
是免费咨询的。
“12348”是市、区县司法局及法律援助中心面向广大市民群众的法律咨询专用电话,它接受解答群众的法律咨询,配合调处民间纠纷,及时反映群众的法律需求信息,指导和接受法律援助申请,维护贫弱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
“12348”法律服务专用电话工作职责,主要解答法律咨询,普及法律常识;实施内部联动,搞好上门服务;沟通外部信息,做好受案分流;加强区域合作,搞好职能部门间协调联动;做到快速反应,防止纠纷激化;遵循有关规定,提供法律援助;掌握社情民意,当好党政参谋;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法律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等。
“16000148”法律服务电话更名为“12348”法律咨询电话,启用全国统一服务号码“12348”,并归并至法律援助中心,“12348”法律咨询专线在保持原有功能的同时,又拓展了法律援助的新功能,此举标志着“12348”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扩展阅读:
全新解读
2018年7月26日报道,北京公证“放管服”改革的十八个“实招”,可以归纳概括为“12348”,与北京市司法局开设的北京市法律咨询专线号码一致。
“1”是建设一个平台
建立北京市民生类公证全市统一预约咨询平台。依托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立全市民生类公证线上预约咨询平台,通过对全市25家公证处、400余名公证员资源整合优化,对全市遗嘱、小额继承等民生类公证事项进行统一的线上预约咨询,推动全市民生类公证办证质量和办理数量双提升。
“2”是推动两个建设
一是推动公证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加强与公安、民政等部门沟通,扩大相关政府部门数据用于公证信息核实的共享范围,逐步实现身份、户籍、婚姻、财产等公证信息在线核实。
二是推动将公证失信纳入社会信用系统建设。建立全市骗取公证人员黑名单,推动将骗取公证行为作为个人诚信记录纳入社会信用系统建设中,为试行公证事项当事人承诺制创造条件。
通过推动两个建设,实现公证与政府其他部门的信息联通,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让骗取公证者一处欺骗、处处受限。
“3”是建立三项制度
一是实行公证证明材料清单制度。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群众不需要提交清单外的证明材料。
二是建立公证公益法律服务制度。每年至少组织2次公证法律服务进社区、进乡村活动,为群众提供面对面的免费公证法律咨询。
三是建立公证服务监督制度。广泛收集群众对公证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每年随机抽取每位公证员不少于10件公证事项进行回访调查。
从群众感受、用户体验的角度建立健全三个制度,对公证事前、事中和日常服务进行引导和规范,目的就是让群众办明白证、办舒心证。
“4”是优化四项服务
一是扩大“最多跑一次”服务范围。将去年试行的9种“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扩展为52种。向社会发布公证减证便民十项举措。
二是缩短公证办理时间。部分公证办理时间缩短至5个工作日。
三是降低部分公证收费。降低部分偏高的公证事项收费标准,进一步减轻群众和企业负担。
四是免除特殊群体公证费用。免除申办遗嘱公证时已年满70周岁老年人的公证费用。免除低保人员、无固定生活来源的重度残疾人,以及申办救济金、低保、给付赡养费和抚养费等公证事项人员的公证费用。
通过扩大、缩短、降低、免除等实实在在的措施,让广大群众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真正从“放管服”改革中受益。
“8”是抓实八个重点
一是全面加强党建。坚持政治引领、党建先行,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使每一名公证人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二是改革公证体制。优化事业体制公证机构体制机制,推进北京市合作制公证机构试点工作。
三是拓展公证服务。开展代书、代办、邮寄送达等延伸便民服务,完善综合公证养老、公证家事服务等创新型公证业务,提供多元纠纷解决服务。
四是规范办证流程。把为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情”作为标准,梳理公证申请、受理、核实、审批全流程,规范证词模板,以标准化提升服务质量。
五是强化质量检查。增加公益类公证事项考核权重,凸显公证的公益属性。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织严织密质量监控网络,实现办证数量与质量“双提升”。
六是改善公证设施。为远郊区公证处统一配备部分先进公证器材。建立绿色服务通道,为年老、体弱、怀孕或患有严重疾病等特殊情况的当事人提供便利。
七是优化窗口服务。严格执行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深化“放管服”工作“十条禁令”和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统窗口人员服务管理“十条规范”。实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对公证员情况、收费标准、办证流程等服务事项一律公开公示。
八是加强教育培训。开展公证行业“放管服”全员大培训,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提升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水平。
八个重点,既是公证工作的基础和根本,也是公证“放管服”工作的关节。通过抓实抓严八个重点推动公证“放管服”改革深入发展,带动公证行业各项工作全面提升。
㈡ 法律服务所与司法局的关系及责任
法律服务所直接归司法局管辖,就是监督和指导的责任。有不明白的可继续追问或者更多详细内情况请登容录威海律师门户网站:www.wh-lawyer.com ;如觉得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望采纳、好评。
㈢ 县司法局的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服务工作者可在全县范围内代理吗
法律服务组织,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执业机构。它是设在乡镇和城市街版道,面向社会开展法律服权务业务的市场中介组织。其任务是组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业务活动,并进行相关的管理、培训、服务等,接受司法行政机关的管理和指导。
法律服务所作为独立的法人,有资格以单位名义参与诉讼,可以作为原告、被告、和证人。但不能直接以代理人的身份参与诉讼。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可以代理当事人任何一方均在本辖区内的民事经济行政诉讼案件,如果任何一方均不在本辖区内,则不能代理。
综上所述,只要当事人的任何一方在县域范围内,法律工作者就可以代理。
㈣ 司法局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职工是合同工吗
基本是合同工为主,只有领导是公务员编制
㈤ 司法局法律服务科有些什么实际问题
需要先明确法律服务科的定位,再看看部门的具体分工,对应的内容吧。
㈥ 县司法局对法律服务所人员的行政处罚有哪些
《行政处罚法来》第自八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警告;
(二)罚款;
(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四)责令停产停业;
(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条规定的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
(一)警告;
(二)罚款;
(三)行政拘留;
(四)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也有当事人违反民事诉讼行为的处罚:拘留、罚款。
㈦ 我国有律师事务所,归司法局管。还有很多的法律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又是归哪个政府部门管呢
这么说吧,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是归口司法局管理;法律服务所也是归口司法回局管理的。具体的分答,司法局有律师科,管理律师和律所;还有基层科,管理法律工作者和法律服务所
过了司法考试的,可以在律师所实习后成为律师;没有通过考试的,就在法律服务所,称之为法律工作者。在目前的实践中,法律工作者是不能代理刑事案件的,其他一样。
㈧ 司法所、法院是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吗
首先复、司法局是律师、法律工作者制的管理机关,负责直属内的司法人员管理。司法所是司法局的派出机构,主要是行使对基层乡镇、街道的民事纠纷、矛盾、矫正、维稳的解决等功能。以前的人事关系和发放工资都是在司法局,现在很多地方都是所在的乡镇、街道了。其中司法局有一个法律援助中心,是负责向困难人群提供法律援助的机构,司法所所在辖区有符合条件的可以报到援助中心审批后给予援助。其次、法院是审判机关,行使国家审判权。主要职责是审判工作,但是也设立了一些如信访等,作为提供法律咨询帮助的机会。
㈨ 基层法律服务所属司法局什么单位
基层法律服务所是依据司法部《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2000年3月31日司法部令专第59号)在乡镇属和城市街道设立的法律服务组织,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执业机构。它是设在乡镇和城市街道,面向社会开展法律服务业务的市场中介组织。其任务是组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业务活动,并进行相关的管理、培训、服务等,接受司法行政机关的管理和指导。它不同于其他法律服务组织。法律服务所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除不能办理刑事诉讼案件外,几乎可以涉足律师事务所的全部业务范围
㈩ 法律服务专线12348几点上班
各个城市都不一样。
以武汉市为例,法律服务专线12348的接听都在各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时间和别的政府机关工作时间一致,一般早上八点半开门到中午十二点,下午两点开门到下午五点,但上下班的半小时内不一定有人做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