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法律援助
1. 应当提供法律援助的四种情形
1. 请求国家赔偿的情况。
2. 寻求社会保险待遇的情况。
3. 请求发放抚恤金的情况。
4. 请求赡养费的情况。
5. 请求劳动报酬的情况。
6. 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主张情况。
法律援助涵盖的内容包括:1. 依法要求国家赔偿的情况。2. 寻求社会保险或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情况。3. 请求发放抚恤金或救济金的情况。4. 请求支付赡养费、抚养费或扶养费的情况。5. 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情况。6. 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情况。
此外,法律援助还适用于以下情况:7. 医疗事故、交通事故、工伤事故造成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8. 家庭暴力、虐待、重婚等导致的受害人要求离婚及人身损害赔偿案件。9. 犯罪嫌疑人因经济困难无法在第一次询问后或采取强制措施后聘请律师的情况。10. 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无法委托诉讼代理人。
11. 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无法委托诉讼代理人。12. 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无法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提供法律援助。
13. 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未成年人且没有委托辩护人,或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且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情况。人民法院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提供法律援助,无需对被告人的经济状况进行审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第四条 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法律援助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确保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政府应健全法律援助保障体系,将法律援助相关经费纳入本级政府预算,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以确保法律援助工作的需求得到满足,促进法律援助均衡发展。
2. 免费法律援助 12348
谁都可以咨询。第一,12348是政府的免费法律(援助)咨询热线。第二,具体归口管理部门是各级政府下的司法行政部门(如司法厅、局)。再次,一般来说,12348的咨询者大部分是执业律师,少部分是法律援助律师。第四,如果有委托人需要法律援助,法律援助中心(审批)会指定法律援助律师或社会律师办理。律师不得向委托人收取案件代理费,代理费最终由政府补贴(少量)。
法律依据:《法律援助条例》。
第二条符合本条例条件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条例免费获得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
第三条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进法律援助,为法律援助提供经费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法律援助经费应当专款专用,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四条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监督管理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法律援助工作。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和地方律师协会根据律师协会章程,协助依照本条例开展法律援助工作。
3. 法律援助的实施主体具体有哪四类
法律援助机构的专业人员;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公证机关的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一、法律援助的实施主体
司法制度和职业道德精讲:法律援助的实施主体
法律援助的实施主体主要有四种:
1. 是法律援助机构的专业人员;
2. 是律师事务所的律师;
3. 是公证机关的公证员;
4. 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其中律师主要提供诉讼法律援助(包括刑事辩护、刑事诉讼代理和民事诉讼代理等)和非诉讼法律援助;公证员主要提供公证事项的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主要提供法律咨询、代书、普通非诉讼事项的帮助等简易法律援助。另外,在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下,有条件的社会团体中的法律工作者和一些政法院校的师生也可以适当开展法律援助工作。
在上述四种法律援助主体中,律师承担了大部分的法律援助工作。以下仅介绍律师参加法律援助工作的相关问题。
根据律师法第42条的规定,提供法律援助是执业律师的法定义务。因此,对于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律师不得无故拒绝。但是,在实践中,对某项特定的法律援助工作,经法律援助机构批准可以免除已指定律师的法律援助义务。具体有以下两种情况:
1.指派的法律援助律师有正当理由无法办理指派的法律援助案件时,应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书面材料,经法律援助机构审查批准,免除其承办已指派法律援助案件的义务,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另行指派其他律师承办该法律援助案件。
2.指派的法律援助律师与受援人有明显的利害冲突,应当回避的,免除被指派律师对所指派案件的法律援助义务。明显的利害冲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指派的律师是同一案件其他当事人的代理人或法律顾问,且该当事人与受援人存在利害冲突的;指派的律师是同一案件其他当事人的近亲属的;指派的律师与受援人存在其他利害冲突,可能影响公正实施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机构发现上述情况后,有权直接决定该律师回避,受指派的律师、受援人也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回避,由法律援助机构决定是否回避。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执业律师进行法律援助工作基本上是无偿的或者低偿的。司法部《关于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律师每年必须无偿办理若干法律援助案件,案件的具体数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规定。必须指出的是,律师并不是办理了无偿的法律援助案件后即算履行了法律援助义务,他们还必须根据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办理一定数量的有偿法律援助案件和事项。司法部《关于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律师在办理无偿的法律援助案件和事项后还应当接受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继续承办有偿的法律援助事项,当然这种有偿实际上是低偿的。
4. 法律援助的五类对象
法律援助是国家为保障公民获得必要法律服务而设立的一项制度。它主要面向五类对象提供帮助:经济困难的公民、特殊案件当事人、刑事案件被告人、军人军属以及外国人和无国籍人。这一制度旨在确保所有人,无论其经济状况如何,都能获得必要的法律保护和公平的司法待遇。法律援助不仅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一、经济困难的公民
1、定义:无法承担律师费用的公民
2、标准:各地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确定
3、适用范围:
请求国家赔偿
申请社会保险或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
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
请求支付劳动报酬
主张因见义勇为产生的民事权益
二、特殊案件当事人
1、未成年人
2、老年人
3、残疾人
4、妇女
5、农民工
三、刑事案件被告人
1、经济困难的被告人
2、特殊被告人:
盲、聋、哑人
未成年人
可能被判处死刑的被告人
四、军人军属
1、现役军人
2、军人家属
五、外国人、无国籍人
1、在中国境内遇到法律问题
2、符合法律援助条件
一、申请阶段
1、确认资格:对照法律援助条件,确认是否符合申请资格
2、准备材料:收集身份证明、经济状况证明等必要文件
3、提交申请:向当地法律援助机构提交书面申请
二、审查阶段
1、资格审查:法律援助机构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
2、补充材料:如有需要,申请人可能需要补充相关证明材料
3、作出决定:法律援助机构决定是否给予援助
三、援助实施
1、指派律师:法律援助机构指派专业律师处理案件
2、提供服务:律师为申请人提供法律咨询、代理诉讼等服务
3、跟踪反馈:法律援助机构跟踪案件进展,确保服务质量
在申请法律援助时,公民应当如实提供相关信息和材料。同时,也要注意法律援助并非适用于所有法律事务,某些案件类型可能不在援助范围内。此外,各地的具体实施细则可能有所不同,建议向当地法律援助机构咨询具体情况。
《法律援助条例》第十条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前款规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项作出补充规定。
公民可以就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事项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咨询。
《法律援助条例》第十一条刑事诉讼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二)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三)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
5. 法律援助机构有哪些
法律援助机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法律援助中心
这是专门负责处理法律援助事务的机构,提供法律咨询、帮助符合条件的公民申请法律援助等。
二、律师事务所
律师事务所是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的重要机构,对于经济困难或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民众,律师事务所会提供公益性质的援助服务。
三. 法律援助协会和基金会
这些机构通过筹集社会资金,为经济困难或特定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它们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连接社会资源与法律需求。
四、法院内部的法律援助机构
一些法院内部设有法律援助站或工作站,为那些需要法律援助的民众提供及时的法律咨询和帮助。这些机构通常在法院内部设有专门的窗口或接待点,方便民众咨询和申请。
综上所述,法律援助机构涵盖了多个层面和形式,既有专门负责处理的机构,也有具有桥梁作用的协会和基金会,这些机构通过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