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服务志愿
1. 公民申请成为法律援助志愿者应具备哪些条件
法律援助志愿者,是指根据法律援助机构等单位安排,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无偿提供法律援助及相关服务的公民。
网友咨询:
公民申请成为法律援助志愿者应具备哪些条件?
律师解答:
公民申请成为法律援助志愿者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具有奉献精神;
(二)遵纪守法,品行良好;
(三)热爱法律援助和志愿服务事业;
(四)具备与所参加的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项目及活动相适应的专业知识或技能;
(五)申请提供刑事辩护与代理和值班律师法律帮助的法律援助志愿者,应当提供律师执业证书。申请提供心理疏导、翻译服务的法律援助志愿者,一般需提供职业资格证书或学历学位证书。
申请人申请成为法律援助志愿者,应当按照法律援助机构等招募单位要求,提交法律援助志愿者申请表,提供身份信息、服务技能、服务时间和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经法律援助机构等招募单位审核后,申请人可以登录全国性志愿服务平台自行注册信息,也可以通过法律援助机构等招募单位注册。
律师补充:
法律援助机构等招募单位应当为法律援助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组织业务培训,支付法律援助志愿者提供服务过程中实际产生的差旅费、邮电费、印刷费、调查取证费、翻译费、公证费和鉴定费等直接费用。组织可能发生人身危险或为期一年以上的专项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的,法律援助机构等招募单位应当与志愿者签订服务协议,为志愿者购买相应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法律援助志愿者在提供志愿服务过程中受到人身、财产权益侵害的,法律援助机构等招募单位应当提供必要帮助,依法维护法律援助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法律援助志愿者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由法律援助机构或受其委托的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等群团组织,组织招募志愿者开展的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
本办法不适用于公民自行开展的公益法律服务。
2. 农村开展普法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咋写
农村开展普法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
法律知识宣讲:
内容:针对村民普遍关心的土地权益、婚姻家庭、劳动就业等问题进行专题讲解。
方式:通过案例分析、法律条文解读等方式,帮助村民了解自身权益,提高法律意识。
辅助材料:利用宣传册、挂图等直观易懂的宣传材料,增强宣讲效果。
法律咨询解答:
形式:设立法律咨询台,现场解答村民提出的法律问题。
目的:为村民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和建议,引导村民依法维权,化解基层矛盾。
法律援助服务:
服务对象:为符合条件的村民提供法律援助。
服务内容:包括撰写法律文书、代理诉讼等,确保村民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法治文化活动:
活动形式:组织法治文艺演出、法治电影放映等活动。
目的: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村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
总结:这些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志愿服务活动,旨在提高农村地区的法治水平,促进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并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为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 法律志愿者证有必要办吗
法律分析:没有强制要求。
志愿者证的是实质作用有三个:
1、身份识别及信息记录:志愿者专属身份凭证,可记录、查询活动参与、时长记录。
2、志愿者服务保障:志愿服务期间提供10万元意外身故、残疾、医疗保险,配套每名志愿者实名服装。
3、金融支付及爱心回馈:志愿者证支持日常消费,乘坐地铁、公交和出租车;持证志愿者每消费一笔,合作银行至少捐赠10分钱支持志愿服务事业;整合爱心商家资源,根据服务时长提供差异化的专属优惠。
法律依据:《公共法律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 第一条 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是指具备一定的法律专业、基层工作知识和能力,经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批准,自愿无偿为社会群众提供法制宣传、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民调解、强制隔离戒毒等公益性法律服务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