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应当安排法律援助

应当安排法律援助

发布时间: 2025-08-07 15:43:00

⑴ 江苏省法律援助条例第一章 总则

为了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平等地获得法律服务和法律保护,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活动,江苏省制定了本条例,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进行制定。


本条例所称法律援助,是指经济困难的公民和特殊案件的当事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条例获得的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员包括受法律援助机构指派或者安排承办法律援助事项的律师等法律服务从业人员以及法律援助志愿者。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法律援助工作,省、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确定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法律援助事项,负责法律援助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支持和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高等院校参与法律援助活动,利用自身资源设立法律援助的组织,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同时,支持和鼓励其他社会组织、律师及其他法律专业人员自愿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


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执业机构及其法律服务从业人员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具有法律业务知识和专业特长的人员可以注册为法律援助志愿者参加法律援助活动。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组织和个人应当支持、配合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援助人员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对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成绩突出的组织和个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1)应当安排法律援助扩展阅读

《江苏省律援助条例》是江苏省为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平等地获得法律服务和法律保护,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活动,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而制定的地方法规。该法规包括总则、法律援助范围、法律援助申请和审查、法律援助的实施、法律援助的保障、法兰西责任和附则组成。该条例于2001年8月24日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2005年9月23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⑵ 海南省法律援助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法律援助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鼓励社会对法律援助活动提供捐助。企业和个人捐助法律援助活动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税收优惠。法律援助经费应当专款专用,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监督。
第三条 省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全省法律援助工作的监督管理。市、县(区)、自治县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法律援助工作的监督管理。律师协会应当按照律师协会章程对实施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协助。
第四条 省、市、县(区)、自治县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依法设立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机构履行下列职责:(一)受理和审查法律援助申请;(二)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法律援助事项;(三)具体承担对法律援助人员的监督管理工作;(四)指导和协调社会组织、志愿者开展法律援助工作。
第五条 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履行法律援助义务,承办法律援助案件,并接受司法行政部门和法律援助机构的监督。
第六条 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社会团体和组织,利用自身资源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鼓励高等院校和其他社会组织中具备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积极参与法律援助志愿者活动。鼓励律师及其他法律专业人员自愿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司法行政部门对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法律援助范围与形式
第八条 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六)请求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七)因工伤事故、交通事故、医疗事故造成损害请求赔偿的;(八)主张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和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而产生的民事权益的;(九)主张因环境污染、公共卫生、安全生产产生的民事权益的;(十)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请求损害赔偿的;(十一)省、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认为需要援助的其他事项。
第九条 刑事诉讼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一)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二)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三)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第十条 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
第十一条 申请法律援助的公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认定为经济困难:(一)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或者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无其他收入的;(二)社会福利机构中由政府供养的;(三)经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证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省、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扩大受援人的范围,并向社会公布。申请人住所地与受理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所在地的经济困难标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所在地经济困难标准执行。
第十二条 法律援助的主要形式:(一)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二)民事诉讼代理;(三)行政诉讼代理和行政复议代理;(四)仲裁代理、公证代理、司法鉴定代理、执行代理;(五)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提供法律意见;(六)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务。

⑶ 行政诉讼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吗

行政案件可以指派法律援助。前提是,受援人应该符合法律援助的条件。

法律援助是免费的,是一种依据申请而进行的具体行政行为,法律援助中心接受受援人申请后指派符合规定的律师承办法律援助案件,是有属地管辖的,一般情况下法律援助不能跨地域申请和援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条例》的规定,公民有下列事项,没有委托代理人或辩护人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或由人民法院指定辩护:
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4、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5、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6、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7、因医疗事故、交通事故、工伤事故造成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
8、因家庭暴力、虐待、重婚等,受害人要求离婚及人身损害赔偿案件。
9、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询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法律援助案件的定义是如何的
《刑事诉讼法》第34条第一款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对符合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可见,法律援助是一项公益事业,旨在为经济困难的又需要律师帮助的对象无偿提供法律保障,但一般情况下,法律援助要由符合条件的本人或近亲属主动申请才可能启动。
依《刑事诉讼法》第34条的规定,指派法律援助律师的前提是“没有委托辩护人”,即便已指派了法律援助律师,在近亲属坚持要自聘律师的情况下,据《法律援助条例》、《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定》,应该终止先前的法律援助。至于犯罪嫌疑人是否需要近亲属为其聘请的律师,至少要安排会见,当面确认是否委托。
因法律援助制度在实际执行中被一些司法机关异化,使一些不具备法律援助条件的案件强占了法律援助资源,势必影响真正需要法律援助案件的辩护。

法律依据: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
《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定》第二十条
对于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自作出给予法律援助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指派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其他社会组织安排其所属人员承办,或者安排本机构的工作人员承办。
对于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自作出给予法律援助决定或者收到指定辩护通知书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指派律师事务所安排律师承办,或者安排本机构的法律援助律师承办。

⑷ 法院法律援助是免费的吗

可以到司法局申请法律援助。法院是判案的,不提供法律帮助。法院经审查认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对受援人作出缓收案件受理费及其他诉讼费的决定。

一、法院有免费法律援助吗?

《法律援助条例》对法院审理法律援助案件没有规定,但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关于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联合通知》规定:“人民法院应当积极支持律师行使辩护职能所开展的法律援助工作,为其提供查阅、摘抄、复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实的材料及同在押的被告人会见和通信等方面的便利条件。”《关于民事法律援助工作若干问题的联合通知》规定:“对民事法律援助案件及时立案、及时审结、及时执行。”“法院经审查认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对受援人作出缓收案件受理费及其他诉讼费的决定。”

二、法律援助的条件规定是什么?

《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一)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申请法律援助的规定

1、本款的适用范围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情形。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经济上的原因,请不起律师,或者因经济困难以外的其他原因,如无人替他担任辩护人等,因此未委托辩护人。这一规定体现了国家对于经济困难的人的法律援助,任何被告人都享有委托辩护人的权利,该权利不应因其贫困而被放弃。需要注意的是,可以委托辩护人而自动放弃这一权利的,不属于本款规定可以提供法律援助的范围。

2、本款规定的申请法律援助的主体是“本人及其近亲属”。这里所规定的“本人”,是指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本人。“近亲属”,依照本法第一百零六条第六项的规定,是指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3、本款规定的法律援助申请的受理和审查机构是法律援助机构,即直辖市、设区的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根据需要确定的,负责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或者安排人员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的机构。

4、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指派律师提供辩护。根据这一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近亲属根据本款规定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受理并进行审查,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这是法律援助机构的法定义务。

(二)刑诉中对残障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规定

本款的规定既适用于公诉案件,也适用于自诉案件。其中“盲”是指双目失明,“聋”是指两耳失聪。“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依照刑法第十八条的规定,这些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规定对上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主要是考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因其生理上的缺陷,可能会造成其法律知识的欠缺和对外界事物认识的偏差,而且在庭审中对证据的识别以至辩护都存在障碍,因而应当有辩护律师维护他的合法权利。

本款规定适用于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义务主体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在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都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由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三)刑诉中当事人为无期或死刑的法律援助的规定

死刑是刑罚中最重的刑罚,我国历来主张对适用死刑要慎重,因为判决一旦生效执行,即使发现错误也难以挽回。无期徒刑也是很重的刑罚,会在很长时间内剥夺罪犯的人身自由。所以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必须保证让这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充分行使辩护权。这是对重刑犯的辩护权的特殊保护,同时也体现了立足现阶段国情循序渐进的原则。这里所规定的“可能被判处死刑”,既包括可能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也包括可能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规定的是“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的事实和证据情况得出的一种可能性的判断,而不是定论。对于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一旦发现根据案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未委托辩护人的,就应当立即依照本款规定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本款规定适用于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义务主体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在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都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由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法律援助条例》第二条;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条例获得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

第二十二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提供法律援助不得收取任何财物。

⑸ 哪些案件需要法律援助

一、哪些案件需要法律援助? 援助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援助条例 》第十条和第十一条的规定,公民有下列事项,没有委托 代理 人或 辩护人 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或由人民法院指定辩护: 1、依法请求 国家赔偿 的。 2、请求给予 社会保险 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请求发给 抚恤金 、救济金的。 4、请求给付 赡养费 、 抚养费 、 扶养 费的。 5、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6、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7、因 医疗事故 、 交通事故 、 工伤事故 造成的 人身损害赔偿 案件。 8、因 家庭暴力 、虐待、重婚等,受害人要求 离婚 及人身损害赔偿案件。 9、 犯罪嫌疑人 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询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 律师 的。 10、 公诉 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11、 自诉案件 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12、 公诉人 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卖正核援助机构应提供法律援助 13、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处 死刑 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中掘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无须对被告人进行经济状况的审查。 下列案件或事项,法律援助中心不予提供法律援助,包括: 1、因申请人的 过错责任 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而引起的民清局事 诉讼 或刑事自诉案件。 2、因申请人过错而引起的行政诉讼案件。 3、申请人提供不出涉讼案件的有关 证据 而且无法调查取证的案件。 4、可由行政机关处理而不需通过诉讼程序的事务。 5、案情及法律程序简单,通常无须聘请法律服务人员代理的案件。 6、已竭尽法律救济的案件。 7、申请人提供不出任何证明材料或出具虚假证明骗取法援的。 8、其他经主管机关批准,法律援助中心对外声明不予受理的案件。 二、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补贴标准? 《法律援助条例》规定应当向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员支付办案补贴。 《法律援助条例》第二十四条 受指派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或者接受安排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社会组织人员在案件结案时,应当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交有关的法律文书副本或者复印件以及结案报告等材料。 法律援助机构收到前款规定的结案材料后,应当向受指派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或者接受安排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社会组织人员支付法律援助办案补贴。 法律援助办案补贴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参考法律援助机构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的平均成本等因素核定,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⑹ 法律援助人员包括哪些

法律援助人员包括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等。

《法律援助法》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设立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法律援助工作,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指派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等法律援助人员提供法律援助,支付法律援助补贴。


第十三条法律援助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安排本机构具有律师资格或者法律职业资格的工作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可以设置法律援助工作站或者联络点,就近受理法律援助申请。




第十四条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看守所等场所派驻值班律师,依法为没有辩护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




第十五条司法行政部门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择优选择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

热点内容
法院府院联动机制 发布:2025-08-11 22:25:41 浏览:492
司法整风 发布:2025-08-11 22:24:07 浏览:337
签字经办人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8-11 22:22:59 浏览:183
不参加公司体检违反劳动法吗 发布:2025-08-11 22:18:08 浏览:576
澳门关于药品管理法规 发布:2025-08-11 22:09:22 浏览:654
海珠区法院地址 发布:2025-08-11 22:06:43 浏览:211
北京田法官 发布:2025-08-11 22:01:18 浏览:194
承兑汇票变造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8-11 21:53:14 浏览:698
劳动法关于企业员工加班的规定的 发布:2025-08-11 21:47:15 浏览:993
刑法司法考试试题 发布:2025-08-11 21:38:04 浏览: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