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伤人法律咨询
『壹』 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谁承担责任
随着饲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宠物伤人、扰民、影响环境卫生,甚至引发交通事故等问题也逐渐增多。
网友咨询:
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谁承担责任
律师解答:
民法典饲养动物致人损害责任由动物的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承担。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的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第三人过错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律师补充:
宠物致人损害,其损害后果往往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单纯的财产损害,如财产被动物撞击导致损坏,造成单纯财产损害的,只需就其直接损失进行赔偿;
2、对人身造成暂时损害,如被动物追赶导致脚扭伤,被动物咬伤肌肉等,对人身造成暂时损害的,受害人需一定时间恢复,除赔偿直接损失外,还应支付医疗护理费用、失去的误工工资或其他收入等;
3、对人身造成永久性损伤,如致残或在显著部位留下永久性的疤痕等,对人身造成永久性损伤的,应根据具体的伤残程度,赔偿医疗护理费用、失去的误工工资或其他收入、残疾生活补助金等;
4、致人死亡。还会涉及到救治费用、丧葬费、抚慰金、以及受害人生前抚养者(如丧失劳动能力的父母、未成年子女)的生活费用等。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四条
损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为人不承担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条
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贰』 被邻居家的宠物狗咬伤,要求对方赔偿多少合适
近年来,随着饲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宠物“闯祸”伤人事件屡有发生,因宠物侵权引起的民事纠纷也随之增多 。被邻居家的宠物狗咬伤,要求对方赔偿多少合适?
网友咨询:
被邻居家的宠物狗咬伤,要求对方赔偿多少合适?
广东威法律师事务所陶雄利律师解答: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七十八条规定,饲养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由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所以说,被邻居家的宠物狗咬伤,可以要求对方承担人损害赔偿责任。
陶雄利律师解析:
动物致人损害行为属特殊侵权行为,实行的归责原则是无过错原则,只要发生伤人事件,对损害结果有法律上因果关系的行为人,不论是否具有过错,都要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但也存在免责事由。致害动物饲养、管理人的两种免责事由则包括:因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比如故意挑逗致害动物被咬伤,动物饲养、管理人可免责;因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比如甲人挑逗乙人的宠物犬致丙人被咬伤,则应当由甲人承担赔偿责任。
人身损害赔偿的标准是:
医药治疗费的赔偿,一般应以所在地治疗医院的诊断证明和医药费、治疗费、住院费的单据或病历、处方认定。必要时,可以委托法医予以鉴定。
经法医鉴定或治疗医院证明,受害人伤情严重,确需补充营养食品作为辅助治疗的,其费用可以酌情赔偿。
营养费的赔偿,可以按照当地居民平均生活费标准的百分之四十至六十的比例计算。应赔偿的期限,可以委托法医鉴定,也可以在征求治疗医院的意见后酌定。
住宿费的赔偿,可以按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标准计算,以住宿费的收据为凭。
交通费的赔偿,一般应以公共电(汽)车、火车的硬座、轮船三等以下舱位等的收费标准计算。但伤情危急,交通不便或当地无上述车(船)的除外。
陶雄利律师,广东威法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律师。知名合同、交通事故、劳动、婚姻、刑辩律师,目前担任多家知名企业的法律顾问。广州市“百名公益专家律师“,广州市中立法律服务社专家律师,一村一社区专家律师。
『叁』 请教宠物伤人的赔偿
根据你的描述,你父亲和对方在老太太受伤事件中都有责任。我认为双方的责任相当,各承担一半。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七十八条,饲养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除非能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减轻责任。第七十九条还指出,如果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饲养人或管理人也应承担侵权责任。
你父亲作为犬的管理者,对狗疏于管理,导致其行为威胁他人人身安全,即使老人可以不理会狗的叫声,但由于踢狗行为导致自身失去平衡,车子摔倒,造成老太太受伤,这也使他应负一部分责任。另外,根据小区规定,禁止自行车带人,而你父亲明知此规定仍违反,这也应承担一部分责任。
关于医疗保险方面,我不太了解具体规定。以深圳为例,因他人造成伤害产生的医疗费用,医保是不予支付的。因此,你应该向你们当地的社会保险机构咨询具体政策。
鉴于此,建议你与对方协商解决赔偿事宜,或寻求法律援助,确保你的权益得到合理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