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援助 » 河南刘晓律师

河南刘晓律师

发布时间: 2025-08-14 11:44:11

1. 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名单

中国国际法学会的理事会成员由其所在单位推荐,以下为理事会的部分成员名单:


丁丽柏,重庆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教研室


万鄂湘,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研究所


王玫黎,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教研室


刘仁山,中南政法学院国际经济法


朱崇实,厦门大学法学院


余劲松,武汉大学法学院


李仁真,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系


杨泽伟,中南政法学院国际经济法系


肖永平,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邹立刚,中南政法学院


陈治东,华东政法学院国际法系


周洪钧,华东政法学院国际法系


徐崇利,厦门大学法律系


谢石松,中山大学法律系


慕亚平,中山大学法律系


王可菊,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陶正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杨力军,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李旺,清华大学法学院


丛文胜,军事科学院军制部


赵少群,贵州大学法律系


柯良栋,公安部法制局


刘锦,海南大学


韦经建,吉林大学法学院


车丕照,清华大学法学院


吕岩峰,吉林大学法学院


刘世元,吉林大学法学院


洪莉萍,上海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上海大学法学院)


浦伟良,上海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秦晓程,外交学院


叶兴平,深圳大学法学院


高智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


邵沙平,武汉大学法学院


贾午光,司法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


何敏,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涉外涉港澳台处


刘伟民,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


王雪江,中国民航总局安全技术中心


夏兴华,民航总局体改法规办公室


李培传,国务院法制办


李建,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政法劳动社会保障法制司


吴浩,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财政金融法制司


回沪明,最高人民法


李健,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庭


邵文虹,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贺庆,国家法官学院


顾经仪,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王 慧,北京大学法学院


龚刃韧,北京大学法学院


余敏友,武汉大学法学院


白桂梅,北京大学法学院


邵景春,北京大学法学院


黄亚英,西北政法学院国际法系


王浩,西北政法学院法学四系


刘晓蜜,河北大学法律系


王叔良,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室


王生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陈波,中国贸促会法律部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


高宗泽,中华全国律师协会


冯秀梅,同上


朱洪超,上海市联合律师事务所


刘大力,上海市通力律师事务所


战宁,北京时代律师事务所


肖微,北京君合律师事务所


谢思敏,信利律师事务所


韩小京,北京通商律师事务所


叶蓁,外交部领事司


张军,外交部国际司


高燕平,驻美使馆


黄惠康,外交部条法司


胡志强,外交部条法司


王宗来,外交部条法司


王晓渡,外交部条法司


尹玉标,外交部条法司前司长


王淑芬,外交部条法司


苏伟,驻联合国代表团


马亚欧,外交部条法司


徐宏,外交部条法司


段洁龙,外交部条法司


刘大群,外交部条法司


高风,外交部条法司


李燕端,外交部条法司


王海英,烟台大学法律系


吴双全,兰州大学法律系


黄瑞,江西南昌大学政法学院


陈立虎,苏州大学法学院


刘健,湘潭大学法学院


徐天锡,上海市法学会


马晓玲,安徽大学法学院


王在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政治研究室


张灵强,山东青岛大学文学院法律系


张恒山,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


沈秋潮,中央军委法制局


赵建文,郑州大学法学院


宋永新,浙江大学法学院


陈寒枫,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办公室


周卫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办公室条法处


吴慧,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


周建海,中国政法大学


刘廷吉,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佟连发,辽宁大学法学院


张文彬,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董安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牛文军,内蒙古大学法学院


刘金科,东北财经大学法律系国际经济法教研室


刘满达,宁波大学法学院


周晓燕,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条约法律司


万国华,南开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


程宝库,南开大学法政学院


江国青,外交学院


刘慧珊,外交学院


卢松,外交学院


许军珂,外交学院


许建中,外交学院


任超英,中国民航总局航空安全中心


吴高盛,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研究室


梁淑英,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教研室


黄丹涵,中国建设银行法律部


许卫凌,中国司法杂志社


张庆珍,山西大学法学院


汤树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江伟钰,南京审计学院


周健,外交部


赵永琛,公安大学科研处


(1)河南刘晓律师扩展阅读

中国国际法学会,是在国家民政部登记的全国性学术团体,1980年成立,由外交部主管。学会现拥有注册会员800余名,分别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国际法教学科研机构、国家机关及其他实际工作部门,包括了全国国际法领域最优秀的学者专家。中国国际法学会是中国国际法学术交流的中心和连接中外国际法学界的纽带。它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对促进国际法在中国的研究、实践、传播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和影响。

2. 动物属于民法上的物吗为什么

属于民法上的物。《民法总则》第115条规定: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专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属照其规定。民法上的物是指存在于人身之外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能为人所实际控制的有体物,一般动物应当属于民法上的物。

民法物格制度将民法上的物分为三个物格:第一格是伦理物格,具有生命伦理价值的物的民法物格。第二格是特殊物格,具有特殊法律属性并应建立特殊法律制度的物,但不包括伦理物格的物。第三格是一般物格,用涵盖上述两个物格之外的其他物,也就是一般物。



(2)河南刘晓律师扩展阅读:

物是民事法律关系客体中的一种,是一切财产关系最基本的要素。民法上的物,是指人身以外,能够被民事主体所支配和利用,并能满足人类生活需要,可以构成人们财产的一部分的物质财富。具体说来,民法上的物具有以下特征:

必须能够成为权利客体,即物的非人格性。物包括有体物和自然力。物须为人所能支配。物必须能够满足人的生活需要。物必须能构成人们的财产。

3. 医者仁心王欢去世哪一集

第八集
王欢醒来,听到护士要催缴治疗费,偷偷跑出了病房,私自出医。体力不支,刚走到急诊走廊的时候,就倒在了刚出来的刘敏身上。刘敏看出他刚做过手术,问明情况后要送他回病房,王欢哀求刘敏让自己出院。正在纠缠的时候王欢的病房护士急匆匆的找王欢,看到刘敏和王欢。护士告诉王欢已经通知了他的父母,并和刘敏苦劝之后,终于说服王欢准备送他回病房。 姚淑云的家属雇佣了医闹朱三儿又来医院闹事,要找“凶手”刘敏。正看到刘敏和护士推着王欢要上电梯。姚淑云的家属揪住刘敏不让走。孙丽娜匆匆赶来,和医闹申辩起来,刘敏答应让姚淑云的家属“处置”,他们才放过王欢。 王欢哀求母亲去找医院的人救刘敏,因为他知道刘敏是个好人。孙丽娜忙着去找人。 钟立行、武明训、丁祖望、王冬、丁海、顾磊等医生给贺志梅会诊。之后把手术的危险性告诉了贺志梅的父亲,让他们好好和家里人商量一下。 刘敏被揪到院子里殴打,丁祖望前来劝阻,被医闹围攻,丁海脱了白大褂和他们拼命,丁祖望一着急晕了过去。曹成刚在病床上给所长打了电话,警察赶到,朱三儿和几个医闹逃脱。姚淑云的丈夫及女儿被制服。 丁祖望醒过来,声称自己没事。沈容月赶到要丁祖望全面检查,说丁祖望最近总是胃疼。丁祖望拒绝,说是老毛病了。但是钟立行无意中发现丁祖望正在吃一种强力止疼药。钟立行疑惑,他让顾磊私下里查查止疼药的对应症状,而且全面的检验一下丁祖望的血液,但是要保密。 姚淑云的律师刘晓光赶到医院,医患双方坐在一起商议赔偿的事情。院方律师陈述了事件事实,说明如果真要打官司,医院在法律上可以不承担责任,但医院理解家属的心情,愿意给予二十万元的人道主义支持。家属情绪激动,大骂院方,武明训也很激动。双方律师各自给当事人做工作。 第二天的报纸标题:仁华医院医疗事故,赔偿家属二十万。武明训生气也没办法。 何大康把报纸揉成一团。严如意把上级的处分通告拿给何大康。何大康表示自己可以接受处分,但是希望能免除对刘敏的处分。严如意为难,何大康激动的把刘敏离婚的遭遇告诉了严如意。刘敏刚好进来,严如意询问,刘敏提出调离急诊室。严如意心疼地答应帮刘敏安排。 礼堂里,武明训等领导总结姚淑云医疗纠纷,医生们各个神情麻木。 严如意告诉刘敏她被调到心外CCU当护士长,刘敏感激严如意,严如意心里不是滋味。 严如意在办公室里整理着本月的投诉报告。 贺志梅的母亲带着三个女儿赶到仁华医院看望贺志梅。 贺志梅的父母和三个姐姐在贺志梅的病房,顾磊不忍心让他们离开。 钟立行来看诊,看到一屋子的人很吃惊。贺志梅的母亲提出不想手术,一是怕出危险,二是因为家里没钱负担手术费用。这时王冬进来,听到贺志梅母亲不想做手术的想法,很激动,劝说贺志梅,很希望贺志梅能接受手术,希望钟立行能申请医院免除手术费用,这是个罕见的病例,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他想拿来做论文,医院是有支持这样研究惯例的。钟立行同意。顾磊不满,认为王冬这次这么积极主要是想做论文,提高自己的学术地位。

4. 何胜凯的作案背景

何胜先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上世纪90年代末,邻居唐坤地占了何家30平方米土地扩建房屋,起初答应补偿,但补偿款一直拖至2005年。
这一年,唐坤地被任命为坪丰村干劲村民小组会计。此时,何家再去催钱,唐不再承认有其事。村民小组将何母一人叫去调解,不识字的何母在一份“无偿占有”的调解书上签了字。
此时的何胜凯正血气方刚,为给家里人讨回公道,他多次与唐坤地发生纠葛。在一次打斗中,何胜凯用刀将唐坤地大腿刺伤,唐住院一星期后出院。那一次,何胜凯匆忙逃到浙江,住在宾馆里,两周后才回来。
2005年12月,何胜凯因故意伤害罪,被遵义市红花岗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两年零六个月。何胜凯咨询过律师,律师认为他的情况一般是判6个月,何一直觉得是派出所做了“黑材料”才判那么重。
何胜凯对一审判决不服,在狱中提出上诉,但被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维持原判。
入狱对何胜凯的心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狱中的生活更让他难以忘怀。在日记中,他写道,“从此世界在我眼中失去了颜色。”
本刊记者看到一封尚未邮寄的信件,写于狱中,何胜凯在给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这样写道:
“唐坤地强行占领我家几十平方米土地建房。并窜(串)通坪丰村村支书李成权骗我文盲母亲。以赔偿为由骗她签了一份公然违背法律公正的、严重侵害第三者权益的违法无偿占有条款。
2005年9月26日长征派出所李昭翔将我吊起,拷打四个多小时,水米不进,由李昭翔编写好材料提着我的手乱盖手印。”
村支书李成权是这起纠纷的调解人,他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称,“时间太长记不清了,我和何胜凯基本上没有接触,我的调解没有偏袒。”
至于信中控诉的长征派出所李昭翔殴打何胜凯一事,遵义市公安局副局长杨世杰代表遵义警方予以否认,并称如有此事将进行核查。 然而,当年这次故意伤害案的开庭,何家人一直没有收到红花岗区法院的开庭通知书和判决书,也没有看到伤者的法医鉴定书。
何的家人称:在那次庭审上,何胜凯猛然发现他自己所说的供词与判决书上的供词不符,这一度被他戏称为“鸳鸯判决书”。 何胜凯不服,在狱中上诉,他以一个月寄出一封控诉信的频率上访,而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2008年3月25日,何胜凯刑满释放。出狱后的何胜凯并没有再跟唐坤地发生纠纷,之前法院判决赔偿唐某的一万多元也未执行。
他开始上访,何胜先对《瞭望东方周刊》称,弟弟已经成了遵义中院的常客,但始终没有人理会他。家人并不支持何胜凯的上访,“忍一忍就好啦,过去的事就算了,面对现在的生活。”
何胜凯依然上访。“公安局去过,法中院也去过。”三姐何胜芬对本刊记者表示,2008年何胜凯有一次回家说,他曾在一次上访过程向接访者大谈“反腐政策”,法院的人“瞄”了他几眼,何胜凯一直无法释怀。
监控录像显示,2009年10月7日,何胜凯左手夹着一根烟,大摇大摆地来到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当地媒体的报道称,据负伤的保安回忆,那一天来人向他询问“院长办公室在哪里”。次日,何胜凯到了二姐何胜先家,再次表明:“我还是要上访,我申诉的问题,法院马上就会给我答复了。”
10月18日中午,何胜凯打开影碟机,悠然地听着萨克斯曲。突然,一群便衣警察闯进家里,将他带走。
次日早晨,三姐何胜芬看电视时,发现弟弟被围在一群人中间,手被反铐着,脚镣也带上了,眼部被打上了马赛克。 “弟弟的变化可能跟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在何胜芬眼里,弟弟的善良与“杀人狂魔”丝毫沾不上边。在惊讶之余,她更多的是难以名状的悲伤。
何胜凯一篇名叫“人生挽歌”的文字里写道:“我是一粒来的(得)偶然的种子,我这人生何以如此凄凉,生于贫贱,长于磨难,苍天这么多的冰刀雪剑。”
据何的家人介绍,何父常年喝酒,赌钱,回到家中还经常打人。1989年,何母提出离婚,大姐和三姐跟母亲,二姐和何胜凯跟父亲,那时,何胜凯才9岁。
此后,十几岁的何胜先,带着弟弟,靠寒、暑假卖菜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因为害怕被取笑,姐弟俩还在夜间捡垃圾卖钱。何胜凯初中毕业后辍学,却向别人借高中的课本自学。
2000年,父亲因酗酒染疾而亡,何胜凯和二姐开始与母亲生活。在村子里,何家一直受到歧视,“好友并不多”。
何胜先称,何胜凯从来不向别人诉苦,事发前两个月,他都喜欢坐在太阳下伴着手机音乐独自发呆,“有时候一出门就是大半天,回来了什么也不说。”
何胜凯仅有的朋友李靖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何喜欢下象棋、打篮球,去健身房练拳,最有兴致的话题是历史。本刊记者在他凌乱的卧室中,发现他的书籍以历史书和名人传记居多。
在坪丰村村民罗从辉眼中,何胜凯虽然沉默寡言,但还是懂得日常的人情世故,遇见人也会主动打声招呼,递根香烟,“我们在街上见面,他会叫我一声大哥。”
事发前,几乎不看电视的何胜凯在国庆这天收看了阅兵式。 10月23日,《瞭望东方周刊》在采访中,何的家人偶然在一个铁皮盒子中翻出一本日记。
2006年9月27日,狱中的何胜凯在日记中写道:“回想这20多年来,所走的路,所接触的人,所发生的事,内心是找不到一个适当的词来形容,精神几近崩溃边缘,在痛苦中浸入麻木。”
“无论时间如何飞逝,关于被抓那天的情景,就像一张照片一样定格在我的记忆中。那天,是我人生中最顿挫痛苦的一天。一千个一万个后悔都不能挽回我的命运,最终来到看守所。从此世界在我眼中失去了颜色。整个人就像海浪中冲刷的沙堡,一点点慢慢地垮下去,再也不能复原。”
何在狱中的日记里充斥着“报国”的豪情与慷慨,“一个心有天下的人,苍天不会负他!”岳飞的《满江红》亦被他抄录在日记本上。但同时他也自嘲道:“你可能会嘲笑我是一个堂吉诃德,资源的不对称,地位的不对等,正义不仅是迟到,而是永远的缺席。”
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何在狱中日记里大胆而狷狂的词句:“许文强,文武双全是我的榜样,但(我的)目标只是千万身家”;“我是拿破仑转世”、“放眼现实,抛弃妄想,纵横四海是我理想。疆场立刀,商海驰骋”。
他的字迹潦草,日记中经常文法不通,语句不顺,思维及行文也很跳跃,但依然能从零碎的文字拼接中,窥探到何胜凯的心境变迁。
在日记中,痛苦、孤独、凄凉是出现次数最多的词语。他还将监狱形容成弱肉强食的丛林。
“法律这场戏中,需要律师、法官、警察演戏。”何胜凯在日记中写道,“在这场戏中,谁是最大受害者,我的家人。肇事者却身居官位,逍遥自在,八面威风,堪称领率。像他们这样渎职,滥用公权,尽做违背法律与次(秩)序,道德与良知,法律制裁了他吗?反而逍遥快活到了极至(致)。”
对自己犯罪的认识:
“何以未成为国家栋梁,却来到这里学习反省,成为了人民的罪人呢?”“国家对我们的教育一点点效果都没有吗?”
对自己的评价:
“不,我们也曾‘我本善良’,人之初,性本善。”
“心有天下的人”
“生于贫贱,长于磨难”。
对祖国的期望:
“民族有望强于林,国家有望招环球”
“六十年之大治,国民之深望。”
“一为天下苍生,二为共和国永存。”
“树大难免有枯树枝,要进行打扫卫生的清洗工作”。
“不旗帜鲜明地反腐……国家和民族将受到不测的命运。”
对法院的不满:
“威严的人民法院竟然给我鸳鸯判决书,给我进行了篡改。”
“法官是社会正义和良知的最后一条底线,竟然如此腐烂、卑劣,不铲除大乱之期不远。”
对自己的要求:
“为天下苍生请难,引刀为一快,不负少年头。”
“生不为惜,只可未为国之捐躯,荡平污垢。死未所憾,英雄虽死贼仍狂。憾。一腔热血未君识。憾!”
对正义的渴求:
“资源的不对称、地位的不平等,我知道,我所能动用资源太悬殊,正义不仅是迟到,而是永远的缺席。”
对人生的总结:
2009年6月8日,何胜凯写下了一篇《人生挽歌》的文字:
我是一粒到来偶然的种子,我这人生何以如此凄凉,生于贫贱,长于磨难,苍天这么多的冰刀雪剑。
我不想说自己比得上夕阳之歌,但杨佳之佳事,我和他认为是轩辕之慨事。
一个有心天下的人,苍天不会负他吧?何以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人如此茫茫?
为自己所有失败、羞辱说再见了,我所爱的北国、中原,母亲、亲人们,为那些惨痛呻吟者的一份希望。
刑满释放之后,何胜凯准备考驾照,接触开车不久的他“一次过关”,这让考了几次才拿到驾照的何胜先颇感惊讶。 考到驾照后,何胜凯找了份开车的工作,但看了工地后何胜凯就没再去,因为路都是泥巴路,“怕翻下去没有钱赔。”
他还做过酒楼服务员,推销过圆珠笔芯。几番求职不顺,何胜凯有了挫败感,有一次他竟莫名其妙地问二姐,自己到底要做什么。
2009年2月,经人介绍,何胜凯结识本地女孩杨某,两人迅速确立了恋爱关系。杨某十分讨何家喜欢,她也没有因何胜凯坐过牢而嫌弃他。
但不知何故,半年后两人却分手。警方和当地媒体称,何胜凯“经常虐待她,把那个女娃儿打怕了,因此才分手了”。
杨某向《瞭望东方周刊》否认了这一说法,“这些话不知道是哪儿传的。”杨某认为,造成分手的直接原因是,某天晚上下雨,杨未归家,双方在电话中争执开来,最后何胜凯将电话甩到了家外,两人就此分道扬镳。
事实上,在此之前,何胜凯还有一段失败的婚姻。
2004年,经大姐介绍,他拥有了第一次婚姻,但仅仅20天后便离婚。新婚妻子入门后,一个女人到他家来闹,说何胜凯的新婚妻子一直在和她丈夫鬼混。尽管何母对媳妇有好感,但何胜凯执意离婚。
2009年7月份,在与第二个女友分手后,何胜凯性情变得古怪,“开始怀疑有人给他下毒。”
何胜凯从此不在家里吃饭,而买了方便面、八宝粥、火腿肠,连矿泉水他都买那种小瓶装的带回来喝。一天中午,何胜凯坐在沙发上看着外面的天空,烈日如火,他突然对何胜先说:“姐姐,你看外面乌云滚滚。”何胜先回应:“你神经啊,太阳这么大!” 贵州心理咨询师陈昌海在其博客撰文称,何胜凯的症状属于异常心理中的被害妄想,他建议,犯人刑满释放后,监狱系统应对其后期心理进行疏导,改善其较为偏激的想法,同时对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估。
10月26日,曾经为杨佳代理的北京律师熊烈锁和解瑞松赶到遵义,在看守所会见何胜凯后,双方于10月27日下午签订了法律援助委托书。熊烈锁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我们正在等待对何胜凯精神状况的司法鉴定申请。通过何胜凯的描述,他很可能有妄想症。”
据介绍,见面的那个下午,何胜凯看上去很平静,他要律师转达对家人的歉意,“我对不起亲人,让他们和我一起吃苦受累!”
李靖称,出事前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和何胜凯没有见面,偶有几次电话联系,“在电话里也不再和我开玩笑。”在此前的8月份,何胜凯给李靖打电话,只是忧郁地问“能否一起走走”。
李靖向本刊记者介绍,今年3月底,他曾两次陪同何胜凯去法院信访反映情况,每当何上楼后,他都会在门口等候。何的家人也称,他曾瞒着家人两次去贵阳上访。何胜先还向《瞭望东方周刊》展示了今年8月27日,何胜凯赴贵州省高级法院上访的登记卡。
何胜凯认为在2005年,法院判决书中篡改了他的庭审证词。本刊记者就此采访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顾占雷时,他回应道:法院有法律监督程序及专职人员,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法院也不了解何胜凯上访的情况。
“可能是他上访时,某个法官的话语刺痛了他。”何胜先说,沉默了片刻之后,何又说,“你也知道的,有时候一个不经意间的伤害会被人记一辈子。”
在网络世界,有人称何胜凯为“贵州杨佳”。
何胜凯在一篇日记里写道:“我的命怎么这么苦,我宁愿死,让遵义更多的人知道我为什么杀人?我不要这么苦命,我宁愿早死早投胎,来世做雄杰!”
北京旗鉴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晓原撰文称:“公力救济之路断了,看不到希望了,精神就出了‘问题’。最后,走上私力救济的不归路。设想一下,如果对何胜凯的申诉,能依法进行处理,也许惨案就不会发生了。” 本刊记者辗转找到案发时的目击者简娅,当天她正在和丈夫肖通为一个案子来到遵义中院,“有人突然大喊‘杀人了’,随后有6个警察抬着满身是血的钟世鑫出来。”
47岁的法警钟世鑫身中五刀,最终没能逃过死亡一劫。
钟世鑫是遵义市中院法警支队队长,在其带领下,该支队在2008年10月被最高人民法院表彰为“全国法院司法警察工作先进集体”。
上访者吕秀英称,她在与钟世鑫的多次“碰撞”中,渐渐“化敌为友”。在吕秀英看来,这个法警“人很好”,“热天给我们诉民送水,冬天让我们进法院里坐。”
吕秀英和一些访民自发打车到殡仪馆给钟世鑫献上花圈。何胜先亦想去探望死者家属,但遭婉拒。
对比杨佳案,律师熊烈锁说,两起案件都是在公共场合袭警,两人都成长于单亲家庭,都认为自己有冤屈。
熟悉内情的当地政法界人士向本刊记者披露,2007年,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有四名法官被抓,其中民庭副庭长秦政被判三年有期徒刑,缓刑五年。此外,该院民三庭庭长赵义娟近日因受贿被抓。
此前的2009年10月8日,贵州省高院也发生过一起暴力袭击司法人员事件,5名歹徒在省高院门口,杀害了毕节县一名法官。
10月26日,本刊记者在遵义市中院大门口看到,大厅内有6名警卫把守,都穿着防弹衣并配备了警棍。另外,辖区的老城派出所派来执勤的两名民警,亦是荷枪实弹。出入法院的外来人,一律要受到严格盘查,没有法院内部的人来接,外人很难进入。
这让上访者吕秀英多了一分忧虑,“以后想进法院更难了。”这是何胜凯案带给诉民和法院之间的又一重障碍。

热点内容
经济法税收优先权 发布:2025-08-14 20:11:34 浏览:701
刑法上的打击 发布:2025-08-14 20:05:15 浏览:573
经济法各税收税率 发布:2025-08-14 19:59:12 浏览:290
公务员道德精神是 发布:2025-08-14 19:52:14 浏览:34
拨针疗法治颈椎骨质增生 发布:2025-08-14 19:50:46 浏览:472
合同法中80 发布:2025-08-14 19:32:22 浏览:939
合同法规定合同有效期 发布:2025-08-14 19:30:53 浏览:8
2014经济法试卷山东师范大学 发布:2025-08-14 19:11:29 浏览:985
大律师请温柔 发布:2025-08-14 19:10:50 浏览:633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法 发布:2025-08-14 19:04:19 浏览: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