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律师深圳
『壹』 中国律师的平均月收入是多少
中国律师的收入和支出总盘点
律师的收入令人羡慕 根据北京律协的统计,去年,北京地区律师行业收入超过50亿元,北京市律师事务所和外省律师事务所驻北京分支机构业务收入已经占到了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北京市律师事务所和外省律师事务所驻北京分支机构业务收入近42亿元,缴纳税款4.54亿元。外国和香港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业务收入8.1亿元。此消息一出,媒体争相报道。要知道北京去年律师才八千多人,八千多人创收50亿,人均收入是多少?远远超过白领的收入,律师已经迈向金领阶层,成为令人向往的高收入职业。但律师们不这样认为,他们说这只是表面现象,吃不饱的律师大有人在。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律师整体创收较高的还有深圳、上海、广州等沿海发达城市。去年,深圳3100名律师的总收入为10.6亿元,纳税额达9800万元,人均收入接近35万元。上海律协吕红兵会长说:“上海现已有律师七千多名,律师事务所650家,去年的业务收入24个亿,和北京有较大差距,跟香港律师更是无法相比。同样有七千多名律师的香港,年业务收入约在二百亿左右,是上海律师收入的十倍以上。上海要建立国际化大都市,在法律服务业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相比之下,西部地区的律师收入要低的多。陕西省2800名律师去年的总收入是9000万元,全省的收入还不如北京某些律师事务所的收入高。身处边远地区的律协会长更是担心,北京律师收入的披露会使更多的本地优秀律师流失。 律师的支出数额惊人 北京中海律师事务所主任黄晋律师说,律师是一个高成本职业,实际收入不是简单的税后收入,还有大量的支出是外人所不知道的。那么,律师放到口袋的纯收入是多少呢?黄晋说:“应该扣除50%至60%的包括税收在内的各种成本,依我个人这几年的收支情况来看,律师实际所得的税后收入仅是营业额的30%-40%。” 律师的支出具体有哪些?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律师不愿意详细列出自己的业务支出,对收入也是不愿透露。因为其中的隐性支出和中介费用占据了很大一部分。隐性支出包括各种活动费用,也就是跑关系的成本。办案需要和有关机关沟通,不办案也需要维持关系,这都是支出。非诉案件的成本有时更高,要和公司董事会多名董事沟通后才可能揽下一个活儿。其次是中介费,律师获取案源大多不是直接从当事人手里接到的,而是通过朋友、同学、亲戚的介绍得来的。这就需要支付中介费,中介费是多少?这个是半透明的,一般不低于20%,最高达到80%。如果从律师事务所或合伙人那儿拿案源,律师的提成只有20%到30%,大部分收入是所里或合伙人的。从法院或有关司法机关拿案,律师能挣多少,可能只有自己知道。 律师事务所需缴纳的综合税率为12.5%,因为低于企业的税收,可能有一部分资金并非律师创收,而是因为其他原因,资金在律师所账上出入形成的流水,也记入了律师的业务收入。合伙律师的税收一般计入律师所,普通律师除了正常办案费用外,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于合伙律师来说,律师事务所的办公场所可能是最大的支出。北京君泰博华律师事务所合伙律师孙志勇说:“以每天4元/平方米的一般标准计算,租赁一个500平方米的写字楼,一年的费用为73万元。这还只是租用普通的写字楼,地段好的还要贵得多,一般规模大点的事务所房屋租赁成本得上百万。京城近千家律师事务所,营业额能上千万的不超过100家。业务收入不高,合伙律师就面临着不赚钱还要交房租的局面。” 律师其他的费用还有年检费、会员费、宣传费和各种保险费。如果将以上各项费用合计,对于年收入10万元的律师来说,真正能装进自己腰包的在4万元左右。 律师行业存在贫富不均 律师的收入在中国的不同地区相差是悬殊的,律师的收入和执业所在地有很多关系,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律师的收入不可同日而语。律师的主营业务也影响律师的收入,涉外、房产、金融、证券行业的律师收入要远远高于从事劳动、民事类的律师。律师入行时间的长短、资历的深浅和律师的收入成正比,新律师和老律师收入因案源的多少而差别巨大。 北京王玉梅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梅说:“目前,北京的律师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最差的律师生计都成问题,年薪3万元到5万元的不在少数,10万元的比较正常,上百万的只占少数。合伙人的收入相对较高,特别是收益好的事务所。”但据记者了解,刚入道的实习律师,有些是零案源,年薪3万也拿不到,挤公共汽车办案是普遍现象。 深圳律协原会长徐建介绍,深圳存在着高低两个20%的现象:一是20%的律师属于“富豪律师”,他们一年拿走律师市场总额的80%,人均年收入超过百万,其中收入最高的一年上千万;另外20%左右的律师,一年的收入在5万元以下。 其实律师行业和任何行业一样,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差的,还有亏损的。在普通人看来,律师行业的高收入令人羡慕,但律师业的高风险却往往不为人所知。比如北京嘉华律师事务所律师因工作失误,致使当事人1亿资金被骗,法院判决该所返还100万元律师费并赔偿当事人800万元。此外律师还有刑法第三百零六条的刑事处罚风险,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协的行政处罚风险等。风险代理也是律师的执业风险,作为一种新型的收费方式,风险代理在法律上还没有予以明确肯定,律师风险代理的收入也因此而存在风险。 前不久,国家税务总局为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纳税监管,在全国税务系统建立个人所得税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对作为重点纳税人的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个人作了界定,律师被列入高收入行业。但考虑到律师整体的发展现状,和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呼吁,对律师的税收暂不作调整。由此也可以看出,律师的收入,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
『贰』 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的徐建 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院长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校董,广东融关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社科院兼职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全国律协战略发展委员会委员,曾任司法部驻香港中国法律服务公司董事副总(副厅级),深圳市司法局副局长,深圳市第四届律师协会会长。
徐建律师于1952年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1982年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管理司,1984年任深圳经济贸易律师事务所主任,1985年任深圳司法局副局长,1989年由司法部派驻香港中国法律服务有限公司任董事副经理,2003年7月19日当选为深圳律师协会会长。被媒体评为“2005年度中国十大律师名人”、“2006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中国经济十大政务管理之星”、“世界杰出华人”、“东方之子”等。
关于徐建的背景资料: 一、《人物周刊》2005年16期的封面上,徐建同“中国飞天梦想第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以及著名党建研究专家、全国党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郑科扬、国美电器创办人、2004年中国内地新首富黄光裕等赫然在目。徐建被誉为“挑战法律的律师”,成为“封面人物”的理由是: 他是一位传奇人物,他生长在那个特殊年代,插队做过农民、当过兵、当过保镖、做过团委书记;他是一位传奇律师,自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毕业后23年一直战斗在中国法律的最前沿,当过律师,做过深圳特区司法局副局长,是深圳律师协会会长,他引领中国法律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围;他是第一个对中国刑法中的“反革命罪”提出质疑的人;他参与起草了中国第一部《财产保险条例》;他在深圳筹建第一家对外律师事务所;他第一次把“见证”引入中国;他在深圳首开民间仲裁业务;在担任深圳市司法局副局长期间,推动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家律师事务所、第一家合伙制律师事务所、第一家私人律师事务所在深圳诞生。他是第一个辞去司法部副厅级待遇的国家公务员,他是中国第一个民选的律师协会会长,也是中国律师界第一个经历“罢免风波”的律师协会会长,但他是一个永远经得起考验的人,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法律突围之后,他正在深圳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特区”,把深圳市律师协会构建成一个依法行政、依法治会的民主宪政试验区…… 在同期杂志公布的“2005年最具影响力候选人物”名单里,有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默克尔,文坛巨匠巴金,飞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台湾著名作家、学者李敖等人,徐建是在这次评选中的胜出者之一。 二、“徐建无疑是一个敢于创新、勇于挑战、善于思考的人;无疑是一个富有使命感、责任感的法律人;不仅仅是深圳律师应该感谢徐建,全国律师同样也应该对徐建充满着深深的谢意和敬意;将改革进行到底,将创新往前推进,将深圳律师的品牌推而广之,也许正是对徐建律师最好最直接最真实的感谢!” ——选自《我们应该怎样感谢徐建》一文(原载《中国律师》2006、2期) 三、……更重要的是他那种敢为人先,敢说真话,勇于探索和发现的大无畏精神,这使他的人生高潮迭起,彩色纷呈,如一条高扬生命激情,波涌浪翻,又谈定从容,向着天涯、向着苍茫、向着博大和光明,不舍昼夜地奔流、奔流…… ——选自《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急先锋”》一文,(原载大型纪实文献《创新深圳》) 如果要用一句话去概括对徐建的印象,我以为“一条自由而充满激情的河流”是恰当的,一个把律师作为终身事业去孜孜以求的人,所能达到的广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挑战世俗的力量和勇气,为心灵争取到多大的独立自由的空间,难以设想一个心理阴暗、人格萎琐,没有独立思想并勇于实践的人会成为有作为的律师,如同难以设想一个习惯在水塘里游泳、划船的人,如何会扬帆远航,去亲近大海并搏风击浪。难能可贵的是,徐建不仅是一个有作为的律师,而且长期以来,扮演着律师制度改革的先行者和急先锋的角色,作为深圳律师的领头雁,不论是他选择了深圳律师,还是深圳律师选择了他,都是一种必然。在这片风生水起的“试验田”上,深圳律师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为中国律师制度的改革,进行了多种可能的探索,为推进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程,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样板。深圳律师因此而成为一个品牌。在这个过程中,徐建所起的作用怎么说都不会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