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中心成功调解一起案件
Ⅰ 【求法律援助,急】刑事案件判决书已经下来了,法院说调解,但是法院没有给我签和解协议书就喊被告赔钱。
第一,法官不太可能给你出庭作证,也没什么意义。第二,被告赔了钱才会签谅解书,回不然人家拿什答么谅解你。第三,如果你这次诉讼没有附带民事部分的话,在刑事判决书生效后可以提起民事诉讼。换不换法院只是个管辖权的问题无伤大雅。给个浅薄的意见,带上判决,谅解书跟收据应诉吧,如果对方重复主张权利你可以依据这些进行抗辩
Ⅱ 法律援助案件可以调解吗
法律救助,是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司法救济制度,其具体含义是:国家在司法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上,对因经济困难及其他因素而难以通过通常意义上的法律救济手段保障自身基本社会权利的社会弱者,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它作为实现社会正义和司法公正,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行为,在一国的司法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国法律援助有以下特征:
1、法律援助是国家行为或者是政府行为,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实施。它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公民应尽的义务。
2、法律援助是法律化、制度化的行为,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受援对象为经济困难者、残疾者、弱者,或者经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对象。
4、法律援助机构对受援对象减免法律服务费,法院对受援对象减、免案件受理费及其他诉讼费用。
5、法律援助的形式,既包括诉讼法律服务,也包括非诉讼法律服务。主要采取以下形式: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民事、行政诉讼代理;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公证证明。
目前,我国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设立法律援助机构及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无偿的法律服务。法律依据是《法律援助条例》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
只要你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法律援助机构指派法律援助律师提供法律帮助时,可以参与调解,也可以直接找对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法律援助的条件,法律有明确的规定。比如《法律援助条例》第十条规定: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Ⅲ 人民调解与法律援助有什么区别
人民调解 又称诉讼外调解。是指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以国家法版律、法规、规章和社会公德权规范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劝说,促使他们互相谅解、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活动。
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减免收费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特殊案件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应当获得法律援助。
Ⅳ 申请法律援助后,律师进行调解收费吗
根据2003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法律援助条例》,“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前款规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项作出补充规定。
公民可以就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事项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咨询。”
该条例规定,“刑事诉讼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二)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三)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所以申请法律援助是有条件的,需要司法局审批才行,你到法律援助中心找律师,他们可以提供法律咨询或委托代理服务,但不一定是法律援助事项,所以要收费。
Ⅳ 可以申请法律援助两个律师私下和被告谈判和解么
一般法律援助的律师,如果申请成功了,是可以和律师沟通
不是说所有的案件,最终都是要通过诉讼结案的,法院开庭之前也会进行调解,所以是可以和你的律师谈,找对方进行谈判和解。
Ⅵ 【求法律援助!】刑事案件判决书已经下来了,法院说调解,但是法院没有给我签和解协议书就喊被告赔钱。
1、收据能够证明赔偿了,但不能证明是否全赔,是否了结。
2、精神损失不赔偿。
3、可以委托律师出庭。
Ⅶ 什么是法律援助调解协议书,内容有哪些
您好,
一、什么是调解协议书
调解协议书是双方当事人的经过协商,自愿处分其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一种文书形式。调解书是人民法院确认双方当事人调解协议的法律文书。
在审判人员主持下,双方当事人通过平等协商,自愿达成了调解协议,调解程序即告结束。《民事诉讼法》第89条第1款规定:“调解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法院调解书是指人民法院制作的,记载当事人之间协议内容的法律文书。它既是当事人相互协商结果的记录,又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重要标志。
二、调解协议书的内容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89条的规定,法院调解书的内容包括以下三项:
一是诉讼请求。即原告向被告提出的实体权利请求。如果被告向原告提出反诉的,调解书中也应当列明。有第三人参加诉讼的,还应当写明第三人的主张和理由。
二是案件事实。即当事人之间有关民事权利义务争议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和双方争执的问题。
三是调解结果。即当事人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的内容,其中包括诉讼费用的负担。
法院调解书应当按统一的格式制作,一般包括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
第一:首部。首部应当依次写明制作调解书的人民法院名称,案件编号,当事人、第三人以及诉讼代理人的基本情况,案由。
第二:正文。调解书的正文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事实和调解结果。这部分内容是调解书的核心部分,不能简略或疏漏,应当具体、明确而有重点地写在调解书里,避免当事人履行调解书时因有异议而发生新的纠纷。
第三:尾部。调解书最后由审判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并写明调解书的制作时间。同时,调解书的尾部要写明“本调解书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具有同等效力”。
三、调解协议书的法律效力
关于调解书的生效时间。《民事诉讼法》第89条第3款规定:“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这一规定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调解书必须送达双方当事人签收。据此,调解书应当直接送达当事人本人,不适用留置送达和公告送达的方式。
二是调解书必须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才能生效。如果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拒绝签收的,应当视为调解不成立,调解书不发生法律效力。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案件,人民法院调解时需要确认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承担义务的,应经其同意,调解书也应当同时送达其签收。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在签收调解书前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
其次是记入笔录的调解协议的生效时间。根据《民事诉讼法》第90条第2款规定,不需要制作调解书只记入笔录的调解协议,由双方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者盖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Ⅷ 法律援助的调解案件卷宗中需要有代理词吗
在法律援助的调解案件卷宗中是否需要有代理词的问题,一般是诉讼案件是要有代理词的,但非诉讼案件可以没有代理词。
一、法律援助民事诉讼代理案卷内容及装订顺序:
1、卷宗目录;
2.法律援助申请书(或者申请表);
3.申请人(包括其代理人)身份证明;
4.法律援助申请委托书;
5.申请人经济状况困难证明;
6.法律援助审批表;
7.给予法律援助决定书;
8.法律援助申请材料接收凭证;
9.指派通知书;
10.送达回执;
11.律师事务所委托代理风险告知书;
12.授权委托书或者委托代理合同;
13.民事起诉状、答辩状或者上诉状、二审答辩状、一审判决书;
14.证据材料;
15.如果进行过调查,则调查笔录; 16.出庭通知书,或者出庭通知电话记录;
17.庭审笔录;
18.代理词;
19.判决书或者调解书、裁定书;
20.法律援助案件承办情况通报/报告记录; 21.案件服务质量监督卡;
22. 结案报告表;(重特大疑难、彩票公益金或一类案件需1000-2000字书面报告)
二、法律援助非诉讼调解案卷内容及装订顺序
1.卷宗目录;
2.法律援助申请书(或者申请表);
3.申请人(包括其代理人)身份证明;
4.申请人经济状况困难证明;
5.法律援助审批表;
6.给予法律援助决定书;
7.法律援助申请材料接收凭证;
8.指派通知书;
9.送达回执;
10.律师事务所委托代理风险告知书; 11.授权委托书或者委托代理合同;
12.案情简介;
13.证据材料(如果进行过调查,则调查笔录);
14.调查笔录;
15. 和解、调解协议或案件办理结果材料; 法律援助案件承办情况通报/报告记录;
Ⅸ 法律援助问题,我想请问一下镇司法所的司法调解书有法律效效力吗
调解书只要内容部违法,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都具有法律效率。
最高人民回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答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中:依法确认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
各级人民法院特别是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的人民法庭,要认真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对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一方当事人反悔而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案件,应当及时受理,并按照该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准确认定调解协议的性质和效力。凡调解协议的内容是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及社会公共利益,不具有无效、可撤销或者变更法定事由的,应当确认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并以此作为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依据,通过法院的裁判维护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
司法所是司法局的派出机构,是行政机关,建议其工作人员都加入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这样就是以调节委员会的名义进行调解,其调节协议书更符合上述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