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服务非律师化
基层法律服务是自80年代初中期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适合国情、充满活力的新型法律服务工作。它主要通过在乡镇(街道)建立法律服务所,利用贴近基层、便利群众、服务便捷、收费低廉等优势,面向基层社会提供法律服务,与律师、公证工作形成互补、协作的“大服务”格局,既弥补了基层法律服务的空白,又是建立有中国特色法律服务制度的有益探索。目前这项工作发展很快,机构日益普及,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充分发挥了“为一方服务,促一方繁荣,保一方平安”的积极作用。 2000年,司法行政机关根据司法部《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的规定和有关实施意见,广泛开展了基层法律服务所的调整整顿工作,对现有司法行政机关批准设立的各种形式的基层法律服务所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理检查,并在调整整顿的基础上按新的管理体制重新办理设立登记。在开展机构调整整顿工作同时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的部署紧密结合起来,积极稳妥地开展了基层法律服务所脱钩改制工作,推动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自身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2000年,司法行政机关继续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基层法律服务队伍,提高人员整体素质,优化人员结构。根据《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关于建立规范的执业资格认定和执业准入控制制度要求,12月24日,司法部组织了首次全国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统一考试。首次全国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考试的成功举行,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到2000年底,全国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总数达到121904人,较1999年底增加2182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达到57561人,占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总数的47%。基层法律服务业务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开展各项业务,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建设。基层法律服务所主要有以下业务:(一)担任本辖区内乡镇人民政府及其各行政管理部门、村(居)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组织以及公民的法律顾问;(二)代理参加民事、经济、行政诉讼活动;(三)代理非诉讼法律事务;(四)主持调解纠纷;(五)解答法律咨询;(六)代写法律文书;(七)协办公证,办理见证;(八)协助司法所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其它有关法律事务。
律师 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
B. 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以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业务的人员
《中华人民律师法》第五十五条 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以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业务的,由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责令停止非法执业,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C. 法律服务工作者可以代理仲裁案件吗当时我们也不知道他不是律师,他
基层法律工作者不能代理刑事案件,没有调查权,只能代理本辖区(回区县)的民商事案件。答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第八十八条诉讼代理人除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九条规定提交授权委托书外,还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向人民法院提交相关材料:
(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当提交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基层法律服务所出具的介绍信以及当事人一方位于本辖区内的证明材料;
D. 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的区别
A 律师与法律工作者的区别
司法行政部门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与我国《律师法》上的律师是有本质的区别。建议公民在聘请律师时应当查验其执业资格证,没有律师资格证的,很可能是法律工作者或者其他非律师的人员。
(1)名称上的区别:律师的执业机构叫“某某律师事务所”,对外执业统称律师,执业持《律师执业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执业机构叫“某某法律服务所”,对外执业统称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持《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
(2)业务上的区别:律师可以从事刑事诉讼业务,法律服务工作者不得从事此项业务。
(3)法律工作者不是律师,不能跨省办案。
(4)现在广东、上海、北京等发达地方已经不允许法律工作者出庭参加诉讼活动。
(5)律师要求是法律本科。跟对法官、检察官的要求是一样的,必须通过全国司法考试,司法考试的通过率很低,且必须具备本科以上学历。
基层法律工作者与律师相比,素质偏低,不能满足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高素质要求,很难胜任专业性要求极强、技术性要求极复杂,政策性要求极高的法律职业。
根据我国司法部的部门规章,成为法律工作者的条件是:
1、具有高中文化程度;
2、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法律工作者仅是由地方司法机关组织考试或考核即可取得证书,通过率为99%以上,与《律师法》规定的成为律师的条件有很大差距。这样的条件已经很难胜任日益复杂、技术性极强的法律工作。
E. 冒充律师从事法律服务的,应如何处罚
《律师法》规定,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不得以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业版务;除法律另有规定权外,不得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法律同时规定,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以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业务的,由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责令停止非法执业,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此外,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冒充律师从事法律服务查证属实的,公安机关将责令其停止非法执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15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F. 如何发挥律师在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社会的法制发展离不开律师队伍的建设,律师队伍建设是公共法律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目前我们并没有把律师在的作用最大化。
律师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现状主要体现在用法律维护社会的合法权益,社会的公平正义,主要还是针对于产生纠纷的案件当中。只有发生纠纷很多人才会想到律师,让律师去解决矛盾,而在没有纠纷的时候不会去找律师来进行防患于未然。所以要发挥律师作用的最大化,就是要律师在法律服务的体系中去构建和谐,防患于未然的社会矛盾。
怎么样才能发挥律师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大作用呢?我认为还是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律师本来就是群众中的一份子,是用法律服务大众的,当然我们要到群众中去宣传,活动,服务,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然而理想和现实是有区别的,现实是律师不是执法者,不是公务人员,必须依靠自己有限的案源保障自己的生活,从而也丧失了与群众接触的机会。其实这并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的桥梁在哪里,司法部门的协调与推动,如果通过这个桥梁让律师真真走进每一个社区,就想社区民警一样,有一个社区服务,组织与群众互动,去与群众交流、宣传法律,不但发挥了律师进社区的真正作用,也会给律师带着一些人脉与案源,这个是相辅相成的,我说的不是形式主义,而是实实际际的执行,不做昙花一现的无用工程。我相信律师不是居住在律师家园,而是分布在每个地方,让其就近发挥律师的作用。当然这种进社区的服务要有监督,也要保证每位律师的机会的平等的,公正的,律师给群众提供的法律服务才是平等的、公正的。才能体现律师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的作用,而不是只有空喊口号。
只有律师与广大群众接触,才能够在法律服务中发挥律师良好的作用,提高的群众的法律意识,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做一个守法的人,明白律师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对认识的职业一个新的认识,在预防法律风险方面及权利被侵害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只有这样律师在法制建设进行中的,才真真发挥了律师在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原作 郑朝建 2015-5-18
G. 不是律师事务所可以做律师方面的服务吗注册公司可以将“律师及相关法律服务”写在经营范围里吗
不是律师事务来所不可源以做律师方面的服务,注册公司可以将“律师及相关法律服务”写在经营范围里,但是工商局不会批准,写了相当于没有写。但是呢,可以在经营范围内写上“法律信息咨询”之类的用语,只是不能从事诉讼代理业务。
H. 律师都能从事哪些志愿公益法律服务工作
1、律师志愿者可以开展律师法律服务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等志愿者活动,充分利用律师资源和发挥律师的专业优势,通过法律宣传、法律咨询、诉讼和非诉讼代理、担任基层政权组织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街道、社区法律顾问、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担任调委会副主任或委员等方式,为广大群众提供以无偿为主的公益法律服务。
2、律师进社区,要为社区居民、组织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着力化解社区各类矛盾纠纷,减少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为社区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推进社区建设发展。主要是为街道、社区居委会充当法律顾问,协助街道、社区订立、修改、审查各类合同、化解合同纠纷;协助处理城市管理、城市改造、征地拆迁的法律事务,解决城市管理和建设中涉及社区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向特困人群、军烈属、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无偿和低偿的法律咨询、民事调解、民事案件代理等法律服务;积极参与接访活动,运用专业法律知识,把矛盾纠纷吸附在当地并及时化解,保持地区社会稳定。
3、律师进学校,要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法律咨询、法律宣传、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工作,主动为特殊、困难未成年人当事人提供义务法律帮助,积极办理未成年人案件,主动承办更多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保障不符合政府法律援助条件的家庭相对贫困的未成年人获得律师的法律帮助,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4、律师进农村,要围绕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建设、加强和改善农村社会管理、维护农民权益等问题,积极为农村基层加强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建议;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法律问题的研究,为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服务;要努力为农村各类经济实体服务;要为农民转移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法律帮助;要认真做好农村土地征用,资源纠纷,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法律服务,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5、开展律师法律服务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活动,可以由司法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也可以通过律师所与司法所结对子等形式实施。司法行政部门要认真履行组织、指导和协调职能,为律师开展社区法律服务建立良好的工作平台;律师协会要履行业务指导职能;基层司法所要为律师走进社区牵线搭桥,配合市、区(市、区)司法局积极协调街道(镇)党工委、办事处、社区(农村)居(村)委会,为律师进社区、进农村提供工作场所、办公设备,在社区、农村工作站设立法律服务联络员,具体承办、落实律师进社区、进农村的时间、内容等工作,为有法律服务需求者及时提供联络或转介服务;律师事务所认真履行服务职能,要坚持便民利民、热情服务的原则,注意处理好社区、学校、农村法律服务与律师日常业务的矛盾。
I. 律师执业行为规范 11条 律师在执业期间不得以非律师身份从事法律服务。
你好 不好意思 具体应该是律师正常执业期间,不能以其自身名义与当事人建立委托关系;而应当由当事人与该律师所在律师事务所建立委托关系,由事务所指派具体律师从事法律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