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公司销售商品然后提成的法律性质
『壹』 提成是否属于法律保护的收入
属于。
按照工资的确定方式,工资可分为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励工资、津贴工资等。《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4条规定了工资总额的6个组成部分。第6条规定了计件工资,其中包括了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用人单位的内部文件不违法的,应当作为劳动合同的内容,所以,既然用人单位有相关文件确定了提成计算的标准,就应当按照相关文件执行,否则,即是对劳动合同的违反。
(1)请公司销售商品然后提成的法律性质扩展阅读:
相关案例:
2012年9月10日,原告由佳(乙方)与被告汇剧晶视(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甲方)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甲方聘用乙方从事发行经理岗位,每月工资6000元。入职后,双方签署《薪酬和绩效制度》,约定2012年的销售任务为220万元,销售任务完成情况以销售回款额为准。
原告称完成40%的任务额后超出部分可以按照3%提成,被告对提成比例没有争议,但认为提成条件是完成销售额50%以上。2012年原告完成的销售额为82.7万元。
另外,双方均认可2013年原告符合提成条件并已支付4755元提成款,原告称还有部分销售额尚未回款,现原告要离职了,被告还应支付相应的提成12800元。被告称根据双方的提成约定,销售未回款的不支付提成。因此由佳诉至法院,要求被告支付尚欠的提成款。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双方争议的焦点主要在于提成问题。庭审中,原告开始称完成了2012年任务的50%,所以有绩效后又改为40%。但是,据其所述,82.7万元还不到2012年任务数的40%,其提成主张没有依据。
关于2013年度的提成问题,因销售款项未回,根据薪酬和绩效制度,原告无权主张提成款项。综上,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之规定,判决驳回原告由佳的全部诉讼请求。
一审宣判后,双方均未上诉,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用人单位薪酬激励措施在不断创新,提成薪酬制度因其较好地体现了多劳多得的按劳分配原则,在生产加工、餐饮服务、销售、快递等行业广受青睐。
随着大量用人单位公司制改造的深入,很多公司制用人单位对本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也纷纷采用提成制,以最大化地实现对高管人员薪酬的约束和激励。
近年来,为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民生权利,劳动、建设、公安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对拖欠劳动者工资的行为惩治和打击力度很大,这些行政执法对传统的固定数额的工资拖欠整治效果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但对提成等复杂的工资拖欠争议则作用有限。
行政机关事实查明手段有限,处理方式不具有裁判属性,应对劳资双方的提成薪酬争议时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大量提成争议经劳动仲裁后涌入法院。
1.提成约定的认定规则
一项明确、具体和可执行性的提成约定应至少包括提成基数、提成比例、提成条件、提成公式、提成方式及支付方式等要素,从理论上说,只有全部具备上述因素才能确定具体的提成数额。
实践中,提成争议的产生原因多是因为劳资双方对提成约定不够明确和具体,缺少部分要素。
首先,双方可以进行补充协议;
其次,如果无法达成补充协议,则可以结合双方之前的提成工资的已履行情况进行补正;再次,如果劳资双方对欠缺的部分要素达不成一致且双方尚未履行过提成工资的约定,则可以参照本单位或本部门相同或相似劳动者的提成制度执行;
最后,在穷尽一切手段仍无法查明双方间存在什么样的提成,可根据个案情况进行裁量,采用劳动者主张的提成约定或判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社会平均工资、本单位平均工资或最低工资。
2、提成约定的法律适用
作为社会法,为保护公共利益和弱势劳动者的权益,劳动法一直包含着较为明显的国家干预因素。司法实践中,还需要对提成约定作进一步的适法性评价。归纳起来,以下情形下的提成约定的效力很难受到司法的确认。
(1)以提成工资作为逃避用工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理由。从一定意义上说,提成工资制最能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劳动者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但存在一个问题:提成工资形式下劳动者的最终所得可能会低于最低工资基准,劳动者的基本工资权益无法保障,这是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
(2)以提成工资形式转嫁企业经营风险。工资实际上是劳动者提供劳动的对价,劳动者不应承担用人单位的经营风险。提成工资在最大化激励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也饱受着转嫁经营风险的嫌疑。
比如,在销售行业,用人单位普遍以销售业绩回款额作为提成的基数,能否最终收回货款受制于很多因素,总体上属于用人单位的经营风险的问题,以销售业绩回款作为提成基数确实存在一定不合理之处。
(3)以提成的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属无效行为。最典型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是医院和医生之间的“开单”提成和“检查费”提成约定,这些提成违反了相关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了公共利益,法律当然不能保护。
实践中,还广泛存在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以提成的形式掩盖偷逃税款的目的的行为,也应受到否定性评价。
需要说明的是,司法在对提成约定进行适法性评价时不应过于僵化,否则不利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和市场经济主体活力的发挥。
3、本案的裁判理由
本案中双方对提成的要素争议并不大,但对原告2012年是否满足了提成要素中的条件争议较大,原告提交的初步证据显示原告2012年没有达到提成的发放起点,因此,不应获得提成款项。
关于以销售业绩回款作为提成基数的效力判断。
原告担任发行主管职务,实质上是销售主管,作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以销售的回款额作为提成的基数确实承担了部分公司的经营风险,但这种风险与原告的身份和高风险高回报的提成制度是相适应的,司法对这种薪酬激励措施应持一种较为开明的态度,不轻易予以否定。
『贰』 这种提成+奖金的销售模式违法吗
现在各行各业的竞争都很激烈,利润超过30%就可以称为暴利了,分辨传销还要看是否将产品版的使用价值权夸大,并且把它卖给不使用它的下家,还要在下线中无限建立下线。如果把产品本身的利润合理地分配给下级员工,本身就是一种内部激励机制,而绝对不是传销。企业内部关系是雇佣关系,传销不是雇佣关系,而是多级的买卖关系。
『叁』 劳动法里有关于销售提成之类的条款吗
劳动法里确实没有关于提成的规定,提成也确实是属于员工和公司协商的问题。其实,内如果你对提成容不满意,按照法律流程,不会到“根据国家规定”那一层面的。所以,如果你要打官司,建议你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为什么你会对提成不满?如果是对试用期提成有异议,你可以从试用期是否符合国家要求入手。
2、如果你的不满是来自于与周边同事相比较而觉得不公平,那么应该先于公司协商,公司的回应你不满意,再使用“同工同酬”。
3、以上两点是基于你跟公司的关于提成的约定很模糊的前提下的。如果你跟公司的合同约定中关于提成的条款非常明确并且双方曾确认签字了,那么,你最好不要打官司,胜诉率相当低。
4、最后还是要建议你,如果能通过协商解决就尽量协商解决,打官司不是最聪明和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不提倡因为提成原因打官司。
『肆』 请问劳动法中有涉及到关于销售提成的劳资纠纷问题吗 销售提成也同基本工资一样是受法律保护的吗多谢了
1、劳动法中有关于销售提成的规定,销售提成属于工资的组成部分回,受法律保护。
2、 根据答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3条的规定,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4条规定:“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二)计件工资...”第6条规定:“计件工资是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包括:...(三)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显然,销售提成属于工资的组成部分,受法律保护。
『伍』 公司销售人员的业务提成需要对外公布么有法律的类似规定么
这肯定没有必要啊,每个公司的发展水平和实力都是不相同的,只要是付出就会有回报。
『陆』 销售提成有法律保障吗
这首先需要证据,比如五月份的销售指标书如果确系六月份才制定的,那肯定是不当的,只要得到这份指标书你的官司是肯定能赢的。
『柒』 有没有相关法律规定销售提成是如何分配的
劳动部门没有直接相关的法律条文,属于劳动者与公司达成的自由约定。法律不予干涉。
销售者在涉及要求自己报酬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三点。
一、确定业务提成的存在。主要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有关于业务提成所签订的特别协议及用人单位经过公示且劳动者认可的提成分配制度。有争议时,劳动者一般只具有初步的举证责任,若其能证明相应的证据材料受用人单位控制或管理,则用人单位应当承担举证义务。在业务提成的追索案件中,劳动者最基本的举证义务就是证明业务提成的存在。
二、确定业务提成的支付方式。主要是指业务提成的计算基数、提成比例、支付时间等。尤其是证明计算基数、提成比例的具体数额。
三、确定属于销售者应提成的业务范围。主要是指由本人跟进、参与、完成的从中贡献了自己的劳力精力的可分享的劳动成果。这也是业务提成作为劳动报酬理论的客观事实来源,劳动者付出了特别的劳动,可以取得相应的报酬。
综上所述,对于业务提成这一特殊的劳动报酬,劳动者要维护自己的权利,在工作中应当注意以上几个最关键因素。
『捌』 公司有任务,一个销售员卖产品给客人然后把提成记给另一个销售员让他完成任务犯规吗
你想一个任务,一个销售员卖产品给客人,然后把提成寄给另一销售员,让他完成任务
『玖』 公司提成操作是否可以起诉
一、公司拖欠提成抄怎么办
销售提成作为职工工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公司拖欠不发放的,属于拖欠工资的行为,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职工可以到劳动管理部门进行投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第九十一条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二、老板拖欠工资怎么讨要
劳动者要有安全防范的意思,在劳动就业中搜集在公司工作过的相关证据,劳动合同,工作文件,工作照,工作记录等等将来可当作证据使用,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在公司工作没满一年的,可以要求每个月的支付双倍工资的赔偿。
首先可通过协商的方式进行,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劳动者可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劳动报酬,经济补偿金及加班费等费用,简单来说就是直接找老板要工资,可以协商支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