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司法救济6

司法救济6

发布时间: 2021-02-10 00:12:22

㈠ 什么是司法救助金

司法救助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行政诉讼,但经济确有困难的,实行诉讼费用的缓交、减交、免交。 或者说,司法救助,也称为诉讼救助[2],是指人民法院对于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根据其申请,予以缓交、减交或者免交诉讼费用的制度。
根据2005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规定,“当事人符合本规定第二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 (一)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的;(二)孤寡老人、孤儿和农村“五保户”;(三)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患有严重疾病的人; (四)国家规定的优抚、安置对象; (五)追索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金的; (六)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产品质量事故或者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的受害人,请求赔偿的; (七)因见义勇为或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致使自己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本人或者近亲属请求赔偿或经济补偿的; (八)进城务工人员追索劳动报酬或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请求赔偿的; (九)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户救济或者领取失业保险金,无其他收入的; (十)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难,正在接受社会救济,或者家庭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 (十一)起诉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农民履行义务的; (十二)正在接受有关部门法律援助的; (十三)当事人为社会福利机构、敬老院、优抚医院、精神病院、SOS儿童村、社会救助站、特殊教育机构等社会公共福利单位的;(十四)其他情形确实需要司法救助的。”此外,具有以下6种情形者可申请司法救助基金:一是交通肇事赔偿类案件中的申请执行人不能维持正常生活的;二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的申请执行人不能维持正常生活的;三是人身损害赔偿类案件中的申请执行人不能维持正常生活的;四是劳动报酬类案件的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且申请执行人不能维持正常生活的;五是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案件的申请执行人不能维持正常生活的;六是人民法院认为需要救助的其他情形。

㈡ 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有什么区别

一、司法救助,是指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行政诉讼,但经济确有困难的,实行诉讼费用的缓交、减交、免交的一项司法保障制度。 1、当事人申请司法救助的条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第3条规定,诉讼当事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 (1)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的; (2)孤寡老人、孤儿和农村“五保户”; (3)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患有严重疾病的人; (4)国家规定的优抚、安置对象; (5)追索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金的; (6)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产品质量事故 或者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的受害人,请求赔偿的; (7)因见义勇为或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致使自己合法 权益受到损害,本人或者近亲属请求赔偿或经济补偿的; (8)进城务工人员追索劳动报酬或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请求赔偿的; (9)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户救济或者领取失业保险金,无其他收入的; (10)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难,正在接受社会救济,或者家庭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 (11)起诉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农民履行义务的; (12)正在接受有关部门法律援助的; (13)当事人为社会福利机构、敬老院、优抚医院、精神病院、SOS儿童村、社会救助站、特殊教育机构等社会公共福利单位的; (14)其他情形确实需要司法救助的。 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第四条规定,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提供司法救助,应在起诉或上诉时提交书面申请和足以证明其确有经济困难的证明材料。其中因生活困难或者追索基本生活费用申请司法救助的,应当提供本人及其家庭经济状况符合当地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规定的公民经济困难标准的证明。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司法救助的请求,经审查符合规定条件的,依规定决定缓交、减交、免交诉讼费用。
二、法律援助,是指为了保证公民享有平等、公正的法律保护,完善社会法律保障制度,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当事人减免费用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制度。当事人因经济困难,符合受援条件,可以向当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获得免费的律师服务。 1、公民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 根据《法律援助条例》的规定,公民对下列6种事项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3)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4)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5)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6)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2、受理法律援助的机构 根据《法律援助条例》的规定,请求国家赔偿的,向赔偿义务机关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向提供或发放义务机关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向给付义务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向支付义务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向被请求人住所地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三、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的主要区别:司法救助的范围只限于民事、行政诉讼过程中,法律援助的范围是刑事、民事商事、行政诉讼过程和非诉讼调解;司法救助是缓收、减收或免收诉讼案件的诉讼费,法律援助是减收或免收法律服务费。

㈢ 司法救助金按什么标准算

司法救助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称为诉讼救助,是专指人民法院对属于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根据其申请,予以缓交、减交或者免交诉讼费用的制度。

㈣ 请问司法救济的原则有哪些

司法机关救济
——行政诉讼
一、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1999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一)概念
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时,与作为被管理对象的相对人 就已经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争议,根据相对人的申请,由该行政主体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二)特点
1、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
2、以行政争议为处理对象的行为
3、行政复议是由行政相对方提起的一种依申请而产生的行为。
4、行政复议是一种行政司法行为。
(三)行政复议的范围
1、具体行政行为
2、抽象行政行为(部分)
条件: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
3、排除:
(1)不服国务院部、委员会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的,不能附带申请行政复议。规章的审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办理。
(2)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内部行政行为的,不能申请行政复议。当事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申诉。
(3)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的,不能申请行政复议。当事人应当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4)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不服的。
4、行政复议程序
(1)申请:
期限:60天、3日、5日、3个月
(2)受理
(3)审理:
方式:书面复议
(4)决定:
期限:60日。最多延长30天。
(5)执行:
二、行政赔偿
(《国家赔偿法》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一)概念
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公务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因其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所依法应当由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承担的一种赔偿责任。
(二)特征
1、行政赔偿实质是一种国家赔偿
2、起因是行政侵权损害行为
3、行政赔偿的义务主体只能是侵权行政机关
4、赔偿的范围以具体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为限
5、行政赔偿的责任形式是损害赔偿
6、行政赔偿的法律责任主体是行政主体。
(三)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和规则原则
1、构成要件
(1) 行政侵权行为
实施行政侵权行为的人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公务员或其他被授权或委托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人员。
行政侵权行为必须是执行行政职务的行为。
行政侵权行为必须是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
(2)损害事实
(3)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2、行政赔偿责任的规则原则
(1)过错责任原则
(2)危险责任原则
(3)违法责任原则
(四)行政赔偿的范围
1、侵犯人身权的行为
2、侵犯财产权的行为
(五)行政赔偿程序
行政程序(非诉讼程序)
司法程序(诉讼程序)
我国:现行政后诉讼
三、行政诉讼
(一)概念
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以法定程序和要求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活动。
(二)构成要件
1、 原告是认为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被告是行使国家行政管理权的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3、原告提起行政诉讼必须是在法律、法规规定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内的行政争议,以及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4、元该提起行政诉讼必须是在法定期限之内。
5、法律、法规必须经过行政复议的,已经经过行政复议的;自行选择行政复议的,复议机关已作出复议决定或者逾期未做出复议决定的。
(三)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
1、选择复议原则
2、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原则
3、具体行政行为不因诉讼而停止执行原则
4、不适用调解原则
5、被告复举证责任原则
6、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
——行政处罚显失公正
(三)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 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1、2款具体规定。
不予受理:
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
内部行政行为
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
(四)行政诉讼的管辖
1、级别管辖
2、地域管辖
3、裁定管辖
移送管辖,指定管辖、管辖权的转移
(五)行政诉讼参加人
1、概念:
指因与行政争议存在直接利害关系而参加行政诉讼的整个过程或主要阶段的人及与他们的诉讼地位相类似的人。
包括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当事人:原告、被告、第三人
诉讼参与人:指除审判人员、书记员、执行人员以外的参与行政诉讼的人。
包括参加人、证人、鉴定任何翻译人员等。
2、原告
公民、法人、其他组织
3、被告
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4、第三人
与提起诉讼的的具体行政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5、诉讼代理人
法定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

㈤ 司法救助金按什么标准算

司法救助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行政诉讼,但经济确有困难的,实行诉讼费用的缓交、减交、免交。 或者说,司法救助,也称为诉讼救助,是指人民法院对于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根据其申请,予以缓交、减交或者免交诉讼费用的制度。
根据2005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规定,“当事人符合本规定第二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
(一)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的;
(二)孤寡老人、孤儿和农村“五保户”;
(三)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患有严重疾病的人;
(四)国家规定的优抚、安置对象;
(五)追索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金的;
(六)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产品质量事故或者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的受害人,请求赔偿的;
(七)因见义勇为或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致使自己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本人或者近亲属请求赔偿或经济补偿的;
(八)进城务工人员追索劳动报酬或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请求赔偿的;
(九)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户救济或者领取失业保险金,无其他收入的;
(十)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难,正在接受社会救济,或者家庭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
(十一)起诉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农民履行义务的;
(十二)正在接受有关部门法律援助的;
(十三)当事人为社会福利机构、敬老院、优抚医院、精神病院、SOS儿童村、社会救助站、特殊教育机构等社会公共福利单位的;
(十四)其他情形确实需要司法救助的。”
此外,具有以下6种情形者可申请司法救助基金:
一是交通肇事赔偿类案件中的申请执行人不能维持正常生活的;
二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的申请执行人不能维持正常生活的;
三是人身损害赔偿类案件中的申请执行人不能维持正常生活的;
四是劳动报酬类案件的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且申请执行人不能维持正常生活的;
五是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案件的申请执行人不能维持正常生活的;
六是人民法院认为需要救助的其他情形。

㈥ 司法救助金额发放标准是多少

您好:
司法救助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行政诉讼,但经济确有困难的,实行诉讼费用的缓交、减交、免交。 或者说,司法救助,也称为诉讼救助,是指人民法院对于交纳诉讼费用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根据其申请,予以缓交、减交或者免交诉讼费用的制度。
根据2005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规定,“当事人符合本规定第二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
(一)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的;
(二)孤寡老人、孤儿和农村“五保户”;
(三)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患有严重疾病的人;
(四)国家规定的优抚、安置对象;
(五)追索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金的;
(六)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产品质量事故或者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的受害人,请求赔偿的;
(七)因见义勇为或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致使自己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本人或者近亲属请求赔偿或经济补偿的;
(八)进城务工人员追索劳动报酬或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请求赔偿的;
(九)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户救济或者领取失业保险金,无其他收入的;
(十)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难,正在接受社会救济,或者家庭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
(十一)起诉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农民履行义务的;
(十二)正在接受有关部门法律援助的;
(十三)当事人为社会福利机构、敬老院、优抚医院、精神病院、SOS儿童村、社会救助站、特殊教育机构等社会公共福利单位的;
(十四)其他情形确实需要司法救助的。”
此外,具有以下6种情形者可申请司法救助基金:
一是交通肇事赔偿类案件中的申请执行人不能维持正常生活的;
二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的申请执行人不能维持正常生活的;
三是人身损害赔偿类案件中的申请执行人不能维持正常生活的;
四是劳动报酬类案件的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且申请执行人不能维持正常生活的;
五是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案件的申请执行人不能维持正常生活的;
六是人民法院认为需要救助的其他情形。

㈦ 司法援助需要什么条件

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的律专师,属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的条件可分为一般条件和特殊条件。

(一)一般条件

一般条件是对中国公民普遍适用的条件,它是指确因经济困难、无能力或无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并有充分理由证明为保障自己合法权益需要帮助的我国公民,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二)特殊条件

特殊条件主要指刑事案件被控一方获得法律援助应具备的特殊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盲、聋、哑和未成年人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律师的,应当获得法律援助;

(2)其他残疾人、老年人为刑事被告人或嫌疑人,因经济困难没有能力聘请辩护律师的,可以获得法律援助;

(3)刑事案件中外国籍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法院指定律师辩护的,可以获得法律援助。

㈧ 司法救助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我省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省委政法委日前制定出台《安徽省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司法救助资金的基准、限额以及各种情况下救助标准的确定原则等。

细则首先规定,国家司法救助资金额度以作出救助决定时的案件管辖地所在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准,一般不超过36个月的工资总额。因损失特别重大,生活特别困难,案件特殊情况等确需突破救助限额的,应严格审核控制。救助金额不得超过人民法院依法应当判决给付或者虽已判决但未执行到位的标的数额。

在救助标准金额的确定原则方面,细则规定,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使重伤或者严重残疾,因案件无法侦破造成生活困难的;或者因加害人死亡或没有赔偿能力,无法经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以其伤残等级或损伤严重程度计算国家司法救助金额度。其中,6级伤残的救助金额为职工月平均工资×12个月;伤残每提高一级,增加3个月救助金。重伤一级的救助金额为职工月平均工资×18个月至22个月;重伤二级的救助金额为职工月平均工资×12个月至16个月。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意见中未确定重伤级别的,参照《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计算救助金。细则还对下列情况下的救助金额标准作了明确:举报人、证人、鉴定人因举报、作证、鉴定受到打击报复,致使重伤或严重残疾,无法经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等,因被执行人没有履行能力,造成申请执行人生活困难的;道路交通事故等民事侵权行为造成人身伤害,无法经过诉讼获得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在标准救助金额的基础上,救助额度同时根据救助申请人的生活困难程度和过错责任及实际获得赔偿情况进行增减调整。其中,生活非常困难、特别困难的,救助金额在标准金额基础上分别上调10%、20%;当事人过错责任未达一半、一半以上但无重大过错的,救助金额在标准金额基础上分别下调10%、20%。

为鼓励各地用足用好国家司法救助资金,细则还规定,国家司法救助资金分配与各地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相挂钩。本年度国家司法救助资金使用率100%的地区,下一年度司法救助资金拨付额增加20%;使用率为80%以上的地区,下一年度司法救助资金拨付额不变;使用率为60%以上的地区,下一年度司法救助资金拨付额减少20%至10%;使用率低于60%的地区,下一年度司法救助资金拨付额减少30%。

㈨ 行政救济包括哪些司法救济包括哪些

行政救济 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害其合法权益,请求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对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行为实施纠正,并追究其行政责任,以保护行政管理相对方的合法权益。
其途径主要有二种:
一、行政机关救济
行政管理相对方依法向有权的国家行政机关请求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违法行为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纠正或追求起行责任的一种救济途径。(行政复议)
二、司法机关救济
——行政诉讼
一、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1999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一)概念
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时,与作为被管理对象的相对人 就已经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争议,根据相对人的申请,由该行政主体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决定的一种法律制度。
(二)特点
1、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
2、以行政争议为处理对象的行为
3、行政复议是由行政相对方提起的一种依申请而产生的行为。
4、行政复议是一种行政司法行为。
(三)行政复议的范围
1、具体行政行为
2、抽象行政行为(部分)
条件: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
3、排除:
(1)不服国务院部、委员会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的,不能附带申请行政复议。规章的审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办理。
(2)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内部行政行为的,不能申请行政复议。当事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申诉。
(3)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的,不能申请行政复议。当事人应当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4)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不服的。
4、行政复议程序
(1)申请:
期限:60天、3日、5日、3个月
(2)受理
(3)审理:
方式:书面复议
(4)决定:
期限:60日。最多延长30天。
(5)执行:
二、行政赔偿
(《国家赔偿法》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一)概念
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公务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因其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所依法应当由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承担的一种赔偿责任。
(二)特征
1、行政赔偿实质是一种国家赔偿
2、起因是行政侵权损害行为
3、行政赔偿的义务主体只能是侵权行政机关
4、赔偿的范围以具体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为限
5、行政赔偿的责任形式是损害赔偿
6、行政赔偿的法律责任主体是行政主体。
(三)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和规则原则
1、构成要件
(1) 行政侵权行为
实施行政侵权行为的人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公务员或其他被授权或委托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人员。
行政侵权行为必须是执行行政职务的行为。
行政侵权行为必须是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
(2)损害事实
(3)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2、行政赔偿责任的规则原则
(1)过错责任原则
(2)危险责任原则
(3)违法责任原则
(四)行政赔偿的范围
1、侵犯人身权的行为
2、侵犯财产权的行为
(五)行政赔偿程序
行政程序(非诉讼程序)
司法程序(诉讼程序)
我国:现行政后诉讼
三、行政诉讼
(一)概念
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以法定程序和要求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活动。
(二)构成要件
1、 原告是认为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被告是行使国家行政管理权的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3、原告提起行政诉讼必须是在法律、法规规定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内的行政争议,以及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4、元该提起行政诉讼必须是在法定期限之内。
5、法律、法规必须经过行政复议的,已经经过行政复议的;自行选择行政复议的,复议机关已作出复议决定或者逾期未做出复议决定的。
(三)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
1、选择复议原则
2、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原则
3、具体行政行为不因诉讼而停止执行原则
4、不适用调解原则
5、被告复举证责任原则
6、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
——行政处罚显失公正
(三)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 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1、2款具体规定。
不予受理:
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
内部行政行为
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
(四)行政诉讼的管辖
1、级别管辖
2、地域管辖
3、裁定管辖
移送管辖,指定管辖、管辖权的转移
(五)行政诉讼参加人
1、概念:
指因与行政争议存在直接利害关系而参加行政诉讼的整个过程或主要阶段的人及与他们的诉讼地位相类似的人。
包括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当事人:原告、被告、第三人
诉讼参与人:指除审判人员、书记员、执行人员以外的参与行政诉讼的人。
包括参加人、证人、鉴定任何翻译人员等。
2、原告
公民、法人、其他组织
3、被告
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4、第三人
与提起诉讼的的具体行政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5、诉讼代理人
法定代理人和委托代理人

热点内容
经济法中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2025-09-18 08:36:20 浏览:447
法官工作瑕疵 发布:2025-09-18 08:19:56 浏览:599
法院执行电汇 发布:2025-09-18 08:05:13 浏览:321
电大商法2015期末考试 发布:2025-09-18 08:02:04 浏览:931
合同法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发布:2025-09-18 07:55:33 浏览:62
劳动法不经通知可辞退 发布:2025-09-18 07:53:32 浏览:684
做律师的人的性格特点 发布:2025-09-18 07:53:21 浏览:222
举办残疾人法律知识讲座的意思 发布:2025-09-18 07:52:35 浏览:366
道德理想概念 发布:2025-09-18 07:51:57 浏览:123
可以兼职法律援助吗 发布:2025-09-18 07:40:51 浏览: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