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对照表word
⑴ 民法总则17条包括哪些内容
您好:
一、民法总则条包括哪些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第十七条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二、民法总则中针对未成年人的规定还有哪些?
1、如果父母尽不到应有责任,法律会主持公道,必要时甚至会撤销其父母的监护资格,并指定新的监护人。
《民法总则》第36条规定: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
(1)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行为的;
(2)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并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的;
(3)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的。
2、遭受性侵害的未成年人,年满18周岁后仍可追究侵害方责任,要求其给予民事赔偿。
《民法总则》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3、未成年人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调整为8周岁
《民法总则》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4、未成年人8周岁后的发明受保护和承认
未成年人在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关爱、教育和保护下成长。如果上学期间有了发明创造,根据民法总则,也是受到承认和保护的。
5、未成年人会被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法总则》第十八条规定: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6、胎儿也有继承权
《民法总则》第16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7、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民法总则》第十四条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民法总则17条是针对未成年的人年龄作出规定的一条法律。我国民法总则规定了十八周岁以下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反之十八周岁以上的则为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为自己作出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未成年人还应由其父母监护,另外民法总则中也承认了胎儿的民事权利。
⑵ 民法总则133条的规定是怎样的
民法总则第133条是对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定性或定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第一百三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⑶ 最新民法总则143条有哪些相关规定
《民法总则》第143条撇开形式要件,直接规定了有效的要件,在法技术上是回不妥当的。更严重的是答143条与153条第1款发生了矛盾,该款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也许有人会做这样的解释:153条第1款是143条的例外,或者是效力的特别规定,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这是解释不通的,因为143条规定的是“有效”要件,143条规定的是“无效”事由,两者是一正一反的。还应当指出两点:(1)153条第1款前半句与后半句是矛盾的。(2)“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是啥意思,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宛如文字游戏。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你行为违法了就不行,但不导致不行的就行”。尽管德国学者对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有所论述,但还有个水土服不服的问题呢。
⑷ 民法通则126条对应民法总则多少条
《民法通则》中关于侵权的民事责任(含第126条),在《民法总则》中不再专门作内出规定,这部分容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侵权责任法》的第85条中。
一、《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六条
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二、《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五条
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