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若干问题
Ⅰ 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四)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回法〉答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决定》已于2014年2月1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07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4年2月20日
来源网址:http://www.court.gov.cn/shenpan-xiangqing-6180.html
(标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决定)
Ⅱ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二十条和二十一条的解读
答:您好,因为实践来中自,公司解散不依法进行清算的现象非常突出,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您提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二十条和二十一条主要是为了对于依法负有清算义务的主体规定了其不适当履行清算义务的民事责任,以规范目前不诚信的市场环境。
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负责人关于公司法解释二答记者问中提到,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解散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有义务及时启动清算程序对公司进行清算,即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控股股东应为公司解散后的清算义务人。清算义务人应当清算而没有清算时,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所以《公司法司法解释(二)》规定清算义务人的民事责任,目的在于督促清算义务人依法组织清算,规范法人退出机制,保护债权人的应有利益,以解决我国目前实践中该清算不清算的突出问题。如此规定除了有事后救济的法律价值外,更多的价值在于警示、引导作用。
希望以上回答能帮到您。
Ⅲ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这属于法律规定还是司法解释
一、现行来相关法律规定司法源解释,法律解释的一种。属正式解释。司法机关对法律、法规的具体应用问题所做的说明。对某一案件在适用法律上所做的解释,只对该案件有效,没有普遍约束力。最高法院所作的解释,对下级法院通常具有约束力。违背宪法与法律的司法解释无效。中国的司法解释通常特指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法律赋予的职权,对审判和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所作的具有普遍司法效力的解释。二、因此你所说的情形,是属于司法解释。
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的介绍
2006年3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82次会议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专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属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法释〔2006〕3号),自2006年5月9日起施行 。根据2014年2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07次会议《关于修改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决定》修正
Ⅳ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决定》已于2014年2月1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07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简介
法释〔2014〕2号
根据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的决定和修改后重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07次会议决定: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法释〔2006〕3号,以下简称《规定(一)》)第三条中的“第七十五条”修改为“第七十四条”。
二、《规定(一)》第四条中的“第一百五十二条”修改为“第一百五十一条”。
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法释〔2008〕6号,以下简称《规定(二)》)第一条第一款中的“第一百八十三条”修改为“第一百八十二条”。
四、《规定(二)》第二条、第七条第一款中的“第一百八十四条”修改为“第一百八十三条”。
五、《规定(二)》第十一条中的“第一百八十六条”修改为“第一百八十五条”。
六、《规定(二)》第二十二条第一款中的“第八十一条”修改为“第八十条”。
七、《规定(二)》第二十三条第二款、第三款中的“第一百五十二条”修改为“第一百五十一条”。
八、删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法释〔2011〕3号,以下简称《规定(三)》)第十二条第一项,并将该条修改为“公司成立后,公司、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以相关股东的行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损害公司权益为由,请求认定该股东抽逃出资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一)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增利润进行分配;(二)通过虚构债权债务关系将其出资转出;(三)利用关联交易将出资转出;(四)其他未经法定程序将出资抽回的行为。”
九、《规定(三)》第十三条第四款中的“第一百四十八条”修改为“第一百四十七条”。
十、删去《规定(三)》第十五条。
十一、《规定(三)》第二十四条改为第二十三条。该条中的“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修改为“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
十二、对《规定(三)》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
十三、本决定施行后尚未终审的股东出资相关纠纷案件,适用本决定;本决定施行前已经终审的,当事人申请再审或者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不适用本决定。
《规定(一)》《规定(二)》《规定(三)》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司法解释(二)
你好,这明显是一个司法解释。 笔者说最高院无权解释法律 说的是正确的回。笔者说说解释法律是答立法解释。 本案中提到的是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是司法机关包括最高院和最高检,在实务过程中就法律的适用作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解释。不能等同与立法解释。 司法解释具有 法律效力。 关于溯及力的问题是这样,解释明文规定对某些行为和事件有溯及力的 就有溯及力,如果没规定的就没有溯及力。 本司法解释对颁布生效前的行为和案件没有溯及力。
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司法解释(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
(2006年3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82次会议通过 根据2014年2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07次会议《关于修改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决定》修正)
为正确适用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对人民法院在审理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中,具体适用公司法的有关问题规定如下:
第一条 公司法实施后,人民法院尚未审结的和新受理的民事案件,其民事行为或事件发生在公司法实施以前的,适用当时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
第二条 因公司法实施前有关民事行为或者事件发生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如当时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没有明确规定时,可参照适用公司法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 原告以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第七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事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超过公司法规定期限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四条 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的180日以上连续持股期间,应为股东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已期满的持股时间;规定的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是指两个以上股东持股份额的合计。
第五条 人民法院对公司法实施前已经终审的案件依法进行再审时,不适用公司法的规定。
第六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Ⅸ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条第二款怎样理解
当公司未清算资产就注销公司的情况下,若有股东或其他法人愿意承担公司债务而又还不起的情况下。债权人可以起诉。人民法院应当受理此案。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