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难民法
① 国际难民法中自愿遣返分为哪三类
1)该人已自动接受其本国的保护;
()该人于丧失国籍后,又自动重新取得国籍;
(3)该人已取得新的国籍,并享受其新国籍国家的保护;
(4)该人已在过去由于畏受迫害而离去或躲开的国家内自动定居下来;
(5)该人由于被认为是难民所依据的情况不复存在而不能以个人方便以外的其他理由要求继续拒绝受其本国的保护。纯属经济性质的理由,不得援为口实;
(6)该人本无国籍,由于被认为是难民所依据的情况不复存在且可以回到其以前经常居住的国家而不能以个人方便以外的其他理由要求继续拒绝返回该国;
(7)其他因现在或以前有正当理由畏惧由于种族、宗教、国籍或具有某种政治见解的原因而受迫害,以致留在其本国之外(或该人无国籍,留在其以前经常居住的国家之外),并且由于此项畏惧而不能或不愿受其本国政府保护(或该人无国籍,不能或不愿返回其以前经常居住的国家)的人。
但有下列情况的人,即不属于上述第六款所规定的高级专员主管范围:
1.具有一国以上国籍的人,但该人对其所属各国部符合上一款规定者,不在此限;
2.被其居住地国家主管当局认为具有附着于该国国籍的权利和义务的人;
3.继续从联合国其他机关或机构获得保护或援助的人;
4.有重大理由足以认为犯了引渡条约所列罪行或国际军事法庭伦敦约章第六条或世界人权宣言第十四条第二款所述罪行的人。
② 国际难民法的介绍
《国际难民法》是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出版图书。
③ 国际难民法的作者简介
梁淑英,女,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国际法的教学与研究。现任北京国际法学会回常务副会长,北京答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立法委员会顾问,列名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工作委员会专家数据库。1987—1988年在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研修国际法,1995年参加联合国国际公法大会,还曾应邀赴英国、法国、韩国、泰国及我国香港地区等参加学术研讨和讲学。多次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工作委员会和国务院法制办的邀请参加我国涉外立法的研讨。著有多部国际法的专著和教科书,如《外国人在华待遇》《国际法律问题研究》《国际公法》《国际法》《国际法案例教程》《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的批准与实施问题研究》。在国内外重要报刊发表“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含义”“中国的领海制度”“论外国人的地位”“论人权的国际保护”“难民的国际保护与中国的实践”“非法入境难民的处理原则”“难民的概念”“论用尽当地救济”“国际人道主义法及其违反之罪行的国际惩治”“论条约在国内的适用”等数十篇论文。主持和参加了国内和国际的重要科研项目,如联合国机构间反对拐卖人口驻华办公室的反对拐卖人口项目和联合国难民署的难民法研究等。
④ 国际难民法的目录
第一章 国际难民法概论
第一节 国际难民法的概念
第二节 国际难民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国际难民法的渊源
第二章 难民的概念
第一节1922—1946年的难民概念
第二节 国际难民组织章程的难民概念
第三节 联合国难民署章程的难民概念
第四节 普遍性难民概念
第五节 区域文件的难民概念
第三章 难民身份取得和丧失的条件
第一节 取得难民身份的主体和条件
第二节 难民身份的排除
第三节 难民身份的丧失
第四章 难民的甄别程序
第一节 难民的甄别者
第二节 甄别难民程序的基本要求和事实的确定
第三节 终止和取消难民身份的审查
第五章 难民的法律保护
第一节 难民的入境、居留和出境管理
第二节 难民的管辖
第三节 难民待遇
第四节 难民妇女和难民儿童的特殊保护
第六章 难民不推回原则
第一节 不推回原则概述
第二节 不推回原则的内容
第三节 不推回原则适用的例外
第七章 中国保护和援助难民的实践
第一节 中国保护和援助难民的国际实践
第二节 中国保护和援助难民的国内实践
第三节 中国对印支难民的接受
第四节 印支难民的安置
第五节 在华印支难民的待遇
第六节 印支难民的遣返
第八章 保护和援助难民的国际机构
第一节 历史上保护和援助难民的国际机构
第二节 现存的保护和援助难民的国际机构
主要参考文献
附件一 国际难民法相关的主要用语
附件二 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附件三 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
附件四 非洲统一组织关于非洲难民问题的公约
附件五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章程
后记
⑤ 国际难民法有什么规定
1)该人已自动接受其本国的保护;
(2)该人于丧失国籍后,又自动重新取得国籍;
(3)该人已取得新的国籍,并享受其新国籍国家的保护;
(4)该人已在过去由于畏受迫害而离去或躲开的国家内自动定居下来;
(5)该人由于被认为是难民所依据的情况不复存在而不能以个人方便以外的其他理由要求继续拒绝受其本国的保护。纯属经济性质的理由,不得援为口实;
(6)该人本无国籍,由于被认为是难民所依据的情况不复存在且可以回到其以前经常居住的国家而不能以个人方便以外的其他理由要求继续拒绝返回该国;
(7)其他因现在或以前有正当理由畏惧由于种族、宗教、国籍或具有某种政治见解的原因而受迫害,以致留在其本国之外(或该人无国籍,留在其以前经常居住的国家之外),并且由于此项畏惧而不能或不愿受其本国政府保护(或该人无国籍,不能或不愿返回其以前经常居住的国家)的人。
但有下列情况的人,即不属于上述第六款所规定的高级专员主管范围:
1.具有一国以上国籍的人,但该人对其所属各国部符合上一款规定者,不在此限;
2.被其居住地国家主管当局认为具有附着于该国国籍的权利和义务的人;
3.继续从联合国其他机关或机构获得保护或援助的人;
4.有重大理由足以认为犯了引渡条约所列罪行或国际军事法庭伦敦约章第六条或世界人权宣言第十四条第二款所述罪行的人。
⑥ 中华人民共和国难民法
无该法!
⑦ 国际难民法的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该书不仅体例设计合理、逻辑缜密、参阅的资料丰富翔实,更难能内可贵的是作者容独创性地、全面系统和深入地论述了国际难民法的内容和中国保护及安置难民的实践。在第一章中颇有建树地论证了国际难民法的定义、特征及其与国际人权法的关系以及国际难民法的产生、发展和渊源。在第二、三、四章中全面系统深入分析和阐明了三个方面的关键问题:第一个是难民的概念。包括1926~1946年国际文件规定的难民概念、国际难民组织章程规定的难民概念、联合国难民署章程规定的难民概念和受难民署关注的其他人、普遍性的难民概念(即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和1967年《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
显示全部信息
⑧ 国际难民法的基本信息
作 者:梁淑英著
出 版 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6-1版次:1页数内:409字数:391000 印刷时间:2009-6-1开容本:大32开纸张:胶版纸 印次:1I S B N:9787802474857包装:平装
⑨ 日本申请永驻出入国管理及难民认定法第22条第2项第2号到底是什么 总是被拒
申请他的永驻出国管理及难民认定法,我们第22条还是非常符合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