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的刑法
『壹』 史上最恶毒的小人,发明一种叫“突地吼”刑具,究竟是什么刑罚
因为这种惩罚,会让人受惩罚的人感觉头很晕,所以是很恶毒的。
『贰』 妲己除了虿盆,还发明了哪些刑法
在《封神演义》中,苏妲己发明的是炮烙之刑。但在正史中,一般记载的都是商纣版发明的。如权:。《荀子·议兵》:“ 纣刳比干,囚箕子,为炮烙刑。”《史记·殷本纪》:“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裴駰集解引《列女传》:“膏铜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辄堕炭中。妲己笑,名曰炮烙之刑。”《隋书·刑法志》:“若纣能遵成汤 ,不造炮烙,设刑兼礼,守位依仁,则西伯敛辔,化为田叟。”
炮烙,古代酷刑,用炭火烧热铜柱,令人爬行柱上,即坠炭上烧死。后来泛指用烧红的铁烧烫犯人的刑具。
『叁』 中国古代的刑法是谁发明的
这个问题问得来很不简单。因为源谁也不知道是谁。最早关于刑法的记述出现在《尚书·吕刑》。可这是关于西周的记载。里边说的流三苗是早一些的记载。
不过刑法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认识的那样。当我们文明了,很仇视刑法。
但是当你看过鲁迅的《药》,你还能用现在观点认识刑法吗?对(白米饭)的质疑
『肆』 古代有没有官员被自己发明的刑罚处死的比如朝廷中某个专门发明刑罚的官员,喜欢发明千奇百怪的刑罚折磨
请君入来瓮,中国成语,喻源指以其人之法,还治其人之身。《太平广记》卷一二一引唐张鷟 《朝野佥载·周兴》:“唐秋官侍郎 周兴,与来俊臣对推事。俊臣别奉进止鞫兴,兴不之知也。及同食,谓兴曰:‘囚多不肯承,若为作法?’兴曰:‘甚易也。取大瓮,以炭四面炙之,令囚人处之其中,何事不吐!’即索大瓮,以火围之,起谓兴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咸即款伏。”
有人告密说文昌右丞周兴和丘神勣串通谋反,太后(武则天)便命令来俊臣审这个案子。(有一天)来俊臣请周兴到家里作客,他们一边议论一些案子,一边相对饮酒。来俊臣对周兴说:“有些囚犯再三审问都不肯承认(罪行),有什么办法使他们招供呢?”周兴说:“这很容易!(只要)拿一个瓮,用炭火在周围烧(这个瓮),然后让囚犯进入瓮里去,什么罪他敢不认?”来俊臣就(吩咐侍从)找来一个瓮,按照周兴的办法用炭在周围烧着,于是来俊臣站起来对周兴说:“有人告你谋反,(太后命令我审问你)请老兄自己钻进这个瓮里去吧!”周兴非常惊慌,当即磕头承认罪行。
『伍』 吕后发明了人彘,武则天发明了骨醉之刑,那么慈禧发明了什么刑罚
慈禧发明了气毙的刑罚,专门是为了惩治太监。慈禧的气毙刑罚就是用几张沾了水的白纸封住太监的口鼻耳,然后下令让人用棍棒用力的敲打太监。因为用棍棒敲打太监,太监会感觉痛就会喊出来。
本来成为人彘的人还活着,但是被扔到盛满酒的酒缸中。因为酒水的的原因,受刑人的伤口处就会剧痛无比。这种感觉大家估计都能感受,毕竟也有用过药酒消毒的经验。
『陆』 戴笠发明了哪些酷刑
二战四大拷问酷刑,全部针对女兵和女特务,戴笠最喜欢用前两种
说起二战除了战士们在战场上正面杀敌,还有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报站。这种战斗往往比上战场更加残酷,因为情报站往往伴随着酷刑,为了获取有用的情报,会想尽各种办法让俘虏坦白,今天就和大家说一说二战时期曾使用过的四种酷刑。
坐冰块
这种刑法国民党军统局戴笠在对付日军女特务过程中,参考古书发明的一种刑法。顾名思义就是让衣衫褴褛的日本女特务坐在冰块上接受审问,时间越长肌肤受到的冻伤越深,很少有人能坚持40分钟。有的女特务甚至试图在中途自杀,来结束这种折磨。这种刑法在冬天时使用更有奇效。对那些训练有素的日军女特务来说简直就是噩梦,有不少女特务很快就坦白交代一切了。
骑木驴
这个刑法同样是戴笠将军用于对付日军女特务的,他参考了古代的酷刑书籍。这种刑法比坐冰块更加残忍,它是让日军女特务坐在一个竖起40cm长的木棍上,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女特务接受审问,一旦她不老实交代,旁边的人就把她的身体往下按,能清醒的挺过这种刑法的人至今一个也没有。甚至有的女特务刚一听到要给自己上这种骑木驴刑法,马上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吃烧烤
这里当然不是如今我们说的烧烤,而是相当残忍的酷刑,它是二战时期日本专门针对美国女兵的酷刑。原来一开始日本人对这些女兵们说请她们吃烧烤,这些女兵们信以为真,然而事实上所谓的“吃烧烤”只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炮烙之刑。日军用烧红的铁块在衣衫褴褛的美国女兵身上烙来烙去,就像是烤东西一样,大部分的女兵都在这种极度痛苦的环境下死去。二战时期日军的残忍简直令人发指。
笑刑
这种刑法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让犯人一直大笑,直到他交代或者因狂笑致缺氧而死亡。这是17世纪欧洲30年战争期间发明的一种酷刑。却在二战时期被德军多次使用。整个刑法就是将犯人五花大绑,让他动弹不得。然后在犯人的脚底涂满蜂蜜,让山羊不停的舔舐,直到犯人坦白一切或者大笑而死。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受不了挠痒,而这种奇痒无比的酷刑让人想都不敢想。
二战时期一位亲眼目睹德军残忍酷刑的人写下了一本书,书中描写受刑者从忍笑、大笑、放声大哭到泣不成声的过程。笑刑会引起强烈的生理反应,包括呕吐、失去意识、求饶。
这四种刑法只是二战时期人们熟知的几个,还有比这更残忍数倍的刑法。战争年代的可怕远远不是生活在和平时期的我们所能想象的。
『柒』 妲己发明的什么刑罚可以让人痛苦不堪,到现在却成了女性必备呢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还涉及到了一些历史上的渊源。妲己所发明的这种刑罚的名字是炮烙之刑,其实也就是把人放在热器上烫,而这过程漫长且难以忍受,而且不会使人立马死去,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残忍的刑罚,用来满足施邢者的无理要求,而根据这一刑罚演变出来的则是现代的电熨斗。
后来,商朝被周朝取代,炮烙之刑作为一种毫无人性的刑罚随着商朝的灭亡而消失。但是后世的人却以此为灵感,经过的不断完善和改变之后发展成了现在的熨斗,炮烙也是早期熨斗的雏形。《淮南王》里说:“炮烙始于斗”,这里的斗就是我们所说的熨斗。《晋书·韩康伯传》上有一段文字:“母方为大绔,令康伯捉熨斗,康伯曰:熨在斗中,两柄尚热。”这说明,起码到晋朝的时候,熨斗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备品了。
『捌』 武则天在位时期发明了什么残酷的刑罚
武则天在位时,除了她自己发明的“骨醉”外,还有“三豹”首创的“驴驹拔橛”、“犊子悬车”、“仙人献果”、“玉女登梯”及周兴的“瓮”刑,索元礼的“铁笼”,来俊臣与索元礼联手的十大枷刑。在这些酷刑里。除了“骨醉”是死刑外,其他之刑皆是酷吏用来审讯的活刑,这些活刑虽然不同于“人彘”、“宫刑”、“五马分尸”的定罪之刑,但其残酷性叫人望而生畏,与那些定罪之刑比较,其残忍就在于受刑人犯的“生不如死”。
武周的初期,酷吏的酷刑是武则天默许的,一时间武周酷吏盛行天下,在武则天借以酷吏秒杀了所有政敌,在其政局稳定后,武则天又借着顺民意的旗帜严惩天下酷吏,让酷吏杀酷吏,最后自己出面砍了魔头,让武周从此不再恐惧。
在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等酷吏消亡之后,他们尅心苦研出一系列酷刑也随着武则天的仁政退出了其历史舞台。而武周天下百姓只道是天后圣母皇帝慈政爱民,却不知酷吏残刑的盛行实质是武则天的一手好把戏!武周时期的那些残忍酷刑虽然没有一招致死的“五马分尸”等死刑那么痛快,但其慢性的折磨与痛苦更是对人犯精神上与肉体的摧残。也正如有人道,“砍脑袋“不过碗口大的疤,“五马分尸”也不过是瞬间的痛快。而严刑酷整才是生不如死的无节制的恐怖。
『玖』 唐朝武则天的酷吏发明的刑法
周兴
周兴武则天时酷吏,雍州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以明习法律,为尚书省都事.武则天垂拱以后,屡兴大狱,被其陷害者数千人.天授时除尚书左丞,上疏请除李家宗正属籍.后为人所告,授来俊臣以请君入瓮之法,作茧自缚,伏罪.与丘神绩同下狱,当诛,则天特免其死,徙于岭表,被仇家杀于途中.
一代酷吏——来俊臣
来俊臣.天资残忍.按诏狱.前后夷千余族.作罗织经.后诏斩于市.人皆相庆曰.今得背着眠矣.争抉目.摘肝.醢其肉.须臾尽.以马践其骨.无孑余.家属籍没.(酷吏传)
来俊臣唐朝万年(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人,官任御史中丞.武后临朝执政时,疑忌天下人图谋叛变,便设置铜匦,令人检举告密,并宠用来俊臣等,按问推审告密事宜.来俊臣天性残忍酷虐,迎合武后意旨,每推审一人,必定逼诱板引出数十百人,辗转牵连,造成冤狱,以逞其能,邀取功赏.又私自养无赖数百人,专令告密,撰写罗织经,网罗无辜,织成谋反罪状,心想陷害一人,便教其党徒,以相同事状,在数处告密,于是立即拘捕,用严刑拷讯,逼他诬服,以报私怨.所用酷法有:定百,突地吼,死猪愁,求破家,反是实等名号.当他审讯囚犯时,常用烧醋灌入犯人鼻腔或用铁圈梏犯人头,外加木楔,致使脑裂髓出,或掘地做牢,犯人进入,不死不得出,种种酷刑,惨不忍睹.犯人见那刑具,便已魂飞魄散,惊骇战栗,因此往往随口诬供.由他所经办告密案件,前后诛杀多达一千多族,天下人心惶惶.后来俊臣蓄意谋反,想将满朝权贵次第害死.不久罪行揭发,被拘系狱中,备受严刑拷讯,终被处斩于市.当时的人都互相庆贺说:“从今以后,可以安眠无忧了”众人争相抉出其目,摘取其肝,剖心割肉,以马践踏其骨,顷刻之间,了无剩余,全家籍没.来俊臣只知迎合意旨,以邀功赏,张其权势,不惜泯灭天良,杀害无辜,残忍酷烈,结果落得悲惨下场.噫!自古以来,小人得到功赏、权势,只有促速其死,结下无穷怨业而已.
人物典故——请君入瓮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由此而来,比喻用某人的方法整治他自己
『拾』 古时候的髡刑是什么刑罚是哪个朝代的发明的
髡,音[kūn]。指剃光犯人的头发和胡须,髡刑是以人格侮辱的方式对犯者所实施的惩罚,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也,孝之始也!所以剃光了是对他的一种羞辱。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流行;因为佛教徒是剃光头的,而且又不结婚,世俗社会认为是大不孝行为,所以当时的人蔑称他们为“髡人”。髡刑虽没有肉体痛苦,但由于古人相信头发是人体精气之所在,剃去头发将伤害生命和健康,所以受刑者会遭受精神上的痛苦。从这种意义上讲,髡刑是一种精神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