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司民刑商 » 民法通则第126条

民法通则第126条

发布时间: 2021-02-21 19:35:52

㈠ 关于一个法律上的问题

你说的这种情况很多呀,像本案类似的案子,全国法院判决的案例还有一些。像重庆就出现了状告两栋楼76名住户的案子。

从法律上看,这类案件属于特殊的侵权纠纷,造成受害人受伤的行为有两种可能:一是悬挂物或者搁置物坠落,一是人为抛掷所致。

与这类纠纷有关联的法律规定有两条:
一是《民法通则》第130条,即两人以上共同侵权的,应该负连带责任。但是构成共同侵权的,侵权人之间要有共同侵权的意思联络,这个案件很显然不是,扔或者掉物伤人的行为只可能是一个人所为,其他人不知道,他们之间不可能有意思联络,所以与这条规定的共同侵权的概念不符。

二是《民法通则》第126条,有关建筑物、其他设施上面的悬挂物、搁置物掉下来致人伤害的,所有人或管理人要承担责任,但是人为抛出的物件显然也不属于建筑物上的悬挂物或搁置物。

所以,严格说来,在现行法中确实找不到确切的依据。

1.如果本案中,是多人同时砸物件,那么就构成了共同危险行为。

共同危险行为是民法上共同侵权里面的一个特殊类型,一般是指比较明确的,比如几个人都在实施某种比较危险的行为,打个比方,几个人都在拿着石头拼命向下扔,下面恰好就砸到一个人,每个人都有危险行为,这就是比较典型的。

它可以分成两类,一种是典型的、明确的,大家都有危险行为的,还有一种是隐蔽的危险行为,如果把它称为隐蔽的非典型的危险行为就比较好解释了。

关于共同危险行为,我国现行的实体法当中虽然还没有明文规定,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当中提到了共同危险行为这个概念:

“凡是由于共同危险所产生的诉讼,由被告人证明因果关系的不存在,以及主观上没有过错。”

也就是说实行的是因果关系的推定和过错推定的双重推定来判定被告人是否承担责任。

在此情况下,原告的举证责任是证明我在这个地方被砸了和被什么砸的,证明到此就可以了。不能要求原告证明是谁扔的或谁家掉的,客观上原告也不可能证明。

2.虽然我国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制度。结合本案,我认为原告应该证明这样几个事实。

第一,身体受到了损害,有损害结果;

第二,物件是在某一特定的范围扔下或者坠下来的,范围一定要确定得合理,尽量缩小;

第三,损害结果和扔或者掉物件之间有因果关系。

这个因果关系,原告只要证明物件是楼上掉下来的就行了。这是概括的因果关系,证明到这一点,原告的举证责任就完成了,法官就应该对具体的因果关系形成一个事实上的推定。

什么是具体的因果关系呢?就是楼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扔物件,每个人的概率都是一样的。

原告要起诉的话划定被告的范围很重要,一栋楼也好,两栋楼也好,扔东西的人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泛泛地告,公安部门在现场应该有一个鉴定结论。
另外,在被告方面,应该确定一个相对准确的范围,像本案,完全可以从医学角度做一个分析,受害人是直线性受力还是斜线性受力,高度不一样,方向不一样,物件对人的撞击力是不一样的,应尽可能把被告的范围缩小。

3.整栋楼的“无辜人”如何免责:

特殊民事侵权案件,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26条规定:“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以及《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第一款第七项:“因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实施危险行为的人就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在这起特殊侵权案件中,原告只要能够证明他的伤害是所有被告造成的就可以,而被告却要举证证明自己没有主观上过错的,否则就推定被告有过错,这就是过错推定原则。

被告要想免除责任,就要举证证明自己没有实施这个行为,或者这个行为是谁实施的。能证明,就可以被排除,不能证明,就要运用推定原则,推定你是行为人。既然是推定,就可以被推翻,这种案件,在程序上应该有它的特色,如果在一审时被告举证不充分,如果有新的证据,可以在二审中举出,以确保对被告的公平。如果事后真正的行为人确定下来,案子可以再审,改判过来。在举证方面,应该设置这样一些救济措施。

后话:

共同危险行为是推定被告实施了某种危险行为,的确,这种推定并不精确,仅仅是可能性,但法律承认这种可能性,并在这种可能性的基础上,给予受害人以最大的救济。可见,这种理论要体现的是对受害人给予及时救济的价值观,同时,又把一个总的风险分散到各个被告身上去。这在逻辑上确实有一个悖论:一方面,只可能一个人实施了某种危险行为,另一方面,又推定所有被告都可能实施了该行为。但此时法律的价值观主要考虑的不是对被告是否合理的问题,而是受害人怎么能得到及时的补救。

刑事审判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无罪推定”,就是说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一个人有罪,那么这个人就是无罪的,被告人自己不需要证明自己无罪,而在民法上,这种共同危险行为的推定则正好相反。

㈡ 具体解释民法通则126条

第一百二十六条来
【物件自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条文注释本条是关于建筑物致人损害责任的规定。

建筑物致人损害责任是一种特殊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同地面施工致人损害责任一样,采过错推定原则。被告可通过证明自己没有过错而获免责,其可以主张的事由通
常有不可抗力、受害人的过错、第三人的过错等。建筑物致人损害责任适用情形包括:
(1)建筑物倒塌的;
(2)其他设施(不动产)倒塌的,但堆放物品除外;
(3)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脱落、坠落的。建筑物致人损害的责任承担者是其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区分所有人和管理人责任非常重要。比如在房屋租赁关系
中,如发生房屋倒塌致人损害,应由房屋所有人(通常为出租方)承担责任;但如果发生房屋阳台上的花盆(搁置物)坠落致人损害,则应由房屋管理人(通常为承
租方)来承担责任。

㈢ 民法通则第126条

过错推定又谓过失推定,是指在损害事实发生后,基于某种客观事实或条件而推定版行为人具有过失,从而减轻或者免权除受害人对过失的证明责任,并由被推定者负担证明自己没有过失的规则。 无过错责任原则:也叫无过失责任原则。它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律规定应由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 在具体而言,若工地方是因其自己没有做好防护措施或者过失而造成侵权,那是过错推定。若工地方安全措施等都做好,只是意外事故导致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虽然是无过借的,但根据法律应当承担民事法律的。。应当承担。。。。

㈣ 《民法通则》中,关于大楼上掉下花瓶砸伤人的责任承担是怎么规定的

关于高空搁置物,悬挂物掉落侵害他人的责任,民通意见及民事版诉讼法司法解权释均确定为过错推定原则,即当造成损害结果时,物之所有人被法律直接推定为有过错,他负有向法院证明其无过错的举证责任,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无过错且指正出谁是过错人则败诉。
对于问题中的情况,如果无法查明是谁的物落下砸人,则整栋楼的所有业主均需承担安份连带赔偿责任,对于商业楼宇则更承租公司负赔偿责任(业主视情况可能要负补充责任),此一问题的处理方式其实不单有过错推定的法律规则,更蕴含了公平责任原则,可以说是公平责任原则导出了过错推定规则的适用,也就是说人身的健康与安全受到侵害是最需要补偿的,为此如果无法确定掉落物的归属,则毋宁要求整个楼的业主连带来进行赔偿,当然业主可以通过证明物非自己所有并指正出是谁所有或是谁所谓来进行免责,当无法证明或不愿证明时(通常是不愿指正),则安份承担赔偿责任

㈤ 民法通则126条体现了什么原则

过错推定原则

㈥ 关于《民法通则》126条

乙的确要在这件事上承担责任的.首先是使用人承担责任,甲先要赔偿死者和伤者.当甲无力赔偿时乙就补上.因为在合同上是乙签的字,所以在法律认定上乙就是管理者,这是不可改变的.

㈦ 怎么理解《民法通则》第126条最后一句

第一百二十六条
【物件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条文注释本条是关于建筑物致人损害责任的规定。
建筑物致人损害责任是一种特殊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同地面施工致人损害责任一样,采过错推定原则。被告可通过证明自己没有过错而获免责,其可以主张的事由通

常有不可抗力、受害人的过错、第三人的过错等。建筑物致人损害责任适用情形包括:(1)建筑物倒塌的;(2)其他设施(不动产)倒塌的,但堆放物品除外;
(3)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脱落、坠落的。建筑物致人损害的责任承担者是其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区分所有人和管理人责任非常重要。比如在房屋租赁关系
中,如发生房屋倒塌致人损害,应由房屋所有人(通常为出租方)承担责任;但如果发生房屋阳台上的花盆(搁置物)坠落致人损害,则应由房屋管理人(通常为承
租方)来承担责任。
关联法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55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6条。

㈧ 请教下关于民法通则第106条第3款和第126条可以同时适用

可以同时适用来。要看具体自事件,具体情况。根据106条:“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和126条最后一句“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106条只是一个概括,指所有的归责原则,126条专指物件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所以当遇到物件致人损害的事件时,如物件所有人或管理人可以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可以不承担民事责任
个人观点,欢迎采纳!

㈨ 民法通则126条对应民法总则多少条

《民法通则》中关于侵权的民事责任(含第126条),在《民法总则》中不再专门作内出规定,这部分容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侵权责任法》的第85条中。

一、《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六条

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二、《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五条

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发生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赔偿后,有其他责任人的,有权向其他责任人追偿。

㈩ 民法通则加司法解释

过错推定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是指在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前提下,在某些特殊的场合,由损害事实本身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并据此确定过错行为人赔偿责任的原则。

过错推定原则仍然是过错责任原则,它的构成要件还是过错责任的4个构成要件。只在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时候,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受害人难以举出证据来证明加害人的过错,例如,在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时,受害人也很难证明物件所有人或者管理人的过错。因此,民法通则第126条规定:当出现这种损害时,“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这就是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受害人只要证明加害人不法行为所造成的损害事实。而加害人自己又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就可以从这些事实中推定加害人有过错。因此,推定过错原则的特殊性,就在于举证责任的不同。一般的过错责任的举证责任在受害人,推定过错原则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先推定加害人有过错,再把举证责任加给加害人,加害人须证明自己无过错,如果加害人证明不了自己无过错,则为有过错,因而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的产生,早在古罗马法的法谚“对偶然事件谁出不负责任”、“偶然事件应落在被击中者的身上”当中,就已经包含着客观存在的萌芽。

作为比较明确、稳定的民事法律制度,《法国民法典》第1384条规定:“任何人不仅对其自己行为所造成的损害,而且对应由其负责的他人的行为或在其管理下的物件所造成的损害,均应负赔偿的责任。”20世纪初期,过错推定原则有了新的发展。《法国民法典》1922年11月7日补充规定:“但不问以何种名义持有不动产或动产的全部或部分者,如火灾在上述财产中首先引起时,该持有人对第三人就该火灾所引起的损害负赔偿责任,但如能证明火灾非由其过失或由应由其负责的人的过失而引起者,不在此限。”同一时期,英国的判例法也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过错推定制度。《苏俄民法典》(1922年)第403条规定:“对于他人之人身或财产致以损害者,应负赔偿损害之义务。如能证明其系不能防止,或由于授权行为,或损害之发生系由受害人之故意或重大过失者,应免除其义务。”这一规定,确立了苏俄侵仅行为法的过错推定原则。

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的意义,在于使受害人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切实地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加重加害人的责任,有效地制裁违法行为,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适用过错推定原则,从损害事实中推定行为人有过错,那么就使受害人免除了举证责任而处于有利的地位,则行为人则因担负举证责任而加重了责任,因而更有利于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

过错推定原则的适用范围,民法通则有明文规定的只有一条,即第126条建筑物及其搁置物、悬挂物致人损害赔偿责任。但是根据司法实务和外国立法例,下述情况也适用这一原则:

(1)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致人损害,其监护的责任确定(民法通则第133条);

(2)在公共场所、道旁或者通道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致人损害的责任确定(民法通则第125条);

(3)医疗事故;

(4)交通事故;

(5)其他应当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的情况,例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致人损害的责任,法人及其工作人员致人损害的责任;雇佣人对受雇人在执行职务中致人损害的责任,定作人指示过失的侵权责任等。

在上述范围以内的侵害人身权行为,应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归责,但应注意,对于侵害精神性人格权和身份权,只在上述第1、第5两项范围内的,才可以适用推定过错原则归责,在第2-4项场合不适用。

热点内容
劳动法的产生 发布:2025-09-16 00:50:02 浏览:684
刑法实训目的 发布:2025-09-16 00:41:25 浏览:686
假离婚生二胎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6 00:29:15 浏览:628
仲裁裁决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可以 发布:2025-09-16 00:28:18 浏览:681
民法典话 发布:2025-09-16 00:27:31 浏览:2
司法调解申请书 发布:2025-09-16 00:27:31 浏览:443
盗用公章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6 00:26:12 浏览:140
公司欠薪能追究公司实际经营者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16 00:20:31 浏览:882
社会学网络分析法 发布:2025-09-16 00:08:33 浏览:17
德川酷刑法 发布:2025-09-15 23:50:03 浏览:297